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王碧颖 《新民周刊》2015,(22):28-33
2015年的大银幕几乎要被各种机器人、机械装甲、人工智能等未来科技刷屏了。大片导演们好像说:好了,要来一场"未来风暴"——《复仇者联盟2》、《超能查派》、《机械姬》,还有《终结者》、《创:战纪》、《我,机器人》以及N部漫威系列作品正蓄势待发。人类和人工智能(AI)的关系,要么亲密如好基友,要么暴力如杀父仇,除此以外,还有没有另外一种方式的关系存在于人类和智能机器人之间呢?乐观的理性派认为人类终将和机器人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2.
沃森在人工智能上又迈出了令人惊叹的实质性一步。它实现了机器从"计算"到"思考",再到"创造"的飞跃。高度人工智能(AI)的问世,在未来几十年是必然的,变数是"何时",而不是"如果"——电影《机械姬》中的亿万富豪、机械姬艾娃的缔造者内森言之凿凿地告诉他的雇员——天才程序员加勒。在内森的神秘别墅内,加勒被要求对艾娃进行图灵测试。随着测试的一步步深入。  相似文献   

3.
Top 1矩阵,母体,Matrix:无论你怎么称呼它,它就是那样存在着,这是迄今为止,人工智能能够给予人类的最大噩梦,把人类圈养,最后变成人工智能的一节电池。Top2天网:《终结者》中的天网,才真正有了人工智能的感觉,无尽的痛苦与折磨。才真的能让人觉得,人工智能,终结人类的智能。  相似文献   

4.
汉字文化博大精深,其中的一个特点是"多字同音"。从领导艺术角度而言,同音不同形的字能够演绎出不同的内涵。例如,"誉""欲""愚"三字,就有不同的指向,如果我们以"弘扬下属正能量"为主题,将其放在一起探讨,就会变成"散装"的领导艺术。一、用"誉"的领导艺术荣誉是下属凭借自己的模范行为而取得的积极评价,荣誉感也随领导者的评...  相似文献   

5.
陈冰 《新民周刊》2020,(17):28-31
AI+大数据扮演疫情的吹哨人的角色,还需假以时日。希望在不远的将来,当我们不得不再次面对疫情时,AI+大数据能够让我们从容应对,不再恐慌。新冠病毒,这个看不见的敌人,将全世界卷入"第三次世界大战"之中,我们必须与时间赛跑,以挽救更多的生命,人工智能AI就是其中的利器之一。AI在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中涵盖了辅助诊断、影像分析、药物研发、体温检测、医疗机器人等多个AI+医疗领域。  相似文献   

6.
"罪之大师"(Master of Crime)是现代世界侦探之父维多克《回忆录》的副标题,也是原作者的自题。透过原文分析,不难发现这个词语后面站着的既是一个浪子,又是一个巨人,即一个"圆形"的维多克。他成立和领导了法国刑事侦查机构——保安部,被誉为世界第一刑事学家和现代世界侦探之父。尤其是他那曾为罪犯和后来追捕罪犯者的传奇经历与丰富复杂的个人性格,过去、现在和未来都是各路人文学者关注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式微 《新民周刊》2015,(22):50-51
强大的电脑科技将重新规划人类的未来,但如何才能确保其带来的好处会多于危险呢?"世上真的有上帝吗?"科学家用颤抖的声音问道。"现在有了。"世界上最聪明的人工智能电脑回答。话毕,一道电光闪过它的电源插头——人们再也关不掉它了。这是斯蒂芬·霍金在出席脱口秀时阐述的一则"恐怖故事",而在前不久的伦敦"谷歌时代精神"大会上,霍金平静地描述了人类的命运:"在未来100年内,结合人工智能的计算机将会变得比人类更聪明。"  相似文献   

8.
刘朝晖 《新民周刊》2024,(10):52-55
<正>苹果如果还继续造车,已经处在一个很尴尬的位置。像特斯拉、比亚迪、华为已经在这条路上走了很久,苹果作为后来者也很难追赶。在刚刚过去的二月,来自科技圈的大消息不断。当Open AI开发的人工智能文生视频大模型Sora横空出世令全球瞩目和震惊,苹果公司花费了数十亿美元的造车计划宣布停止,又像一颗重磅炸弹,轰动了整个造车圈。  相似文献   

9.
《新民周刊》2012,(46):22-23
许多初出国门的中国旅游者曾经觉得老外很夸张:天刚擦黑一家家铺子就都关门了,周日里甚至整天都不开门,怎么看都不像正经做生意的样子。老外也觉得中国人很夸张:买东西嘛,多大点事儿,居然成了旅游的一大关键词?到底是谁夸张呢?如果我们仔细琢磨一下,大概真的会哑然失笑:一大堆中国人深更半夜守在电脑前"抢跑道",把一个莫名其妙的"...  相似文献   

10.
郑若麟 《新民周刊》2015,(21):24-24
法国著名社会学家艾玛纽·托德的一部新作对法国"1月11日精神"提出了异议,认为从中可以看到一种"极权主义的瞬间闪光",是对法国社会的一次"撕裂",它将进一步强化反伊斯兰主义和激化反犹主义,最终刺激法国社会族群矛盾和冲突的上升。《谁是沙尔利——一场危机的社会学》,这是法国著名社会学家艾玛纽·托德的一部新作。5月7日刚刚问世,就在法国引起巨大争议,成为目前法国最大的思想交锋的焦点。该书对法国"1月11日精神"——即在《沙尔利周刊》遇袭四天之后爆发的400万人的盛大示威——提出了异议,认为从中可以看到一种"极权主义的瞬间闪光",是对法国社会的一次"撕裂",它将进一步强化反伊斯兰主义和激化反犹主义,最终刺激法国社会族群矛盾和冲突的上升。  相似文献   

