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瞭望哨     
《瞭望》1987,(8)
前些时看了一部电影,那里边有个颇爱书法的市长夫人(妇联主任),是个糊涂人。吹牛拍马的人来求他办些无原则的事,她常常大笔一批,“同意”!办了不少糊涂事。习惯成自然,一次,别人求她题字,她竟饱蘸浓墨,也题了“同意”二字,这个细节令人捧腹。 现实生活中另有一种人,也有几个写得纯熟的拿手好“字”,那  相似文献   

2.
糊涂·明白·真理──关于“摸着石头过河”的一点议论任崇堂邓小平同志讲:改革开放,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摸着石头过河”。对此曾遭到一些人的非议,他们说,这句话意味着在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四化建设这个问题上,领导是糊涂的,领导糊涂,群众更糊涂,用这种思...  相似文献   

3.
郑板桥的一幅“难得糊涂”,被多少人奉为艺术品,悬于堂内,欣赏不已。其实,这绝非郑氏本意,除了愤世嫉俗之外,其中孕含的关于“聪明之误”的思考,也是对后人的告诫。世之为人为官,太糊涂了不行,脑子象一盆浆糊,漫说当官,连人也做不好。太精明了,大小事都很较真瞪眼,“水至清则无鱼”,人生在世,当糊涂时且糊涂,当明白时不妨两眼睁得大大的。 然而,话好说,具体办起来,啥时该糊涂,啥时该聪明,这火候仍不太好掌握。在这方面,把握较好当属宋朝吕蒙正。他是“既糊涂又不糊涂”的典范。吕初任翰林学士参知政事,一次入朝,背后有人用藐视的口气说:“他也参与政朝,够格吗?”并说了些难听的话。吕毫不理睬,装听不见。吕初为宰相,罢贪官蔡州知州张绅。有人说吕蒙正报复张绅,宋太宗听谗言,竟给张绅官复原职,吕毫不在意。后经核实,发现张绅贪污属实,只好又将张贬官。一次,吕见宋太宗时,  相似文献   

4.
平白 《瞭望》1999,(47)
语言的变化很有意思。你自认为说惯了的挺明白的话,细一琢磨,又难免糊涂,难免有点儿莫名其妙。“老”这个字,通常的解释是:年岁大的,很久以前的,原来的,陈旧的。比如老大爷、老朋友、老主顾、老脑筋,等等;东西变质了,就引申出“老化”这么个词儿。那么,老儿子、老丫头呢,该是年龄最大的儿子、最大的闺女吧?相反,那是指老末、年龄最小的。要跟老外们说,准糊涂死他。至于“老婆”这个词,更有意思,那是指妻子,不管老幼,通通这么叫;绝非指年老的妇人,年老的妇人那得叫“老太婆”。妾也归属于“老婆”序列,所以叫“小老婆”———又老又小,挺矛…  相似文献   

5.
见怪不怪     
黄永厚以画名。虽然他的画上常常题跋满纸,刘海粟也早有“字古画奇”的赞语,却几乎从来不见他有纯粹的书法作品。 他有他的想法:书法一道,字是别人发明的,笔是别人玩儿腻的,有时所写的句子都是捡别人现成的,剩下可以为作书人伸腿的余地不多了。光是卖弄那点“悬针垂露”、“藏头护尾”,岂不味同嚼蜡?  相似文献   

6.
网文 《党政论坛》2010,(4):59-59
“柔和”这个词,细想起来挺有意思的。先说“和”字,由禾苗和日两部分组成,那涵义大概就是有了生长着的禾苗,嘴里的食物就有了保障,人就该气定神闲,和和气气了。  相似文献   

