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立人 《群众》2006,(4):37-38,59
“十五”计划全面超额完成,将无锡经济社会发展带入了一个更高更新的发展平台。200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00亿元,人均62000元(折合7750美元),在江苏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其中,以民营经济为主要载体的内生力量再次崛起,成为推动无锡经济社会全局的重要力量。最近3年,无锡民营经济增加值在G D P中所占比重每年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2005年,无锡民营经济已占经济总量的44%。无锡历史上就是民营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现在民营经济能在无锡再度崛起,并迅速发展壮大,达到“五分天下有其二”的地步,与其特殊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地域经济背景是分不…  相似文献   

2.
陈芳 《淮海论坛》2012,(1):25-25
近年来。特别是“十一五”以来,徐州经济社会实现了跨越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增长连续5年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10年全市完成GDP2942亿元、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均比2005年翻了一番多。实现财政总收入646.83亿元、一般预算收入222.16亿元。分别比2005年翻了两番多,经济总量居全国百强城市第33位.2011年将以市为单位在苏北率先基本建成全面小康社会,进入了历史上又好又快的黄金发展期。  相似文献   

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协东 《群众》2006,(2):13-13
党中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目标、新任务,我们华西村要按此迈出新步伐,实现新跨越。“十一五”着重致力于以下五个方面:围绕“生产发展”,加快经济建设。在未来5年内,努力实现“五个五”的新目标:2010年实现销售500亿元;幸福、富裕5万人;花5亿元到外省、外市合作搞5个旅游景点;建一座50万平方米的物流“商贸城”;接待国内外游客500万人,迎接建村50周年。围绕“生活宽裕”,加速富民进程。现在,华西人民的生活已经是实实在在的“中宽裕”。今后,要进一步使扩村后的大华西携手共进,再向小康、中康、大康迈进。与此同时,努力为全国共同…  相似文献   

4.
周谦 《群众》2007,(6):28-29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决定。省委贯彻六中全会决定,提出把构建和谐社会贯穿于江苏“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发展的全过程,努力建设一个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民生活更加富裕、社会充满生机活力的和谐文明江苏。无锡市按照中央和省委要求,努力争创全省和谐发展的示范区。而无锡新区作为高新区中的“国家队”、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排头兵”,2006年经济规模达到了485亿元,财政收入达到了83亿元,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理所当然地要争创和谐发展的示范区,为建设和谐文明江苏作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群众》2009,(6):20-22
华西村从上世纪60年代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始终走在全国农村发展的前列,创造了令人惊羡的发展奇迹,几十年红旗不倒,享有“天下第一村”之美誉。30年改革开放,华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创造了50多项全国第一。——村级经济实力雄厚。2008年,华西村实现销售收入超500亿元,上缴国家税收8亿多元,村级可用财力达20多亿元,总资产超过160亿元。村级集体经济独树一帜,形成了相当于一个县乃至一个市的经济实力。  相似文献   

6.
<正> 新一届湖北省委着眼国、内外大局,立足湖北实际,提出了湖北要“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力争使湖北经济和社会发展走在中西部前列”的战略目标。中共黄石市委在省委的鞭策和鼓励下,提出了在全省实现“三个率先”(在全省率先实现工业化、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最终在全省率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本文围绕实现“三个率先”这个主题,立足黄石实际,就为什么要实现“三个率先”,如何整体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作一番探讨。  相似文献   

7.
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今年实现经济发展“三突破”,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富民兴桂新跨越步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结合北海的实际,我们作了围绕“三突破”、实现新目标的动员和部署,对今年主要经济指标进行相应调整,即: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8亿元,增长12%以上;财政收入1513亿元,增长17%;规模以上工业利润3亿元,增长50%;固定资产投资56亿元,增长30%。  相似文献   

8.
我们华西村今年要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五年内要有几家企业实现100亿元! 华西完全有这个条件,有这个能力,有这个优势。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党的十六大精神,为华西更好地实践“三个代表”重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委、省政府提出了江苏要“率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2004年初,又提出了“建设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江苏”的具体目标,进一步充实了“两个率先”的内容。“两个率先”的实现,需要各行各业和全省人民的共同努力。作为中国金融三大支柱之一的保险业,担负着“促进改革、保障经济、稳定社会、造福人民”的历史责任。现实中,“两个率先”很多具体指标内容,需要保险业为其提供服务和保障,江苏保险业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使命。第一,保险业服务“两个率先”,是江苏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0.
张雷 《群众》2002,(12)
党的十六大提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得更快一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这为昆山早日实现“富民强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注入了新的强大动力,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改革开放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昆山大胆实践,不断创新,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昆山之路”,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农业县发展成为一个对外开放程度较高的新兴工商城市。十三年来,昆山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经济质量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与  相似文献   

