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从形式上看,行政法所关注的是行政活动的"合法律性",但这种对形式合法性的关注,本质上却是为了解释和评价行政活动的民主正当性.传统行政法的逻辑是通过形式合法性而解释行政正当性,其核心技术是评估行政与法律的一致性.随着行政内部功能变异和外部环境变迁,传统模式的解释框架所需的前提条件,在当代行政现实中已很难满足,这导致通过形式合法性而向行政活动"传送"正当性的模式面临功能障碍.因此,当代行政提出了行政正当性回归的直接吁求.回应这一现实,应当在反思传统行政法合法化逻辑与制度框架基础上,引入直接面向行政正当化需求的资源,拓展"新行政法"的制度框架和模式.  相似文献   

2.
在行政国家背景下,依据古典法治主义思想所建构之简约型分权制衡的制度框架,已经无法充分应对现代行政之合法性困境。因此,现代行政法理论必须在传统依法行政原理的基础之上,观察并分析现实行政过程中的各种"生理"和"病理"现象,探索行政系统"内外结合"的法律操控模式,强化行政的自制约束功能,确立立法、行政与司法的功能分担机制,从而确保并不断提升行政的合法化与理性化程度。  相似文献   

3.
论依法行政的宪政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宪政所包含的民主、法治和人权原则与理念 ,体现于依法行政的各个领域 ,民主作为依法行政的制度前提 ,要求依法行政必须是一种民主行政 ;法治作为依法行政的机制保障 ,要求依法行政必须是一种法治行政 ;人权作为依法行政的价值追求 ,还要求在依法行政中必须直接确定公民权益保障原则  相似文献   

4.
沈岿 《法学研究》2005,(4):88-99
对待现代国家公共行政组织建构的合法化问题,有一种形式法治主义的主张,即通过民主代议机关的合法化模式。这种模式在方法论上有单一原因论、理想的形式规范主义和绝对的建构理性主义之倾向,它在解决当下中国行政组织无序的诸多问题方面力有未逮。而在实践中,另外一种可以称为开放反思的合法化模式的进路,以其多向原因论、经验的实质规范主义和复合理性主义之方法论倾向,在相当程度上发挥着重要功能。它并非彻底否定民主代议模式,而是传统主张之外的一条比较贴近中国现实的合法化进路。  相似文献   

5.
依法行政就是依据法律规定行使行政权力。作为"程序正义"化身的行政程序法是其重要依据。现代行政程序法所主张的"程序正义"即保证真理与正义,又保证了行政决定的可接受性,从而又从结果上强化了行政程序的形式合理性。依法行政呼唤行政程序正义,而同时行政程序正义又是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6.
当代行政的“民主赤字”及其克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行政"民主赤字"产生的时代背景是基于当代行政在目标期待、活动依据和功能等方面所呈现的新变化。而行政活动的政治化、国家行政的社会化、行政立法的大量兴起以及贸易、投资管制的国际化等,使原有的行政法治模式为行政活动提供"民主正当性"的能力日益匮乏,从而造成了行政的"民主赤字"。克服当代行政的"民主赤字"需要一种使行政过程得以自我合法化的多元主义进路,即"参与式治理模式"。"参与式治理模式"的有效性取决于以公众"充权"和程序保障为核心的内部机理之完善以及对政府体制的直接改造和对社会环境的间接改造。  相似文献   

7.
论依法行政的宪政基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代宪政所包含的民主、法治和人权原则与理念,体现于依法行政的各个领域,民主作为依法行政的制度前提,要求依法行政必须是一种民主行政;法治作为依法行政的机制保障,要求依法行政必须是一种法治行政;人权作为依法行政的价值追求,还要求在依法行政中必须直接确定公民权益保障原则.  相似文献   

