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时候跟父亲说,我长大要盖大楼!老爸信心满怀地背着我到处求医治腿,可效果不好!爸就对我说,人要"有智吃智,有力吃力"。我左腿残疾了,体力活是做不了了,所以我上学读书特别努力,又刚好赶上恢复高考,心想要是能考上大学我的人生或许就会不一样了。但是因为我身有残疾,虽然成绩过线了,但最终也没能上成大学。后来我进了福利企业工作,两年后做了这个小厂的厂长,一路走来其中的坎坷艰辛只有我自己知道。一次出差坐火车,车上根本没有下脚的地  相似文献   

2.
2004年8月5日,当儿子手捧鲜红的大学录取通知书美美地高兴一阵之后,笑问我说:“爸,现在我能加入农工党了吗?”“能,怎么不能?只要你好好学,好好干,将来具备了中级以上技术职称,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能。”我高兴地鼓励他。说实话,儿子要加入中国农工民主党,的确是受吾辈和父辈的影响,也是时代的产物。1948年毕业于河南医科大学的岳父以其精湛的医术、良好的医德成为安徽省安庆市远近闻名的心血管病专家,并加入中国农工民主党。文革中被冠以“反动学术权威,臭老九”下放农村,接受改造,遭到不公正的待遇。改革开放以后,民主党派又一次获得…  相似文献   

3.
我的大学梦     
考大学、上大学对我来说是在圆梦,这个梦也是伴随着祖国发展进步而不断延伸的。 2007年9月1日,儿子上大学前的那天晚上,爷儿俩来了个彻夜长谈。他拿着大学录取通知书激动地说:“老爸,我小学到高中,整整12年,您操尽了心,我明白您的心思,儿子不会让老爸失望,进入大学,我将努力用功,把学业搞得棒棒的,我要实现自己的梦想,要让您的大学梦在我身匕延续。”  相似文献   

4.
第二个生日     
1997年 6月 2日,我加入中国共产党。那天是我的第二个生日。   那是在上高三时,也就是别人所说的正处花季,我也和别的高中生一样,对外面的 世界充满了天真、浪漫和憧憬。上高中,考大学,是天经地义的事,我的学习成绩尚好,老 师们都说我能考上一所像样的大学。一切都仿佛发展得很顺利。   当我飘飘然地勾画未来大学生活的时候,天灾人祸一起降到了我的身上。首先是一 场突如其来的冰雹砸毁了我家的果园,使一年甚至几年的收成付之东流;父亲一急之下,突 发脑溢血,幸得抢救及时,才脱离了生命危险。正在学校的我,知道消息后,晚…  相似文献   

5.
在卢杰英布置简洁却随处可见《摄影作品赏析》、《艺术摄影的光与影》的办公室,我好奇地问他为什么会如此醉心于摄影,卢厂长有些激动地反问我说,生活如此美好,我为什么不用镜头把她拍下来呢?转而又说,其实,我也希望将我的思想反映在我的摄影作品之中。说着,他拿出他在2000年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展出的部分作品,并饶有兴味地向我讲述起这些作品的拍摄经过……从一幅幅精美相片中可以看出,作为一名摄影家,卢杰英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6.
考研者说     
那一年,我决定去考研,缘由于一次大学同学聚会。 聚会让我得知,当时起码有五个同班同学已经在准备参加第二年1月的研究生入学考试,还不算上在读的和要出国的,报考专业和学校几乎全部是当今中国一流的。 当同学周很激情洋溢地说到,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无疑是与狼共舞。人生、事业、商场竞争何尝不是这样!只有先把自己武装成狼,才可能平等地与之游戏,若是以柔弱绵羊之躯去  相似文献   

