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邓淙文 《法制与社会》2010,(21):246-246
当今不少大学生存在着心理困扰,严重阻碍着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因此必须对他们存在的"心病"进行排查、分析、疏导和矫治,把"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的外在教育要求,内化为高职学生追求健康心理的自觉行动,引导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在大学中快乐生活。  相似文献   

2.
杨小斐  杨婧 《法制与社会》2010,(20):233-233
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是当前高校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正确引导读者多读书、读好书,对大学生在高校广泛开展读书活动是开展文化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同时针对大学生阅读目前正在呈现出的"网络化、功利化、肤浅化"倾向的现状,应加强干预和具体学科策略的辅导,切实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3.
杨明 《法制与社会》2010,(4):219-220
近年来由于社会对大学生的供求关系产生明显逆转,使他们不再拥有昔日"天之骄子"的头衔,许多大学生的自我预期值开始下降,部分大学生容易产生消极颓废心理,直至滑向犯罪的深渊。大学生犯罪数量逐年增加,犯罪手段和动机也日趋多样化,预防大学生犯罪已成为学校、家庭甚至社会迫在眉睫的需要。同生理上的成熟相比,大学生的心理水平发育相对滞后,因此对大学生的潜在犯罪心理进行疏导作为预防大学生犯罪的重要手段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实施目标教学,优化教学过程,推进素质教育,已经成为21世纪英语教学的新模式。本文从渗透思想教育、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突出特色的专业教学四个方面进行论述,如何让英语课堂教学"活"起来,真正实现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5.
吴宛稚 《法制与社会》2010,(19):224-225
当前高校大学生的主体多为"80后"和"90后",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自然有着他们不同于以往大学生的特性,本文从分析"80后"和"90后"大学生群体特性入手,思考了当前高校如何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认为当前的爱国教育应该作为一种生活教育,应该注意同国内外大事相结合,必须改革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式,增强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6.
面对“90后”大学生,“80后”辅导员创新工作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0后"和"90后"是被社会普遍议论的两代群体,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当前大学校园里,当"80后"辅导员面对"90后"的大学生,其工作内容和方法势必要进行创新探索。本文分别对"80后"辅导员特征和"90后"大学生特征进行了分析,通过对接比较,探索了"80后"辅导员创新工作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刘征 《法制与社会》2010,(25):224-226
"三落三起"是邓小平同志漫长革命生涯中最具传奇色彩而又震撼人心的独特经历。邓小平同志"三落三起"的生动经历蕴藏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是一个无穷无尽的精神宝库。本文认为在课堂教学中结合邓小平"三落三起"的事例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对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尤其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多方面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8.
P300有波形恒定和潜伏期恒定两个特性,可以通过叠加将P300从EEG中提取出来。P300心理测试利用认知过程中的P300指标的变化探测高级认知活动中的神经电变化,成为一个"窥视"心理活动的"窗口",是对传统心理测试技术的重要补充。在测试实践中要遵循心理测试基本规律,严格按照科学程序进行操作,对测试刺激要精心准备,测试前要进行测试指导,软硬件操作要规范,测试结果分析要科学客观。  相似文献   

9.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对于当代大学生思想观念的正确引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加强公民道德建设要充分发挥"两课"教育的主要渠道和主阵地的作用;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具体事情做起;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和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0.
张文龙 《法制与社会》2013,(31):225-226
心理安全是近年来从心理健康工作实际提出的一个熟点问题,本文首先对心理安全的内涵及对大学生安全工作的意义进行了探讨,然后分析了大学生心理安全常见诱因,在此基础上,从信息化的角度,初步探索了大学生心理安全防线的构筑.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道德的滑坡有其深刻的心理基础.目前,高校虽在思想道德和心理健康建设方面有所成效,但大学生道德甚是令人担忧,重新探究道德与心理的关系,认识大学生道德危机发生的心理因素,应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大学生的心理出发,探讨了大学生道德危机感的发生及表现,并对此提出了一些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村官”政策实施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伟 《法制与社会》2010,(30):217-218
选聘大学生到农村任职,对于加强新农村建设,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都有积极意义,但是作为一个新事物,一些相关政策还没有落实到位,使得"大学生村官"政策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因此,本文针对"大学生村官"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陶惠敏  张紫君 《法制与社会》2011,(22):232+234-232,234
"90后"大学生由于生活条件和生活环境的变化,与"70后"、"80后"大学生相比,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心理特点。因此,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本文在分析"90后"大学生心理特点的基础上,探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和改进"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道德的滑坡有其深刻的心理基础。目前,高校虽在思想道德和心理健康建设方面有所成效,但大学生道德甚是令人担忧,重新探究道德与心理的关系,认识大学生道德危机发生的心理因素,应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大学生的心理出发,探讨了大学生道德危机感的发生及表现,并对此提出了一些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5.
启蒙之语义,其中之一是指就社会群体而言,通过普及新知识、新思想、新观念,使那个特定时代的社会群体的人们,摆脱先前的愚昧和迷信状态。如果这一过程要经过较长时期甚至几个世纪,学术上和史家通称为"启蒙运动"。中国时下的宪法贯彻实施和宪政建设,尚有种种不尽人意之处,究其深层次的原因是因为中国的宪法和宪政是"西学东渐"和"中体西用"的产物,缺乏如西方立宪和宪政那种经历长达几个世纪的"启蒙运动"的教育和熏陶。就立宪和宪政规律以及事理逻辑而言,中国或许真的需要从立宪和宪政最基础的底面做起,补上"宪法文化启蒙"这一历史必修之课。  相似文献   

16.
罗思 《法制与社会》2013,(11):189-190
通过组织活动的形式访谈了解Y一代大学生的现状,并根据访谈内容归纳出Y一代大学生的特征和对其大学生活里产生迷茫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自我实现人"视角出发,结合Y一代大学生的性格特征,从建立远大愿景的大学生涯规划,精确化目标管理,大学生涯规划设计师队伍建设及科学心理测试和同伴教育模式给Y一代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上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党员是大学生群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发挥大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增长他们的服务意识和实践能力,直接关系到大学生党员的质量。本文分析了"包班包宿舍"机制的可行性,提出了实现大学生党员"包班包宿舍"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职务犯罪心理要素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晓风 《政法学刊》2007,24(4):55-58
研究职务犯罪心理要素,有助于全面、系统的揭示职务犯罪和提供犯罪预防和控制的对策。职务犯罪心理要素有动力性要素、认知性要素和调节性要素。职务犯罪的心理预防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塑造健全、协调的人格,建立心理调节机构,进行心理监测与心理干预,健全自我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19.
吕艳艳 《法制与社会》2011,(15):228-229
孟子认为人人天生都具有仁义礼智"四端","四端"思想对化解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危机,建设大学生现代网络道德新模式具有借鉴意义。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可以通过强化"四端"思想从大学生主体、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出发,建设以人为出发点和归宿点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20.
黄坚 《法制与经济》2009,(12):128-129
高校学生心理问题普遍存在,从事专业心理咨询的人员人手不足,这个问题,成为高校大学生心理防护的"真空地带",因此,建立以非专业人员为运作主体的心理干预体系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