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一直是抗击日本侵华战争的中流砥柱。日本侵略者对之极为仇视并妄图扑灭。为此,日本政府、军方乃至于一些民间侵华机构长期搜集相关情报并据以作出叙述、分析。这些资料所涉及的大量史实及当时日方的态度,在今天反倒成为历史见证,充分反映出这样的历史事实:中国共产党在九一八事变后是东北抗战的主要发动者和领导者,广泛发起并有力领导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而在七七事变爆发后促成了全面抗战的局面,围绕抗日战略提出了持久战这一正确指导方针,大力动员和组织民众,领导军民英勇奋战,建立和不断扩大抗日根据地,同时坚决反对投降及消极抗战,为最终战胜日本侵略者作出了伟大贡献。从上述资料中还可看到,日本在其侵华战争败局开始显露之时,已有人预感到中国的未来将由中国共产党来肩负。  相似文献   

2.
抗战时期国统区的中共组织经历了恢复建立、大量发展、清洗巩固三个主要发展阶段,建立了广泛的组织网络。这一历程十分复杂,不仅出现了忽视发展新党员、重量轻质、干部匮乏等问题,还被迫从半公开党转为秘密党。中共最终能够在国统区保存超过十万的党员队伍,主要原因在于坚持了扩展外围、控制党内的发展战略;以保存实力为根本目标,不拘泥于旧有的组织形式和工作方式;从组织发展的实际出发,及时调整考察党员的侧重点。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佳木斯地区(史称三江地区)在抗日战争中共产党人以救国救民为己任建立党的地方组织,壮大党的武装队伍,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的史实,揭示了在佳木斯地区抗日斗争中共产党独自奋斗勇于抵抗强敌,由此,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的时间、空间和思想主张三个维度中全力抗战,起到了主要作用。由此得出:中华民族全体热爱和平的人民群众是中国抗日战争的坚实力量和广阔基础。中国共产党是根植于人民群众的中国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相似文献   

4.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不仅重视对日本侵略者的军事斗争、政治斗争和经济斗争,还特别重视文化斗争,千方百计发挥文化在抗战中的作用,注重抗战文化建设,开辟了文化领域内的另一场抗战。成功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引导我们党不断走向胜利的思想路线;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为核心和统领,通过制定抗战文化方针,培养抗战文化队伍,明确抗战文化任务、服务对象和服务方式,规定抗战文化建设的任务、步骤和方法,重新构建了根据地抗战文化体系;大力发展根据地干部教育事业,开展各种类型的群众教育,扫除文盲和创办期刊、报社,大力建设抗战文化传播媒介,创造性地发展了抗日根据地文化教育事业,为抗战文化建设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相似文献   

5.
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建设发展的一个特殊重要阶段。中共在领导上海抗战的过程中,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以及目标任务的调整,分析上海的具体环境及条件,适时调整抗日斗争的策略方针。中共领导上海抗战的五次策略方针演变,都在历史的关键节点上顺应了形势变化和工作需要,发展和巩固了党的力量,争取和团结了广大群众,推动了上海抗日斗争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抗战时期,为巩固和发展陕甘宁边区政权,中国共产党针对边区军民温饱、卫生防疫、社会保障、文化生活方面的突出矛盾,总揽全局、多方举措,初步解决军民的基本生存、生命健康、生活保障、文化需求的问题。其间,积累的经验教训,对当前社会主义民生建设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7.
杨蕾歆 《探索》2022,(4):92-105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总结分析历史,辩证处理理论与实践、主流与支流以及历史、现实与未来的关系。三个历史决议是光辉典范,彰显党总结历史经验的价值论、本体论和方法论,包括根本动因、核心内容、鲜明特征等主要内容,凸显了为什么要总结历史经验、总结哪些方面的历史经验、如何总结历史经验并升华成为一般规律从而回到现实指导实践的逻辑理路。三个历史决议具有共同性和继承性。就共同性而言,三个历史决议都在关键历史时期研判了党情、国情和世情,体现统一全党思想、领导伟大社会革命、对话外部世界等价值取向。就继承性而言,三个历史决议总结了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实践、纠正了错误倾向、确立与维护了党的领导核心、阐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这四个方面一以贯之于决议稿中,形成历时性、共时性、规律性相统一的有机整体。党百年来总结历史经验的深刻启示在于:以自我革命精神审慎对待党的历史、立足人民立场总结历史经验、在总结历史经验中开创未来、着眼国际格局总结历史经验、持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相似文献   

