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美国和苏联关于消除中程和中短程核武器的谈判已进入最后阶段。目前,妨碍双方达成协议的主要障碍是联邦德国的72枚潘兴IA导弹。 苏联外长谢瓦尔德纳泽8月6日在日内瓦40国裁军会议上强调指出,美国和联邦德国若不消除72枚潘兴IA导弹的话,苏联和其他华约国家将部署类似的武器系统。他还说,潘兴IA导弹问题不解决,不仅会影响到中程导弹谈判,而且会影响到战略武器和太空武器谈判。 美国拒绝苏联的这一要求,声称潘兴IA导弹属于联邦德国,是第三国的武器系统,不应列入美苏将  相似文献   

2.
在美国开始在西欧部署新导弹之后,苏美在日内瓦举行的中程核武器谈判和限制战略核武器谈判先后搁浅。两个超级大国在激烈展开宣传战的同时,加紧部署新导弹,使美苏争夺欧洲核优势的斗争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美苏争夺核优势,重点先是放在核武器的数量上,后来核武器不断更新,重点移到提高质量上。由于双方拥有的核武器数量已达到“超杀伤”的饱和状态,武器的精确度、机动性、多弹头分导技术和弹头微型化等方面已经空前改善,因而目前争夺的重点不是一般的核优势,而是转到争夺第一次核  相似文献   

3.
最近,美国和苏联都提出了一些举行会晤或谈判的建议。虽然尚无肯定结果,还是引起人们去观察自去年十一月欧洲导弹谈判中断后日趋冷漠的美苏关系是否会出现松动。六月二十九日,苏联政府建议,美苏今年九月在维也纳举行防止宇宙空间军事化谈判。一向以“无法核查”为由拒绝同苏联就这一问题进行谈判的里根政府,这次立即表示接受苏联的“邀请”,并要求同时恢复中程导弹和  相似文献   

4.
艰难的中程导弹谈判,现在终于有了个结果。这场谈判,历时7年,几经波折,讨价还价异常激烈。 中程导弹争端是由苏联1977年开始部署SS—20导弹引起的。美国和它的西欧盟国认为这种更加先进的中程导弹的部署,打破了欧洲地区核力量的平衡。因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理事会1979年12月12日决定,  相似文献   

5.
斯德哥尔摩专电:东西方就裁军谈判恢复对话的门开了一条小缝,而未能真正打开。这是瑞典外交大臣布德斯特伦二十日对关于在欧洲建立信任和安全措施及裁军会议外长级会议的估计。这次外长级会议是在美苏日内瓦核裁军谈判破裂、东西方竞相部署和更新核导弹的情况下召开的。因此,这次会议,特别是苏联外长葛罗米柯和美国国务卿舒尔茨的与会并会晤,自然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欧洲国家期望这次会议特别是美苏外长的会晤能改变目前东西方的“冰冻局面”,带来东西  相似文献   

6.
吴晋 《瞭望》1989,(20)
华盛顿专电 最近联邦德国科尔政府建议接受苏联主张,就削减部署在欧洲的战术核武器问题“尽快”举行谈判,美国当即严辞予以拒绝。这就使得美国同联邦德国和其他一些西欧盟国在西欧防务和对苏战略方面存在的分歧与矛盾表面化了。这一事态发展为预定5月底  相似文献   

7.
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7月22日在会见印尼《独立报》总编辑迪亚时宣称:苏联准备消除部署在亚洲地区的全部中程导弹,即撤消在同美国进行的日内瓦谈判中所提出的关于在亚洲保留中程导弹的100个弹头的要求,条件是美国也这样做。而战役战术导弹(中短程导弹)也将消除。他说,苏联的出发点是“全球双零点方案”的构想。 正当美苏日内瓦第八轮军备控制谈判再次搁浅,双方互相指责对方为达成协议设置障碍之际,苏联宣布接受美国最早于1981年提出而一直为它拒绝的“全  相似文献   

8.
伦敦专电 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3月28日开始的对苏联的5天访问,是12年来第一位英国首相正式访苏,而且是在美苏裁减核武器谈判进程出现重大变化的时刻进行的,因此,这次访问引起世界舆论的普遍关注。 撒切尔夫人在访问期间和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就军备控制、欧洲中程导弹、地区冲突以及人权和双边关系等问题进行了长时间会谈。会谈的气氛是严峻的,观点是  相似文献   

9.
3月6日欧洲常规武装力量谈判在维也纳开幕。这次谈判将涉及北约和华约23个成员国部署在全欧范围内的所有陆空常规力量,具有重大的政治军事意义,将对欧洲乃至整个世界产生巨大影响。 从1987年2月至1989年1月,北约和华约已进行了近两年的预备性谈判。在苏联作出重大让步,并宣  相似文献   

10.
人们对美苏关于中程核武器谈判中的“零点方案”并不陌生。但正当美苏围绕着这一方案不断进行对话、力求达成协议时,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最近又推出了关于短程核武器的“零点方案”,大幅度改变了其原先的强硬立场,使目前的美苏中程核武器谈判有可能出现新的进展。 苏联在短程核武器问题上立场的变化有一个过程。去年10月美苏首脑冰岛会晤后,美国首先提出在消除欧洲中程核武器的同时必须考虑短程核武器问题的主张,以消除苏联在这一领域拥有的“ 9:1的  相似文献   

