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刑事诉讼法典框架结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学权 《现代法学》2005,27(1):151-161
主要成文法国家或地区刑事诉讼法典的宏观框架、微观结构各不相同。比较主要成文法国家和地区刑事诉讼法典的框架结构,分析影响刑事诉讼法典框架结构的一些因素,有助于我国《刑事诉讼法》再修改的框架结构的确立。  相似文献   

2.
<正>一、引言法国著名政治哲学家孟德斯鸠(1689–1755)说,刑事诉讼法典应成为普通人民的宪章。通过这一阐述,孟德斯鸠强调的是,在保障普通人民的个人权利方面,刑事诉讼法的作用特别重要。宪法所规定的保障公民个人权利和自由的一般性条款和原则,都不像刑事诉讼法的条款那样对普通人民的生活发生如此直接的影响。刑事诉讼法的两大功能之一,是清晰界  相似文献   

3.
刑事诉讼法再修改之基本思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刑事诉讼法的再修改,必须以促进社会和谐为目标,以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为基本方向,其基本思路是:坚持以科学、民主和务实的诉讼理念为支撑;坚持以宪法为根据;坚持与联合国国际刑事司法准则相衔接;坚持从实际出发,着重解决司法实践中明显存在、人民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问题;坚持统一步调,确保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典与其他法律相互协调。  相似文献   

4.
黄勇胜 《法制与社会》2012,(22):259-260
2012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这是我国人大自建国以来对刑事诉讼法进行的第二次修正.这次修正明确将尊重和保护人权写入刑事诉讼法总则第二条,这对当前处在转型期的中国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这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制度建设的本质要求,是我国宪法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进一步体现,更是我国司法机关依法有效打击犯罪、保障公共安全、维护国家长治久安和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武器.本文在详细分析新刑事诉讼法条文的基础上,重点阐述新刑事诉讼法在尊重和维护人权方面的一些具体特点和要求,以明确新刑事诉讼法在促进刑事诉讼法治建设,推进依法治国进程,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柏平 《法制与社会》2011,(32):171-171
刑事诉讼法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979年我国颁布了第一部刑事诉讼法,其运行标志着我国刑事司法开始走上法制化的道路。1996年的刑事诉讼法修正案比1979年刑事诉讼法无论在形式还是内容上都更加完善,对推动我国刑事司法制度的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2003年伊始,再次修改刑事诉讼法已被列入我国立法规划。然而,由于多种原因,立法进程波折不断。时至今日,仍难获正果。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等社会各方面的迅速发展,我们对于刑事诉讼法的完善,也有了更多、更高的期待,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又再一次被提上议事日程。本文对刑事诉讼法再修改提出几点浅显的见解。  相似文献   

6.
2012年3月14日,对很多中国人来说,可能是个极为普通的日子。但是,对于我们这些法律学人而言,却是个非常重要的日子。因为,就是在那天,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多达111条的刑事诉讼法修正案(以下简称修正案)。这些天来,我时常沉浸在阅读刑事诉讼法典的快乐中。因为,正是在这里,我发现了本次大修的亮点,也获得了写作本文的灵感。你看,在"刑事诉讼法的任务"中,尊重和保障"人权"有了直接的体现,而在不太遥远的过去,"人权"在  相似文献   

7.
无罪推定已经成为现代国家的一项刑事诉讼法原则乃至宪法原则。无罪推定在各国立法例中虽然有肯定式和否定式两种表达方式。但其基本内涵却是相同的,即:任何人在没有充分证据证明并由法院判决确定有罪之前,应作为无罪公民对待,作为一种关于正义的规范性命题,无罪推定原则具有内在的基本特征和诉讼程序规则,具有深厚的社会哲学基础和重要的政治法律意义,在建议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程中,无罪推定原则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成为当代中国刑事诉讼法制现代化的迫切需要和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8.
吴烨正  冯岑 《法制与社会》2012,(29):111-112
在现代法治社会,刑事诉讼法始终被称为法治国家的大宪章、完法测震仪或应用之宪法.刑事诉讼法其保护的是人的最主要最基本也是最低要求的权利——自由和生命,因此刑事诉讼法又称之为人权保障法.此次刑事诉讼法的修改,特别引人关注,其在刑事证明责任的分配及审判方式的改革方面,更注重保障人权也更具有现实操作性,本文主要以2012年刑事诉讼法修正案为视角来阐述我国刑事证明责任和审判方式的分担.  相似文献   

9.
一、我国《刑事诉讼法》进步的历程1979年7月1日,新中国第一部刑事诉讼法典经五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正式公布,于1980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结束了我国刑事司法领域自建国以来长达30年之久的法典缺失状态,为我国  相似文献   

10.
李敏 《中国审判》2011,(8):50-52
1979年刑事诉讼法典的颁行代表着我国刑事诉讼立法和研究的起步,1996年我国对这部刑事诉讼法进行了第一次大修改,这预示着我国刑事诉讼法学进入了全面发展阶段。2003年以后,刑事诉讼法开始了第二轮的修改。日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再次启动包括刑事诉讼法在内的三大诉讼法的修改工作。  相似文献   

11.
孙锐 《法学杂志》2012,(8):170-174
当今中国各个领域的重大转型都根源于国家与社会的二元化和由此所导致的国家、社会与个人关系的转型,即从"国家、社会/个人"模式转向"国家/社会、个人"模式,其实质是从国家本位主义转向社会本位主义和人本主义。中国社会的这一转型导致了刑事诉讼本质观、目的观、价值观、构造观和刑事证明理论的变迁,而这些观念和理论的变迁又反映在《刑事诉讼法》的修改中。  相似文献   

