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成为岛内热议焦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杨 《两岸关系》2009,(3):15-17
亚洲国家的“东盟10+3(中、日、韩)”经济合作协定明年起将进入货物互免关税阶段,届时将会对台湾产品外销造成巨大冲击。因此,近来台湾工商团体纷纷呼吁台湾当局尽快与大陆签署经济合作协议。针对这一情况,台湾“国安会秘书长”苏起接受访问时明确指出,两岸未来签署经济合作协议的政策已经定调,  相似文献   

2.
<正>2014年,是两岸关系发展出现重大变局的一年,也是两岸经济关系与经济合作发生重要调整的一年。台湾"太阳花学运"的爆发及达成"先立法、后审查"的"退场共识",导致两岸服务贸易协议在台立法部门审批受挫,两岸经贸合作制度化建设蒙上新的阴影,并将对未来两岸协议的协商、签署与落实将产生深远影响,这是2014年两岸经贸关系发展的最大变局。不过,海峡两岸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市场的强大动力以及海峡两  相似文献   

3.
台湾与东盟经贸关系变化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经济全球化与区域化的趋势下,20世纪90年代以来,亚洲内部各国的经贸关系发生新的变化。其中最重要的特征是中国大陆经济的崛起,对外经贸关系更加密切。中国与东北亚的日、韩正在洽谈建构自由贸易区,也与东南亚签定了在2010年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协议。这必然削弱了台湾与东盟的贸易和投资关系。台湾当局深怕台湾经济被边缘化,在政治外交和经济各方面采取对策,企图与东盟加强经贸关系。  相似文献   

4.
对目前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形势的几点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建民 《台声》2009,(5):23-25
面对东亚区域经济整合的快速发展与金融风暴的持续蔓延,台湾岛内呼吁海峡两岸尽快签署“综合性经济合作协议”(CECA)的声音不断高涨,希望以此减缓对台湾经济尤其是相关产业的冲击。然而,CECA这一互利双赢的经济合作议题,却在岛内掀起一阵政治风暴,引起很大争议。尽管如此,不论最后名称为何,两岸经济合作协议(目前仍以CECA称之)将很快提上两会(海协会与海基会)议程,成为继两岸“大三通”之后两岸经济合作的另一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5.
柳英 《台声》2010,(2):22-23
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取得重大突破,岛内各界对此反应强烈。近几年,东亚地区以自由贸易协定(FTA)为主的区域经济整合迅速展开,而在这一整合过程中,台湾正逐渐被边缘化。这种情况下,只有尽快和大陆签署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加速推动两岸经济关系正常化进程,依托大陆提高台湾产业竞争力,才能有效避免被边缘化危机,走出经济困境。  相似文献   

6.
台湾“经济部”经过长期酝酿于去年9月决定“推动台湾成为亚太营运中心的架构”,想振兴岛内经济,在自由化、国际化水准上来一次飞跃.当今世界经贸版图变成欧美亚三分天下,西欧经济衰退,北美经济削弱,亚洲却一片欣欣向荣.为使经济复苏,西欧北美分别成立了自由贸易联盟.这些区域性组织对外具有排他性.于是,一向仰赖于欧美的台湾,现在插足的空间越来越小.而亚洲特别是亚太地区经济生气勃勃,有人预计这里将是21世纪全球经济发展的“火车头”,这又为台湾经济发展展示了美好的前景.为此台湾不得不考虑把全球贸易重心移向亚太地区.  相似文献   

7.
面对东亚区域经济整合的快速发展与金融风暴的持续蔓延,台湾岛内呼吁海峡两岸尽快签署“综合性经济合作协议”(CECA)的声音不断高涨,希望以此减缓对台湾经济尤其是相关产业的冲击。此议题也成为日前北京“两会”讨论的涉台热点问题之一。然而,CECA这一互利双赢的经济合作议题,却在岛内掀起一阵政治风暴,引起很大争议。尽管如此,CECA将很快提上海协与海基会的议程,将成为继两岸“三通”之后两岸经济合作的另一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8.
两岸经济合作机制及其对台湾经济发展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金融风暴的肆虐和中国-东盟"10+1"相关协议的生效,台湾经济形势不容乐观;为实现两岸经贸关系的正常化,尽快建立规范化、稳定化的两岸经济合作机制是大陆和台湾当局形成的基本共识.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提出和平发展海峡两岸关系的六点意见,明确倡导两岸签订"综合性经济合作协议".在台湾社会,基于政治化的因素对建立两岸经济合作机制还有很多障碍,但是,建立两岸经济合作机制是攸关台湾经济发展前景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9.
锦宏 《台声》2014,(8):51-52
7月初,习近平访问韩国,双方宣布中国大陆与韩国自由贸易协议(FTA)将在年内签署。众所周知,台湾企业与韩国企业在全球市场竞争激烈,对台湾经济发展而言,继失去亚洲四小龙的光彩后,正失去另一次难得的翻身机遇。中国大陆与韩国之间的自由贸易协议一旦完成生效,对台湾企业和岛内经济发展冲击有多大?  相似文献   

10.
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全球经济受到空前严重的冲击,台湾经济也出现大幅度的衰退。借助ECFA及其后续协议的谈判与签署,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提升台资企业竞争力,已成为台湾经济发展和两岸经济合作中的必须面对的主要问题。台资企业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截至2012年底,大陆累计批准台  相似文献   