8.
在新中国近20余年改革开放、恢复法制和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空前历史进程中,始终伴随着一个强劲耀眼的闪亮点,即中国政府自身的法治化建设:与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同构,通过积极的政府推进型模式,推展依法行政,强化法律对政府行政权运作的规范、限定、监督和制约,构建法治行政和法治政府。在这一不断拓展和深化的法治平台上,最具有代表意义的是《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行政复议法》、《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和国务院1999年《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决定》、2004年《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纲要》的相继颁行、发…  相似文献   

9.
依法行政是现代社会法治国家所普遍奉行的准则,是依法治国方略得以实现的关键和核心。法治始于立法,“正义只有通过良好的法律才能实现”。行政立法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依法行政的进程。要实现行政法治,首先要加强行政立法工作,健全和完善行政法律体系。现在,社会上对严格执法、对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素质、对执法监督谈论得很多,但对行政立法却未予应有的充分重视。这种认识上的偏差对依法行政危害甚剧。我国行政立法的现状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行政立法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我们也要看到…  相似文献   

10.
法治行政与行政权的发展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在讨论和贯彻“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方略与目标时,许多论者都强调了“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关键”。这无疑是正确的。依法行政的一些原则,诸如职权法定,法律至上,对行政自由裁量的法律限制,职能分离,权责统一,遵循法定程序等等,都是一个法治国家的必具条件。必须指出的是,“依法行政”的原则,一般只强调了依照或根据法律,至于法律本身的性质、内容是否民主、是否合理,在所不问,像德国,18世纪末已开始形成“法治国’思想,19世纪末确立了行政权力必须依法行使,国家依法统治。但它的“法治国”还只是一种“形式…  相似文献   

11.
与国家管理模式相契合的行政法,因过分夸大公私益紧张关系,过分强调行政优益性,过分聚焦行政行为,过分重视命令-服从,导致行政法逻辑的扭曲和行政法制化正当性的削弱。正在崛起的公共治理模式要求确立一种因认同而遵从的行政法治理逻辑。为此,第一要反思行政法的治理机理,通过维护公共理性来助成解决私人选择失灵问题,从收用行政、给付行政、秩序行政和合作行政四个方面统筹重塑公私交融的行政法利益基础。第二在"还原"行政法行动场域的基础上,依靠针对性的机制设计来塑造行政法主体角色。第三将认知和建构行政法的视角从行政行为拓展至交涉性行政关系,遵循比例原则,设定一个行政支配性/公民自主性组合关系的谱系。第四建构一套行政法商谈框架,运用360°商谈模式寻求行政法效力的普遍认同。本文认为,与此种治理逻辑相契合的行政法呈现为非对称性平衡,它集中体现为行政与公民双方在权能上的势均力敌。  相似文献   

12.
李彦 《中国卫生法制》2020,(3):75-77,110
目的:为更好地推进卫生健康行政执法法治化建设,探索"良法善治"思想指引下的全新卫生健康行政处罚思维模式,以适应新时代依法治国精神的需要。方法:通过对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来提出的"良法善治"治国理念进行研究,结合卫生健康执法实践中发现的问题,探索建立该思想指导下的卫生健康行政处罚思维模式。结论:提出以行政法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则为基础,在法律规定范畴内,结合行政管理实际,多角度权衡,对拟做出的处罚决定进行价值预判的多元卫生健康行政处罚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13.
行政诉讼制度运行良好的一个重要指针就是法官能够在行政诉讼案件中运用正确的法律推理思维与方法而得到“正当的个案裁判”。法律推理具有不同于形式逻辑推理的重要特征。从一个具体行政案件的判决论证过程中,可以发现合宪性解释对于“作为具体化之宪法”的行政法来说具有重要的作用,而行政争议中复杂的价值冲突也使得价值衡量的推理方法尤为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4.

