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严泉 《台湾研究》2012,(4):23-27
"中间选民"的概念,一般认为是代表中产阶级价值,政治认同上表现为不走极端,以稳健的态度参与政治,或形成左、右派之间的中间力量,或形成执政党与在野党之间的制衡力量。台湾的中间选民,除符合以上概念外,还具有投票自主意识强、较少"统独"意识、省籍情结与政党倾向等特征。[1]近年来虽然已经有一些学者关注台湾中间选民现象,并探讨中间选民与岛内政治发展的关系,但是集中论述中间选民与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的研究尚不多见。本文以中间选民与2012年"总统"选举为研究重点,并且从中间选民政治参与的视角进一步探讨未来岛内选举政治发展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2.
总统选举是美国政党政治的重要主题。近年来,美国民主、共和两党分歧巨大、斗争激烈。政党极化成为美国政治的重要现象,民意互为对立,鸿沟日益扩大。两党实力相对均衡、选情胶着的"摇摆州"集中体现了这一特点,威斯康星州就是一个典型代表。该州的共和党近年来通过严格的选民身份法和瓦解有组织的工会等一系列选举制度改革,削弱了民主党的选民基础和实力,巩固并扩大了自身在选举中的相对优势,民主党基本盘萎缩,共和党所获选票比例相对上升,最终在"胜者全得"的制度下,2016年特朗普在该州胜出。从摇摆州两党选民的力量对比,可以分析选民群体结构的变化及其原因,进而透视美国政党极化和争斗的政治逻辑。  相似文献   

3.
"西裔特朗普选民"形成于2016年美国大选,大选之后规模稳步扩展。"西裔特朗普选民"由核心与外围两部分组成,核心部分的党派取向比较稳定,外围部分的党派取向则呈现高度不确定性。从选民的意识形态看,"西裔特朗普选民"的核心主要由保守派选民构成,外围主要由中间派选民构成。"西裔特朗普选民"折射出西裔与特朗普之间形成了一个选举悖论,越来越多的西裔支持"反西裔"的特朗普。从西裔与特朗普之间的政治互动看,两者之间的选举悖论之所以形成,是经济因素、移民改革、社会价值观和外交政策四方面动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当前,"西裔特朗普选民"已成为特朗普选民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为特朗普撬动选举政治格局的杠杆,对美国2020年大选有着重要影响,主要表现为"西裔特朗普选民"有力扩展了特朗普的选民基础,使特朗普的竞选动员更加理性。"西裔特朗普选民"的强劲发展势头对民主党带来严峻挑战,并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成为特朗普争取连任的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4.
人物     
《南风窗》2004,(5)
"广告"人大代表尽管作为参政"晚生",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不足一年的周晓光却首创了两件事情:设立全国人人代表联系点,通过电视向选民征集议案。此举社会反响极巨,虽大出周本人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这是由于其所触及的人大代表职业化、代表与选民的沟通等等,已是宪政框架下建设民主政治不容回避的制度性问题。浙江新光饰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晓光高中文化。见识全国两会之后,她对能提出高素质议案的代表深表钦佩,"他们提的建议我想不出来,我就学,实在不行,我就找人帮忙。"据悉,"全国人大代表周晓光联系点"通  相似文献   

5.
选举联盟是指一个政党的选民集合,其选民基础和意识形态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相对不变。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和2018年美国中期选举表明,美国共和党逐步从"里根联盟"向"特朗普联盟"转变,其选民基础和意识形态都发生了明显重组。这实际上是保守选民应对美国社会变迁的自然反应,也是特朗普采用"加倍下注"策略深入动员保守白人和吸引白人蓝领的结果。但"特朗普联盟"内部存在矛盾和缺陷,根本原因在于保守白人选民的比例在下降,而特朗普又很难将选举联盟扩展到该群体之外。"特朗普联盟"或许能帮助共和党再次赢得大选,但难以构成一种稳定持久的多数联盟。  相似文献   

