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党运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这一政策既体现了国家统一领导,又保证了各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尤其是改革开放20年来,邓小平对这一理论的发展与实践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并构成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完整准确地领会这一理论,对于我们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民族经济,维护祖国统一,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有着巨大的现实指导意义。一、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制度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由实行自治的少数民族对本民族自治地方的事务当家…  相似文献   

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政治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有关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与中国民族具体实际相结合而形成的成功典范.60多年来的实践证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充分昭示了强大的生命力,主要体现在制度生命力,有关民族区域自治的制度建设更加健全与完善;民主生命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真正实现了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发展生命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推动了少数民族经济和社会事务的巨大发展,促进了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创举,这一制度的确立,为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写下了辉煌的一页。 一、民族区域自治的形成发展及其特点 (一)民族区域自治的形成及发展。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从我国的历史和现实情况出发,把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融洽地结合起来,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建立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利,使少数民族人民真正当家作主,自己管理本民族的内部事务的基本政治制度。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民族自治问题,在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民族区域自治的思想,从抗战到人民解放战争时期是中国民族区域自治理论初步形成的阶段。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确定了我国建立单一制的人民共和国,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并将其载入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新中国成立后制定的历次宪法,成为我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并从1950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民族区域自治。从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逐步发展起来的“左”倾错误,对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产生了冲击。至“文革时期”民族区域自治遭到严重破坏。民族区域自治理论也遭到践踏和否定。党的  相似文献   

4.
徐磊 《实事求是》2012,(6):67-71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使现代“民主”与“共和”理念在新疆多民族地区扎下根来,为新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与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制度乃国之重器,事关根本,不可轻言废立。在今后新疆民主政治建设的道路上,“民族区域自治”至今尚无可以替代的制度框架。今后,继续完善乃至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需要坚持经济民主先导、人民民主专政、共产党领导、渐进式改革这四个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成立50年来,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践证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宜我国国情,符合各民族根本利益,是我们的一大政治优势,是做好全国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工作的根本保证。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定位为我国三大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江泽民同志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三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简称江泽民同志讲话)中,把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我国跨世纪民族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指出:“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它把国家的集中统一领导与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区域自治紧密结合起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我们要始终不渝地坚持并不断加以完善。““坚持“是“不断完善“的前提,  相似文献   

6.
新疆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在民族区域自治的道路上已走过了四十年。民族区域自治在新疆的实施,极大地推动了新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全面发展,是新疆各族人民团结奋进和繁荣发展的保证。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总结长期以来解决民族问题的经验,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新中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和制度。《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明确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各种民族自治机关。”从根本大法意义上上肯定了实施民族区域自治的必要性。这是党把马克思…  相似文献   

7.
制度是社会发展由可能到现实的一个解(1).西部地区12省(区、市)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少数民族总人口的86%左右,90%以上的面积是民族区域自治地方.(2)西部民族地区最大的问题就是经济文化落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能给予民族地区多大制度支持,解决其基本生存问题并实现西部的跨越式发展,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之一.笔者认为需要探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设计理念和实际运作中的问题及原因所在,强化和更新制度观念,充分挖掘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政治资源,不断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加速少数民族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8.
推进内蒙古科学和谐发展的现实意义 一、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需要.中国处理和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是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证.实践证明,这一制度充分体现了国家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自主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体现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原则.  相似文献   

9.
一 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制度。在领导中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对民族区域自治给予了高度重视,特别是《民族区域自治法》贯彻实施十几年来,民族区域自治取得了很大成就。  首先,建立民族自治地方的任务基本完成,充分显示了我国民族团结、国家稳定的良好局面。自 1978年以来,中国新设立民族自治地方 63个,目前全国共有 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 30个自治州、 120个自治县 (旗 )和 1200多…  相似文献   

10.
2005年2月,胡锦涛同志视察贵州时强调:“贵州作为少数民族人口比例比较高的省,尤其应该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抓紧抓好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工作。”2005年5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新世纪新阶段的第一次民族工作会议。会议指出,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全面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和民族法律法规,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各类人才,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作出贡献。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则政通人和、百业兴旺;国家分裂、民族纷争, 则丧权辱国、人民遭殃。历史和现实再次证明,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相互离不开。各民族只有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才能共创美好未来。  相似文献   

