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他出生于农民家庭,他拥有上百万元的资产,他致富不忘乡亲,发展不失党性,他热心公益,真诚“帮带”,无私奉献,他就是现任敦煌市绿洲装潢有限责任公司经理陈建科。他带动全村走以工促农发展二三产业的致富之路,展现了一名新时代共产党员企业家的美好形象。陈建科常说:“入党不为名,也不为利,只为给党和人民多办实事。”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为了帮村上解决剩余劳动力问题,他在公司招工时,经常有意找本村的年轻人,给他们提供就业机会。在生产中,他也尽最大努力,把本村的工人放在技术要求高、最能锻炼人的岗位上, 让他们尽快提高技术水平,练就一身好本领。多年来,在他的带领和培养下,漳县村有12名农民成为能工巧匠,离开绿洲后干起了二三产业。他们有的办起了家具店,有的干  相似文献   

2.
阳春三月,春风和煦。在武陟县的广大农村,人们聚集在设计新颖、院落整齐、设施高档、功能齐全的村级组织活动阵地里,有的在热议“两会”给老百姓带来的实惠,有的在学习科技致富知识,有的在畅想着新农村建设的美好前景,有的进行自娱自乐的文体表演……这些画面和春意盎然的景色交相辉映,构成当地农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3.
在阳信县河流镇大寺杨村,提起村主任杨广富,村民们都竖大拇指。大家不仅佩服他年纪轻轻就办起了大企业,更称赞他热心公益、助人为乐。作为回族致富带头人,他带领大家一起致富,带正了村风,也促进了回汉民族间的和谐。大伙儿都亲切地称杨广富为“和谐主任”。  相似文献   

4.
《新长征》2007,(2)
在通化县大安镇上四平村有一位农民党员刘吉春,今年38岁。几年来,他靠勤劳的双手走上了致富路,他那古铜色的脸庞,记载着长年的艰辛和劳累,也镶嵌着刚毅与执著。"致富不忘众乡亲,好事做遍小山村",既是上四平村村民对他的真心赞扬,也是他不辞辛劳为民办实事的真实写照。他无愧于县委授予的"农民党员致富标兵"的光荣称号。十几年前,刚走出校门的刘吉春看到家乡百姓生活贫困,有的村民连孩子上学的钱都拿不出来,他便暗下  相似文献   

5.
《共产党人》2005,(22):28-29
固原市原州区中河乡中河村自然条件恶劣,十年九旱,五灾俱全。农民一年辛苦劳作,要么遭旱灾,要么遇雹灾,粮食生产不是歉收就是绝产,不少农民温饱得不到稳定解决。为生计问题而发愁的马志力.一直在寻求种地以外的致富之路。1991年他开始带人外出打工,不但自己一家完全解决了温饱,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新房,买了彩电、拖拉机、汽车,过上了小康生活,而且带领和帮助近百名农民通过劳务输出解决了温饱,有的正向小康生活迈进。  相似文献   

6.
致富财神──记陕西省延川县中学教师王炜董国军他拥有两项国家级奖励,曾获延安地区"致富杯"一等奖。十几年来,通过他的手有多少人踏上了富裕之路,连他也说不清。人称他是一个"富了人穷了自已的"财神爷"。一、过去的时光不是梦王炜降生在三年自然灾害的196O年...  相似文献   

7.
今年5月,刘久全荣获了彭山县“柑橘双万丰收工程”奖,作为黄丰镇的“种果大王”,刘久全在柑橘产业发展和品种更新上发挥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面对诸多荣誉,刘久全更看重自己的另外一种身份。去年7月,他被批准转为中共正式党员,他觉得这是党组织对他近年来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认可。  相似文献   

8.
元家龙 《先锋队》2013,(11):20-20
中秋节前的一个晚上,河南省焦作市豫剧团在阳城县固隆乡府底村举行首场演出。根据舞台两侧悬挂的巨幅对联的内容,人们便一下子猜出这台戏是个人出资请唱的。当人们得知东道主是府底村青年于向军时,便七嘴八舌地开始议论,有的说他是个傻子;还有人说他是个冷货,窍不够使。然而,多数村民却有着共同的看法,他们竖起拇指说:“于向军致富不忘记乡亲,自己掏钱送戏下乡,是好样的。”  相似文献   

9.
党员一件事     
枣庄市山亭区水泉镇尚岩村种植大户张学坤.凭借自己掌握的果树管理技术先后帮助230多户农民靠发展优质苹果走上了致富道路,人们亲切地称他是“致富能手”。去年七月前夕,经过党组织严格考验的张学坤,在他62岁生日的那天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10.
编者按:最近,许多农民朋友来信说,种地挣钱难,搞点养殖业行不行?或者还能干点什么?应厂大农民读者的要求,本刊编辑部特地编辑了5篇文章,都是反映部分农民靠发展养殖业先富起来的故事这些文章都不长,并且都是致富了的农民兄弟现身说法。他们当中有年过半百的老庄稼招式,也有刚走进田野的青年人。但地们靠诚实劳动,都过上了年收入几万元的富裕生活,有的甚至成为百万富翁。相信厂大农民朋友读了这组文章后,一定能从中得到启发,在广阔天地中摸索出自己的致富道道。王崇胜是吉林省梅河口市中和镇三八石村四级农民,他通过多业经营…  相似文献   

