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述 《前线》1960,(17)
人们常常谈劳动观点,究竟劳动观点是什么?劳动观点的主要内容有重视劳动,向劳动人民学习等等。但还有—个主要的内容是:劳动要成为生活第一需要。一我们进行劳动观点的教育,其内容是有发展的。在解放以后大跃进之前,在广大人民特别在知识分子中着重进行了劳动创造人类世界的教育,反对轻视体力劳动和轻视劳动人民的思想。到了一九五八年大跃进的时候,掀起了知识分子和干部参加生产劳动的群众运动,中央公布了教育  相似文献   

2.
周口店区百花山人民公社,最近展开了一个声势浩大的以春耕播种为中心的生产高潮。百花山人民公社的社员的干劲更足了。最近公社党委根据觉的八届六中全会决议精神,通过大家反复讨论,最后决定采取“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方法,劳动报酬除部分供给制以外,采用评工记分,多劳多得的分配办法。采用了这样的方法不久,公社的生产,立即出现了一个比过去更加活跃和干劲更大的情况,广大社员和干部的生产积极性进一步被激发起来了。全公社现在每天参加生产劳动的人已由原来七千左右增加到八千四百四十人,出勤人数超过了全社总劳力的4%。不仅能参加生产的劳力全部参加  相似文献   

3.
《支部生活》2010,(1):53-53
1964年7月,时任中共中央东北局书记的宋任穷到辽宁省金县三十里堡公社蹲点。这次“蹲点”有八九个月之久。宋任穷就住在公社的供销社,在公共食堂吃饭,同职工一样排队买饭。他除经常到生产大队参加干部群众会听情况外,还经常参加一些大田和果园里的劳动。  相似文献   

4.
千家万户迎春风,心情舒畅辞旧岁解放以后,劳动人民过春节总是欢乐的,但今年的春节,却新添了无限美好的情景:公社把节日生活安排得妥妥贴贴的,更大的跃进在节后就要更有组织地开始了。“贫困将永远被甩在背后,展现在面前的是一片绵绣的前程……”在小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总结巳黎公社经验时,提出了公职人员必须经过选举产生,而且可以随时撤换的原则,并设想公社应“通过人民自己实现人民管理制”(《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7卷第366页)来实行民主管理。列宁根据这些原则认为:“充分发扬民主,也就是使全体居民群众真正平等地、真正普遍地参与一切国家事务,参加消灭资本主义的一切复杂问题的处理。”(《列宁选集》第3卷第14页)经典作家设想的民主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方向和目标。然而,现实的社会主义不是产生在经  相似文献   

6.
梅泰和 《世纪桥》2003,(2):49-52
在江西省东乡县郊2公里的地方,有一个远近闻名的红星垦殖场。1969年10月1日,在文革中受到冲击,尚未安排工作的老将军王震刚从江西进贤三里公社和东乡红星垦殖场视察回京,就应邀参加国庆观礼活动。在天安门城楼观礼台上,他向毛主席、周总理提出了自己要去江西插队落户、参加劳动的要求。毛主席同意了,并说:“你下去走一走,看一看,搞点调查研究,搞点科学试验也好。”周总理也关切地说:“要注意身体,量力而行,作点调查,听候调遣。”  相似文献   

7.
有一位青年朋友,今年暑假刚从高中毕业,因为功课不好,没有考取大学,最近到密云去参加生产。临行之前,我同他家里人一道向他进行了一番思想工作。他的第一个思想问题是觉得自己考不上大学丢人。但是,我们大家都知道,他在学校期间就爱劳动,没有沾染上某些城市青年轻视劳动的坏意识。这一点是他的极大优点。只要他坚持努力,更好地劳动,他就能够为我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作协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我有幸聆听了江泽民同志的重要讲话。江泽民同志在讲话中语重心长地指出:“我们希望文艺工作者进一步深入生活、深入群众,向生活学习、向群众学习,认识社会发展的客观进程,认识人民群众的利益所在,认识人民群众的历史创造性和精神生活的进步。”回顾我的创作历程,体味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我深切认识到“深入生活”和“深入群众”的沉甸甸的分量。 早在学校念书的时候,就知道了生活是文学创作的唯一源泉这句话。当时认为这个道理很好理解,无非是说你得了解生活中的人和事,才能写出文学作品来。这样的认识直到我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奔波数年之后,才从切身体会中渐渐得到深化。 我出生在天津市,18岁插队到了塞北,后上学读  相似文献   

9.
《前线》1966,(5)
编者按:城市人民公社工业,是大跃进的产物,有重要的意义。毛主席说:“把群众力量组织起来,这是一种方针。”“每个共产党员,必须学会组织群众的劳动”。解放以来,在组织城市街道居民进行生产方面已经获得很大成绩,但是,完全把这部分群众组织起来,我们仍要做许多工作。怎样进一步把城市居民组织起来,加速街道的社会主义改造?办诚市人民公社工业是一个好办法。积极地、有领导地发展城市人民公社工业,必将促进街道居民进一步劳动化、集体化、革命化,把街道改造成为社会主义的障地。靠好城市人民公社工业,我们还缺乏经验,许多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现在介绍建国门人民公社组织城市公社工业分散生产的经验,供有关同志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0.
1958年,中国开始进入自己编织的“神话”王国。 “我们的方向,应当逐步地、有次序的把工、农、商、学、兵组织成一个大公社,从而构成我国社会的最基层单位……”几十年以后,我国的乡村中将是许多共产主义公社,每个公社有自己的农业、工业有大  相似文献   