11.
周洁 《新民周刊》2020,(17):76-77
超越人类的思维限制,创造出一种能够自我学习、自我进步的超级大脑,一直是人类的终极梦想。对于人工智能来说,1997年5月11日是历史性的一天。IBM的超级计算机"深蓝"(Deep Blue)以2胜1负3平的成绩战胜了当时世界排名第一的国际象棋大师加里·卡斯帕罗夫,一时间全球轰动。"深蓝"的设计者们在当时就想到了下一个小目标:"何时计算机也能下围棋呢?"  相似文献   

12.
郭夏萌 《新民周刊》2015,(21):66-68
问他为什么还能坚持做这件事,往大了说,是想推动行业的发展;往小里说,不过是想看看,把自己投入当代艺术市场的洪流里,到底能激起多大浪花,会否撼动历史?最近,有个名叫"姐夫拍"的艺商微信群荣获了"2014年度中国艺术权力榜"年度艺术创意奖。这是"姐夫拍"获得的第一个重量级奖项,算是站稳了行业佼佼者的位置。此时,距"姐夫拍"正式开拍仅1年零2个月。阿里巴巴上市之后,奇妙的连锁反应让微商呈现喷薄之势,艺术品微信群拍卖(以下简称微拍)也不例外,正统非正统、大大小小的微拍群数量上千,但一手创办"姐夫拍"的胡湖却不觉得微拍已成气候,他目前的感觉还是“孤军奋战”。  相似文献   

13.
2014年12月16日,新华网刊文《习总书记首谈"四个全面"意味着什么》;12月17日,人民网刊文《习近平首提"四个全面"吹响治国理政"集结号"》。作为中央级新闻网站最重要的两家,新华网与人民网这前后的一问一答,已将"四个全面"上升到了治国理念当中,丰富了执政话语。与此同时,也进一步诠释了外界对习近平这一"新设计师"的...  相似文献   

14.
“易”不可译,似乎已成为《易经》翻译界的某种共识。“异延(differance)”这个词同样具有某种不可译性。吊诡的是,以上两个不可译的单词或概念有某种内在的共同点,如果对他们的不可译性的来由和解决办法做深入探讨,似乎可以找到西方哲学与中国古代思想的某种通道,使两种思想系统能够直接对话和“通约”。  相似文献   

15.
江迅 《新民周刊》2012,(45):22-22
总有一天,人人会明白:"同志"也常人。去北京采访十八大,随身带了一本台湾新书《人妻日记》。人妻,日文汉字又可写成"他妻子",源于日本用语,指已婚妇女,通常是除了丈夫外,其他人对该女性的指称。《人妻日记》推出两个多月,至今仍是台湾畅销书。作者,是42岁的小说家陈雪。《人妻日记》,是"同志婚恋"的自述。2009年,陈雪与...  相似文献   

16.
今天为我们所熟识的"恋爱"一词,其实是1870年日本在翻译西方的"love"时创造出来的。虽然在近代以前的东亚社会,爱情由来已久,但是"恋爱"一词,以及它所象征的浪漫爱情却未曾存在过。本文通过对20世纪20年代初期中韩两国《创造季刊》和《创造》中小说的比较分析,详细地考察了两国对"恋爱"的接受以及小说中"恋爱"的表现问题。  相似文献   

17.
金姬 《新民周刊》2022,(1):58-59
把探索人工智能视为星辰大海一般征途的百度,正在智能交通领域引发一场深度变革。如果从不久的将来回望2021年,12月27日这一天值得大书特书,在当天下午召开的百度Create2021(AI开发者大会)主论坛上,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发布百度在人工智能、自动驾驶、智能交通、大模型、生物计算等多个领域的技术进展与应用,并邀请全球开发者和创造者参与。  相似文献   

18.
《重现的镜子》(1985)、《昂热丽克或迷醉》(1988)和《科兰特的最后日子》(1994)构成了罗伯-格里耶的“传奇故事”三部曲。在这种新自传写作中,虚构人物不仅仅是第一人称叙述的替代,经由他们,自传空间和想像空间还可以达到共谋。也就是说,叙述通过“迂回”的方式展开,  相似文献   

19.
森鸥外译《即兴诗人》被誉为是"超过原作"的翻译。本研究通过与日本大畑末吉和中国刘季星两位译者的《即兴诗人》译本进行比较,找出了森鸥外的三大翻译策略,并通过实例,论证三大策略在森鸥外翻译中的作用及意义,指出"超过原作"翻译从表面上看是翻译策略的问题,根本上还是翻译观的问题,森鸥外对小说翻译应注重"艺术性"、"趣味性"的态度是其译作独树一帜的根本原因,他艺术性地、创造性地再现原作体现了一种在特定文化语境下的"创意翻译"。  相似文献   

20.
一 问题的提出S 亨廷顿在 1 996年出版的著作中 ,借用冷战以后国际形势的关键词 ,提出了文明① 的冲突。这个论点具有一定的适时性 ,填补了长期以来曾经争得面红耳赤、而后又停息下来的意识形态论争的空白。正如此书原题《文明冲突论和世界秩序的重整》 (TheClashofCivilizationsandtheRemakingofWorldOrder)所示 ,亨廷顿提醒那些认为应该重整世界秩序的人们 ,文明不再是变数 ,它也可以成为常数。这里有人也许会问 ,是否存在什么问题让我们非得重新改变国际形势。如果没有什么问题 ,就好像现代人超越出意识形态和文明 ,正在和平共处的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