12.
《刑事诉讼法》再修改之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卞建林 《中国法律》2007,(5):9-10,60-63
一、《刑事诉讼法》再修改的背景 中国《刑事诉讼法》自1979年7月1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以後,已於1996年3月17日经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进行了一次修改。应当说,经过《刑事诉讼法》修改后迄今近10年的运作实践,现代刑事程序法治的观念、原则、制度的影响已经得到人们更普遍的认同;同时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形势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中一些重要的背景是本次《刑事诉讼法》修改必须认真考虑的.  相似文献   

13.
《法学杂志》2012,33(8)
当今中国各个领域的重大转型都根源于国家与社会的二元化和由此所导致的国家、社会与个人关系的转型,即从“国家、社射个人”模式转向“国家/社会、个人”模式,其实质是从国家本位主义转向社会本位主义和人本主义。中国社会的这一转型导致了刑事诉讼本质观、目的观、价值观、构造观和刑事证明理论的变迁,而这些观念和理论的变迁又反映在《刑事诉讼法》的修改中。  相似文献   

14.
谢佑平  王珂 《法学论坛》2006,21(5):57-66
作为国内公法的一国刑法和刑事诉讼法共同展示了国家诠释、认定、处罚犯罪的整体流程和态度。通观国际和国内两个层面的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立法发展,我们可以看到,各国的刑法具有巨大的差异性,凸现了不同的国家性格,表现出执著的国内特色,国际和区域领域的刑法统一步履维艰;而刑事诉讼法在各国日益呈现出一种统一的趋势和样态,各主权国家的刑事诉讼法价值、理念、原则、制度趋于同一,其内容已经成为超越国家的真理性共识,并最终成为国际刑事司法准则。本文在对刑法和刑事诉讼法国际与国内两个层面的表现样式作一番比较和考察后,着重于探讨形成这种不同样式的原因。揭示样式背后刑法与刑事诉讼法制定的不同的生态机理,提出我国立法机关修改《刑事诉讼法》的视角和立场应当是充分考虑刑事诉讼程序的超国界性。  相似文献   

15.
吉庆峰 《中国检察官》2001,(3):27-27,62
加强对被害人权利的保护是修改刑事诉讼法的一条重要原则。为保护被害人权利,我国刑事诉讼法作出了比较详尽的保护被害人诉讼权利的规定。这些规定是在自然人被害人理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各种所有制经济主体和混合制经济成分占到相当比重,传统的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利益划分,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现代社会法治要求。其中,法人被害人的权利保护问题就值得研究。今后在修改刑事诉讼法时,应当考虑赋予法人被害人诉讼地位和权利,以进一步完善我国刑事法律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16.
1979年我国刑事诉讼法的颁布实施,曾成为恢复社会主义法制在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象征。作为拨乱反正、建立正常的社会秩序和法律秩序的重要举措,刑事诉讼法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所起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受当时经济发展、理论研究、思想认识水平等限制,刑事诉讼法在立法指导思想、立法观念等方面存在很多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先进法律文化发展方向的问题,从而导致执法司法机关职能配置和制约不合理、控辩双方的权力严重失衡、犯罪嫌疑人权利保护不够等诸多问题。1996年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吸收了无罪推定原则、取消了收…  相似文献   

17.
秦希燕 《政府法制》2012,(28):18-19
1979年的刑事诉讼法作为我国第一部刑事诉讼法,其颁行标志着我国刑事司法走上法制化的道路。1996年刑事诉讼法从1979年刑事诉讼法的164个条文增加到了225个条文,增加了61个条文,对推动我国刑事司法制度的现代化具有积极意义。然而,1996年刑事诉讼法颁布实施至今已逾16年,这期间,我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对于刑事诉讼法也有了更多、更高的期待。因此,刑事诉讼法的修改被提上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18.
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都没有就证据单独立法 ,而是将刑事证据法融入刑事诉讼法之中。但是 ,如何将数量庞大、内容繁多的证据条款和谐地融入刑事诉讼法之中 ,却是一个立法上的难题。我国刑事诉讼法再修改时 ,有必要借鉴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做法 ,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难题。  相似文献   

19.
宪法与刑事诉讼法具有极为紧密的关系,除了传统的"母法"与"子法"的关系外,宪法确立和彰显的价值有利于制约刑事诉讼法肆意妄为,有利于保障人权。西方国家普遍重视在刑事诉讼法中体现宪法价值,建立刑事程序法治。我国刑事诉讼法对于体现宪法价值与以往相比有了很大进步,但是在修宪背景下,刑事诉讼法在完善刑事程序法治、保障人权方面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20.
刑事诉讼法的可诉性是指刑事诉讼法所应具有的刑事诉讼主体有权将其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发生的争议诉诸法院予以裁判的一种属性。可诉性是西方各国刑事诉讼法的共同特征。刑事诉讼法的可诉性是法治国家理念的基本要求 ,对于监督国家权力、保护公民权利、实现程序正义和提升程序法的独立价值都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刑事诉讼法可诉性缺陷现状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历史和现实原因 ,强化我国刑事诉讼法的可诉性需要从程序上进行系统的重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