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法治建设的推进,人作为社会主体的权利开始受到全面关注。在刑事法领域,突出体现在对被告人和被害人权利的保障方面,但由于近代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权利中心主义所处的强势地位,导致被害人逐渐被遗忘,直至20世纪中期以后,为谋求与被告人权利的相对平衡,被害人权利保障才得以浮现。顺应刑事司法的国际潮流,我国1996年刑事诉讼法确立了被害人的当事人地位,在形式上无疑是一次伟大的进步,但在被害人权利的具体实现方面却不尽人意,尤其在公诉案件中,被害人的当事人地位值得怀疑。  相似文献   

2.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刑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权利保障体系日趋完善,但被害人的权利保障体系却仍显薄弱,对刑事被告人和被害人的人权保障天平已失去平衡,过度向被告人倾斜,而忽视了对刑事被害人的权利保障。为了体现司法的公正,有必要对现行制度进行一些改革,以加强对刑事被害人的权利保障,使失衡的天平恢复平衡。  相似文献   

3.
长久以来,我国的刑事诉讼制度一直是以被告人作为刑事诉讼的核心。与维护被告人的权利所作出的努力相比,被害人的权利保护显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这对没有过错相反还受到犯罪行为侵害的被害人而言显然是不公平的,一个社会实现法治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被害人权利得到妥善的保障。本文就当今我国法律实践中被害人权利保护的部分问题展开讨论,从当今存在的被害人保护缺陷出发提出相应的救济途径。  相似文献   

4.
很久以来,我国的刑事诉讼制度一直是以被告人作为刑事诉讼的核心,与维护被告人的权利所作出的努力相比,被害人的权利保护显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这对没有过错相反还受到犯罪行为侵害的被害人而言显然是不公平的,一个社会实现法治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被害人权利得到妥善的保障。  相似文献   

5.
吴波 《犯罪研究》2004,(5):29-35,56
注重对刑事诉讼中人权的保护是全世界范围内司法改革的重要内容,无论在理论探究还是在司法实践中都有着很强的时代意义。通过对被害人和被告人权利保障的历史的回溯,现实的观察,以及从理论研究和司法实务的视角,总结了对被害人和被告人权利保障关系方面一直存在的不同的声音和做法。并以全球范围内新一轮司法改革的价值为引导,从哲学的角度进行系统的分析,力求厘清权利保障平衡的相关关系,从而符合寻求被告人与被害人之间权利保障的平衡这一变化趋势,指导司法实践工作,并在最后以此平衡关系作为一个新颖的视角,对国家被害人补偿制度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随着刑事被害人要求刑事程序保护日见高涨,被害人的地位日益受到重视,但是与被告人权利刑事保护相比较仍然存在不足之处。我国刑事诉讼法对于刑事被害人庭审参与权学界未予以明确的界定,对其内容立法规定也不够完善,并且司法实践中对被害人参与庭审的权利保障不力。因此,完善相应的立法以及司法实践中被害人参与庭审的权利,是完善被害人权益保护的可行办法。  相似文献   

7.
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基本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对刑事诉讼当事人权利的保障是刑事司法发展的趋势.在我国立法和法律的具体适用过程中,刑事被告人的权利得到了比较充分的重视与保障,而刑事被害人的权利却缺乏重视与关注.被害人由于遭受犯罪行为侵害而经济困难,进而影响社会安定和谐.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可以弥补现有制度的缺陷,有效保障被害人的权利.  相似文献   

8.
刑事诉讼的目的是保障人权、惩罚犯罪。保障人权,既包括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人权的保障,理应也包括对被害人人权的保障。然而由于制度的缺失,长期以来,刑事被害人的权利并未得到有效保护。犯罪分子带给他们的是心灵上永远抹不去的伤痛。长期以来,我们更多地关注的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权利,而忽视了本来应更受保护的刑事被害人权利。这让我们不能不去关注刑事被害人的权利救济问题。  相似文献   

