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罗洪信 《当代贵州》2010,(17):68-68
首届中国汞都·国家矿山公园鍪锣文化艺术节以“激情体验工业文化。墼锣唱响中国汞都”为主题,充分展示了万山人民锐意进取的拼搏精神。展现了独特魅力的万山民族风情,为着力提升“中国汞都·清凉万山”的知名度,打造中国工业文化旅游示范点绘就了精彩一笔。  相似文献   

2.
首届中国汞都·国家矿山公园鼟锣文化艺术节以"激情体验工业文化,鼟锣唱响中国汞都"为主题,充分展示了万山人民锐意进取的拼搏精神,展现了独特魅力的万山民族风情,为着力提升"中国汞都·清凉万山"的知名度,打造中国工业文化旅游示范点绘就了精彩一笔。  相似文献   

3.
正铜仁市万山区围绕朱砂旅游、生态农业、新能源汽车发展新产业,短短数年间,"中国汞都"变身"朱砂王国",成为生机勃勃的山水园林现代新城。位于武陵山脉深处嵯峨群山之间的铜仁市万山区,因长期开采汞矿被称为"中国汞都"。1966年,中国第一个县级行政特区在万山成立。一时间,贵州万山特区闻名遐迩。  相似文献   

4.
付松  文叶飞 《当代贵州》2013,(29):24-25
万山——中国汞都,曾经红极一时的工业重镇,在中国的工业史上写下过光辉的一页.随着支撑工业发展的汞矿资源逐渐枯竭,一个产业、一座城市面临着一个艰难的抉择:转型,突围.没有退路,刻不容缓!"中国汞都"被迫转型突围汞储量世界第三、亚洲之首;为建"中国汞都"而被列为县级行政特区;有着"小香港"、"小深圳"之美誉.这是万山曾经有过的荣耀.2002年,万山汞矿资源枯竭,被迫政策性关闭.2009年,万山被国务院列为全国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万山脱困转型进入新的起点."万山区要走出发展困境,必须创新加实干,突破传统思维,探索资源枯竭区转型发展新路."铜仁市委书记刘奇凡说.  相似文献   

5.
旅游文化是解决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最佳结合和科学发展的关键点,也是旅游与文化结合的最佳切入点。加强桂林旅游文化建设研究,对推进桂林旅游文化建设,提升桂林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促进桂林旅游科学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桂林旅游文化建设必须“自觉”解决旅游本质、旅游与文化的关系等基本认识问题,高度重视桂林旅游文化的核心思想,严格遵循“尊重自然生态,尊重历史文脉;重视现代科技,重视环境美学;面向普通百姓,面向未来发展”的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6.
尹辉 《当代贵州》2011,(30):35-35
旅游是文化性很强的经济产业:也是经济性很强的文化产业。我省是一个文化旅游资源大省,丰富的原生态文化和生态文化、厚重的红色文化及文化活动成果,为发展文化旅游提供了坚实基础。站在旅游角度,抓住文化就抓住了核心价值;站在文化角度,抓住旅游就抓住了一个巨大市场。如何把文化的“软实力”转化为旅游的“硬实力”,我们要全力推进旅游和文化产业融合发展。一要强化旅游文化高度融合发展引导。编制高起点、操作性强的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规划,加大扶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7.
本世纪初,在素有“中国汞都”之称的铜仁万山,城区仅有一条长度不足500米、泥泞不堪的街道,抽支烟的时间就能走完。  相似文献   

8.
一、统一思想认识,把心思和精力凝聚在转型发展上万山曾因汞储量位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三,盛产朱砂、水银而成为中国最大的汞工业生产基地,被誉为中国"汞都"。本世纪初因汞资源枯竭,万山唯一支柱财源贵州汞矿关闭破产,历届党委政府一直为摆脱困境、突出重围做了很多尝试和探索。2009年3月,万山被国务院列为全国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后,对如何抓住机遇,提出了转型发展思路,成效不是很明显。2010年,新班子组建后,结合铜仁撤地建市设区的实际,区  相似文献   

9.
旅游文化产业作为经济发展转型的重要标志,逐步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巩固与发展本地区旅游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建设是关键。成都旅游文化产业发展与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相互促进、相互依托的关系:一方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将极大地促进成都旅游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另一方面,旅游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又是人才队伍优化的前提基础与重点保证。  相似文献   

10.
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把旅游文化产业作为提升知名度、影响力和拉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龙头产业加以培育,以“中国县域旅游品牌百强县”和“国家级4A级旅游景区”为契机,以具有浓厚地域特色和民俗风情的节庆活动为载体,精心打造精品旅游文化大品牌。  相似文献   