6.
美国国会议员与选民的关系具有五个特点,即奉行向“选民负责”的理念,重视代表性;规定议员资质,提高代表性;采用竞选方式的直选,获得代表性;密切与选民的双向沟通,保持代表性;提供物质条件,保障代表性。研究美国国会议员与选民的关系,对于进一步搞好我国的全国人大代表与选民的关系具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7.
选举权是西方选举民主的重要基石。19世纪初,美国通过取消对财产、宗教、种族和性别等投票资格的限制,逐步实现了建立在普选制基础上的大众民主。然而近年来,美国选民政治参与水平不断降低,其重要原因是两党激烈的政党斗争客观形成并加强了对选民投票权的"再限制"。两党以州为单位,围绕选民身份核验、预先投票和邮寄选票等制度展开激烈斗争。选举优势来源的差异导致两党关于扩大抑或维持选民联盟问题产生分歧。民主党借身份政治扩大选民基本盘,主张进一步放松投票限制"扩大联盟";共和党以防止选举舞弊为由加强投票限制"维持联盟",以避免选举相对优势下降。选举政治被两党政治所裹挟,"民主"从目的沦为党争的手段,是引发2020年总统大选选举乱象和宪制危机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正>在5月的法国大选中,无论是左翼还是右翼选民,有相当一部分已经无法在传统的左右翼政党框架下找到利益代言和庇护,因此转而拥戴声称代表"人民"的民粹主义势力。不过,尽管主流政党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民粹"的方式,无论是勒庞的,还是梅郎雄的,不仅都不是解决问题的应有和根本之计,而且是危险的。因为民粹主义最大的问题在于(且不论其中祸患人心的成分),以"简单化"的方式来回应日益复杂且精细化的社会、经济问题,把  相似文献   

9.
IPO的问题,说到底只是利益的问题,是"人"的问题。有什么样的人,就有什么样的股票——"股票"只是"人"的折射与投影。  相似文献   

10.
美国共和与民主两党之间以及美国政党高层和各自中下层选民之间出现了纵横两条鸿沟,构成了美国政党政治的"十字撕裂",并导致美国党派"极化"和民粹主义愈演愈烈。特朗普执政以来,共和党的核心政策主张、价值观念和政治文化正在发生变化,转型趋势明显。民主党还没有提出解决党内凝聚力不足问题的根本方案,候选人拜登在大选中可能会倾向于采取保守的中间路线,以吸引中间选民的支持。2020年美国大选形势仍有不确定性。不管是特朗普获得连任,还是拜登如愿当选,美国政党政治的"十字撕裂"将会继续影响美国政治的中长期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一九五三年     
1月13日南联邦议会通过"关于社会组织与政治组织的基础与联邦国家权力机关的基础的根本法"。此项法令在许多方而修改了1946年的宪法。法令规定,联邦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劳动人民,它"通过选入人民委员会、人民议会、工人委员会和其他自治团体的代表,并且直接通过选举、罢免、复决、选民会议、公民委员会、公民参加行政管理和司法  相似文献   

12.
日本自民党"一强"优势确立于2012年日本众议院选举,此后历经5次国政选举延续至今。自民党"一强"是一个"复合结构":从选民支持基础来看,自民党国会势力之强与选民支持基础之弱是一体两面;从日本政党政治格局来看,自民党"一强"依存于其对立面,即其他政党的"多弱并存",同时自民党与公明党结成执政联盟,其"一强"优势在一定程度上依存于公明党。以选举政治为分析视角,自民党"一强"优势的延续与以下因素密切相关:国政选举的低投票率,与执政联盟伙伴公明党在选举中相互通融选票,与保守政党日本维新会展开间接合作。从当前日本政党政治形势来看,建立在与公明党结成稳定执政联盟与选举联盟基础上的自民党"一强"优势或将长期延续。  相似文献   