11.
张连珍 《群众》2006,(6):4-5,14
昆山是江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样板。党的十六大以来,昆山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改革开放20多年快速发展的基础上,经过全市上下奋力拼博,率先实现了江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基本达到全面小康社会水平,走出了一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昆山之路”。昆山的实践对江苏全省具有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12.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江苏”奋斗目标,重点突出,鲜明有力,既符合中央“两个率先”的要求,又切合江苏实际;既鼓舞人心,又十分务实。江苏过去五年的发展成就巨大,有目共睹。泰州的发展和全省同步,也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2005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22.3亿元,是2001年的1.9倍,年均增长13.8%;实现财政收入114亿元,是2001年的3倍,年均增长31.1%;实际利用外资4.9亿美元,是2001年的4.1倍;五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5.1亿美元,是“九五”总量的3.1倍。这为我们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在新一届省委班子的…  相似文献   

13.
华国琴 《群众》2000,(1):17-18
中国A股市场逐渐形成的“江阴板块”,在股海中熠熠生辉。目前,江阴全市已有江苏阳光、华西村、法尔胜、兴澄、申达等8家企业的股票上市。到去年11月份,8家企业在证券市场募集资金近20亿元,约占全省募资总量的7%。8家上市公司1999年中期平均每股收益为0.173元,相对沪深两地A股市场的水平高90%以上。华西村、江苏阳光、法尔胜更是脱颖而出,其股价的优良表现倍受投资者瞩目。“江阴板块”,是以江阴  相似文献   

14.
吴忠 《重庆行政》2011,(6):11-14
重庆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为黔江作出了“建成渝东南地区中心城市、率先在渝东南地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部署。实现这一战略部署,是黔江人民的共同夙愿,是历史赋予黔江区委区政府的神圣使命,更是黔江各级领导干部的政治责任。  相似文献   

15.
管爱国 《群众》2011,(7):28-28
改革开放以米,昆山坚定不移地推进对外升放,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成功走出厂一条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新时期“昆山之路”,率先达到汀苏全面小康社会水平,成为全省科学发展的排头兵、全国18个改革开放典型地区之一。2010年,全市宄成地区:生产总值2100fL元;全口径财政收入480.4亿元,其中地方一股预算收入163.1亿元;工业总产值7001.3亿元;进出口总额821.2亿美元,其中出口533.4亿美元;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达到30923元和17645元。  相似文献   

16.
汤以伦 《群众》2006,(10):22-23
根据党的十六大战略部署和中央领导对江苏发展的新要求,2003年,江苏省委、省政府提出了“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奋斗目标。三年多来,江苏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定不移地咬住“第一个率先”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不放松,抢抓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7.
“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是南京市的工作大局,到2007年全面进入小康社会,2012年基本实现现代化是“两个率先”的目标。如何围绕这一工作重心开展人大工作,南京市人大常委会花费了不少心思——每一项重大事项决定都要体现中心工作中共南京市委确定“两个率先”的重大战略部署后,市人大常委会及时作出了关于努力实现“两个率先”的决议。这一举措,使“两个率先”的奋斗目标上升为地方国家意志和全市人民的自觉行动,对加快“两个率先”进程起到了凝心聚力的作用。围绕这项工作推出的《关于推进生态市建设的决议》,针对人民…  相似文献   

18.
王润亮 《群众》2012,(6):14-15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奋力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的宏伟目标,江苏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开发区作为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载体和实现“两个率先”的具体抓手,如何加快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大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19.
张国华 《群众》2006,(2):12-12
2005年,我们昆山市已经率先实现了江苏全面小康社会指标。今后,我们必须开启“两个率先”新征程,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相似文献   

20.
程言君 《淮海论坛》2010,(1):15-20,14
科学发展观指引下的江苏“两个率先”(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与和谐社会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富民优先的方针,走的是一条把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统一于“两个率先”之中的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道路。从人力产权异化一复归历史趋势视角看.这一发展模式彰显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性质.体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人力产权不断充分自主实现的历史本质.意义十分深远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