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这生长、成熟、孕育收获的季节,喜闻《中国司法鉴定》迎来了她10周岁的生日。在此,我谨代表四川省司法厅、四川省司法鉴定协会向《中国司法鉴定》杂志社全体同志表示热烈祝贺110年,对于一个刊物而言,正值蓬勃少年。抚案追忆,10年间,《中国司法鉴定》在司法鉴定体制改革的起步时期创刊,历经了十个年头的春华秋实,早已褪去了初时的稚嫩,成长为记录中国司法鉴定立法和体制改革的权威刊物、展示鉴定行业理论成果的核心期刊,通过设立鉴定制度、鉴定科学、鉴定实践、探索争鸣、鉴定管理、案例精选、信息之窗、国外之页等栏目,不仅反映了司法鉴定制度改革和法制建设、科研教学、鉴定技术、鉴定科学前治理论等的发展创新,还兼有大量新鲜及时的相关信息,使一本体现国内最高鉴定学术的刊物更加趣味易读,受到广大读者的钟爱。  相似文献   

2.
热烈祝贺《中国司法鉴定》创刊10周年! 我作为一名具有30多年从事司法鉴定工作的职业鉴定人,目睹了《中国司法鉴定》的昨天,今天,并期待着她的明天!  相似文献   

3.
2001年,《中国司法鉴定》厚积薄发、脱颖而出之时,广东司法鉴定管理正在怀胎十月、邯郸学步。10年过去,《中国司法鉴定》风姿绰约、引领潮流。难忘的10年,《中国司法鉴定》始终走在我国司法鉴定体制改革的前沿,勇于探索司法鉴定的理论,勇于开拓司法鉴定的实践.引领着全国司法鉴定从业人员精益求精、服务社会。  相似文献   

4.
承着众多的期盼,载着无限的梦想,《中国司法鉴定》已经走过了10年的历程。在这不平凡的岁月里,《中国司法鉴定》以其坚韧的毅力和不屈的品格,坚守价值追求,力揭真理规律,凝聚智慧力量,助推改革创新,为我国司法’鉴定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年轻与成熟     
10年前,《中国司法鉴定》像一朵初放的小花,以其特有的色彩,突然现身中国的学术园地,她的鲜嫩、独特和勃勃生机,令学界耳目一新。特别是鉴定行业的朋友们,无不为她的诞生欢天喜地,热烈鼓掌!新中国的司法鉴定行业,已有几十年的发展历史,无论实务经验或理论研究都有相当的积累,这是孕育《中国司法鉴定》这朵鲜花的肥沃土壤;但在过去很长时间里,司法鉴定只是司法活动的一个附属品,随着我国诉讼制度日臻完善而对法庭科学提出的更高要求,司法鉴定的自身价值便凸显出来,这是催生《中国司法鉴定》的客观力量。  相似文献   

6.
首先,我代表司法部对《中国司法鉴定》杂志第二开发和成果转换成效服务。通过办刊,要树立、宣传一届编委会的成立表示祝贺,对各位来自不同岗位的编委种思想和观念:科学管理,客观鉴定。客观鉴定是目百忙之中与会并就如何办好杂志积极建言献策表示衷心标,科学管理是手段。没有客观鉴定,相关案件的司法的感谢。公正就失去了基础,没有科学、严格的管理,司法鉴定《中国司法鉴定》杂志自创刊以来,始终坚持正确就难以科学、客观。司法鉴定工作水平、能力、效果来的办刊指导思想,定位准确,坚守宗旨,致力于司法鉴源于科学管理、客观鉴定…  相似文献   

7.
当年,参与《中国司法鉴定》创刊号组稿工作的点点滴滴尚在眼前,蓦然回首,她已从蹒跚学步的孩童成长为一个豆蔻年华的少年,2011年6月15日,《中国司法鉴定》迎来她的10岁生日。抚今追昔,从2001年第1期《中国司法鉴定》面世到今天,从《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收录期刊到2008年入选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一步一个脚印,《中国司法鉴定》在中国万千学术期刊丛林中占据了自己的一方之地。  相似文献   

8.
值此《中国司法鉴定》创刊10周年之际,特致以热烈祝贺!《中国司法鉴定》创刊10年来,全面宣传党和国家关于司法鉴定体制改革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及时准确反映我国司法鉴定改革与发展的动态、经验和成就,针对司法鉴定体制改革与发展、司法鉴定理论与实践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广泛深人的理论探索和经验概括,形成了一批高质量的理论成果,推出了大量的具有借鉴意义的典型经验,为推动司法鉴定事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首先祝贺《中国司法鉴定》杂志创刊五周年!《中国司法鉴定》是全国唯一的一本有关司法鉴定的国家级杂志,为司法鉴定界搭建了很好的理论平台。杂志创刊以来发表了大量关于司法鉴定体制改革、鉴定技术以及理论与实践的论文,推动了立法,促进了司法鉴定管理工作的顺利发展,为司法鉴  相似文献   

