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高度融合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特征。这种相互依赖与相互促进的共生关系也构成二者各自发展的关键制约条件。现代社会的发展,经济与文化密不可分,“经济文化化、文化经济化”已经成为潮流和趋势,蓝色经济区包含着浓厚的文化色彩。这种文化作为一种生产力,对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驱动力。山东经济发展之所以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其独特的传统文化模式即文化在山东的改革与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全面而深刻的影响,构成了山东经济发展强劲的内在动力。在蓝色经济区建设中,以文化产业的建设和发展推动蓝色经济区建设,藉以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形成经济、文化协调发展的良性互动关系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2011年1月4日,国务院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标志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为全省各地加快发展蓝色经济、推动“十二五”规划实施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与之相适应,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如何服从服务于蓝色经济区建设这个大局,切实加强对蓝色经济发展的监督支持,  相似文献   

3.
蓝色经济发展需要以海洋文化为内涵的蓝色文化产业作支撑。为消除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内蓝色文化产业数量、规模和市场份额不足,产业面窄,项目雷同、地域特色不明显,组织程度低,产业链基础薄弱等制约与障碍,规划区要尽快建立统筹机制,挖掘地域特色文化资源,塑造特色文化形式,建设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产业基地,拉长蓝色文化产业链。  相似文献   

4.
站在十二五的新起点上,莱州市抓住同时进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两大国家战略的机遇,坚持以科学发展、富民强市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提标争先,提速增效,努力成为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的坚强桥头堡和蓝色经济区的重要  相似文献   

5.
邢苗 《人民论坛》2014,(12):229-231
经济发展金融先行,金融是蓝色经济的助推力。青岛作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龙头城市,其金融发展对海洋产业结构优化是否具有推动作用?若推动作用不明显,那原因是什么?文章基于商业银行信贷视角,运用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方法,实证检验了青岛市金融发展对海洋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黄河是黄色的,海洋是蓝色的,黄与蓝融合形成最具生命力的绿色,东营市就处于黄色与蓝色的交汇点上。2009年11月23日,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获国务院批准;2011年1月4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获国务院批准。  相似文献   

7.
经济发展金融先行,金融是蓝色经济的助推力。青岛作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龙头城市,其金融发展对海洋产业结构优化是否具有推动作用?若推动作用不明显,那原因是什么?文章基于商业银行信贷视角,运用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方法,实证检验了青岛市金融发展对海洋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郑岩 《政策瞭望》2012,(2):52-52
山东最近出台《金融支持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的意见》,提出探索建立统一监管下的服务于蓝色经济区的股权场外交易市场,开展未上市股份公司股份转让试点。据了解,山东将大力推动建设场外交易市场,使金融更好地服务蓝色经  相似文献   

9.
为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国务院关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的批复》(国函〔2011〕1号)精神,加快实施海洋发展战略,打造和建设好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同时,为促进区域金融业加快发展,充  相似文献   

10.
加快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充分把握国际海洋开发趋势,深入挖掘海洋资源与空间优势,突破传统的沿海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以蓝色经济区建设为起点,推动海陆一体化发展,加速沿海地区产业结构优化提升。  相似文献   

11.
王敏  王传远 《中国发展》2012,12(1):7-10
该文从目前的经济增长方式、能源消费结构和环境污染状况分析了“蓝、黄”经济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走低碳发展之路的必要性。在对国内外低碳经济理论和实践综述的基础上,提出了“蓝、黄”经济区实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政策措施,即加强政策引导和建立低碳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增加碳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优化能源结构、增强技术研发与创新。  相似文献   

12.
王敏  王传远 《中国发展》2013,13(3):76-79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都突出了科学发展这一主题,突出了高效生态经济取向;"蓝黄"两区存在着高度重合。在此背景下,如果实现两大经济区的对接、融合,科学规划,一体发展,将会加快两区经济高效健康发展。为了实现区域一体化的构建,该文提出如下具体对策和建议:加快发展绿色能源产业;发展生态观光旅游业,构建蓝黄大旅游圈;优化区域内高校学科设置,加快产学研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强合作,发展疏运交通体系和现代物流体系;设立区域合作发展协调委员会,及时解决一体化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13.
该文通过论证海峡西岸经济区加大开发力度的综合优势,对海峡西岸经济区加大开发力度的区域价值进行定位,分析了海峡西岸经济区加大开发力度的障碍因素,提出了海峡西岸经济区加大开发力度的推进对策。  相似文献   

14.
陈健 《中国发展》2014,(1):84-89
该文认为,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地处北部湾经济圈的中心位置,是中国走向东册、止向世界的重要门户,是促进中国与东益全面合作的重要桥梁和战略枢纽,是中国勺东盟全面合作的新增长檄.该文指出,作为后发展地区,其综合优势明显,战略地位突出,制约因素和面临亟待突破的瓶颈问题关键。在此基础上,围绕荜于北部湾(广西)经济区成为中国与东盟全面合作新增长极进行思考,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广西承接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德敏 《桂海论丛》2008,24(2):70-72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产业转移速度不断加快。广西作为东部近邻,泛珠三角经济区9+2的成员,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探讨广西如何抓住机遇,发挥比较优势,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问题,意义重大。文章根据我国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特点,分析广西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促进地方特色产业发展,提升产业竞争力,加快广西经济发展的思路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关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金融支撑体系构建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家寿 《桂海论丛》2008,24(5):40-42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金融支撑体系构建问题,涉及金融生态、金融体系、金融协调、金融服务、金融开放以及金融合作等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若能建立一个完善的金融支撑体系,充分发挥金融第一推动力作用,那么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开放开发就有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相似文献   

17.
深化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改革开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伟 《桂海论丛》2009,25(1):37-41
国务院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标志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为了加快把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成为对外开放的战略高地和新的经济增长极,我们必须要抓住机遇,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拓展对外开放合作,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扩大外资利用规模,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18.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农村人才发展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廷和 《桂海论丛》2008,24(4):70-72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正式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给该地区的全面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农村的发展是全面发展的基础,而农村发展的关键在人才,深入研究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农村人才发展战略,对推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厦泉漳城市联盟发展的意义及取向探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深化闽台经济合作、充分发挥对台优势是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重要依托,其关键是实施城市联盟发展战略,打造海峡西岸“区域经济集群”发展优势。厦泉漳城市联盟有利于提升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综合竞争力,从而增强海峡西岸经济区承接海峡东岸经济辐射、“承‘珠’接‘长’、连接中部”、对抗区域经济边缘化的能力,因而,应大力加以推动。本文仅就厦泉漳城市联盟对于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意义和发展取向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