7.
隐忧糊涂     
新春回乡,偶与几位同乡酒后闲话,不知怎么的,大家竟都围着主人家里悬挂的郑板桥先生“难得糊涂”匾额抒发这样那样的感慨,大意是为人处事、为官作宦,还是糊涂一点的好。因是老乡,讲话毋须矫情,且又是酒后真言,笔者听了更是。C存隐忧。大概也只是近一二十年吧,郑板桥‘滩得糊涂”的条幅,不仅成为一些文人雅士书斋里的时髦装饰,不仅衍生出一门新兴学科——“糊涂学”,而且也为许多担负或大或小责任的领导干部们所青睐,有的甚至把“难得糊涂”作为座右铭、口头禅。如果出于对郑板桥卓尔不群、忧时化民精神和人格的敬仰,或者出于…  相似文献   

8.
许多人读《红楼梦》都想读明白,但有一位红学大师曾说过他的体会:“这部书越读越糊涂.”而另一位红学大师说:“这部书应越读越明白才对,怎么能说越读越糊涂呢?”对此该如何解释?笔者发表点个人拙见. 作者有意不让读者读明白.在《红楼梦》的开头作者就说:“故将真事隐去.”第七十八回中说:“太平不易之年,蓉桂竟芳之月……”作者说了一通,仍是“假语村言”,让你不知他写的故事发生的年代和发生的地点.而对下列问题也是糊涂不清.  相似文献   

9.
一位市委领导在某乡检查工作时,问这个乡的党委书记,乡里有多少人,上年人均收入有多少,全乡有多少个党支部、多少名党员,在乡里工作多年的党委书记竟张口结舌,答不出实数。 由这位糊涂的乡党委书记,笔者想起了一则笑话:古时候有个叫笼统哥的人,生于浑沌国含糊省糊涂县囫囵村。一次,笼统哥来到京都,谈话间,有人问他:“多大年纪?”,答说:“几十岁了”;“有几个儿子?”答说:“好几个”;“一个月赚多少钱?”答说:“不多”;“一顿吃多少饭?”“答说:“不少”;“贵国离这里多远?”答说:“很远很远”。 笑话当然是夸张…  相似文献   

10.
"人"的词义     
樊升海 《各界》2011,(5):96-96
“人”这个词所指的对象,对当代任何人都是清晰无误的,不会被应用于其它有生命的对象。尽管“人”的定义或者作为概念的内涵,并不容易回答。然而,这种说法已经是……“人”的……历史发展结果。“人”字的内涵也就是人字的词义,比“人”字作为视觉符号在人类历史上使用的时间要早许多。在当初,并不象今天这样,人指的不是每一个芸芸众生,而是针对少数的特殊人群的称谓。  相似文献   

11.
在一些人慨叹世风日下、人心叵测之际,有一种“好心”却出奇地多。先不论这种”好心”是否货真价实,单见其往往出现在败事而非成事之后,就足以让人生疑。“好心”办了好事,于情于理都说得通;“好心”办了坏事,也确乎难兔。但办了坏事之后都一概用“好心”来宽宥,倘是旁观者,则糊涂得紧;倘是当事人,则狡猾得紧。 有记者到福建泉州采访,了解了这样一件事。(见6月8日《经济日报》)一位农民养了10多头牛,小日子过得不错。县领导听了镇领导的汇报后,说:“好啊,这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方向嘛,争取培养成养牛专业户。”镇领导便…  相似文献   

12.
清人郑板桥有句名言叫“难得糊涂”。这是他在二百二十多年前为民请命、得罪了豪绅后发出的忧愤和呼喊。那时黑暗腐败,豺狼当道,想明白也办不到。可是,时至今天,仍有人信奉“难得糊涂”、以糊涂为是,身患“糊涂症”,其症有三。 一曰真糊涂。当今社会上真糊涂者确系有之。据八六年一月十一日 《人民日报》第四版《这,说明了什么?》一文载:某县一区委组织干部和一区中心小学校  相似文献   