13.
李凡 《南风窗》2011,(15):38-41
台湾民主的结果,尤其是两轮政党轮替的结果是台湾社会的人权和公民自由权获得了极大的提高。"立法院"里"全武行"的打斗,毋宁说是表演给选民看的"做秀"。  相似文献   

14.
《南风窗》2016,(24)
正公众对公共机构(包括政府、立法机构、法院和媒体的信任危机)是唐纳德·特朗普和世界各地像他这样的人物崛起的核心因素。很多人把特朗普这样的反体制运动和人物当成拯救者。公众对公共机构(包括政府、立法机构、法院和媒体的信任危机)是唐纳德·特朗普和世界各地像他这样的人物崛起的核心因素。只要危机继续下去,这些领导人将继续与选民产生共鸣,无论最终取得什么样的选举结果。这样的危机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了。某联合国论坛2007年委托开展的研究显示存在一种"非常普遍"的模式:在过去40年中,几乎所有所谓发达工业化民主国家公众对政府的信任都呈现不断下降之势。20世纪90年代,就连长期以来以公民信任而闻名的国家,如瑞典和挪威,  相似文献   

15.
一旦选战有惊无险地尘埃落定,政客们又变得"理智"和"胆小"起来的时侯,人们会感到选战时的"疯狂"其实也是做秀,只是选民极其危险地做了一回政治抵押品。  相似文献   

16.
人大到位,这绝不是一个只是旁观、期待的事,也不仅仅是人大代表的事。当我们发现这些代表我们利益的人有着法律规定的“惊人”的权力时,我们要问的,不仅是他们,还有我们自己:为把这些权力从条文变为现实,我们能做些什么? 去参加投票,去认识你的代表,去向他诉说你的要求,去听取他对选民的述职报告,去做你能做的一切。代表们需要你的力量——来自人民的力量。  相似文献   

17.
在《法兰西内战》中,马克思揭露了资产阶级利用其掌握的国家权力及其政府形式,剥削、压迫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阶级本质,提出了建立工人阶级责任政府和"以真正的责任制代替虚伪的责任制"的命题,阐述了工人阶级责任政府产生的途径、职责范围、活动方式及如何对其进行民主制约和法律规制的问题;其关于工人阶级应建立责任政府,责任政府对选民负责、受选民监督、由选民罢免的思想,对于今天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仍然具有指导意义和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8.
本文探讨了近年来政党政治与福利国家关系研究中一些不同于"传统政党政治理论"的研究路径。传统研究路径认为,由于选民利益不同,左翼政党和右翼政党在福利国家问题上持相反的立场。近年来,这种观点受到三种研究思路的挑战,这些研究强调:选举方面的变化对政党的政策立场的影响;环境因素,特别是选举制度、政党竞争和政党体系的构成所发挥的作用;政党和选民之间的不同关系(特殊主义还是纲领主义)所产生的影响。我们探讨了这些观点对政党理论的适用性所具有的意义,并且指出了下一步研究应该关注的理论和实证问题。  相似文献   

19.
正2016年3月,日本民主党与维新党合并成立"民进党",旨在联合在野力量打破自民党一党独大局面。新成立的民进党乃日本国会第二大党和最大在野党。以"自由、共生、对未来的责任"为建党口号,日本民进党提出一系列政策主张,以期获得更多选民支持。展望未来,日本民进党能否重塑形象、博得选民青睐,需要靠实践加以检验。  相似文献   

20.
5月5日19时,法国的媒体网站上出现了全世界关注的数据。当天举行了法国总统选举的第二轮投票,在登记的41184290个选民中,共有32828098个选民在全法国的6.4万个投票箱中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在31062801张有效票数中,代表法国中右政治力量的法国现任总统希拉克获得82.22%的票数,代表法国极右政治力量的法国国民阵线主席勒庞只获得17.78%的票数。这种力量对比的悬殊在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的总统选举历史上没有先例,千百万人两个星期前的焦虑得到了缓解,红白蓝三色旗所象征的自由、平等、博爱的传统价值观又经受了一次历史性的重大考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