11.
广西北部湾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行政协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行政协议活动由来已久.在某种意义上说,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区域政府缔结协议、合作共赢的结果.目前,广西北部湾区域政府间行政协议的缔结活动尤为活跃,其现状如何、存在什么矛盾、应该如何解决冲突等问题,有待我们进行深入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王建民 《台声》2008,(12):18-19
改革开放30年,是大陆经济快速发展的30年,是大陆经济在世界经济舞台迅速崛起的30年,是成功发展的30年。创造了一个“新的经济奇迹”,造就了“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模式”。对海峡对岸的台湾来说。则是另一种不平凡的30年,是经历了从亚洲“四小龙”之首到亚洲“四小龙”之尾的30年,更经历了从辉煌发展的20年到失落的10年。在这30年的发展中,海峡两岸的经济实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台湾经济实力与大陆的差距迅速拉大。  相似文献   

13.
二十世纪下半页.台湾经济开始腾飞.并一跃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研究台湾经济腾飞,不能忽视作为经济血脉的通道.这便是纵横交错在全岛各个县市间的交通网。不管是铁路还是公路.不管是航空还是海运,若将镜头固定在一点.快速放映这个立体交通网时,你会惊叹台湾岛上的交通工具是如何快速地把所运载的财富堆砌在这个富饶的小岛上。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美国所倡导和力推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得到了台湾当局的积极响应。美国基于牵制中国主导的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以及扩大对台贸易出口的双重动因,对台湾加入TPP表示支持。而台湾当局出于拓展“国际经贸空间”,提升美台实质性关系,并减少对大陆经济依赖度等多重目的,也积极谋求加入TPP。但是受制于两岸关系的现实以及中美关系的大局,加之台湾岛内经济自由化程度远未达到TPP的要求,台湾当局加入TPP的过程势必困难重重。  相似文献   

15.
去年7月泰铢大幅下跌引发亚洲金融危机以来,国际舆论十分关注这场金融风暴对亚洲的发展前景,对该地区政治、经济安全新秩序的形成将产生哪些影响;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集团是否能如愿以偿,即通过对危机的处理,确立起西方国家对亚洲经济发展进程的控制,并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倡导的模式,重新塑造遭受危机严重冲击的亚洲新兴工业国家的经济和社会政治制度.台湾作为亚太地区的热点以及它与大陆及美日之间的特殊关系,尤其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拟从台湾所处国际环境的变化分析亚洲金融危机对台  相似文献   

16.
今年上半年是两岸经济合作协议谈判协商的半年,也是台湾经济一扫阴霾的半年。在亚太经济特别是大陆经济的畅旺带动下,岛内经济呈现出强劲上升的好局面。  相似文献   

17.
《台声》2014,(8):55-55
彼岸,习近平应邀赴韩访问,双方宣布加快中国大陆与韩国自由贸易协议(FTA)协商进程,预计年内可生效实施。此岸,两岸服贸协议被"两岸协议监督条例"硬生生挡住,寸步难行,而后者又在朝野杯葛之下难有进展,"自由经济示范区特别条例"同样卡在台"立法院"动弹不得。主谈两岸货贸协议的大陆官员表示,中国大陆与韩国自由贸易协议生效后,台湾企业在大陆市场的领先优势将转为落后劣势,对台湾来说很可惜!为什么可惜,其实岛内各界心知肚明。  相似文献   

18.
2004年台湾经济的态势分析与2005年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是民进党上台执政四年中台湾经济态势最好的一年,以当年价格计算,可达到中速经济增长。但是,这是台湾千万个企业家几十年来不断耕耘、不断改善、向上提升的结果,而不是台湾当局的政绩。当前,台湾经济仍然存在不少隐忧:政治动荡不已、财政赤字不断扩大、失业率虽有所下降但仍偏高不易解决、股市房产市场仍然不振、外来投资仍然负增长和民众信心不足等等。这必然影响2005年的经济发展,发展速度将低于2004年。  相似文献   

19.
2013年3月27日,台湾当局正式出台建立自由经济示范区规划方案。这一新型经济特区的设立,主要是希望通过在特区内率先采取更加自由开放的经济政策,为建立"自由贸易岛",争取对外签署更多自由贸易协定(FTA)及加入"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议"(TPP)创造条件,从而开创台湾经济发展的新局面。然而,这一  相似文献   

20.
深圳台商潮     
(二)拥抱依然迷惘的今天哪里有利润,就在那里投资,这是众所周知的经济规律.台湾“经济部国贸局”分析认为,目前世界经济重心已移至亚太地区,大陆又是亚洲经济增长最快速的地区.深圳最早成立经济特区,与香港关系密切,在积累了丰富的市场经济运作经验后,深圳不但将成为亚太加工制造中心,而且将是获利最多的特区.截至今年6月止,深圳台资企业已达1708家,协议投资总额17.39亿美元.金额较多的行业分别是金属制造业、电子电器产品制造业、精密器械制造业、食品饮料制造业、塑胶制造业等.无论是投资的项目,还是投资的总额,深圳排在大陆各城市前列.这,三分之一靠大陆市场的吸引,三分之一靠台湾岛内经济萎缩的冲击,三分之一靠台商智慧的燃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