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科学治国的方式取代经验治国的方式 ,乃是中国社会客观发展逻辑所提出的必然要求。当前应将科学治国方式取代经验治国方式的进程全方位地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中国民主党派在参与科学治国实践中 ,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优良素质、社会基础和有利地位 ,有其特殊的方式和内容。中国民主党派要抓住这一历史契机 ,为推进科学治国的历史进程作出卓有成效的努力。  相似文献   

2.
治国哲学较之一般哲学理论具体而集中地着力解决治国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在治国哲学的基础上直接形成治国纲领和指导性原则,通过制度设计,保证政策、策略的实施和落实。《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蕴涵了毛泽东运用唯物辩证原理构建的治国哲学,展现了毛泽东社会主义的治国理念,也寄托和承载着他治好国、理好政的信念和愿望,但是在实践中却滑向了哲学治国,造成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一连串政策策略的失误。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对韩非所处的社会背景的考究出发,研究了韩非之治国思想体系中的几项原则,深入分析了该原则的具体意蕴与实现途径。并且,于文末追踪了韩非治国之思的理论来源。旨在使读者明确韩非治国思想的内容,加深对韩非其人的了解。  相似文献   

4.
中国革命的胜利与社会主义制度的确定、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冷战”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封锁是毛泽东治国方略形成的历史条件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国家学说、苏联和东欧国家治国的经验教训、中华民族历史上的治国之道是毛泽东治国方略的思想渊源 ,毛泽东治国方略的形成发展历程 ,可以分为准备与实验阶段、形成与实践阶段 ,其内容充满了开创性、民族性和探索性 ,并形成了它的理论特色。毛泽东的治国方略 ,对于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是重要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法治和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对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和德治者缺一不可。必须从理论基础、历史经验和现实需要三个方面去理解和把握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不可偏废。  相似文献   

6.
在施米特看来,国民法治国宪法既有法治国要素,也有政治要素,国民法治国要素不能提供政治统一体和规范系统的基础,在例外状态时刻也就不能作出决断,所以需要政治的要素作出决断。法律的概念既有法治国的法律的概念,也有政治的法律概念,法治国的法律的概念会束缚国家处置危机的能力,所以必须有政治的法律概念。施米特分析法治国的原则与内涵和法律的概念的实质就是,贬抑批判议会制,抬高证成例外状态下守护宪法的总统制。  相似文献   

7.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社会思想文化空前活跃、繁荣的时期。面对急剧变化的社会 ,各种智者圣贤纷纷提出了自己的治国主张 ,商讨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形成了不同的思想流派  相似文献   

8.
"诗教",原意是以《诗经》为教材进行教育,而今延伸为人文素质教育。在高等院校开展诗教工作,不仅为拓展素质教育、培育人文精神奠定坚实基础,也为回归教育本源、进行大学文化实践开辟了崭新的视域。大连大学丰泽之轩工作室,以工作室模式开展诗教工作,为厘清大学教育与文化实践关系进行了尝试性探索。  相似文献   

9.
每个人都希望有一个好的人生。我以为所谓好的人生大致有三个层面,一是平顺的人生,平平凡凡、顺顺当当;第二个层面是快乐的人生,一生的绝大多数时间都在快乐中度过;第三个是成功的人生,所谓成功的人生是指有事业、有成就,能够给子孙后代留下一点实实在在的东西。曾国藩属于大成功者,大成功是指人和事两个方面的成功。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具有超凡的治国才能,他的治国思想内容丰富、博大精深.理论界对邓小平的治国思想研究颇多,通过对邓小平治国思想的研究概况及其主要内容,包括关于邓小平治国思想的基本特征、治国方略、治国方法、领导艺术与风格进行评述,把邓小平治国思想与毛泽东治国思想做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在治国理政实践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方法论:统筹基点与梦想,基点提供发展立足点,梦想提供发展着眼点;统筹目标与举措,目标为举措提供牵引,举措为目标提供支撑;统筹全面与重点,全面抓以整体推进,重点抓以突破关节;统筹倒逼与主动,危机倒逼以背水一战,主动革新以浴火重生;统筹集中与民主,适度集中权力为发展民主破除利益藩篱,发展民主防止权力过度集中。  相似文献   

12.
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确立为新时期我国的治国方略 ,这是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一大创举。当前 ,应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和道德体系 ,深入开展法律和道德的宣传教育 ,重点抓好国家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依法办事和“为政以德”。  相似文献   

13.
在文明社会的历史演进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人类社会的基本的共同的道德伦理,也生产和发展了各个民族固有的伦理体系和道德准则。在法律发展的过程中,不同类型的伦理机制往往塑造着不同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运用战略思维,围绕治国理政的战略目标、战略布局、战略保障等提出了一系列高瞻远瞩的战略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战略思想内涵丰富,既有深厚的理论、思想渊源,也具有重大的时代背景。学习研究其中蕴含的深刻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对于党员干部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等"四个意识",对于加强自身修养、提升领导能力、做好本职工作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人文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高校的素质教育日益向纵深发展的今天,人文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古典诗词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一支奇葩,同时又有着重要的教化作用,因此,诗教便成为我国传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文素质教育呼声日益高涨的今天,进一步发扬诗教传统,在大学生中大力提倡阅读欣赏古典诗词,不但能够提高大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使之获得艺术享受,而且还能够陶冶其情操,净化其心灵,提高其文化素养和思想修养,丰厚其人文底蕴.因此,提高大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阅读欣赏能力,便成为目前高校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中共三代领导核心在治国方略上既有一脉相承的共同之处 ,又与时俱进 ,各具特色 ,体现出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共产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逐步认识和把握 ,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7.
作为第三代领导集体核心 ,江泽民同志颇多理论建树 ,稳定治国思想即为其一。该思想包括意义地位论、系统关系论、领导中心论、主体基础论、队伍保障论、途径机制论等相互联系、共成整体的六个方面内容 ,博大精深 ,全面系统。必须以江泽民稳定治国思想指导各项工作 ,维护安定团结的局面。  相似文献   

18.
经过我党三代领导集体的不断探索 ,我党的治国方式成功实现了由“人治”向“法治” ,再由“法治”向“‘法治’与‘德治’并举”的飞跃。这两次飞跃标志着我国治国方式逐步摆脱了具有典型“人治”特征的“以党治国”模式的影响 ;同时也标志着我党治国方式逐步走出了片面强调“法治” ,片面强调法律制度建设 ,而忽视“德治” ,忽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特别是道德建设的误区。这两次飞跃的最终结果———“法治”与“德治”并举 ,是我党治国理论与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和深化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现代治理国家中,法治与德治的结合,既是对中国社会的理性认知,也是对中华民族生存意义的合理选择。合理定位两者的价值旨归,交融并举,把治国理念变为治国实践,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20.
涂勇 《理论前沿》2005,(6):18-20
文章分析了我国古代及当今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德法兼治的治国理念及经验总结,认为我国实行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理念,既是对中外治国经验的科学总结,又在本质和内容上不同于过去的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