11.
文化产业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领域,其国际市场已经形成。然而,中国的文化产业主要是针对国内市场,在对外贸易长期顺差的同时,文化产品却是严重的入超!中国文化产业发展与经济发展格局基本相同,呈现东高西低的态势,普遍存在着“小、散、弱、差”的特征,如果不改组为大型集团化企业,不仅无法参与国际竞争。连现有的国内市场也会被挤掉。为此,必须加快发展西部文化产业。通辽市有着丰富的科尔沁文化、红山文化、富河文化底蕴.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具有原始的融合根源,有服务类行业的共同特点,都属于第三产业。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以产业一体化融合模式、产业重组融合模式、产业渗透融合模式、产业延伸融合模式等四种融合模式为代表相互促进,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在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过程中,需要转变观念、解放思想,找准产业融合的发展定位,健全产业融合机制,注重发展产业融合的特色,做好产业融合的智力保障。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体育、信息、物流、建筑等产业融合发展”、“要积极发展文化旅游,发挥旅游对文化消费的促进作用”,为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南安市石井镇是著名民族英雄郑成功的故乡。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大以来,辽宁文化产业开始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文化产业的发展现已扩及到广播电视、新闻出版、文艺、体育、教育、卫生、旅游等诸多领域,很多部门在产业化的道路上已迈出坚实步伐,取得重大效益。文化产业已经成为辽宁国民经济运行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但与国外相比较,辽宁文化产业仍处于探索阶段,发展很不充分,总量规模偏小,市场机制不完善,发展速度和效益都需要有一个较大的提高。一、建立辽宁文化产业统计指标体系是辽宁文化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从目前辽宁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来看,一个最基础性的问题是…  相似文献   

15.
<正>当代贵州:万山因赋存汞矿而辉煌,但在大量开采导致矿产资源的枯竭后,万山曾一度陷入困难的境地,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万山是如何在困中生"变",利用改革破"局"的?田玉军:2014年12月,我从山东潍坊来到万山任职。对万山的第一印象很好,交通发达、自然资源得天独厚、干部的精气神足、干实事的劲头大,对事物的理解能力也很高。但在之后长时间的实地调研中,我也发现万山还存在很多问题。万山以前号称"中国汞都",随着汞资源  相似文献   

16.
长吉图先导区是吉林省旅游资源最富集、产品类型最丰富、旅游产品最成熟、旅游活动最丰富、旅游特色最鲜明的旅游产业带,是融生态、民俗、冰雪、历史文化、边境风光、休闲度假等众多产品类型于一体的旅游中心。推进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以长吉图旅游资源优势做大做强长吉图区域旅游文化产业要抢抓机遇.把旅游文化产业作为兴区富民的支柱产业来抓;要深度挖掘优势资源,构筑具有特色的旅游文化产业格局;要打造一体化的“长吉图旅游经济圈”;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和合作的渠道;加强资源开发与利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改善旅游软环境。  相似文献   

17.
旅游文化产业作为新兴的支柱产业、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占据着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桂林作为一个旅游文化资源丰富的历史文化名城,有着巨大的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潜力。笔者对当前桂林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及优势进行分析,并就如何取得更长足的发展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正上世纪年代,铜产市万山区是中国首个县级特区,万山汞为中国偿还国外债务发挥了巨大作用,当年被周恩来总理称作"爱国汞"。有着600多年开采历史的万山汞矿,在2002年因资源枯竭而全面关闭破产。2009年3月,万山被国家列为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从此走上艰难的"产业原地转型、城市异地转型"之路。"万山压顶、没有退路,唯有背水一战突出重围。多年来,我们坚持探索‘产业原地转型、城市异地转型、民生保障托底'路径,极力开拓资源枯竭地区转型新路。"铜仁市政协副主席,万山区委书记汤志平说,"2013年是万山发展史上极其重要的一年。一年多来,我们牢记总书记的嘱托,紧扣  相似文献   

19.
第八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于日前圆满落幕。天津展团以“文化+创意”“文化+科技”“文化+旅游”为特色,打响文化产业发展的天津品牌,成交金额3.《15亿元,被本届博览交易会组委会谓之为“惊艳”。天津市委宣传部获得优秀组织奖,天津市展团获得优秀展示奖。总结本届展会天津展团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20.
正铜仁万山,从被国务院在2009年确定为资源枯竭型城市,至今已走过近10年的发展历程。之前,万山有一个"失去的10年",因汞矿资源过度开采接近枯竭、朱砂市场低落、环境破坏,"千年汞都"星光不再,万山汞矿于2001年被政策性关闭,"万山特区"也从此进入寻求转型道路艰难时期。万山汞矿繁荣背后,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资源不合理分配,汞资源留给万山的,是"掠夺式开发"埋下的隐患和风险。彼时,很多资源型城市充当了发达地区"锅炉房"功能。有学者认为,正是由于资源枯竭型城市早期"被定位于产业链的初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