8.
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离不开英雄。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始终高度重视英雄,在百年奋斗的历程中形成了以革命英雄主义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英雄观。中国共产党英雄观的发展历程可划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探索阶段、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确立阶段、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深化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强化阶段。新时代,赓续传承和大力弘扬中国共产党英雄观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有助于巩固党的全面领导的政治地位,宣示党的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彰显党开拓创新的政党品格,提升党奋勇向前的精神动力。梳理和概括中国共产党英雄观的历史发展与时代价值,对于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保持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英雄气概、坚持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推进关于英雄的工作等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张燚 《探索》2022,(1):40-50
坚持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成功经验,源于党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础上,对人民历史观、人民国家观和人民政党观的认知和实践,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逻辑与中国共产党实践逻辑的辩证统一。中国共产党对人民至上的坚持,贯穿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等四个时期,体现在党的指导思想、国家制度体系和党的中心工作等三个方面。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至上的历史经验,主要包括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坚持群众路线、坚持正风反腐、持续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其启示主要有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完善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推动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唯物史观认为,法律是国家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会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变化,宪法的发展历程也是如此。中国共产党领导宪法发展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艰辛探索、新中国成立后的初步运行和改革开放以来逐步完善的发展历程,先后领导中国人民制定了一系列宪法及宪法性文件,以及在法治建设新时期根据实践的要求,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五次修宪,使宪法更加符合发展变化了的社会关系和时代发展的新需要。这一伟大历程表明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宪法道路彻底摆脱了近代以来宪法发展的深层危机与误区,有力地解答了为何立宪、由谁立宪、怎样立宪的这一历史难题。随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宪法发展也必然会不断臻于完善。  相似文献   

11.
《新长征》2011,(7):F0003-F0003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畔的枪声,唤起了中华民族的彻底觉醒。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使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这促使中国人民更加深入地思考:中华民族的前途在哪里?振兴之路在哪里?  相似文献   

12.
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反动统治阶级统治的旧中国,各民族人民都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压迫,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包括内蒙古的蒙古族同胞在内的我国少数民族,还多一层反动统治阶级的大汉族主义压迫,处境更加悲惨。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十分关心各少数民族的疾苦,一直把解决民族问题视为解决中国革命总问题的一部分。对于地处祖国北疆的内蒙古民族问题,由于它接近内地,  相似文献   

13.
1943年5月,共产国际宣布解散。国民党顽固派利用此事发动第三次反共高潮,不仅在舆论宣传上大肆攻击中国共产党,而且还采取军事行动妄图攻击延安,叫嚣"解散中国共产党","取消陕甘宁边区"。面对国民党顽固派咄咄逼人的攻击态势,中国共产党沉着应对,在对客观形势进行正确研判的基础上,通过并发布《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共产国际执委主席团提议解散共产国际的决定》,清楚地表明了中国共产党采取的历史唯物主义态度,讲明了共产国际解散的基本情况、历史原因及影响,强调了中国共产党的独立性和团结一致为争取抗战胜利奋斗到底的决心。对于国民党顽固派的污蔑造谣和军事进攻,中国共产党采取有力措施,深刻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法西斯主义本质,有理有利有节地开展舆论和军事斗争,成功打退了国民党顽固派的进攻。此外,中国共产党还集中力量进行党内教育和整顿,提高应对和化解危机的能力,加强了党在思想和组织上的凝聚与统一。  相似文献   

