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姚莉 《桂海论丛》2007,23(3):69-71
近些年来,中间阶层作为一个新兴阶层受到学者们广泛的关注,但是纵观对中国中间阶层的研究,多是从阶层的客观实在入手,很少去关注阶层意识。文章运用调查资料分析后认为,客观认定的中间阶层具有清晰的阶层认知,一致的主观自我认同,模糊的利益冲突意识。社会结构的变化、社会存在和教育是中间阶层阶层意识产生的主要原因。要发挥中间阶层稳定器的作用,一方面要保障其既得利益,另一方面要培育一个成熟庞大的中间阶层。  相似文献   

2.
焦娅敏 《前沿》2010,(2):47-49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以民营企业家作为主体的新阶层出现,对我国经济的增长、缓解就业的压力、自主创新以及社会的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发展的多元化、复杂化,我国各阶层之间存在着矛盾,突出表现在经济利益上的矛盾。鉴于此,寻求新的思路来协调好民营企业家阶层与社会其他阶层利益关系成为本文研究的核心。  相似文献   

3.
黄利秀 《前沿》2007,4(11):175-178
我国经济社会在转型的过程中带来了阶层的分化。我国阶层矛盾属于人民内部矛盾,但是目前我国各阶层在利益的占有上是失衡的,利益失衡将会导致阶层合作基础的丧失。为了促进阶层合作应该构建起契约性整合为主导的利益整合机制。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掀起的内卷热潮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从古至今,内卷都周期性存在。不过,随着社会变迁,内卷在不同阶层之间发生了阶层的传递,从社会底层逐渐蔓延至社会中上阶层,人们从为争夺生存权而“卷”发展到为争夺发展权而“卷”。这一改变导致中上阶层内部竞争加剧,而底层社会内部竞争缓解,最终阶层之间的总体收入差距有可能趋于减小。内卷是稳态社会的正常现象,并成为社会的一种强筛选机制,遵从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但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改善了内卷失败者的生活处境。适度内卷本身是社会活力的表现,但过度内卷引发的“全民焦虑”却亟待关注。要缓解内卷焦虑,在宏观层面,既要推动经济持续增长,力求做大增量,又要发展新技术,激活存量潜能;在微观层面,个体要批判性地审视关于内卷化的言论,适度降低个人欲望,在“卷”和“躺”之间寻找一种平衡。  相似文献   

5.
苏伟 《长白学刊》2006,(6):34-37
对社会新兴阶层优秀分子,要将是否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作为看待能否入党最重要的主观条件;要将是否自觉为党的路线和纲领而奋斗,作为看待能否入党最重要的客观条件;要将是否经过长期考验,作为看待能否入党最重要的历史条件;要将是否符合党员条件,作为看待能否入党最重要的综合条件;既坚持“敞开大门”,又坚持“设置门槛”,把好吸收新兴阶层优秀分子入党的程序关;加强教育与管理,在党组织的熔炉中锻炼新兴阶层党员。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中间阶层正在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阶层论是近年来理论界谈论很多的一个话题,而中间阶层尤为人们所关注.虽然如何界定中间阶层,理论界的看法不一,但对它在中国社会发展中的进程,却多抱乐观态度,即中国将走向一个以中间阶层为主导的社会,有的学者甚至认为中国的中间阶层正在形成之中.对此,本文持异议,并从中国各阶层的来源、中间阶层形成的基本条件、目前中间阶层发展中面临的障碍等方面论述了中间阶层近期在中国产生的艰巨性,否定了中间阶层正在形成论,提出政府必须警惕和防止国家向二极社会转化,进行全面的制度创新,重视并为中间阶层的发展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7.
我们所说的新乡绅这个溉念是指:受过良好教育的,拥有一定财富或者创业能力的,乐善好施的,在当地具有一定威望的乡村人士。由无数个这样的“乡村人士”所构成的一个新的阶层,可以称之为新乡绅阶层。这个阶层的形成,离不开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支持和信赖,新乡绅承担了人民的重托,  相似文献   

8.
韩狄明  任锴荣 《前进》2003,(6):31-33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这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进程中加快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一、阶层分化是现代化的伴生物马克思已经预见到中间阶层会进一步扩大。马克思和恩格斯有许多关于阶层问题的论述和对阶层问题的理论思考。他们分析人类社会的阶级状况时,抓住对立的两个阶级的社会主要矛盾的同时,十分注意运用阶层的分析方法,把阶级分析和阶层分析结合起来对一个社会进行考察。他们认为,同物质世界的其他领域一样,社会是一个复杂的关系体系,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分为不同的层次,划分阶级的标准是经济…  相似文献   

9.
在"和谐发展"的时代主题下,面对社会阶级、阶层分化的实际状况,构建新时期统一战线和谐阶级、阶层关系,首先要转变观念,发挥统一战线组织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优势,扩大和加强统战联盟的社会基础;其次要树立正确矛盾观,构建多元包容型阶级阶层合作机制,实现不同阶级阶层间多元利益整合;再次要正视阶级、阶层间的文化观念冲突,实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的多元文化整合。  相似文献   

