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献珍同志的“合二而一”论,重弹着苏联二、三十年代德波林的孟什维克唯心主义哲学的陈词滥调,不同的只是杨献珍同志在各方面都比德波林走得更远了。杨献珍同志跟着德波林否认一分为二是事物本来的辩证法,以外因论、机械论、矛盾调和论来解释事物及其规律德波林说:“矛盾是毫无遗憾地互相调和而且合一着”(《伊里奇的辩证法》,辛垦书店版),杨献珍更高度概括地说:“任何事物是合二而一的”,“合二而一就是对立面的  相似文献   

2.
最近,杨献珍等同志提出“合二而一”的世界观来对抗“一分为二”的辩证法。他们的“合二而一”论就是把矛盾的同一性曲解为“只是说矛盾的两个侧面是不可分离地联系的”,否认矛盾斗争的绝对性,从而否认了事物的矛盾、斗争、转化和发展,因此实质上就是矛盾融合论。他们硬说“合二而一”是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  相似文献   

3.
我在重读《张闻天选集》之后,发现他拥有“三分法”观点,现在提出来,希望引起学术界的注意。《张闻天选集》全书共有文章七十篇,其中涉及到“三分法”观点的就有十几篇,现在我对此作一番阐述、分析和论证。一、指出“一分为二”的说法有缺点在我们国家,“一分为二”早已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在马克思主义著作中,“一分为二”最早见于列宁1915年写的《谈谈辩证法问题》,1949年的汉译文是这样的:“一分为二以为吾人对其矛盾组成部分的认识”“是辩证法的实质”,现在的汉译文则为:“统一物之分为两个部分以为对它的矛盾着的部分认识”“是辩证法的实质”(《列宁全集》第38卷第407页)。列宁说此话是引用或者叫转述赫拉克利特的观点,而赫拉克利特的观点是从神学家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同志说:“共产党人的任务就在于揭露反动派和形而上学的错误思想,宣传事物的本来的辩证法,促成事物的转化,达到革命的目的。”(《矛盾论》) 我认为,当前“一分为二”还是“合二而一”的争论,是坚持辩证法还是坚持形而上学,是坚持对立统一规律还是坚持矛盾融合论、调和论的原则性的争论。杨献珍、艾恒武、林青山以及潘庆斌等同志  相似文献   

5.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看,哲学的本性是什么?马克思说:“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218页)马克思的这段名言明确地告诉我们,哲学的本性就是其批判性,即永远不满足于既定现实而将其推向前进的革命性。  相似文献   

6.
一、正确认识领导机构中的矛盾现象 毛泽东同志指出:“矛盾的普遍性这个问题有两个方面的意义。其一是说,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其二是说,每一个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280页)一个领导机构作为一个客观存在的事物形态,本质上就是一个矛盾统一体。首先,领导机构的构成成员,他们在理论认识上的差异,往往  相似文献   

7.
一种观点认为,“一分为二”是对对立统一规律的科学的简明的准确的表述。列宁讲得很明确:“统一物之分为两个部分以及对它的矛盾着的部分的认识”是“辩证法的实质”,是“它的最主要的特点或特征”。“统一物之分为两个部分”,在一九五○年莫斯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哲学思想的鲜明特征是矛盾辩证法同现代系统理论的整体结合。邓小平在思想和实践中,坚持“一分为多”、“合多为一”的方法论原则,在实践中和理论上初步实现了矛盾辩证法与现代系统理论的整体结合。分析事物和问题,要避免“荡秋千”式的非此即彼的思维方法,不是“资”就是“社”的方法,不是“黑”就是“白”的方法,要充分注意事物构成要素的复杂性、多样性。  相似文献   

9.
上一讲说过,整个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方式的发展决定的。那么,生产方式为什么会发展?又如何发展?这是本讲所要讲的问题。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里说过:“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用这个辩证法观点来观察问题,就会看到:生产方式发展的根本原因,也在于它内部的矛盾,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相似文献   

10.
有的同志认为,事物本身所包含的矛盾,或者进一步说,事物中矛盾的各个侧面之间又统一又斗争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毛泽东同志讲过:“矛盾着的对立面又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和变化。”这些同志认为毛泽东同志的这一概括,指明了同一性是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同志的哲学著作《矛盾论》以前学过多次,这次学习又有了新的体会。其中比较深刻的一点,就是要坚持辩证法,克服片面性。毛泽东同志说:“所谓片面性,就是不知道全面地看问题。”在我们实际生活中,遇到的片面性是不少的,比较多的有这样几种: 一、只抓矛盾的一面,忽视矛盾的另一面。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是一点论而不是两点论。”比如在处理国家与农民利益的关系上,这一对矛盾从根本上说是统一的,在统一之中也存在着矛盾。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们片面强调国家利益,忽视农民这一头的利益;片面强调粮食,忽视多种经营,忽视农民的收入。结果,以粮为纲,全面砍光,农民收入提不高。  相似文献   