7.
同学们,你们的大学生活即将开始,你们将从此在清华园开启一段人生最美好的时光.此时此刻,我不禁想起我们的老学长曹禺先生晚年回忆大学岁月时,曾饱含深情地写到:"我感谢水木清华,这美妙无比的大花园里的花花草草,我走出图书馆,才觉出春风、杨柳、浅溪、白石,水波上浮荡的黄嘴雏鸭,感到青春自由的气息迎面而来."我也想起,我们1920级学长、著名经济学家陈岱孙先生在弥留之际对护士不停地说:"这里是清华大学."那时先生还想到什么,我们不得而知,但可以相信,工作和生活了25年的清华,一定是他最牵挂的地方.  相似文献   

8.
面试     
上大学之前,有没有面试,我记不清了。但高考面试和研究生面试情景我永生不会忘记。1998年8月,我的高考分数过了一所重点大学的录取线,却因耳聋遭遇退档。费尽周折这所大学才同意面试。可以说这次面试机会是父母四处奔波求情,好多人为我说好话而争取来的。我读高中的天门中学17位老师联名写  相似文献   

9.
来电话的是一位女士,今年45岁,大学文化,做管理工作,已婚20年了。她说: 我和丈夫是大学同班同学,我们的婚姻是经过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后结合的,我和大多数女性一样,对婚姻、家庭充满了美好的愿望。在奔事业、建家庭、育子女的历程中,风风雨雨力尽艰辛走过了20年。去年我们的儿子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当时我们也拿到了企盼多年的住房通知,  相似文献   

10.
詹蒙 《今日广西》2007,(3):53-55
丈夫有了“婚外情” 我结婚两年了,丈夫胡伟光是大连市高校的一位老师,我们的婚姻平淡却美满。我的父亲是经商的,我是他们的独生女。他们并不满意我的婚姻,说他与我的条件相差得太远:父母从小离异,他的妈妈靠开小卖店含辛菇苦地把他送上了大学。结婚没有房子,还要养活自己的母亲。但第一次见面,他已经深深地吸引了我。那时候,他就把他家里的情况如实地跟我说了。他说,如果女方不能接受他的母亲,他绝对不会结婚。就凭这句话,我就决定跟定了他。结婚的房子是我父母准备的。结婚两年来,他对我父母毕恭毕敬,但是我总觉得少了些什么。他决定考研究生,但是两次都差几分而落榜。我发现两次落榜的打击对丈夫实在是太大了。这一年来,他跟我的交流越来越少,而沉湎于网络游戏的时间越来越多。有一次,他竟忘记了去给我妈妈拜寿的时间,害得我在公交车站傻等了一个小时。最可气的是,他的手机没电了,也不知道充电。家里电话线也被拔掉了。  相似文献   

11.
说真的,我无法把一个貌似文弱书生的你与攀钢统战部长联系在一起,我也曾怀疑过你是一个搬运工的儿子,更不相信你是犁田、挖板地干农活的好手;你说你在井下推车拉毛打眼放炮,还当过教书匠,作过俄语翻译上过大学,但由不得我信与不信,这些都是真的。  相似文献   

12.
论大学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精神”分成三段阐述,第一段是这个问题的提出,第二段是想谈一下我所知道几所学校,如哈佛、牛津、剑桥、北大、师范大学等等,第三段是大学精神的核心。 第一个问题,关于这个问题的提出。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有世界一流的大学。关于如何建设一流大学,已有许多讨论,大多是关于经费、学科、人才等等。读后收益良多,但同时也感到有所不足,似乎少了些什么。少了什么呢?一时也说不清。想来想去,终于想到大学精神。而大学精神,相对地说,似乎谈论得很少。我还未见到这方面的文章,只是隐约地感到这是一个重要问题,值得认真探索和研究。以下只是个人粗浅的思考,请大家批评指教。  相似文献   

