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芷村因盛产芷兰花而得名,位于红河州蒙自县境东南部山区,总面积301平方公里.辖11个村民委员会,129个村民小组,居住着汉、苗、彝、壮等15种民族,总人口32019人,少数民族占58.7%.政府所在地芷村距县城18公里.境内交通便利,滇越铁路、蒙(自)文(山)公路、蒙(自)新(华)公路穿境而过.  相似文献   

2.
甘蔗生产是武鸣县一大经济支柱。但近年来,由于受食糖市场糖价下降的影响,原料蔗价不断下调,加上该县甘蔗单产较低,种蔗效益逐年下降,严重挫伤了蔗农积极性,甘蔗生产出现急速下滑的趋势。本文针对这一情况,着重论述重新调动种蔗积极性,实现武鸣县甘蔗生产发展新突破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3.
淤泥彝族乡位于盘县北部,距县城红果88公里。全乡总国土面积175.2平方公里,辖19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54个村民小组,9085户28446人,居住着彝、白、汉、苗、布依等8个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81%,彝族占61%,是盘县境内彝族最集中地区。  相似文献   

4.
中水镇位于威宁县西北部。距县城102公里。全镇辖19个行政村。113个村民小组,总面积101.7平方公里。2007年末总人口41111人,共9501户,居住着汉、回、彝、苗、布依五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21214人,占全镇总人口的51.6%,是一个典型的边远少数民族聚居乡镇。  相似文献   

5.
村民公决:一种鲜活的基层民主形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村民公决是中国村民自治中村级民主决策的一项重要创新 ,作者在对日照市涛雒镇的村民公决进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 ,探讨了村民公决的发生机制 ,描述了村民公决的操作程序 ,同时分析了村民公决对于村民自治的意义及其目前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关于村民委员会职能问题的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治的主要载体 ,其职能主要是代表村民实行自治 ,其次是协助乡镇政府开展行政工作 ,自治职能应远较协助行政职能重要。但在不少农村地区 ,村民委员会的职能重心在很大程度上偏移了 ,协助行政的职能过度膨胀 ,而自治职能却被忽视 ,村民自治成了有名无实的空架子。村民委员会与乡镇政府的关系没有理顺 ,这是问题的症结所在。必须打破传统角色影响 ,改革现实体制 ,才能使村民委员会成为真正的自治组织。  相似文献   

7.
一、简要案情2002年2月25日晚10时许,某县公安机关接到报案称:在某乡村路口附近的蔗地和路边有血迹、皮鞋等可疑物品,在山脚的香蕉地里有两具无名男尸。二、现场勘查概况现场位于离公路约200米处,在机耕路及其两侧的蔗山上。在北侧的蔗山上发现一只黑皮鞋和一只鞋垫;在北侧路边  相似文献   

8.
村民自治制度下广东农村基层民主政治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颁布和实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以来,广东农村在村民自治制度的多年实践中,基层民主政治有了长足发展。在民主选举方面,施行了村民自主参与和选举模式创新;在民主决策方面,建立了以村民为决策主体的民主决策体制;在民主管理方面,出现了多元民主管理主体和多样化民主管理方式;在民主监督方面,实现了村民对村干部及村务的有效监督。  相似文献   

9.
以1998年《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正式分布为标志,作为村民自治主要内容之一的中国农村村民委员会选举工作开始进入全面法制化、规范化的发展阶段。村民自治通过民主选举,实现了村民在政治上的民主和经济上的平等,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基础之上的国家与村民关系,在逐步消除人民公社体制下村民服从国家关系的同时,促使民主选举由自发向法制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村民自治法制建设基本适应了当前村民自治对法律制度的要求。但随着我国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在村民自治制度的实践过程中也越来越暴露出现行法规则体系建构的粗陋和缺失。理性剖析现行村民自治法规则体系的缺陷,是村民自治法规则体系完善的基础,是确保村民自治和依法治村完美契合的前提。  相似文献   

