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文化建设与政治建设、经济建设一样,需要以健全的法律制度体系为基础、作指引、划方向。文化发展促进法的立法目的是为实现文化强国的战略提供法律保障。《文化发展促进法》的核心内容是要将《决定》、《纲要》确立的文化发展繁荣目标上升为国家意志,并以国家强制力保障的手段,以确立法律权利、法律义务的方法,增强全社会的文化发展观念、文化法制意识;同时,通过法律规范的鼓励、倡导和形成作用,将我国文化建设中国家、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个人的职责、权利、义务,合理确立、依法规范,完善文化法律体系与结构。  相似文献   

2.
既有的研究成果对道德立法的结论呈现两个极端:要么坚持"法律不能干涉道德事务",反对道德立法;要么坚持"一切问题都可以归结为法律问题",坚决拥护道德立法。道德立法是必须且必要的,但并非所有的道德规范都可以或有必要成为法律规范。道德规范本身具有层次性。只有那些在性质上与法律规范具有同质性的道德规范才能够被法律确认和吸收。道德立法的场域应当限定在社会公德、家庭伦理道德与职业道德领域。  相似文献   

3.
我国立法解释述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立法解释是立法机关对法律规范的内容、概念及其术语所作的解答和说明,它与所解释的法律规范本身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是法律的渊源之一。在我国,立法解释一般指狭义的立法解释,又称最高解释,即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针对宪法和法律条文本身需要进一步明确界限或补充规定的问题所进行的解释。本文就我国立法解释存在的若干问题作初浅探讨。一、我国解释的现状及主要问题:根据现行宪法规定,立法解释权是全国人大常委会享有的一项重要职权。在十多年的法制实践中,全国人大常委会逐渐注意运用立法解释来协调法律规定之间以及法律规定与社…  相似文献   

4.
张帆 《求实》2010,(Z1)
<正>法律解释是对具有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内容和含义所作的说明。在我国法制体系中,法律解释具有将立法与法的实施相联系的重大功能,但人们常常对此一功能重视不足,造成了法律解释的理论与法律解释实践的脱节,既影响了立法,又影响了法的实践。为此,本文特对法律解释若干问题作些研究。目前法定法律解释的分类大体上有两种分类法:一种是将法定解释分为"立法解释"、"司法解释"、"行政解释";另一种是以立法主体的不同分为"国家立法机关的解释","国家  相似文献   

5.
"洋垃圾"已经成为全球公害,而我国则是"洋垃圾"的主要受害者。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西部地区作为产业转移的承接者,遭受"洋垃圾"侵蚀的压力也大大增加。尽管相关国际公约、各区域协定及各国立法皆为我国应对"洋垃圾"提供了依据,但由于存在立法理念、立法目的及法律效力等差异,我国应对"洋垃圾"还是遭遇诸多障碍。完善我国废物管理法律制度并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是我国克服上述障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李峣 《求实》2011,(Z2)
从自然界和社会历史中抽象出来的,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客观规律的东西为原则.在一定法律体系中作为法律规则的指导思想、基础或本源的、综合的、稳定的法律原理和准则是为法律原则.《消费权者益保护法》(以下简称《消法》)的基本原则,为《消法》的立法提供科学指导,蕴含着《消法》调控社会生活所欲达致的理想,是《消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本质特征的集中反映,体现了《消法》区别于其他法律,尤其是行政法和民法的特征.它贯穿于整个《消法》立法,确定了《消法》立法的基本价值取向,是制定《消法》具体制度和规范的基础,还是解释《消法》规范的标准.同时,《消法》基本原则亦是进行学理研究的基础,学者在对《消法》进行解释、探究其原意和本质时,应以《消法》的基本原则作为出发点.无论何种学说,违背了《消法》的基本原则,就很难使之圆融.  相似文献   

7.
无人驾驶汽车对现行法律的挑战及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无人驾驶汽车的研发已取得了重大突破,巨大的商业利益和广阔的运用前景使其得到了发达国家的支持与认可。但在现有的法律规范下,这一新型交通方式必将给驾驶制度、个人隐私以及法律责任的承担等方面带来诸多挑战。尽管无人驾驶汽车在我国合法行驶尚需一定时日,但西方发达国家立法却已先行一步。面对国外先进的立法实践,我们应当开展相关研究,在借鉴发达国家立法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现有规范,探索我国的无人驾驶汽车立法,为相关法律的修订与完善奠定基础,推动我国无人驾驶汽车的实践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立法语言存在固有的模糊性,模糊立法语言具有增强法律的适应性、周延性、稳定性等积极功能,同时也易于产生权力滥用、腐败等消极现象。立法语言的模糊度在私法、公法方面有不同的标准。从步骤上来分,模糊性法律规则的法律解释方法可以分为文义解释、论理解释等。文义解释分为字面解释、体系解释等。论理解释是在文义解释的基础上运用主观裁量方法,对模糊性法律规则进行的不改变核心文义、不超出文义范围的阐释。论理解释的结果表现为平义解释、限缩解释、扩张解释,也可以是对模糊性法律规则的类型化、具体化。  相似文献   

9.
21世纪以来,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一系列重大危机,而我国又是一个自然灾害、事故灾害等突发事件较多的国家,各种突发事件的频频发生,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如何应对突发性危机,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这就要求国家在正常法律状态治理的基础上,制定和完善非常法律状态立法和实施法律,这是任何一个法治国家应当具备和完善的。文章以我国现有的应急法制为基础,在充分展开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危机管理的法律规范应当专门化、体系化;危机管理队伍应当机构常设化、专业化;危机管理指挥权应当法定化、层级化;危机管理的程序应当规范化、制度化;危机管理教育应当全民化、经常化。  相似文献   