12.
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中“阐述和发挥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核心——对立统一规律”。毛泽东是如何“阐述和发挥”的呢? 一、毛泽东阐述了“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1卷,第299页)。 第一,毛泽东指出事物为什么运动和发展,根本原因就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并把它和“一事物和他事物的互相联系和互相影响”分别看作是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得出了“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同上书,第301、302页)的科学论断。  相似文献   

13.
一九五七年十一月,毛泽东同志在莫斯科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上说过:“关于对立面的统一的观念,关于辩证法,需要作广泛的宣传。我说辩证法应该从哲学家的圈子走到广大人民群众中间去。”(《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第498页)六十年代初,毛泽东同志在一个文件上又写道“哲学要从哲学家的课堂里解放  相似文献   

14.
《作为哲学形态的唯物主义辩证法》一书的作者在自序中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唯物主义辩证法,或说唯物主义辩证法就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主义辩证法不仅仅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在目的、性质、功能、方法、内容、作用等各方面均与传统形而上学全面对立的哲学形态,一种更为高级的、全新的哲学形态。它的根本特征就是理论与实际、哲学与现实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基础上的统一。”从这一观点出发,作者一改学术界局限于从“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角度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现实化的传统思路,从哲学史、唯物主义辩证法的…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的哲学思想,尤其是他的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为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重要思想指导。毛泽东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认为,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这个规律,不论在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们的思想中,都是普遍存在的。矛盾着的对立面又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和变化。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不过按事物的性质不同,矛盾的性质也就不同。对于任何一个具体的事物说来,对立的统一是有条件的、暂时的、过渡的,对立的斗争则是绝对的。”(《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213页)这一段话,是对宇宙发展规律的最一般的概括,适用于…  相似文献   

16.
“牵牛要牵牛鼻子”。这句来自田间的最古老最通俗的民间谚语,蕴藏着深刻的哲理。把它运用于领导工作,便形成了一种抓主要矛盾、抓中心工作、抓关键环节的领导艺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认为,事物由多种矛盾所组成,矛盾又有主要和次要之分,其中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产生主导作用,并规定和影响着其他矛盾的转化。一旦主要矛盾得以解决,次要矛盾即可“迎刃而解”。因此,在领导工作中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也就是“牵牛鼻子”。周恩  相似文献   

17.
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万事万物都有矛盾,每时每刻都有矛盾,即矛盾具有普遍性;同时,矛盾又千差万别、千变万化,不同事物有不同矛盾,同一事物的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矛盾,即矛盾具有特殊性。毛泽东在《矛盾论》中关于矛盾的一系列论述,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但有的人对矛盾的理解却时常陷入一种误区:好事就是好事、坏事就是坏事,对就是对、错就是错,好人就是好人、坏人就是坏人,有用就是有用、无用就是无用,“是”与“非”泾渭分明,截然对立,进而导致对事物认识上的片面化和绝对化。其实,许多看似泾渭分明的好与坏、对与错,并不一定分得就那么清。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的报告中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髓,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在新中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我们来剖析这个精髓——实事求是所走过的曲折历程,对于我们更好地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确实大有裨益。 一、实事求是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五十年 马克思说:“一切发展,不管其内容如何,都可以看做一系列不同的发展阶段,它们以一个否定另一个的方式彼此联系着——任何领域的发展不可能不否定自己从前的存在形式”。(《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169页)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它是通过事物的内在矛盾运动而进行的自身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实现“自己运动”,自我发展。 新中国的成立,是以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的胜利,是实事求是的胜利。这是事物的肯定阶段。对一事物的肯定,也就是对与之对立的其他事物的否定。对社会主义新中国的肯定,就是对国民党统治的旧中国的否定,也是对与实事求是相对立的党内“左”“右”倾思想路线的否定。这个胜利的取得是近代中国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结果,是中国社会内部矛盾和帝国主义侵略交互作用的产物,也是以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价  相似文献   

19.
什么是“两手抓”?所谓“两手抓”是指党在新的历史时期,要一手抓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一手抓严厉打击经济犯罪,抓精神文明建设,抓法制建设,抓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要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坚持辩证法中的“两点论”,反对形而上学的片面思想,在抓矛盾的一个方面时,要兼顾矛盾的另一个方面,做到在对立面的统一中把握它的每一个方面。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世间万事万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自然界、人类思维和社会活动概莫能外。在人类社会活动中,革命  相似文献   

20.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申并贯串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决定一切事物的生命,推动一切事物的发展。我们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促成事物的转化,达到革命的目的。”毛泽东同志说:“矛盾着的对立的双方互相斗争的结果,无不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在这里,条件是重要的。没有一定的条件,斗争着的双方都不会转化”(“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