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台北闹饥荒     
每次回到乡下老家,要返回台北的时候,妈妈总是塞到我的行李箱里很多东西,一直到完全塞不下为止,那种场面就好像台北正在闹饥荒。“妈,你什么都不用带,台北什么都有。”我说。妈妈总是这样回答:“骗你的!台北什么都有,台北又不是极乐世界。”我把芭乐、橘子、哈密瓜拿出来,说:“至少,这些水果都有。”妈妈又帮我塞进去,说:“我们乡下的较好吃,也较便宜。”我把一大包肉干、肉松、肉脯拿出来,说:“我们家楼下就有新东阳呀!”她又帮我塞进去,嗔怪道:“你知道什么?我是买给我孙子吃的,又不是买给你吃,何况人家这些都是手工做的呢!”我看拗不过她…  相似文献   

2.
台北见闻     
台北见闻曾寿人捧着从台湾寄来的《大陆同胞旅行证》,我双眼湿润了。“台湾”是我多少年来向往的地方。那里有驰名中外的阿里山,有令人陶醉的日月潭,有我从未见过面的亲人,我们已分别四十多年了。飞机缓缓地滑落在高雄小港机场的跑道上,我意识到这一切再也不是梦。我...  相似文献   

3.
阅读台北     
台北,存在于我的想象版图中,很多年。因为工作的原因,我有机会多次走进台北。一次次步入这个城市的深处,我都不断地将曾经收藏在脑海中的各种有关台北的  相似文献   

4.
《台声》2020,(9)
正印象里,台北总是爱下雨的,缠绵地飘洒在梦里花落知多少的季节。第一次邂逅台北,是年少时候阅读的三毛《雨禅台北》这篇散文。当时有一个片段在脑海里的烙印很深刻:"雨仍是不停的下着。一生没有挡雨的习惯,那时候却有一个人在我身边替我张开了一把伞。那个给我生  相似文献   

5.
文星 《两岸关系》2015,(3):37-39
<正>2015年伊始,《中国好声音》台北演唱会在小巨蛋圆满落幕,包括吴莫愁、李琦、张碧晨、陈冰、刘明湘等在内的三季《中国好声音》学员在台北同台。这是《中国好声音》巡演首度放歌台北,也是近年来大陆音乐界在台湾规模最大的单场演出之一。中国好声音》的台湾元素大陆、台湾两地音乐人的融合成为这台演出的亮点,不仅两岸歌手同台,演唱的39首歌中,翻唱台湾歌手作品及台湾音乐人参与创作作品达  相似文献   

6.
魂断台北     
台湾原"财政部次长"之子杜九森新著《魂断台北》,向读者捧出一颗带血的心。那呼天抢地之声令人震撼不已。现将首发于《华西都市报》的长篇连载摘登如下:为父奔丧1983年9月28日,台湾桃园国际机场。一架波音747客机,满载着中外旅客在慢慢降落。这是一架由香港起飞途经台湾到韩国终点站的610次国际航班,我坐在这架飞机上。"各位先生,女士,台湾中正国际机场已经到达。"我猛然一  相似文献   

7.
春节前后,由九洲音像出版公司与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联合制作的大型纪录片《台北故宫》在中央电视台一套播出,得到了观众的普遍认可和好评。《台北故宫》深度解读藏于台北故宫的珍贵文物,向世人揭示抗战期间和1948年史无前例的文物大迁徙的真实过程。通过这部纪录片,不仅可以了解到台北故宫及其馆藏珍宝的全貌,更能够感受到诸多传奇与精彩背后的人文精神与感动。  相似文献   

8.
初见台北     
吴振邦 《台声》2013,(11):89-89
我们乘海航HU7987班机由北京首都机场出发,经过3个多小时的飞行,于中午12时左右降落在台北桃园机场。啊!终于踏上了魂牵梦绕的宝岛台湾,令我激动不已。  相似文献   

9.
人在异乡,最不愿碰上下雨天了,尤其是在冬天。可当汽车从嘉义往台北驰奔时,看着窗外淅淅沥沥的小雨,我心中却充满了窃喜。这种不一样的情愫,来源于20多年前,那个叫孟庭苇的歌手唱红的那首细雨纷飞的歌——《冬季到台北来看雨》。  相似文献   

10.
刘婷 《台声》2013,(5):88-89
阳春3月,想必此时的阳明山已成了花的海洋吧!阳明山位于台北,据说每年冬末春初的“阳明山花季”都吸引道百万人次上山观赏:梅花、樱花、杜鹃、海芋等缤纷斗艳。而我曾交换学习半年的学校——台湾文化大学,就位于这座号称“台北后花园”的阳明山上。人生的大学里没有几个半年,庆幸我的其中一个能路过台湾、体验台湾、感受台湾。  相似文献   

11.
魂断台北     
沙河 《两岸关系》2001,(9):36-37
一位大陆妹被台湾的丈夫杀害,其结局令人痛心;而其在台北的悲情故事,更是催人泪下。记者在南国深圳,听着她姐姐的“血诉”。下嫁台北“负心狼”我妹妹叫于芬,南国的奇山秀水赋予我妹妹如花似玉的容貌和“乖乖女”的性格,不少男生把她当成“梦中情人”,每天都有一群男孩子像采蜜的蜂儿将她重重“围猎”。可没想到,她看中的却是一位台湾商人——陈水山。20岁那年,妹妹嫁给了他,  相似文献   