Law can be characterised as a highly specialized tool with strong social impact requiring social legitimization and acceptance. Law is also specific, abstract world. World that needs words to exist. To understand law and to share its content it is important to focus on narratives related to it. The article deals with the importance of narration in law as the consequence of discursive peculiarity of law and its dependence on the acceptance of societies. Law is culturally conditioned, and by means of narrative can combine the expectations of society concerning legitimation with legal rationality. The law cannot function exclusively as an abstract and formal structure nor an administrative apparatus, with own ways of legitimization or justification. Through social acceptance law gains its real form, but at the same time it is subordinated to cultural patterns. Changes in narratives change the law and then the real world. The article shows possible ways of analysis of narratives, narrative strategies and forms that are present in law.

  相似文献   

15.
孔凡义  程颖 《公共行政评论》2020,(1):99-115,198
农民工的利益表达一直是地方政府非常重视的议题。但是,其表达方式尤其是他们是如何把自己的利益赋予合法性仍缺乏中国化的研究。论文通过对1733份农民工领导留言的文本分析,深入观察到诉求者“利”的合法化方式和策略,以及内化的“情”“理”“法”的文化心理结构。研究发现,在“重义轻利”为主导的文化心理框架下,诉求者需要把“利”合法化。通过“情”“理”“法”来赋予“利”以道德涵义和逻辑,从而形成了“情”“理”“法”的交互关系。由此,论文根据“情”“理”“法”的三者关系把合法化结构分为三种类型:传统型的情理法模式、理想型的法理情模式和现实型的理情法模式。以“理”作为评判底层民众利益表达行为的标准和尺度存在模糊性的风险。现实型的理情法文化心理模式意味着诉求者的心理结构仍然处于从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过程之中。为此,政府在处理诉求者的利益表达时需要加强法治化的引导。  相似文献   

16.
“红头文件”违法之原因及对策论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景斌  顾颖 《行政与法》2005,(11):78-81
违法“红头文件”常以法律之名行干扰法律实施之实,已成为影响法制统一的一大隐患。违法“红头文件”泛滥主要是人治思想的体现,监督机关预防和纠正不力、行政复议范围的狭窄以及司法上无救济途径等诸多原因,使行政相对人面对违法“红头文件”的侵害有苦难言,在一定程度上又放纵了“红头文件”对法律的恣意冲突。本文试通过对“红头文件”违法原因的分析,找出相关法律对策,以期能对这一抽象行政行为走出困境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7.
叶立周 《河北法学》2007,25(6):61-66
在我国法学界,关于权利的逻辑构成的研究是随着权利研究和权利实践的发展而发生和发展的.首先,概括了自己关于权利的逻辑构成的观点,即权利由主体、利益、行为和正当性四要件构成,继而指出这一观点合理性的基础并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18.
缪文升 《行政与法》2005,20(2):90-93
行政法的现代性转型不仅要求其在处理人与人的关系方面从传统的规范—价值体系向现代法治型的规范—价值体系转变,而且要求其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也同如此。而如何做到这一点,我们认为必须对行政法的基本理念的范畴进行重新建构,把法的生态性理念引入行政法的基本理念的范畴,并把这一理念落实到行政法的法律条文之中使我国的行政法不仅充分体现,“以人为本”,而且足够的体现对生态自然的关怀和呵护。  相似文献   

19.
行政法学分析逻辑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法学分析逻辑是一个范畴概念,它是指行政法学研究主体在认识和揭示行政法现象时采用的合乎理性的方式以及合理化的技术。行政法学分析逻辑具有使行政法学由学科变为科学、由个别判断到抽象概括、由权威推动变为理论推动、由法律学现象变为社会科学现象等的价值。行政法学分析逻辑的基本特性是整体性、结构性、动态性、开放性、自证性等。行政法学分析逻辑的基本进路包括从主体与客体的逻辑关系进行分析、从表达国家意志与执行国家意志的逻辑关系进行分析、从个体利益与公共利益的逻辑关系进行分析、从行为规则与规范体系的逻辑关系进行分析、从介入元素与设计元素的逻辑关系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