11.
美国、日本、联邦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和加拿大七国首脑会议将于6月8日至10日在意大利“水上城市”威尼斯举行,这是西方七国首脑以讨论经济问题为主要议题的第13次会议。 这次会议是在西方国家贸易摩擦加剧和西欧对美苏军备谈判众说纷坛的背景下举行的。美国官方人士和一些经济学家最近认为,这次会议将主要讨论三个问题:避免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放慢;抵制日益扩展的贸易保护主义;防止债务危机进一步危害世界经济。但是,国际观察家们认为,协调美国同苏联进行军备谈判的立场也将是这次会议的一项重要议题。 自1982年底西方经济摆脱衰退  相似文献   

12.
亚南 《瞭望》1985,(10)
苏联外长葛罗米柯三月二日结束了对意大利和西班牙两国为期五天的访问。这是自一九八三年年底美国在意大利、西德、英国开始部署中程核导弹以来,苏联外长对西欧国家的第一次正式访问。 葛罗米柯的这次访问恰好是在美苏日内瓦限制核武器谈判的前夕,而所访问的意大利和西班牙都是北约成员国,它们对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都持一定的保留态度,因而西方报刊认为,这次访问是苏联“为谋求西欧支持它的立场而作的一系列努力的一部份”。  相似文献   

13.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4个成员国的国防部长5月6日和10日聚首加拿大艾伯特省的滑雪胜地卡纳纳斯基斯,举行自1966年成立以来的核计划小组第47次部长级例会,一致通过了美国取消部署在西欧的“长矛”短程导弹和核炮弹现代化计划的决定,这标志着北约欧洲地区核力量结构将开始重大调整。 自1967年以来,北约一直奉行能对付常规战争、地区核战争和全面核战争的“灵活反应”战略,而美国部署在北约欧洲战区(北约现分欧洲、大西洋、海峡和加拿大——美国四个战区)的中程导弹、短导和战略核力量则是实施此战略的核心。按照1987年美苏  相似文献   

14.
秦钟 《瞭望》1985,(12)
美国和苏联从三月十二目开始在日内瓦举行新的控制军备谈判。现将美苏在战略核武器、中程核武器和太空武器三方面的发展情况和力量对比简要介绍如下: 战略核武器 战略核武器是美苏争夺全面军事优势的重要一环,双方在这方面的竞争早在二次大战结束后就已开始,迄今都已发展了四代战略核武器,在导弹贮存、生存能力、火箭燃料、反应速度、命中精度、摧毁能力等方面都有了明显提高和改进。  相似文献   

15.
莫斯科专电 莫斯科的残冬,阴云遮日,湿雪遍地。舒尔茨国务卿于2月21日来到苏联首都,参加苏美外长为两国最高级会谈作准备的一系列会晤的首次会晤。 会晤前夕的苏美关系状况也说不上是风和日丽,苏美军舰在黑海发生冲突;美国指控苏联少报SS—20导弹160枚,苏联批评美国决定生产二元化学武器和在阿富汗问题上设置障碍,认为日内瓦削减战略武器谈判的气氛明显恶化,美国从苏  相似文献   

16.
美国国务卿舒尔茨与苏联外长谢瓦尔德纳泽9月中在华盛顿就全球范围内销毁中程导弹和中短程导弹问题达成原则协议后,受到世界许多国家及舆论界的欢迎。西欧政界,尤其是国家领导人,一方面肯定这一协议的积极意义;另一方面还抱有不同程度的疑虑和不安。 法国总统密特朗说,他完全同意美苏达成的中导原则协议,但双方还须对洲际导弹作重大削减,并对欧洲常规力量不平衡作深入考察。希拉克总理强调这“不应使我们产生幻觉”,“丝毫不应使法国离开其加强自己核手段的道路”。联邦德国总理科尔认为,  相似文献   

17.
万光 《瞭望》1985,(10)
美国和苏联即将于三月十二日在日内瓦开始举行关于太空武器、战略核武器和中程核武器谈判。自美苏两国外长今年一月会谈,商定举行这三项议题的谈判以来,世界各国舆论的反应概括起来是:既欢迎又警惕。 美苏两国恢复中断了一年多的核武器谈判,除了它们各自本身的需要和打算外,一个重要的因素是世界各国公众舆论,包括美苏双方的盟国,都强烈要求国际对话,缓和国际紧张局势,裁减军备。  相似文献   

18.
据泰国报纸报道,一批苏联ss-4和ss-5导弹,最近由越南岘港经陆路运到老挝部署,目前巳进入实战状态。有关方面估计,这批导弹达二百六十至二百八十枚之多。  相似文献   

19.
陈思 《瞭望》1985,(10)
经过一年多的僵冷对峙,美苏两国即将在日内瓦重开军备控制谈判。世界舆论对此表示欢迎,谈总比不谈好。可是,对于这次谈判的前景,华盛顿朝野都并不乐观,普遍认为,由于双方基本立场距离很大,谈判将会旷日持久,协议不易达成。值得注意的是,在谈判过程中,美苏双方的核军备竞赛和太空军备竞赛将进一步升级。这将给  相似文献   

20.
冷战后的欧洲正经历着新的、更为复杂的局面。 欧洲一体化建设面临挑战 战后的西欧保持稳定和发展的基本因素是推动以法德为核心的欧洲一体化建设。从50年代的“共同市场”6国到今天的欧洲共同体12国。欧洲在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尖锐对峙下得以生存,并保持了相对的政治稳定和经济繁荣,成为国际舞台上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然而,东欧局势急剧变化、德国迅速统一打乱了欧洲建设计划的部署。西欧惊慌失措的是,统一后的德国立刻对欧洲联合进程表现出了或多或少的冷淡,相反却注重利用其地理位置和传统关系,恢复和发展同中东欧的经贸合作。为了稳住德国,欧共体在1991年底匆忙通过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为欧洲建立经济货币联盟和政治联盟规定了具体的内容和时间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