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试论艺术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来只说“艺术美”,何来“艺木丑”呢?本文正是出于对艺术中化丑为美的传统说法的怀疑,试图提出自己的浅见,以就正于专家和学者。 虽然朱光潜先生在《文艺心理学》中也明白地说过“自然美可以化为艺术丑”的话(《朱光潜美学文集》第一卷,第141页),但从他称拙劣的美人广告画为艺术丑来看,他所说的“艺术丑”是指不成功的或不象样的艺术,而不是艺术中的丑形象。而且即使是这种“艺术丑”,就在同一论著中,朱先生在怀疑克罗齐的丑就是“不成功的表现”这个论  相似文献   

2.
一张牛皮演绎千古事——漫说川北皮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川北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诞生过许多具有淳朴生活气息而又充满浓郁文学色彩的民间艺术,川北皮影就是艺苑中的一枝奇葩.它集绘画雕刻、地方戏剧、音乐于一身,多方面地反映着植根川北地区的历史故事、民间传说、风物民俗、人情世相和审美情趣,深受广大群众喜爱.星转斗移,川北皮影既有过流布民间家喻户晓的历史,也曾一度濒临失传.1987年,南充地区文化局召开川北皮影艺术座谈会,此前此后,组织大批人力,深入民间,抢救、搜集、发掘、整理这一稀世之珍,使其春深著花,重放异彩.翌年,应奥地利共和国的邀请,川北皮影艺术大师王文坤带上家庭皮影班一行四人,出访奥地利,在首都维也纳演出《阴阳扇》、《绫罗镜》、《破桃山》、《收金龙》、《罗成招亲》等8个传统剧目,受到国际友人的高度赞赏,川北皮影  相似文献   

3.
走向审丑的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丑是与美相比较、相对立而并列存在的一个美学范畴。丑是美的反面和对立面 ,是美的错位 ;如果说美是善的形象显现 ,那么丑就是恶的形象显现。蒋孔阳先生说 :“审丑历来都是人们审美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 ,因此 ,历来的文学艺术都有表现奇丑怪异的杰作。原始艺术和现代主义艺术 ,……充满了以丑为美的审美现象。”“现代主义时代 ,一方面回到了原始时代 ,美丑不分 ;另方面 ,又进一步有意识地发现丑 ,表现丑 ,把丑当成美 ,丑成了美。”①丑的演化轨迹大致经历了一条遭受排斥、作美的陪衬直到取代美而占据审美中心这样一个过程。2 0世纪以来 ,随…  相似文献   

4.
蒋中崎 《今日浙江》2004,(15):44-45
素称“文化之邦”的浙江,物华天宝,人文荟萃,文化艺术历史悠久。浙江不仅是中国美术、书法大省,更是中国戏曲的桑梓之乡。南宋时,中国完整的戏剧形式———戏文在温州诞生。元代,杭州又是北杂剧创作演出的中心之一。而到明代,颇有影响的戏曲“四大声腔”中的海盐腔、余姚腔,又相继同源出自浙江。到了清代,浙江戏曲舞台又盛演“高、昆、乱、徽”诸腔,形成了婺剧、绍剧、瓯剧等浙江主要多声腔地方剧种。自清末民初始,浙江的民间曲艺又与说唱滩簧结合,逐渐形成了富有浙江地域特色的越剧、甬剧、姚剧、湖剧、睦剧、杭剧等地方剧种,且尤以越剧的…  相似文献   

5.
“凉州贤孝”,是一种民间说唱艺术,演唱者大都是盲人.其唱腔曲牌及演唱方式具有深刻的内容和独特的表现形式,充满深厚的文化底蕴.由于人们生活境遇和审美观念的变化,“凉州贤孝”受到了极大的冲击,艺人们的生存状况及其传承令人堪忧.2006年,“凉州贤孝”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对这一古老艺术形式的保护与传承走向了专业化、科学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6.
吴斌 《台声》2011,(3):72-72
浙江省余姚市艺术剧院首度赴台演出姚剧(余姚的地方戏,原称“余姚滩潢”,是江浙一带的民间歌舞和说唱活动形式)《王阳明》,祖籍余姚的国民党籍“立委”洪秀柱拜余姚市艺术剧院院长寿建立为师,洪秀柱表示,姚剧音韵和黄梅戏有些相似,感觉亲切,台湾民众可尝试学唱。  相似文献   

