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内监督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各方面的监督不够平衡。自上而下的组织监督相对较强,而自下而上的民主监督、同级相互监督、党内党外监督的相互结合、党内监督体系和网络建设,还相对较弱。加强和改进党内监督还需要及时补短板。要改进自下而上的民主监督,就要提高监督的自觉和自信,明确自下而上监督的责任主体,建立健全自下而上监督的具体而可行的制度。要发挥同级相互监督的作用,就要加强党代表大会对全委会的监督、全委会对常委会的监督、各级党委对同级纪委,以及各级纪委对同级常委会的监督、全委会和常委会对自身成员的监督。要促进党内党外监督有机结合,就要促进党内监督与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行政和司法监督、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监督、社会监督的有机结合。要强化党内监督体系和网络建设,就要全面理解和加强一把手的监督职责、纪委的专责监督,构建科学严密的监督网络支撑监督体系的有效运转。  相似文献   

2.
贯彻执行《党内监督条例》,必须在强化党内监督意识、突出党内监督重点、创新党内监督体制、完善党内监督制度上下功夫,以推动党内监督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相似文献   

3.
大兴区对村级主要干部采取六种方式建立预警制度,不仅包括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也包含了经常监督、定期监督,专门机关的监督和社会监督,以及自上而下的监督和自下而上的监督,因而可以说是一种全方位的监督。  相似文献   

4.
我国目前的政治监督模式尚存在着诸如多头监督、权责不清、监督权受制于执行权、监督权和处分权相分离的现象,在当前形势下,必须从监督体制内外双管齐下,不断改进和完善我国的政治监督模式。  相似文献   

5.
我国目前的政治监督模式尚存在着诸如多头监督、权责不清、监督权受制于执行权、监督权和处分权相分离的现象.在当前形势下,必须从监督体制内外双管齐下,不断改进和完善我国的政治监督模式.  相似文献   

6.
监督是反腐倡廉的强效手段,公共监督是最管用的"防腐墙",是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缓解党群干群冲突最实用的"防火墙".要发挥监督的最大效力,必须适应建设和谐社会和完善市场经济的新形势,创新监督方式,为所有合法的权力性、权利性监督主体提供各得其所、各就各位、各尽所能的监督服务.天津"监督服务化,服务公共化"的监督模式带来诸多有益启示为公共监督提供公共服务,用公共监督改善公共服务.  相似文献   

7.
目前在我国,一方面,法律规定不够完善,保障机制相对缺乏,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刑事诉讼法律监督的实际效果;另一方面,理论界和实务界对“诉讼职能与诉讼监督职能是否存在冲突”“如何处理诉讼监督与司法权威的关系”“监督权是否需要设立边界”“监督权能否赋予实体处分权”“谁来监督监督者”等方面的分歧和争议又不同程度地模糊着监督的定位与操作.有鉴于此,为充分发挥刑事诉讼法律监督的效能,宜尽快完善相关立法、准确设定监督权能及其边界.  相似文献   

8.
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健全干部管理体制、从严管理监督干部"要求,需要从监督范围、监督重点、监督方式等方面,多管齐下,相互补充,形成合力。  相似文献   

9.
提高医院监督工作水平有利于规范医疗行为、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加强医院的全面建设、促进医院的发展,因此应该提高对医院监督工作的重视程度.但传统的监督方式无法有效提高监督质量,而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构建网络监督平台,可以提高监督效率、优化监督效果,因此本文将对网络监督平台模式对于医院监督工作的提升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0.
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是我国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科学制度安排。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全面覆盖与权威高效的基本原则,着力提升监督合力与健全基层监督体系。优化党和国家监督体系需要不断推进党和国家监督的具体化,使监督更加便捷;不断创新党和国家监督形式和手段,使监督更加精准;不断做深做实基层巡察,使监督更加全面。  相似文献   

11.
臧荣华 《求实》2013,(2):72-76
传统检察监督思想强调法律监督的权威、独立、超然、单向,并因此逐渐形成检察机关与被监督机关之间的巨大"隔阂",以及以双方潜意识中对抗为基础的对立式监督模式。在我国社会转型期,面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快速发展、利益渐趋多元、社会矛盾纷繁复杂的新挑战,检察机关与被监督机关的这种对峙格局已难以满足国家社会对中国检察监督制度的客观需求。而"交互工作机制"能为检察监督实践架构一座生动而现实的桥梁,也为创新中国特色检察监督制度提供了新的分析路径。  相似文献   