10.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证据规定》)是在充分考虑了我国传统鉴定制度利弊、现代民事诉讼对鉴定制度的要求和国外立法经验之后,对鉴定问题作出的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作为司法鉴定改革成果,解决了司法鉴定统一管理的问题。从审判实务看,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司法鉴定》2010,(1):94-94
《中国司法鉴定》杂志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理论刊物,也是我国唯一的一份全面反映司法鉴定领域科学技术和制度建设等综合内容的国家级刊物,在推进我国司法鉴定学科建设和指导司法鉴定实践中起着重要作用。本刊已于2008年入围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本刊创设鉴定制度、鉴定科学、探索争鸣、鉴定论坛、鉴定管理、案例精选等栏目,精心搭建学术交流的平台。  相似文献   

12.
涉案物品的价格鉴定对于案件的定性、量刑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以及司法部发布的《司法鉴定执业分类规定》中,并没有将价格鉴定纳入司法鉴定的范畴。笔者认为,为了统一对各种鉴定的管理要求。应当将物品的价格鉴定纳入司法鉴定的范畴。  相似文献   

13.
刘长远 《证据科学》2006,13(4):292-293
2005年2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为《决定》),《决定》实施后,我国已经运行了近20年的司法鉴定体制发生了重大变革。法院把司法鉴定工作交付给社会机构,法院不再拥有自主鉴定的职能。《决定》解决了其中一些问题,鉴定机构的独立、鉴定人资格的确定以及鉴定人负责制度的实行等等,都很好地完善了司法鉴定体制。  相似文献   

14.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颁行六年多来,我国司法鉴定管理工作初步进入了法治化、科学化、规范化轨道。就全局而言,司法鉴定事业的发展是健康的,鉴定管理工作是积极主动的,鉴定队伍正在壮大、成熟,鉴定秩序有了基本好转,鉴定水平基本能满足为诉讼活动提供科技证据的需要,在保障公正司法和维护公平正义方面起到了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卷首语     
《中国司法鉴定》2011,(1):F0002-F0002
10年来,《中国司法鉴定》杂志伴随着司法鉴定的改革历程同步前行。21世纪第一个春天,那些对司法鉴定事业抱有真诚关怀与崇高追求的人们,在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指引下和科学证据的时代呼唤中,共同发出了改革司法鉴定管理体制,加快司法鉴定立法的心声。同年6月15日,《中国司法鉴定》杂志作为全国司法鉴定行业的国家级期刊问世。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司法鉴定》(Chinese Journal of Forensic Sciences)迎来了10周岁的生日。 1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非常短暂,但是我们共同经历的这10年,恰遇我国司法鉴定体制变革、制度重构的时代,也是证据法学与证据科学成为法学研究的显学时期。《中国司法鉴定》的成长完全超越“Forensic Sciences”……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和完全地道的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7.
刊庆敬告     
《中国司法鉴定》10岁了。 自2001年以来,《中国司法鉴定》从诞生、壮大到成熟,为我国司法鉴定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中国司法鉴定》走过的历程,也是作者、编者与读者相携而行的一段历程。  相似文献   

18.
冯宗美  陈玉林 《中国司法鉴定》2011,(6):I0001-I0003,I0007
对人身伤害案件的鉴定有争议的,应当依据《刑事诉讼法》第120条第2款的规定委托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医院进行鉴定,还是应当依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第9条第1款的规定委托在司法行政机关备案、登记、公告.并列入名册的司法鉴定机构及其鉴定人进行鉴定的问题,在司法实践中存在较大争议。针对“人身伤害医学鉴定”这一本质特征,结合《刑事诉讼法》第120条和《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的立法本意,以及“公平正义”的司法鉴定核心价值理念,提出了一些看法,与同行们商榷。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司法》2005,(5):M001-M001
今年2月28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自10月1日起施行,这标志着我国司法鉴定体制改革取得了标志性成就。《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规定了鉴定组织、鉴定人、鉴定监督、鉴定组织和鉴定人法律责任等涉及司法鉴定工作的核心性体制事宜,基本明确了符合我国现阶段司法状况的司法鉴定体制的管理制度。《决定》对解决司法鉴定长期以来存在的问题,结束过去“诸侯割据、各自为政”的混乱局面,加强对从事司法鉴定活动的鉴定机构和鉴定人员的管理,维…  相似文献   

20.
信息之窗     
司法部印发《司法鉴定程序通则(试行)》 为规范面向社会服务的司法鉴定活动,保障司法鉴定质量,在广泛征求有关部门和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司法部制定了《司法鉴定程序通则(试行)》,该《通则》共分七章,分别为总则、回避、司法鉴定的委托与受理、司法鉴定的实施(初次鉴定、补充鉴定、重新鉴定、复核鉴定)、司法鉴定文书的出具司法鉴定人出庭和附则。《通则》自2002年6月1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