9.
论刑事诉讼中被害人权利的救济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期以来,我国的刑事诉讼制度,一直将维护被告人的合法权利作为一项重要任务。与维护被告人权利做出的努力相比,法律对刑事诉讼中被害人的保护却相形见绌得多。这对于没有过错或者是基本没有过错却遭受丧失生命、危害健康的被害人及其亲属来说是不公平的。基于此,应将刑事诉讼中过于向被告人倾斜的天平恢复到它应有的位置。我国刑事诉讼中,对被害人的救济制度不健全,应当建立在被告人无法赔偿或无法完全赔偿被害人损失的情况下,由国家承担民事补偿责任的制度。法律还应赋予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被害人提起精神损害赔偿的权利,以及被害人在不服一审判决时的上诉权,从法律上给予被害人更为充分的救济,彰显法律正义,保持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0.
现代刑事诉讼的人权保障在强调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合法权利的同时,也肯定和保护被害人的合法权利。由于受经济条件、司法水平、文化传统和法律意识的影响,我国现行的刑事诉讼法对被害人的人权保障还存在很多不足。本文对我国刑事被害人的权利保护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刑事诉讼视野内,要提高被害人的地位和权利,必须在宏观上处理好公权力在诉讼过程中的权力介入,同时平衡被害人和被告人两对利益关系,避免各种权利的冲突和内耗;在具体的制度完善方面,应该更具操作性,从诉内和诉外两方面保障被害人利益,避免使法律规定成为一纸具文。本文从刑事诉讼视野探讨了我国刑事被害人权利保护机制,以期对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起到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程杨 《法制与社会》2011,(35):267-268
刑事被害人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刑事诉讼过程中相伴而生,相互对立的两方当事人,法律在充分关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权利的同时,也应同样关注被害人的权利。本文分析了我国目前被害人权利保护制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结合载国司法实践,提出了赋予被害人独立的上诉权、给予其国家补偿、赔偿其精神损失等完善措施,力图使己经失衡了的被害人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权利关系回到平衡的状态上来。  相似文献   

13.
和谐语境下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之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犯罪学作为一门学科出现以前,古典刑法主要规定的是刑罚,即死刑、自由刑、财产刑。古典刑法认为惩罚了犯罪人社会就公正,就恢复正义了。但国家把解决犯罪的权力垄断以后,实际上把被害人的权利给忽视了。我国现行法律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权利保障的重视程度已经大为提升,相比之下,对被害人权利保障日显不足。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对被害人而言是一种恢复性的刑事保护制度。本文在借鉴国外立法和司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提出如何在我国构建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14.
在刑事诉讼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权利规定得比较详细,而关于被害人权利保护的规定却少之又少。本文以刑事诉讼被害人的诉讼权利为研究对象,指出了我国刑事被害人的权利现状,被害人的诉讼权利存在的缺陷,提出了如何完善被害人的诉讼权利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5.
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刑事诉讼中被害人的权利保障得到相应的关注。本文首先从被害人在刑事诉讼视角下审视被害人的权利地位,在对目前被害人有关制度在立法及司法进行深入剖析下,最后对我国关于被害人权利保障及制度的建构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6.
王贞会 《法学杂志》2012,33(10):165-169
在刑事司法领域,人权保障是一个内涵丰富且不断发展的制度体系。既要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利,也要保障被害人的合法权利,同时注意二者平衡。1996年《刑事诉讼法》确认了被害人的诉讼主体地位,但由于缺少配套机制,导致实践中出现诸多问题。新《刑事诉讼法》在很大程度上完善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诉讼权利及其保护,但较少涉及被害人的权利保护问题。与普通刑事案件相比,死刑案件给被害人造成的伤害尤为严重,应当给予特别保护。  相似文献   

17.
保障人权作为刑事诉讼的目的,是近代人权理论和民主宪政发展的结果。刑事诉讼中保障人权不仅仅是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权利和自由。被害人作为受犯罪行为直接侵害的人,是刑事诉讼的启动因素之一,也是刑事诉讼保护的中心人物。如何保障被害人的权利,是我国刑事司法所要着重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不能很好救济被害人的时候,国家对被害人的补偿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对被害人国家补偿的具体制度构建,在前人的基础上提出一些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的刑事诉讼领域,立法和理论研究的重点是如何保护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权利,刑事被害人的诉讼权利及其人权保障相对比较薄弱。犯罪人币口被害人是刑事上的对立者,既然如此,没有理由只重视和着重研究一方而忽视另一方。加强对刑事被害人诉讼权利的保护是世界各国刑诉法发展的共同趋势,是实现我国家法制化.民主化进程的重要途径,更是实现我国宪法规定保护人权的重要举措。因此,被害人的人权保障已被提上日程。  相似文献   

19.
近来,在"一府两院"的报告或文件中反复强调,"构建被害人救助制度,彰显司法人文关怀"。随着世界各国刑事诉讼民主化的发展,刑事诉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地位和权利保障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刑事诉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无论其地位还是在权利保障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对于刑事诉讼的另一方,刑事被害人的合法权益却没有引起应有的关注。英美法系国家流行一句话"你可以保证不成为被告人,但你不能保证不成为被害人",足见被害人的诉讼地位可能关乎社会每一分子。因此,应当构建被害人救助制度。那么,怎样构建被害人救助制度,构建被害人救助制度对侦查工作有什么影响呢?  相似文献   

20.
"二战"以来,刑事被害人的权利保护在各国刑事诉讼中日益受到重视。近年来,我国在刑事被害人权利保护方面已取得可喜的进展。但是,在刑事被害人诉讼代理人制度、意见陈述制度、法律援助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仍存在着不足,刑事被害人的权利还没有得到切实有效的保障。正确认识这些不足,并且努力完善这些制度,从而实现刑事诉讼中多元利益平衡保护,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