7.
北路壮剧孕育于北部壮族生产生活的土壤中,是在壮族民间歌舞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艺术形式,它反映了壮族民众的文化心理和审美情趣,曾在北部壮族人民的精神生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有较高的艺术价值.然而在知识全球化的今天,北路壮剧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已出现青黄不接的态势.为此,怎样保护和传承北路壮剧,是当下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邹万银 《前沿》2006,(7):209-209
二人台是河套地区的民间戏曲,俗称“打玩意儿”。清朝时,在蒙汉民间和“丝弦坐腔”基础上,又吸收了山西河曲一带传来的民间歌舞发展而成。土默川一带出现的职业小班是清朝末期,以一丑一旦、二个角色的形式分饰戏中的多种角色,以后又发展成固定式人物的扮演。河套地区是我国文化发展较早的地区之一。从出土的约在四千年前的陶埙(音熏,土制的乐器),夏代的石磬,春秋时的甬钟(按:甬钟是铜钟上面的柄,也是乐器。《考工记》载:“钟柄也,舞上谓之”),战国时的编钟、编磬,还有铸造铜乐器的模子(模子即陶范),这些都说明河套地区音乐是发展较早的,也可…  相似文献   

9.
鲤鱼灯闹春     
雪儿 《新东方》2014,(5):F0003-F0003
“鲤鱼灯闹春”是把鲤鱼作为吉祥物和幸福的象征,借舞耍鲜鱼灯抒发情感的民间民俗活动。它寄物寓意,借助鲤鱼灯和舞蹈艺术形象思维的比兴手法,通过拟人化的舞蹈动作和肢体语言,反映渔乡民众的思想、感情、愿望和理想,此项活动主要兴盛和流行在琼海渔乡一带,潭门鱼乡尤为盛行,历史可追溯到明朝,“鲤鱼灯闹春”活动一般在春节期间举行。  相似文献   

10.
蜀牛仔率“群牛”赴美闹春何学元川北大巴山的放牛娃何远鸣,牛年率“群牛”赴美国闹春,给旧金山画坛带来一片生机。美国亚洲艺术学会会长郭仪观看了“何远鸣’97金山金牛画展”后,连声赞叹:“功夫不凡,继承了中国画的传统技艺,又体现了当代画坛风格。”以画牛著称...  相似文献   

11.
在关汉卿现存的十多个剧本中,《陈母教子》是最使研究者感到头痛的了。因为这部以宣扬功名利禄、展开封建道德说教为基本内容的剧本,与这个古代“人民戏剧家”总显得不那么合谐。于是研究者们或者从史料上否定关汉卿的著作权,或者从剧本风格上寻找根据,以“断定不是关汉卿的作品”。也有人在承认关的著作权的前提下,认为《陈》剧乃是“别具一格的讽刺喜剧”,而“杂剧中的陈母完全是一个饱于世故、虚情假义,从里到外渗透着官禄臭气的反面人物”。这种解释固然提高了《陈》剧的思想性,但它并不合符原作的思想。下面试作分析。  相似文献   

12.
李锡奇的现代绘画艺术有两个重要出发点 :一是来自民间和传统的民族因素的潜在影响 ;一是来自西方的现代艺术的显在吸引。由金门的乡土出发而交错在中国历史沧桑中的文化感悟 ,构成了李锡奇毕生绘画的宏大背景。而在台湾开放的艺术氛围中成长的历程又提供给了李锡奇对现代艺术的多元选择的可能。从最初的《失落的阿房宫》、《落寞的秦淮河》 ,经过“月之祭”系列 ,到以传统书法为素材的“顿悟”系列、“大书法”系列和被称为“后本位”漆画系列 ,李锡奇一直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寻求自己归属于民族本位的艺术独创性。越来越专注于来自民间和传统的形而下的艺术语言 ,和越来越强烈感悟到的形而上的现代精神 ,构成了李锡奇的现代画艺术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3.
朱国良 《青年论坛》2014,(6):108-112
用法律手段保护民间文学艺术是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化”进程的需要,也是保护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迫切要求.民间文学艺术的法律保护问题首先是由发展中国家提出来的,发达国家中对民间文学艺术保护相对较弱.比较法视阈下,民间文学艺术的知识产权保护尽可能既要与现行国内国际立法实现有效对接,又要坚持立法重构,以有效保护民间文学艺术传承、记录、整理和汇编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4.
正杂技剧算得上是一种新兴艺术形式,顾名思义,是一种杂技与戏剧的结合体,既要炫杂技的"技",展示杂技惊、险、奇、难技巧,又要塑戏剧的"魂",体现戏剧的立意、故事、人物、情境等,这对杂技艺术工作者来说无疑是个挑战。广西杂技团有限责任公司演出的杂技剧《百鸟衣》,较好地做到了"技"与"魂"的有机融合,为人们奉献了一台神形兼备的优秀杂技剧目,让广大观众享受到了一份精美的艺术盛筵。杂技剧《百鸟衣》是在同名壮族民间传  相似文献   