11.
26、我们戴了高帽,挨了批判,爸爸却乐呵呵地说:经风雨见世面嘛1968年初,因北航老找科委领导提出要“勒令”我交待问题。没办法,领导让我跟机关的同志到北京郊区五四营公社参加农业劳动去了。直到麦收之后,我才又回到国防科委机关。1969年10月25日晚,我又随国防科委机关干部被“一锅端”到河南省遂平县莲花湖的“五七”劳动农场。1971年9月13日,林彪自我爆炸以后,我才和同志们由干校一起回到北京。国防科委党委常委在揭批清查林彪集团罪行的过程中,我也被列入了他们所谓的“国际口‘五一六’”的黑名单中。这…  相似文献   

12.
刘清芬 《党课》2006,(9):14-15
欧洲近代史上的一些空想社会主义者不光创造了理论,而且还付诸于实践。其中,英国人欧文创办“新和谐公社”的过程令人感动,也发人深思。 罗伯特·欧文,1771年出生在英国一个贫苦的手工业者家里,7岁开始参加劳动,9岁时就当了学徒,20岁起在纱厂里当职员,从小目睹了资产阶级对广大工人和劳动人民所进行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并亲身经受了资本主义带来的苦难。所以,欧文对深受资产阶级压榨的人们非常同情,他曾说过一句不知感动过多少人的话:“世界充满财富,但到处笼罩着贫困。”他发誓要建立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劳动、财产公有”的社会。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必须永远地保持劳动人民普通一员的本色”。党员,尤其是党的领导干部,能不能“永远地保持劳动人民普通一员的本色”,是事关自己党性锻炼如何的一个重要尺度。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深入发展的今天,怎...  相似文献   

14.
加强对行政权的监督,对保证权力服从人民意志和忠于人民利益十分重要。许多深谙权力艺术的政治家,对此是深信不疑的。美国《独立宣言》起草人杰斐逊和宪法之父麦迪逊说,没有人民的监督,政府便会蜕化变质,人民是自己政府唯一可靠的看守人。马克思、恩格斯在总结巴黎公社经验时,提出一切公职人员必须“在公众监督之下进行工作”,这样能“可靠地防止他们去追求升官发财”和“追求自己特殊的利益”。列宁说,强大的人民监  相似文献   

15.
房山县城关人民公社襄駙馬庄生产队,几年来坚定地执行了“三包一奖”、“四固定”等項政策,小队干部和广大社员的积极性被充分地調动了起来。生产小队长路克昌说:“三包以后,生产任务明确了。我也就决心和它拚上了,一定要把小队的生产搞得更好”。社員们对队里的生产也更加关心,去年秋天,有次夜里下了一場大  相似文献   

16.
1962年,我响应党的号召,带着建设新农村的伟大理想,从城市来到当时的南郊区小站公社东西庄房大队插队落户,那时我20岁。由于我吃苦耐劳。得到了乡亲们的认可.一年后我被选为大队团支部书记,1964年又担任了民办教师。“文革”期间,由于受舅舅在台湾这一社会关系问题的影响,我被视为“有特务嫌疑”,成了“不可重用”的人.1968年5月被免去民办教师费格,勒令我回村劳动……  相似文献   

17.
民歌是劳动人民思想感情的真实反映。它具有清新刚健、生动活泼、易记易唱、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等特点,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1964年1月2日,周恩来曾对外宾说过:“我喜欢民歌,而目我自己还会唱民歌、可惜的是现在有些青年不会唱民歌,不喜欢自己的民族文化。”为了加深对周恩来的了解,增进对民歌这一民族文化的认识,下面讲述几个周恩来与民歌的故事。拔报声柴花北京十三陵水库是1958年“大跃进”期间,用发动群众进行义务劳动的方式建成的。周恩来以普通劳动者的身份,先后3次去水库工地参加劳动。6月22日夜晚,工地上灯光如昼,人…  相似文献   

18.
罗元生 《湘潮》2023,(2):8-10
<正>刘少奇的一生,是亲民、爱民、忧民、为民的一生。“我们所有的领导人都是为人民服务的,是人民的公仆,是人民的勤务员。”刘少奇一生以“人民的勤务员”自勉,以让人民尽快过上“富裕和有文化的生活”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共产党就是为人民办事的刘少奇说:“一个好党员、一个好领导者的重要标志,在于他熟悉人民的生活状况和劳动状况,关心人民的痛痒,懂得人民的心。”  相似文献   

19.
自2001年进宣传部的那天起,我便喜欢上了这项事业。作为一名新闻宣传工作者,我深深地懂得,我从事着神圣的职业。我有责任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同时也有责任实事求是地报道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状况,反映千百万劳动人民的呼声,让人民群众相信我们党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党;我有责任通过自己的工作和努力,做到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正确的舆论引导人,高尚  相似文献   

20.
正我是一位八旬退休老人,但20世纪50年代亲历的一段往事,让我终生难忘。1959年7月,我正被县抽调下乡搞农村中心工作,参加资溪县嵩市公社杜兰大队的夏收夏种"双抢",实行"三同"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抓好早稻收割和二季晚稻抢时间栽种。8月21日上午,县长江映川和公社书记到村检查"双抢"工作,并通知我回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