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深圳城市现代化之路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化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任务,作为模糊宽泛的过程性概念,“现代化”标志着人类社会发生全方位的变迁,作为一个动态的概念,“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目标。实现现代化是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的主题,中国共产党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结合中国的具体实际,形成了中国特色现代化的科学理论形态,  相似文献   

2.
"民族国家"概念是东西方学界流行的一个界定现代国家性质的概念。但是,对于这一概念的理解在西方学界一直存在着混乱和分歧。有的把民族国家界定为单一民族构成的国家,有的则把它界定为主权国家。这种混乱主要是由"民族"这个概念的混乱引起的。民族概念在西方各国的历史演化中形成了两种理解,一种是政治上的(主权人民),另一种是种族-文化上的,后者在非西方国家得到更多的传播和流行。这种混乱和分歧实际上是由不同国家的不同历史问题造成的,因而,民族和民族国家概念既具有历史性又具有局限性。其历史性说明了它存在的某种合理性;其局限性表现在,一是不能正确反映和认识复杂的世界现实,二是容易给政治实践带来危害。民族国家观念及其背后的民族主义意识形态,是导致多民族国家民族分裂和民族仇杀的重要思想根源,也是西方一些国家民族分离运动的重要诱因。正确的出路是跳出西方"民族国家"的话语窠臼,把"民族国家"概念放到它应该放的适当位置,然后用新的概念去认识和表述不同的国家形式,并用新的国家理念去指导不同国家的现代国家建设。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化的历史洪流中,青年问题以其尖锐复杂的鲜明特征、迅猛异常的发展势头而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青年作为一个相当大的社会群体,无论是从人口统计学还是社会学方面看,都是一个国家和民族顺利发展的不可忽略的重要课题。青年一代素质的优劣高下,在现代化进程中关系到整个国家和民族的沉浮进退。在一定的条件下,它既可以是一种社会推动力,也可能是一种社会破坏力。从历史的角度看,随着社会人生产方式的兴起,生活节奏的  相似文献   

4.
经济全球化与2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经济全球化作为一个客观的历史进程 ,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所谓经济全球化 ,是指在当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前提下 ,世界各国在全球范围内以市场为纽带 ,在经济上不断地相互交织、相互融合 ,逐渐组成相对统一的世界市场体系 ,并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 ,实现资本、货物、技术、劳务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合理配置的过程。经济全球化是一柄双刃剑。对于每一个民族国家来说 ,它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中国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社会主义国家 ,要想在 2 1世纪加速自身的发展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就必须跻身…  相似文献   

5.
政治吸纳是实现有效政治统治和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一种基本策略,在促进民族国家建构、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维护政治稳定的过程中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政治吸纳是与政治排斥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是统治者为了获致和维系政治统治合法性而通过建立制度机制,采取各种方法和手段把特定的社会群体及其成员纳入到主流政治生活之中的活动.研究政治吸纳的功能和机制,对强化国家政治认同、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现代性是当代社会的一个重要话题,是塑造现代社会基本构架的强大力量,也是决定现代人生存命运的关键要素。在不同国家和不同民族,现代性都有不同的实现形式。现代性在中国的生成与建构,是与传统文化现代化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地联系在一起的。中国现代性的建构,成为传统文化现代化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起点,也是传统文化现代化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任务和方向。厘清现代性语境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与中国现代性建构的内在联系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国家与社会关系视野中的当代中国城市社区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国家与社会关系视角,考察当代中国城市社区的发展,认为中西差异必须置入传统与现代的差异中考察。在现代化进程中,民族国家作用于不同的历史社会环境是形成中西不同的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背景,同时民族救亡意识的强化和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共同作用于当代中国国家与社会的现实关系,进而影响制约了社区及其组织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改革对国家与社会关系以及当代城市社区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5,(36)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是维护国家统一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提条件。各民族人民国家认同感是巩固各民族关系,实现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实现国家兴盛的基础。由于我国民族众多,不同民族由于其生活的自然条件和历史文化背景的不同,也导致了不同民族在国家认同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民族地区大学生是我国各民族的未来,大学生国家认同直接关系到我国各民族国家认同的整体水平。因此,加强民族地区大学生国家认同感教育对于提高国家认同感,实现各民族之间的共同繁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主要研究增强民族地区大学生国家认同感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科学决策是伴随着现代化大生产出现的,它是对传统的个人决策和经验型决策的革命。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科学决策水平的高低,往往是与这个国家和民族的社会文明程度相一致的。当前,我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步人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对此,把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提高到一个科学的高度,尽快实现科学决策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加迫切和重要。为了实现决策科学,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党和国家的各级领导一直在努力,坚持不懈地提高决策水平。  相似文献   