10.
和谐社会是一个社会结构合理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根本的就是要协调各阶层、各社会群体的利益关系,形成各社会阶层之间良性的、公正合理的互动结构.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立足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十分关注和重视社会各阶级阶层的关系,强调要“促进阶层关系和谐”.科学地认识、分析和处理当前我国的阶级阶层关系,促进我国社会各阶层关系的和谐,对于构建有助于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阶层结构形态,进一步保持和促进我国的政治稳定和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必然带来阶层分化,随着不同阶层及其成员在收入分配上的差距的扩大,阶层间的利益矛盾和冲突随之产生。阶层间的矛盾、冲突源于利益差异,“妥协”则是一种有效的协调和化解阶层利益矛盾和冲突的整合机制。深入探讨阶层间的利益妥协,对于进一步推进改革与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最近 ,中国辩证唯物主义学会、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在北京联合召开了“当代中国劳动、分配、阶级、阶层问题研讨会”。来自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国家行政学院、中央统战部、北京市委党校的5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这次研讨会。会议的主题是当代中国的劳动、分配、阶级、阶层问题 ,与会代表主要围绕着以下几个问题展开了热烈的理论研讨。一、问题研究的必要性对于这个问题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与会代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劳动、分配、阶级、阶层问题是改革开放以来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  相似文献   

13.
院士要不要到一定年龄退休?这个问题一直是有争议的。早在6年前,院士潘家铮就认为,当前院士称号已被异化,应该改革,使“院士”回归为一种学术荣誉称号,不要异化为一种可资利用的“学术贵族”。  相似文献   

14.
网络媒体制造了很多新词,比如“官二代”、“富二代”、“贫二代”、“农二代”、“屏丝”、“高富帅”、“白富美”等等。这是网络世界对阶层和阶层流动的形象描述。这样的表述也多少反映出一种对抗和无奈的情绪。与此相呼应,众多媒体和学界精英将批评的矛头指向了中国社会的阶层固化问题。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空闲时间在生活中的重要性逐渐明显,休闲逐渐成为人们的一个重要话题。与此同时,休闲出现了阶层化的倾向。对中国城镇职工的休闲阶层化倾向进行分析,可以从人们的工作性质,收入水平和价值观等方面入手。重视城镇职工的休闲阶层化并采取相应对策,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6.
创新构建和谐社会阶级阶层问题的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学凡 《前进》2006,(9):48-50
阶级阶层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在革命、建设、改革时期必须加以分析的重要问题。因为社会主义事业是一项艰巨而宏大的系统工程,不仅要在革命时期明确革命的对象、动力,而且要在建设和改革时期确立伟大事业所依靠的主次力量和所要化解的消极势力,便于充分利用一切积极因素,取得宏伟目标的尽快实现。当前,我国正处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采用科学的分析方法正确认识我国现阶段的阶级阶层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一、我国现阶段阶级阶层的新变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阶级阶层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原来的“两个阶级”(工人阶级和农…  相似文献   

17.
为了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我们从河北省农民阶层的物质生活状况和需求状况入手,分析了解农民阶层的理想信念现状,旨在找出对其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对策,全面落实“三个代表”的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18.
一般来说,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这里称之为“干部阶层”)在社会利益分配中所占有的比重能够基本上反映出这个阶层与其他阶层之间的关系,甚至可以作为衡量一个社会和谐程度的重要标志。构建和谐社会,从根本上说在于社会各群体和阶层利益关系的和谐。干部阶层作为社会管理者,在社会利益分配中起着主导和决定作用,其自身在社会利益分配中的定位,体现着这个阶层及其所属政党的价值理念、执政方式和执政水平,直接影响到社会各个阶层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干部阶层与产业工人阶层、农民阶层等基本群众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裴新伟  朱光磊 《探索与争鸣》2022,(12):45-56+211+2
新世纪之交前,中国规模最大的阶层一直是农民。改革开放以来,包含农民工在内的工人群体,逐渐取代农业劳动者成为规模最大的阶层,实现了职业维度上的“换位”,并先后带动“农”和“工”在地域、户籍等广义上的位置交换。在此过程中,农民数量不断减少且其成员构成不断变化,工人在群体构成、劳动方式、行业分布和所有制分布等方面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工阶层换位”整体上是一场具有进步性的社会现象,与缩小贫富差距、优化社会结构和推动政治发展等在趋势上是一致的。当下,需要加强职业教育,注重职业农民与技术工人的培育,坚持城乡融合,在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化进程中,通过一系列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消融“二元社会”,推进农民与工人实现更加全面的阶层换位。  相似文献   

20.
重视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阶级阶层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的阶级阶层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随着工人阶级、农民阶级的分化,出现了新的社会阶层,使原来的“两个阶级(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一个阶层(知识分子阶层)”的社会结构变得更为复杂。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采用新的方法,实事求是地分析和认识我国目前的阶级阶层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