11.
周建波 《实践》2007,(4):10-11
构建民族地区的和谐社会,要靠民族地区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和奋斗,要充分发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要全方位地保障民族地区民主政治和民主政治制度的发展和更好实现。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形式是民族地区和谐社会民主政治的基本形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要的一点是民主法治,这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民主法治的和谐社会表现在民族地区就是民族区域自治的充分发展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内容就是在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让少数民族人民参与对国家事务的管理。这样的民主才是真正的民主、有说服力的民主。作为我国处理民族问题正确的政治形式,民族区域自治是民族地区和谐社会民主政治的基本形式。  相似文献   

12.
总结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人大换届选举工作的基本经验,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正确认识和把握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关系,充分发扬民主,是搞好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人大换届选举工作的基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有中国特色的根本政治制度。进一步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充分发挥真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是加快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保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党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发挥各族人民当家作主的积极性,发展平等、团结…  相似文献   

13.
我国是统一的我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民族工作,并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即始终坚持把民族问题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处理好的一个重大问题;始终坚持加强民族团结是党和人民事业顺利发展的基本保证;始终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政治制度;始终坚持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是我国民族政策的根本立场;始终坚持加强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是做好新时期民族工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实践》2015,(9)
<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伟大实践和创举,是中国民族关系的实际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相结合,形成和发展的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重要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丰富与发展;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重要理论与政策。乌兰夫创造性地贯彻和落实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思想,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为全国少数民族聚居区内实现民族区域自治打下了重要基础,并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民族区域自治理论。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民族区域自治思想集中地体现在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政策和制度中。民族团结和平等,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是这一思想的重要内容。内蒙古东西部地区的统一是在党中央、毛泽东的指导下实现的,内蒙古自治区的成立是贯彻毛泽东民族区域自治思想所取得的伟大成果,内蒙古的发展繁荣是践行毛泽东民族区域自治思想的结果。新世纪,内蒙古要实现富民强区的目标,就要坚持和完善毛泽东民族区域自治的思想,正确处理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与保障民族区域自治权、贯彻“8337”发展思路与维护自治区和谐稳定和主体民族干部与其它民族干部三个关系。  相似文献   

16.
阿迪雅 《实践》2011,(9):34-35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我区实施以来,自治区不断加强民族法制建设,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人才,充分保障少数民族行使自治权利,切实加强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保障各民族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使内蒙古民族团结、政治稳定、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始终保持了“模范自治区”的荣誉。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民族区域自治思想集中体现为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政策和制度。坚持民族平等和团结,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是这一思想的重要内容。内蒙古自治区的成立,蒙绥合并、内蒙古东西部统一是贯彻毛泽东民族区域自治思想所取得的伟大成果,内蒙古的发展繁荣是践行毛泽东民族区域自治思想的结果。新形势下,内蒙古要实现富民强区、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的目标,就要坚持和创新毛泽东民族区域自治思想,坚持党的领导和民族团结、坚持发展并惠及各族群众、培养和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  相似文献   

18.
大力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是我们党的一贯方针,是党的民族政策的重要内容,是党的干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坚持民族平等、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彻底解决民族问题的关键.新世纪、新阶段,"把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和各类人才工作摆在突出位置,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努力建设一支政治上跟党走、群众中有威望、工作上有实绩的高素质少数民族干部和人才队伍",是我国今后一个时期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和各类人才的基本方针.  相似文献   

19.
一、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在新疆取得的辉煌成就1、全面确立了"三个离不开"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在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指引下,逐渐确立了以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互助、民族和谐为本质特征的"三个离不开"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2、少数民族的政治地位显著提高,政治权利大大增强目前,党政机关省级、地厅级少数民族领导干部占总数  相似文献   

20.
民族区域自治是我们党和国家正确解决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政策和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以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为处理民族问题的总原则。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党中央在充分认识中国国情和维护民族团结的基础之上决定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了各族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保障了对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选拔和任用;保障了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社会事业的发展;保障了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和风俗习惯;保障了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