10.
行政处罚听证制度有利于通过程序控权维护处罚结果的公正性,推进行政处罚民主化、法治化进程,协调公正与效率的价值冲突。目前,扩大我国行政处罚听证范围面临着诸多困境,如立法者对采用扩大行政处罚听证范围的标准不明确,下位法对"等"字的解释不统一,学界对"等"字的解释存在分歧等。为此,扩大我国行政处罚听证范围,必须坚持利益标准,加强行政处罚听证法制建设;完善立法解释体制,明确行政处罚听证程序适用的范围;坚持正当程序理念,正确理解法律规范的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11.
反垄断法的规制对象和规制范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芸 《唯实》2002,37(5):51-54
考察各国的反垄断法 ,都是首先明确立法目的 ,而后在目的的指引下确定自己反垄断法的规制对象和规制范围。我国的反垄断法应以社会公共利益作为反垄断法立法的根本目的 ,这决定我国在垄断对象判断上 ,应以“行为主义”作为主要标准 ,以“结构主义”作为辅助标准。行政性垄断和反垄断法所要保护的社会公共利益是冲突的 ,因此我国反垄断法的规制范围应当将治理行政性垄断纳入其中。  相似文献   

12.
根据我国国情,我国立法在指导思想上一贯倡导“宜粗不宜细”的方针,加上立法经验和技术不成熟,使立法过于概括、简略或有遗漏,有时甚至滞后,加之人们对一般语言与法律专用语言之间在理解上的差异,给法律的遵守与适用造成困难。法律解释是对法律条文,包括语词、概念的含义的阐明,是法律理解外在化的表现。制定法律的目的在于通过法律的适用,来保障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秩序的稳定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法律的适用首先要对法律有准确的理解,没有对法律的准确理解,就谈不上准确适用法律。因而法律解释是法律适用的前提,也是法制建设的关键环节。 由于各种原因,目前我国的法律解释工作还存在许多不规范、不完善的地方,主要表现有:  相似文献   

13.
在法律解释方法中,为规避"同案不同判"现象,法官要正确有效地解释法律、适用法律。文义解释、体系解释、目的解释、历史解释的法律解释方法各自有其侧重点,所实现的基本价值也不同。因此,解释者必须按照它们之间的逻辑、价值或利益关系,反复权衡,不断考量,以最终选择其中某种解释方法。实践中,注重法律解释方法的位序排列有利于解决现实中的"同案不同判"问题。  相似文献   

14.
孙姝 《世纪桥》2008,(4):54-55
法律解释是法律适用的过程中特定的人或组织按特定方法阐释法律的活动。从哲学方面看,阐释学法学将法律理解为一种解释活动,揭示了理解和解释的普遍意义;从法律适用方面看,法律解释维系着立法意图和司法目的、立法权和司法权两对重要的关系。法律解释必要性理论有助于重新认识我国现行法律解释体系所存在问题的成因,基于这种全新的原因分析,可以提出针对性的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15.
孙林 《前线》2020,(4):8-11
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是党的根本性规范,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为政治建设提供了规范、惩戒和动力保障,政治建设为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提供了方向指引、问题导向和检验标准。新时代要从增强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意识,严格执行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肃进行政治监督,促进形成良好政治文化等方面加强党的政治建设。  相似文献   

16.
权利创制指在立法过程中将权利作为法律规范产生的主要形式和基本内容,要求以权利观念引领法律的创制活动。权利创制是法律发展取得精神性进步的重要标志,并在法律发展过程中逐渐成为各项基本制度创设时首先考虑的内容。在法律发展过程中,应当坚持以权利创制的主体性原则、尊重的伦理原则、权利合理性原则和程序性权利优先原则作为衡量法律创制是否符合权利创制的基本标准。  相似文献   

17.
促进我国文化发展,迫切需要制定一部文化基本法。从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立法经验来看,文化基本法既应作为"文化宪法"对宪法起着补充作用,对宪法上的文化权利法律化,也应以法律方法将《决定》、《纲要》确立的国家文化政策,上升为国家意志,宣示国家对文化发展的目标、方式与措施。制定文化基本法可以将文化政策法律化、制度化,为制定其他文化立法,以及文化法律的实施和评估提供法律标准。我国文化基本法的基本框架具体包括总则、基本方针和基本政策,并明确国家文化立法的立法目的、指导思想、法律措施、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职责等基本内容。基本方针规定国家促进文化发展的各项基本原则,基本政策则规定实现政策与法律的衔接,将各项文化政策法律化。  相似文献   

18.
李莉 《学习论坛》2001,(3):16-17
20 0 0年 3月 15日 ,九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通过了《立法法》 ,7月 1日正式施行。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全面规范国家立法制度的专门大法。这部具有“小宪法”之称的法律 ,对立法权限、立法程序、法律解释、立法监督等立法事业的诸多环节 ,订立了一整套制度规范 ,为从法律上调整中央和地方的利益关系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一、中央和地方的利益关系在各种利益矛盾中的地位中央和地方 (包括部门 )的关系 ,在当前主要表现为利益矛盾。中央处于分配、协调利益的主导地位 ,主张统一和稳定 ,地方则力求分权和利益倾斜。二者的利益冲突在利益格局…  相似文献   

19.
北京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面临的法律困境与对策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立足于实践调查,从探究北京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面临的几个法律困境入手,从政策、体制、执法理念等角度分析存在法律困境的原因。最后,文章肯定文化综合执法改革的方向,并针对所述法律困境与成因,提出了"明晰政策、理顺体制、立法规范"的解决思路并逐一进行了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20.
陈应芬 《探索》2001,(1):133-135
法律概念是法律规范的细胞,与普通概念不同,需要从法律概念的含义、形成情况及其特点进行逻辑层面的探讨,从而为了解和把握法律概念、理解法律规范甚至立法意图提供一定的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