15.
在近代法国雕塑家罗丹的工作室里,有一个《欧米哀尔》石膏像,塑造的是一个比木乃伊还要皱缩的老妓女,弯着腰,垂着头,绝望的目光,扫视着两乳干瘪的胸膛、满是可怕的皱纹的肚子和桔树枝一般的手臂,悲叹着自己衰老的身体。这无疑是一个丑的形象。可是艺术评论家葛赛尔却赞之曰:“丑得如此精美。”丑得精美,这正是艺术辩证法的生动反映。艺术是客观现实生活的写照,而客观现实生活是瑕瑜互见,美丑并存的。艺术绝不排斥丑的事物,艺术美也不局限于生活美。生  相似文献   

16.
广南壮剧     
<正>广南壮剧是云南文山壮族支系布雅人(沙人)的民间戏曲,是壮族文艺中一朵灿烂的鲜花,盛开在广南县的南、北部,经久不衰,深受壮、瑶、彝等少数民族喜爱。据表演的壮族师傅讲,广南壮剧发展到现在已有两百多年历史。从表演上看,它与壮族民间武打有相似之处;从唱词上看,又同壮族民歌歌词字数相同,虽然曲调不一,但有壮族民歌风味。从这些特点来看,其来源可能是壮族传统婚丧吉庆时载歌载舞与民间武打逐步结合而慢慢发展形成的。  相似文献   

17.
手龙舞是流传于长清县平安店镇赵家营村的一种民间扮玩艺术。原有《绣球灯》、《手龙绣球舞》之称。手龙舞道具有“龙”和“珠”“珠”即绣球灯,因灯内燃烛透明,象征“珍珠”,所以称之为“珠”。“龙”:用竹批作骨架扎制,长约3尺,外用白布裱糊,用蓝、绿色彩绘、贴金色鳞纹。腔内附有喷吐烟雾装置。“珠”:亦用竹批扎制,直径1尺余,分内外两层,外层架上系有数朵“套钱”花,内层用黄、红、绿绸裱糊,珠中装有灯烛,能旋转自如。服饰:舞龙者,头饰白色镶红  相似文献   

18.
泉州花灯     
陈斌 《福建乡土》2006,(4):39-39
正月十五“元宵节”,古城泉州家家张灯,户户结彩,欢天喜地闹花灯。当夜幕降临之时,一眼望去,宛如灿烂的星空,沸腾的灯海。元宵节亦称“灯节”、“灯夕”。泉州话“灯”与“丁”谐音。闹花灯,寓祈望人丁兴旺,迎接光明之意。传说,汉武帝称帝时刚好是农历正月十五,祭拜“太乙”神,刚好碰上民间放灯,于是下旨定正月十五为“灯  相似文献   

19.
贪官的演技     
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顾炎武,将贪官大致分为两类;“有庸吏之贪,有才吏之贪;今之贪纵者,大抵皆才吏也”(《日知录》卷13《除贪》)。另外,苏俄的一位大导演梅耶荷德讲到喜剧表演时,有一句名言:“越是逗乐的喜剧,越要演得严肃”。从近几年揭露出的大贪官的案例来看,他们没有一个是平庸之辈,大都是一帮确有表演能力的才吏。在装扮正面人物的讽刺喜剧里,一个个演技相当精湛。其特点是台上唱功极好(可惜台下做功极次)!有一个县的政法委书记,在全县干部大会上,严厉地警告说:凡是领导干部,一律禁止搞“三陪”。谁能料到就在当天晚上,他嫖宿妓女,房间…  相似文献   

20.
壮剧:灿烂的民族艺术之花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壮剧是壮民族的代表剧种,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部、南部、中部,以及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的富宁和广南、海南省临高县、越南民主共和国北部一带,至今有200多年的历史。它富有民族色彩,是壮族人民喜闻乐见的戏曲艺术。壮剧主要分为南、北两路(另亦包括壮族师公、壮族未伦),因此有“南路壮剧”和“北路壮剧”之称。南路壮剧以“平板”为基调,曲势高亢、粗犷、雄劲,类近板腔的联体曲牌,源于靖西、德保等县。北路壮剧以“正调”为基调,委婉轻柔,抒情如歌,富于魅力,为单腔曲牌,源于田林、西林、隆林等县。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