13.
孩子高考,邻居热心相助   1999年 10月下旬的一天,湖南省新晃县烟草公司副经理刘文明和爱人边说边笑地走在回家的路上。当走到该县财政局门口时,碰到了邻居龚泽英。龚泽英关切地问道:“刘经理,你女儿刘玉明年上半年就要参加高考了,她打算考什么学校啊?”刘文明笑着回答:“谢谢您的关心,现在还没有什么打算,等她参加高考后再说。”龚泽英接着说:“我女儿吴宏、女婿陈华都在北京工作,我回去跟他们说说,想办法把刘玉搞到北京去读大学,毕业后再分配到北京。”到北京读大学?分配到北京?刘文明夫妇觉得难度较大,说声感谢也就没…  相似文献   

14.
3岁时我因长期注射链霉索,造成了神经性耳聋,戴上性能最好的助听器也听不清他人说的话。我这个人很固执,不甘心落后于别人,凡是自己认定了事,一定要干到底,非干成不可。1971年中学毕业后,听力障碍使我不可能继续上大学,只好找个事儿干。开始我在毛纺厂当工人,后来调到市工人俱乐部做图书管理员。后来又词列延边职工大学,还是当图书管理员,搞  相似文献   

15.
我两次专诚拜谒一所旧去的大学,它被陈列在一座年轻的纪念馆里,暗发辉光。我有时其实就生活在这所大学的遗址上。我朦朦胧胧地感到,这所只存在过八年多的大学,千年间曾未有过,千年后也将军有(冯友兰撰写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则言:“联合大学之始终,岂非一代之盛事,旷百世而难遇者哉!”),  相似文献   

16.
孙颐 《当代思潮》2012,(7):27-31
一、我为什么要批判现行高考制度新中国的高考制度,开始于1952年,到今年刚好是一甲子。其问,因为“文革”,被强行中断十余年。我们曾经受益于高考制度的恢复。1977年,如果不是重启高考制度,我和许多同代人就难以迈进大学的校门,当然,改革开放所急需的各层次人才,也不会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广袤的国土上。从情感上说,我不愿意批判它。长时间的思考之后,我不得不承认,30多年来,高考制度逐步僵化、异化,所造成的问题,早就超越了教育的边界,成为中国进一步改革发展的沉重包袱。  相似文献   

17.
1998年,我在以色列参加一个国际研训班,外方请我介绍中国,介绍全国妇联。那天我举起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说,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1949年她第一次升起在天安门广场。我捧起一枚全国妇联的会徽说,她象征着中国妇女的团结,象征着世界妇女的团结,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成立于1949年。这时,我情不自禁地说,妇女都愿意对自己的年龄保密,可是我却非常想告诉你们,我也出生在1949年。会场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不同肤色的朋友向我欢呼起来,我知道这掌声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祝福,这掌声是对全国妇联的祝福,这掌声也是…  相似文献   

18.
小韩所长     
不是你选择职业,而是职业选择你。这是高中还没毕业时小韩说的话。我那些将来干什么什么的梦,哗啦啦碎了一地。在这个小城里,确实如此。后来没有考上大学,更觉如此。每个人都在努力去符合一种职业条件,这是生存的需要。对我们这样的普通人来说,小韩透过血肉看到了筋络和骨头。小韩没有考上大学。高中毕业多年后,碰到一个同学,说她去当了兵,而且不在新疆,不过没跑出西北。高考过去五年后,我办调动,在公安局意外地见到小韩。她的泼辣和利落已经显露出来,字也比以前漂亮了,容貌也没什么变化,还是那么高。见面后,打个招呼就过了,没有同学相见的…  相似文献   

19.
我上大学后,没有向家里要过一分钱,全部靠我自己勤工俭学,靠各种奖励,完成了前三年的学业。可以这样说,我不用为上大学的学费和生活费过于发愁。  相似文献   

20.
经过一年的苦读,28岁的向远航 参加了中国外交部的公务员考试.“终 于等到这天了,我有机会在北京报考公 务员了。”向远航非常兴奋,他毕业于 河南一所大学,现在北京一家私人企业 打工。 “可以说我迈出了梦想的第一 步。” 与向远航一样,在2005年10月, 许多外地人取得了报考中央国家机关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