12.
李丹阳 《两岸关系》2008,(12):61-63
2008年11月18日,台北市伴手礼征选活动选出十大伴手礼及20家台北必买店家,日前被台北市商业处搜集出版成一本《台北市伴手礼寻礼指南》,即日起开放免费索取。相信《寻礼指南》定会使到台北旅游的大陆游客满载而归。  相似文献   

13.
台北“故宫”博物院时代去台湾之前,就听说台湾也有个“故宫博物院”,所以,我一到台北就向亲友们提出参观“故宫”的要求。因为我曾先后五次参观过北京的“故宫博物院”,这次来台北参观,对具有同样名称和内容的展览,完全是出于好奇的对比心态,想看一看这个被盗运来...  相似文献   

14.
经过了中法战争的惨痛教训,清政府认识到台湾在海防上的重要性,着力加强台湾建设、巩固海防。几经讨论,清政府于1985年宣布在台湾建省,刘铭传被任命为台湾第一任巡抚,第二年(1986年),在刘铭传上奏清政府的《遵议台湾建省事宜折》中,有省会设置一项,当时刘铭传将省城确定在了彰化的桥孜图(现台中市南区),但由于当时条件限制,实际的行政中心一直在台北。1984年,继任的巡抚邵友濂将台湾的省会正式迁到了台北。台湾的省会设置几经波折,反映了当时特殊的历史环境和社会变迁。刘铭传之所以把台湾的省会定到彰化的桥孜图,是有他的考虑的,“新疆以迪…  相似文献   

15.
陆东红 《两岸关系》2009,(11):69-69
金秋十月,“两岸城市艺术节一—上。海文化周”在台北隆重登场,这是两岸开放文化交流以来,上海在台湾举办的规模最大的一次综合性文化交流系列活动,人数达170多人。系列活动好戏连台,有上海昆剧团演出的经典戏曲、上海少年杂技演出、《上海故事》上海美术馆馆藏作品展、上海电影展、上海纪录片展,而“走进世博会”图片展除了介绍上海世博会的筹办情况之外,也展出世界各国的展馆设计方案,让台北市民提前体验明年上海世博会的盛况。通过这次活动,上海向台北展示了具有深刻传统文化底蕴的现代化大都市的独特风采,掀起了两岸文化交流叉一个高潮。  相似文献   

16.
很久以来我都以为,台湾的经济发展之所以有今日的水平,职业教育的兴起与发展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通过对“台北私立育达高级商业家事职业学校”(注:以下简称台北育达)的采访,这一看法得到了证实。台北育达47年的发展历史,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了台湾职业教育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17.
陈斌华 《黄埔》2006,(2):50-52
台北市——台湾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是许多人心目中台湾最重要的城市。从2001年2月开始,台北也成为除北京之外,我生命中最重要的城市。因为作为新华社赴台驻点记者,近几年来我几乎每年都有两个月的时间要在台湾工作、生活。每隔半年,我就要从北京出发,赴我与台北的又一次  相似文献   

18.
瑞毅 《台声》2003,(5):18-19
2003年2月28日至3月9日,由台北中山纪念馆等单位主办的“裂变·蜕变———大陆现代水墨画展”在台北中山纪念馆中山画廊举行。画展期间,召开了“为现代水墨艺术立说学术研讨会”,并在台北首发了德国慕尼黑出版社新近出版的《裂变·蜕变———中国现代水墨艺术》一书。该画展和学术研讨会以及现代水墨专著,受到台湾美术界以及各界有关人士的广泛好评。《人民日报》海外版、人民网、中央电视台和台湾当地的《联合报》、《大成影剧报》等新闻媒体采访报道了这次学术活动。严格选择画家,确保参展作品的学术水准为此,台湾著名画家刘国松先生推荐…  相似文献   

19.
季仲 《文明大观》2001,(11):88-89
六年前,这篇短文在《文明建设》发表后,不久为《光明日报》转载,继而又为台湾一家报纸刊用。拙文不过尔尔,能得到一些反响,我想是因为传递了一点来自彼岸的文化信息,涉及两岸文化交流这样一个有趣而重要的话题。敝人任职过十余年的《台港文学选刊》,介绍过的台湾作家与作品,浩如烟海,数不胜数。而在台湾的各大书店。也陈列着王蒙、奠言、王安忆、余秋雨等大陆名家的书籍。我于1996年出版的长篇小说《沿江吉普赛人》,亦承蒙彼岸编辑厚爱,于1998年易名为《流香溪》在台北出了繁体字版。这些琐细旧事,无不说明尽管少数台独分子顽固为祖国统一设置障碍,然而。两岸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源远流长,根深蒂固。  相似文献   

20.
台北的地名     
不久前,我随北京市西城区社会教育考察团赴台考察。虽说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但却感受颇多。尤其是台北地名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台湾的地名很有意思,细想之下觉得也很科学。横贯东西的仁爱路、信义路、忠孝路,是台北有名的绿色大道。且不说它们绿得那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