11.
几年来,包乐浩晓镇党委、政府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紧紧依靠当地干部群众,认真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努力克服恶劣的自然条件,不畏困难,千方百计调动农牧民的生产积极性,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在农牧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后,广大农牧民急切盼望早日致富达小康。然而,迫于生产生活条件及自身素质所限,在致富过程中农牧民又有许多难处与困惑。他们有的对当前经济结构调整政策认识不清、市场信息不灵;有的文化水平低、缺乏实用科普技术;有的小富即安、听天由命、缺乏进取精神等等。因此,如何从农牧民群众的…  相似文献   

12.
大栗沟屯坐落在柳河县红石镇东南部的一个半山坡上,是一个平时很少有人光顾的只有百余户的偏僻小屯。就在这样一个小屯里,近几年出了一个闻名全镇、人人都竖大拇指的致富带头人──潘景。潘景今年37岁,平时寡言少语,但他却有很强的经济头脑。90年代初,潘景看到有的村屯发展多种经营富了起来,他不甘落后,1993年,也开垦了4亩山地种西瓜,功夫不负苦心人,当年就获利1万多元。他虽然高兴,但并没有满足,开始琢磨怎样为家乡的富裕尽份力量,让父老乡亲早日摆脱贫困,奔向小康。1994年,他带头承包了村里的集体果园和40亩耕地。为了管理…  相似文献   

13.
秋高气爽,成都市双流县中和镇新民村有名的“鸡王”、“青年致富能手”高富传的家门前,取经的人络绎不绝。有点腼腆的高富传,一谈到他的鸡,却话语滔滔。他说:“要致富,真要科学技术来带路。”  相似文献   

14.
在平阴县东阿镇西山村提起赵化贞,没有人不佩服。不仅仅因为他是党支部书记.更重要的是他带领党员群众闯出了一条科技致富的新路子。 从加入党组织那天起.赵化贞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党的一分子,说话办事都要给大家做出子!他搞立体种植养殖富裕后带动周围群众致富.使西山村成了远近闻名的生态养殖专业村。  相似文献   

15.
高进光 《新长征》2007,(2):41-41
近几年来,随着农村改革和发展向深层次的推进和新旧体制的转换,尤其是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干部队伍出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主要表现为:1、村干部的自富、带富能力不强。有的干部无一技之长,发展经济的技术和能力还不如一般群众,根本就谈不上带领群众闯市场,为群众提供服务;有的虽有能力,但缺乏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思想,只顾自己,不管他人,对群众的困难不闻不问。有些村干部在致富路上自己搞得挺好,却不知如何调动班子每一个人的积极性和发挥群众的智慧,使群众共同富裕;同时部分村干部由于科技文化素质偏低,虽有致富愿望却总是富不起来。  相似文献   

16.
《党课》2012,(23):80-80
62岁的刘庆全是辽宁省彰武县冯家镇柏家村党支部书记,为带领村民致富,他在柏家村摸爬滚打了40年。  相似文献   

17.
1999年8月14日,从第九届中国专利技术新产品博览会上传来喜讯:我省四平市农民张文发明的“水稻移栽旱作栽培法”获得金奖! 其实,张文走上农业科研之路纯属偶然。1982年,高中毕业的张文回到梨树县孤家子镇西大林子屯务农。面对落后的家乡、贫苦的乡亲,满怀雄心壮志的张文总在琢磨着如何过上富裕日子。为此他种过菜,但因远离城镇而没有挣到钱;后来他又借钱养起床贝尔鸭,终因缺乏饲养技术而告失败。接二连三的失败并没有使张文失去致富的信心,相反,他更加坚定了以科技致富的决心。有一次,他到县科委寻找致富信息,一位…  相似文献   

18.
许光达,湖南长沙人,1908年出生,解放后任装甲兵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在他戎马一生中,有的人负伤后被他抬过,有的人被他骂过,有的人被他保过……无论是哪一种,我们都能看到一个真正共产党人的磊落胸怀。  相似文献   

19.
在济阳县仁风镇,提起西张村党支部书记刘敬义,没人不知道的,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牛书记”。他带领村民靠养殖奶牛发了家,成为远近闻名的致富带头人。  相似文献   

20.
在九台市城子街镇城东村,一提起农民党员刘成库,人们都习惯地称他“刘老师”。他是农民蔬菜技师,任该村四社党小组组长,曾被评为长春市优秀共产党员。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年轻力壮的刘成库一心想致富。除务农外,他还先后到工厂做工、当推销员,但都没如愿。他渐渐认识到,想致富必须掌握科学技术,黑土地上也能生出金子来。于是,他开始迷上了学习种菜。1987年至1988年,刘成库在长春市郊区打工,每逢休息日,别人去逛商店、看电影,可他却到邻近的菜社学种菜。1990年,他看到一则广告,说黑龙江省望奎县举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