13.
人们欣赏文艺作品,从中受到思想的教益、美的陶冶,这是一种高尚的精神享受。艺术是“耐欣赏”的精神消费品。精美的艺术品使人百看不厌。如果一篇小说,一部电影、一曲戏、一首诗、一支歌,大家觉得欣赏一次就“饱”了,那就要怀疑是否称得上是真正的艺术品了。艺术的魅力具有超越时空的性质、“譬如日月,终古常见,光景常新”。正象创作中我们很难说某一题材被写滥了、写尽了一样,欣赏中对于艺术的深邃浩渺的天空,也是不可能“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博大精深的作品,“使玩之者无穷,味之者不厌”。  相似文献   

14.
昨天午睡上床,从耳机里听到的戏曲,是花脸与须生这两种唱腔的交织。你的一句似乎尚没有唱完,我的一句就接了上去。觉得好像这两个人正在争论甚至是在争吵,尽管我听不清楚双方争论什么。彼此的唱腔都有明显的形式美,符合而不失行家们所说的“程式”化特征。 中国的其他艺术和戏曲一样,都有一种共通的矛盾;表现什么生活或情感内容与怎样表现的程式的美。包括动人的中国绘画,它那动人的作用基于内容的独特性与程式化特征的对立统一。墨竹画叶讲究符合“个”字,“介”字成“人”字等结  相似文献   

15.
忍难忍之事     
刘彦 《党政论坛》2009,(2):21-21
人可能最难做的事情就是一个“忍”字。但令我吃惊的是,很多有点作为的人物,恰恰都很能忍。  相似文献   

16.
许嘉璐 《民主》2008,(7):33-34
2008年2月27日晚,北京展览馆剧场,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颁奖大会。当我看到获得优秀出版人物奖的名单中“唐瑾”二字时,心里不禁说道:“果然有她!”立即兴奋地对坐在旁边的陈至立国务委员说:“这个唐瑾是湖北教育出版社的,我们民进会员!”也不管她听清楚没有:轮到唐瑾和获得同一奖项的人一起站在高高的旋转台上出现时,我又指给她看:“那就是唐瑾。”  相似文献   

17.
难得普通     
古往今来,做人的学问莫测高深。共同的特点,都在一个“准”字上。郑板桥那“难得糊涂”引起了许多人的共鸣;刘晓庆那“做人难,做女人更难,做名女人难上加难”的感慨,博得了许多人的同情。但是,依我之见,倒觉得做人之难,似乎是谁在乎见,难在手普通。中国是受封建林权思想影响很深的国家。特权和林殊化,正是同普通和平凡含义相反的概念.当官的拥有特权,在封建社会受到法律的保护.中国共产党执政局,把干部比作“公仆”,本无特权和特殊可言,但是实际上真正做到并不容易。有些“公仆”就不甘普通,他们一心追求特殊,谋求特权,…  相似文献   

18.
只听有“说大话”不花钱的,可近闻有些地方“说大话”还能升官得奖励呢。下级与上级一个愿说,一个爱听,各得其所。这似乎不合清理,但仔细一想,却又言之有“理”,目的都是为了一个字——“上”。下级为了“上”不惜向自己脸上贴金,“以一当十”;上级为了“上”,则巴不能下级说大话,以显得自己政绩也大。为了一个“上”字,不少人放弃了党性原则,丢掉了做人的起码品质,黑的可说成白的,群众称之为这脸不盖屁股,前脚走后脚捣着你的脊梁骨;为了一个“上”宇,上下级之间竟心照不宣,相互利用,上级不但怂恿而且包庇下级的浮夸风,…  相似文献   

19.
王安石有个绰号——“拗相公”。“拗”字,在汉语里是倔强、偏执的意思,是说此人性格古怪,品行异于常人。王安石被人称作“拗相公”,还由于他主持的那场变法伤害了很多人,可他就是不听人劝,一意孤行。可见,“拗”字用在他身上,是个贬义词。  相似文献   

20.
章洛 《瞭望》1985,(35)
“旧歌不厌人含笑,抗战新声更展眉”——陈毅 剧场的帷幕拉开,满台是引吭高歌的老人。这个“老战士合唱团”唱的歌感情真挚,撼人心魄。如果用两个字来概括歌声中最美好的东西,那就是——青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