12.
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指中国共产党统筹相关监督主体,领导国家权力机关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对行使公共权力的人员进行监督的制度集群。当前,我国国家监督体系存在着以下不足:监督功能重叠、结构离散,监督运行单向、内容单一,监督机构独立性弱,监督操作性不强,民主监督力度欠缺,形式主义严重,监督效能不高。其原因在于民主监督运行不畅,法律法规亟待健全,监督机构整合不力,监督机制不够科学。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就要加强党的领导,推动党内监督与国家监督一体化;推动民主法治建设,统筹民主监督和司法监督;深化监督体制改革,科学构建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3.
我 国宪法和法律规定 ,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对宪法、法律的实施进行监督。这种法律监督 ,就其监督对象而言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本级人民政府的法律监督 ;二是对本级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法律监督 ;三是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法律监督 ;四是对下一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就其监督内容而言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对规范性文件监督 ,即立法监督。二是对本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的行为进行监督 ,即执行监督。法律监督 ,是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监督职权的主要内容之一 ,是…  相似文献   

14.
社会保障监督体系对于维护公民的社会保障权益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社会保障监督体系存在收益低、成本高的问题。社会保障监督的成本受到公民个人因素、政府操作因素、制度设计因素的影响。从成本最小化视角出发,我国应该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监督体系,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监督的作用,做到社会保障信息公开,审计、财政部门的监督应不断加强,社会保障部门的自我监督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为新形势下加强党内监督提供了根本遵循。党内监督制度在监督原理上的创新主要包括了权力制约、信任不能代替监督、责任担当、惩防并重等四个方面。在监督制度运行模式上的创新体现在从"自上而下"的监督向"上下左右"全方位监督的转变,从依靠党组织、党员监督向依靠国家机关和人民群众监督的转变。在党内监督制度运行机制的创新上,主要包括了以德治党思想在党内监督制度运行机制中的体现、纪委监督执纪的新形式以及重点监督等三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16.
党内监督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工程。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内监督呈现出巩固"一个根本"、坚持"两个定位"、盯紧"三类对象"、优化"四大举措"、狠抓"五个主体"的逻辑理路。党内监督从重在治标转向标本兼治,从抓住关键少数转向全面覆盖,从运动治理转向抓早抓常,取得卓著成效。新时代,在政党治理现代化视阈下,党内监督要以公开为前提、民主为动力、法治为依托、合力为保障,加强制度执行力,优化提升监督效能,进一步推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现代化迈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要从"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角度优化权力制约监督机制,这是完善"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权力运行机制的重大创新。在"人民主权"基础上形成的党的执政体制,塑造了中国权力运行的监督结构,进而决定了"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在党和国家建设中的重要角色。"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提出,是执政党对社会主义国家权力运行规律认识持续深化、理论逐渐丰富、不断推进制度创新的结果。"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内在逻辑是同步优化党的监督体系与国家监督体系,在充分发挥各自功能的基础上实现两者的高度协调、深度融合,在由"分散"到"统一"的权力监督变革中形成整体合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监督体系建设深入推进,进而催生贯通党和国家监督的监察体制改革,随之又带来国家监督体系的深度整合。国家监督体系主要由以人大监督为中心,以监察监督、检察监督、审计监督为支撑的国家机关监督体系构成。当前,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有四个着力点,即持续健全党内监督;全面强化人大监督;统筹协调国家机关监督;充分保障对监督者的监督。  相似文献   

18.
辽宁省纪委监委聚焦派驻机构监督主责主业,从政治监督、日常监督、专项监督入手,健全完善制度机制,使"派"的权威和"驻"的优势显著增强,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做实做细政治监督。坚决把政治监督挺在前面,科学监督、精准监督、有效监督,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到哪里、监督检查就跟进到哪里。一是聚焦"两个维护"。  相似文献   

19.
<正>一、增强监督意识,是发挥纪检监察监督作用的前提1.强化领导干部的监督意识。作为领导干部,最重要的是要具备被监督的意识,使他们能够准确地进行角色定位,摆正公仆与主人的关系,乐于监督,自觉地接受监督。要使领导干部树立这样一种观念:加强监督,接受监督,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领导觉悟和水平的体现;削弱监督,拒绝监督,则是落后的表现。要充分认识到,社会越向前发展,越离不开监督,越要强化监督。  相似文献   

20.
杨光海 《理论与当代》2005,(8):32-32,35
一、党内监督存在的问题及薄弱的原因(一)党内监督存在的问题1!监督意识不强。不敢、不愿或惧怕监督,低制监督。2!监督渠道不畅。没有形成制度化的监督渠道。3!监督机制不完善。一是微观监督多,宏观监督少,只注重对具体事的监督,忽视对事关全局的决策监督和大政方针的监督,从而容易造成决策失误,给党和国家带来重大损失。二是对个人监督多,对组织监督少“,集体研究决定”成了一些违纪者的挡箭牌。三是被动监督多,主动监督少,忽视事前防范,事中约束,偏重事后处理,造成“不出问题无人问,出了问题踏破门”的现象。4!监督重点不突出。尤其党内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