11.
村民自治作为村民参与管理的农村政治制度,是一种有中国特色的基层民主形式。村民自治赋予了村民更多的话语权。在村民自治背景下健全和完善农民利益表达机制,确保农民群众依法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维护农民权益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2.
我国实行村民自治已经有了20多年的历史,已经过了多届的村民委员会选举工作,从政府到村民对选举工作已经逐步熟悉,选举后的村务治理成了村民自治向纵深方向发展的重点。村务公开与民主管理是政府与村民普遍关注的话题,但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村务公开内容贫乏、决策和民主管理施展咨询不足的问题十分严重。为此,我国应在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保障村民组织稳定的经济来源,同时动用公权力使示范监督和奖惩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3.
村委会是中国村民群众的首创制度,30年前村委会产生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村,此后它成为了中国现代社会乡村治理的主要形式。通过村民自治,广大村民群众获得了比以前更多的尊重和民主权利,经济收入有所增加,也为各族村民提供了相对安全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14.
村民自治是我国农村政治体制的伟大创新。自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推行村民自治制度以来,农村的经济状况、社会事业得到了空前的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其成效显著。然而,它的推行给基层民主化进程带来生机和活力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与农村传统观念、传统习惯存在着矛盾和冲突。本文主要从多种角度去理解村民自治,对村民自治的进程和成效做了阐述,并对村民自治过程中的问题做了详细分析,最后对村民自治的健康发展进行了探索性研究。  相似文献   

15.
村民权利是村民自治得以实现的重要基石,但是村民自治在运行过程中,由于法律环境不完善,主要是法律制度本身存在弱点和缺陷,法律执行中存在多重不和谐因素,从而导致实际中的村民权利出现某种程度的虚置,村民的权利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实现。提出了加强法治建设,营造实现村民自治的法律环境,确保村民民主权利实现的有关措施。  相似文献   

16.
村民自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在中国农村最广泛的实践。现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设计的村民自治是以村民委员会为核心,重选举而不重监督。在推行村民自治的初期,把重点放在村民委员会的选举上是必要的,因为选举代理人是民主的第一步。随着村民自治的发展,监督缺位的问题则凸显出来。山东省五莲县实施的“1+4”民主监督模式对村民自治的监督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是村民自治制度创新的重要实践。  相似文献   

17.
作为村民自治典型代表的村民委员会在现实中担当了村级政府的角色,负责管理所有农村社会事务,但目前农村实际上存有表现形态多样的村民组织,各村民组织设立目的差异必然致使其承担管理相关农村社会事务的职能,所以,实务中赋予村民委员会全面管理农村所有事务的村级政府模式与农村社会现实不符,应通过由各村民组织全体成员管理各自事务模式予以践行村民自治,以村民委员会为对象研究村民自治也就无法有力地解决村民自治过程中所出现的诸多问题症结。加之,借鉴城市社区建设经验而进行的农村社区试点建设中出现了农村社区职能与村民委员会职能一定程度上相互重复的现象,如此,就必须在废除《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基础上,再准确定位践行村民自治的各村民组织适用的法律。需注意的是,随着农村城镇化的推进、户籍制度的改制以及跨城乡的社会组织的出现,作为城乡二元分离产物的村民自治必将成为历史。  相似文献   

18.
村民选举权是法律赋予村民的一项基本民主权利。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及农村利益关系的日趋复杂,村民选举权利在一些地方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侵害,这不仅挫伤了村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而且也破坏了村民自治组织的合法性,进而影响到农村社会的稳定。应采取各种切实有效的措施,建构相应的权利保障和救济机制,从而从制度安排上保障村民选举权利不受侵害。  相似文献   

19.
在城市化进程中,围绕着拆迁发生了诸多矛盾,其中村民的利益受到了损害,对此村民往往会采取维权行动。本文试图运用奥尔森的集体行动理论来分析某地村民的维权行动。在分析该村民集体行动要件的基础上,探讨该村民集体行动的困境所在,并试图寻找化解方式,同时也指出了奥尔森的集体行动理论的困境所在。  相似文献   

20.
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组织。村民委员会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实践中村民委员会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和壮大 ,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但同时也不断有新情况、新问题出现 ;这些新情况、新问题在当今农村中虽不普遍存在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村民自治的发展 ,是当前农村实施、完善村民自治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