14.
胡国胜 《党的文献》2017,(1):95-103
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民主革命过程中,为实现自身政治追求和建国主张,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国家目标、国家性质、国家概念的文字表述,即"新中国"国家符号。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根据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民主建国等具体革命实践的变化和现实政治任务的要求,提出过"自由统一的中国""新的自由的中国""自由独立的新中国""独立、自由、幸福的新中国""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等"新中国"的国家目标,有过"苏维埃新中国""三民主义新中国""新民主主义新中国""社会主义新中国"等"新中国"的国家性质,形成过"中华联邦共和国""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新三民主义共和国""新民主主义共和国""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等"新中国"的国家概念。"新中国"符号的话语建构与历史演变,回应了复杂的革命环境,指明了中国革命的方向,动员了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它既是革命道路的目标设置,又是国家发展的政治引领,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为实现自己国家梦想的政治智慧、执着追求和奋斗轨迹。  相似文献   

15.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为推动革命话语体系的构建和普及,抓住戏剧这一民众喜闻乐见的娱乐和教化方式,通过对其内容、形式的改造,将其逐渐发展为蕴含着革命话语的革命戏剧,在提高农民素质、动员民众参加革命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共产党有意识地构建了以"民族""人民""阶级""劳动"等为关键词的话语体系,并运用革命戏剧的形式进行有效的传播。传统戏剧的改造与革命话语的输出统一于革命戏剧,革命话语通过仪式化运作、生活化叙事、情感化表达、英雄化导向的方式嵌入革命戏剧,让民众真正认可并实践革命话语,有效地推动了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革命话语的构建和传播。  相似文献   

16.
中关村科技园区是研究中国高新区发展史乃至科技产业史的关键性界标。与后来许多"先规划、后发展"的科技园区不同,它的成立是"中关村电子一条街"充分发展基础上"瓜熟蒂落"的产物。从1984年"中关村规划纲要"被"束之高阁"到1988年中关村科技园区的批准建立,其间是具有鲜明市场行为特征的"中关村电子一条街"从理论到实践的日趋成熟。综观中关村科技园区创立史可以看出,它的建立虽然包含了学习美国硅谷等世界先进经验的成分,但主要还是体制改革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刘海军 《探索》2022,(6):1-13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认识时代的思路、观点和方法,为中国共产党认识时代主题奠定了理论基础。中国共产党时代主题观历经百年发展,形成了两大脉络,一是对世界时代主题的认识,二是对国内时代主题的认识。中国共产党对世界时代主题的认识,经历了从战争与革命,到和平与发展,再到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转变与深化;对国内时代主题的认识,则经历了从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再到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层层递进。中国共产党时代主题观将国内大局与国际大局统筹起来,确定中国共产党的时代任务,使中国共产党把握时代大势、顺应时代潮流、引领时代发展。中国共产党时代主题观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为发展马克思主义时代理论、引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创新、把握历史主动提供理论依据,为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供理论指引,为推进人类文明进步事业贡献理论智慧。  相似文献   

18.
杨家余 《世纪桥》2011,(17):6-7
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以民族复兴大业为己任,领导人民建立了新中国,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新纪元。新中国成立后,铺就了一条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康庄道。在此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以自己的理论创新和成功实践,极大地支持和推进了世界社会主义事业。  相似文献   

19.
强大的领导力是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基本特征和显著优势。作为具有重大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积累了宝贵而丰富的领导力建设经验。其中,明确使命、界定愿景和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的领导力建设的根本立足点,制定正确的战略、策略和政策是党的领导力建设的关键点,以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持续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是党的领导力建设的根本政治保证,建立有利于提高效率、增强活力和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领导体制机制是党的领导力建设的支撑点,切实提升党员干部治理能力是党的领导力建设的着力点。把政党—国家—社会铸造成一个有机的信仰和命运共同体,既是百年大党领导力建设的根本经验,也是新时代党的领导力建设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党章是关于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奋斗纲领和治党管党的总章程,是“全党必须遵循的总规矩”①。自成立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高度重视党章建设,不断探索通过党章建设来推进党的纪律建设。如果把从党的二大到十八大的党章中有关纪律建设的条文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研究,可以鲜明地看到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发展阶段,逐步完善对党内纪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