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彭月英  李红雁 《求索》2005,(9):21-22
分配制度是社会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所有制在分配关系上的体现。它的改革、创新和完善不仅对生产力发展和经济效率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个人收入分配公平和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国分配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是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的,从否定平均主义、肯定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性质到形成“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再到“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都在实践上保证了个人收入分配公平的价值取向和共同富裕目标的逐步实现。一坚持按劳分配原则与实…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要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这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新的更全面的概括。对社会主义实行的按劳分配原则人们并不陌生,但对...  相似文献   

3.
一、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演变的历程 改革开放前,我国在个人收入分配上一直实行单一的按劳分配制度,其理论依据就是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按劳分配理论。但是事实上,当时中国还是个平均主义盛行的社会,个人收入均等化程度很高,并没有真正贯彻落实马克思的“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分配原则。  相似文献   

4.
按劳分配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作为其存在的前提的。在社会主义社会,只要建立了生产资料公有制和实行联合劳动,只要存在社会分工和劳动差别,只要劳动还是人们谋生的手段,按劳分配方式在公有制经济内部就必然存在和发生作用。按劳分配作为调节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和主要方式,要求在公有制企业中以劳动的质和量作为劳动者获得个人消费品的最一般依据,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也总体上要体现按劳分配、多劳多得。如何实行按劳分配,这是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没有解决好的问题。在传统计划经济条件下,由于不承认社会主义经济是市场经济,在我国…  相似文献   

5.
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是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五大支柱之一,其目的就是要在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下,引入竞争机制,打破个人收入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即允许个人收入合理差距的存在,又逐步走向共同富裕。因此探讨实现共同富裕过程中个人收入分配存在的问题,寻求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就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我们党提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关于社会主义“坚持按劳分配原则”这一问题,人们在思想认识上是统一的,没有根本的分歧。但是对于“多种分配方式”,特别是对社会主义“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理解,存在各种模糊认识和疑虑。笔者认为,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然性,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由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的1、公有制经济实现形式的多样化决定了分配方式的多样化。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7.
国民收入分配与调节,因其与经济发展的关联度高,历来为社会所关注。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值得研究。本文试从个人收入分配的现状及对策,抒一孔之见。一、市场经济下个人收入分配的格局与特点在我国,按劳分配的原则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实际上施行的是政府行政管理机构以货币工资形式对劳动者进行的计划分配,相对于马克思关于按劳分配承认劳动差别和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从我国的国情出发,深刻地总结了建国以来我们实践按劳分配的经验教训。他指出:“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第一阶段,这是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必须实行按劳分配,必须把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结合起来,才能调动积极性,才能发展社会主义生产。”这就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按劳分配理论,使其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一、马克思主义的按劳分配原则观按劳分配,是指社会主义制度下要以劳动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科学的按劳分配学说,是马克思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两个伟大发现的基础上,对空想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9.
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分配制度,应该而且必须为社会主义国家所坚持和实行。但是,在不同的社会主义国家,在社会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实行这一原则又必须有之相适应的具体原则,以保证它能在现实的基础上得以真正贯彻。在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在个人收入分配方面,必须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这是我国分配理论的又一次重大发展和突破。但是在我国的经济理论中,对按劳分配已经论述详尽,对于按生产要素分配则一直持批判态度,因此,正确认识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然性、积极作用和重要意义,有利于我们科学理解和正确运用这一新的分配方式。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社会主义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确立分配制度——按劳分配,资本主义以资产阶级生产要素价值论为基础确立分配制度——-按生产要素分配;我国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特点是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这种结合突破了东西方分配制度的对立,是东西方经济理论兼容并蓄的理论创新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十五大报告指出:“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依法保护合法收入,”“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这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理论的一个重要突破。下面,仅就这一新的分配理论与传统分配理论的比较,按照新的分配理论进行分配制度的深化改革等问题,谈一点自己不成熟的见解。一、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理论的新突破,是马克思分配理论的新发展马克思所设想的社会主义,是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基础上建立的社会主…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劳分配仍是分配个人消费品的基本原则。但是,除按劳分配外,还有其它分配形式。例如:按资金分配、按经营成果分配和按资本和劳动力价值分配等。这就形成了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收入分配格局,而不象经典作家设想的那样,社会主义只有按劳分配一种形式。  相似文献   

14.
从《哥达纲领批判》看我国现阶段的按劳分配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得以建立的基本理论前提之一,按劳分配原则属于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实现《哥达纲领批判》中阐述的"按劳分配"需要一些前提条件。我们的确实行了按劳分配原则,但我国现阶段实行的按劳分配制度与马克思所设想的按劳分配原则有一些差异。为此,有必要全面认识我国现阶段的分配方式的层次性和目前存在的非劳动收入,更加注重分配中的公平问题。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公平合理的原则是什么?如何克服社会分配不公、实现公平合理的分配?这些都是我国当前理论界和现实生活中的热门话题。本文试图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公平分配的原则以及当前的分配现实作一些分析和考察,并从中引出一些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16.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的特征,主要是:分配结构的多元性,分配性质的二重性,分配形式的多样性,分配作用的矛盾性及分配关系的复杂性。把握这些特征,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的来源、性质、作用等问题,从而更好地发挥分配关系在社会主义经济运行中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简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庞立平,朱艳秋中共河北省委党校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所;医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提出“个人收入分配要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体现效率优先,...  相似文献   

18.
效率与公平是市场经济的两个重要范畴。关于在分配制度中体现效率与公平,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问题,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和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决议和文件中,提出个人收入分配要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十五大报告中明显指出,要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  相似文献   

19.
关于按劳分配问题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按劳分配问题的再思考孙蚌珠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个人消费品分配的主要原则,但有人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它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原因一是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实现按劳分配的条件不具备,二是按劳分配与市场经济不相容。本文认为在市场经济中,按劳分配依然存在,只...  相似文献   

20.
十五大报告提出:“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这是我党在分配理论上的一个新突破,也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遵循的收益分配原则。长期以来,我们在所有制结构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