10.
在涉及国家和民族治理问题上,多民族国家维护和追求统一常常通过公民身份和国家认同来实现;而多民族国家要在这种统一中维持国家安定与社会和谐则需要对民族身份和民族认同认真对待.如果说民族身份与公民身份在概念上的分离是认识民族认同独特性的必要,那么民族身份和公民身份在事实上的同一为加强国家认同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1.
软实力是一种精神力量,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制约对方,发挥着硬实力难以替代的作用,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必备因素.整个国民素质的高低、软实力的强弱,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而言,是生死攸关的问题,我们在促进和推动社会现代化的同时,必须同时致力于提高软实力,实现人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2.
刘志奇 《民主》2010,(7):50-51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一个民族真正有力量的决定性因素,可以深刻影响一个国家发展的进程,改变一个民族的命运。没有先进文化的发展,没有全民族文明素质的提高,就不可能真正实现现代化。"  相似文献   

13.
一为了制定现代社会主义概念,就需要确定社会主义在当代世界上的地位和作用,弄清社会主义社会革新的途径和方法及其发展前景。这就要有批判地运用全世界社会主义的经验,研究社会主义学说的拥护者和反对者的理论著作,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有论证的预测。我国以及外国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令人信服地证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和发展的普遍原则是通过不同途径实现的,以不同形式表现出来的,在不同的时代范围内实现的。与不同国家和人民历史形成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特点密切相关。从这个意义上讲,可以认为,作为社会制度的社会主义的概念应具有多种发展“模式”,在同一时期或不  相似文献   

14.
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现代化与我国少数民族政策的调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治理现代化是我国民族地区社会建设的目标,民族政策是实现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措施。在社会治理视阈下,民族政策要在坚持公平正义和激发社会活力原则下进行创新,其路径是调整民族政策的价值取向、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少数民族文化和做好民族政策的科学评估。  相似文献   

15.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当代经济、科技与社会发展条件下,创新实践活动具有与以往一般意义上的创造性实践活动不同的时代特征和历史内涵。 第一,当代创新实践活动的战略意义日益突出。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两大趋势的合流,使90年代以来  相似文献   

16.
论世界经济一体化与可持续发展的一致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科技时代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加深了各国间的相互依赖,相互依存,各国经济互相交织,互相融合,形成了全球的整体经济,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发展,使得各国都必然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一、高度依存的世界一体化经济20世纪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电子计算机、光纤和卫星等高技术的广泛应用及其普及,使得人类迈向了信息社会。信息高速公路的开通,在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同时,使世界更加协调为一个有机整体。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和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贸易和信息交流更加广泛,人们不仅打破了彼此间地域…  相似文献   

17.
张春姣 《理论探讨》2004,25(6):38-40
亚细亚生产方式概念是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核心内容,对于研究东方社会落后国家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结合中国半个世纪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亚细亚生产方式在文化层面上进行反思,再现出亚细亚生产方式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文化消解与弱化、文化回复与强化的过程,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周平 《政治学研究》2020,(1):32-44,M0003
突破中国民族话语中以“民族”概念专指少数民族的思维的限制就会发现,人类历史上的“民族”概念最早形成于欧洲,指的是具有国家形式的人群共同体。这样一种与国家结合在一起的民族,具体表现为国民的共同体,是在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民族形成后便将形成过程中经历的人口国民化、国民整体化等蕴涵于自身,使其成为蕴涵一系列社会政治机制的人口组织形式,并为欧洲现代社会、现代国家和现代政治的形成奠定基础。在“民族”概念的使用范围拓展以后,不具国家形式的各种历史文化共同体也被以“民族”概念来指称和描述,从而使民族的种类迅速增加。这样的民族共同体又对民族国家的统一、稳定和治理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在国内和国际政治关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如此形态多样和影响深远的民族现象,政治学者不能漠然视之,而必须积极主动地关注和研究。由此形成的民族议题,既是政治学理论和知识体系构建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也是解释中国现代国家的构建和发展及政治学知识体系完备和创新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探讨当代民族国家的构建。前两节从理论上讨论了民族国家和民族国家构建的一些基本概念。作者认为,尽管世界上并不存在“真正的、纯粹的”民族国家,然而,只要多数国民认同为一个民族,效忠自己所属的国家,同时政府能够有效地管理国家,这个国家就是一个正常的、稳定的民族国家了。文章提出的一个重要观点是,民族国家构建是一个长期且无终点的过程,其目标和方向是同质化、国族化;而国家就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发展,实现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社会和谐和文化认同,这也是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文章还指出,“民族国家构建”还可以分为“构”和“建”两个部分。一个国家只要建立起来,“构”就基本完成了,而“建”则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动态过程,目的是要努力使这个国家不断向理想的“民族国家”靠近。文章从民族国家构建的角度,分析和介绍了世界上一些国家在民族国家构建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其中包括土耳其、美国、印度、前苏联、前南斯拉夫、阿拉伯国家、南美国家,还讨论了跨境民族、国家移民与民族国家构建的关系。文章最后两节是关于中国民族国家构建的内容,包括中国民族国家形成的时间和方式,中国民族国家的特点,以及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近百年来中国民族国家...  相似文献   

20.
宫长瑞  吴琳琳 《求知》2023,(9):21-24
<正>在西方发达国家的现代化遭遇发展瓶颈、凸显社会弊病,以西方国家为依附的部分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未取得预期成果而又深陷国家动荡、民族分裂、生态恶化的泥潭无法自拔时,中国式现代化却以前所未有的实践伟力和磅礴力量创造了世所罕见的“两大奇迹”。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