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警察防卫意识是提高警察安全执法、减少伤亡的重要因素之一。以心理学和警察执法实践为依据,采用文献资料调研、调查访问、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就警察防卫意识的涵义、形成过程、影响因素等问题展开研究很有必要。研究表明培训制度保障、宣传教育、防卫理论知识学习、技战术训练、实战案例评析、心理素质训练是培养和提高警察防卫意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在警察执法行动中,因自我防卫意识欠缺,避险手段和能力不足,时常导致警察伤亡事件。公安民警要转变观念,增强防卫意识,加强实战技能的训练,提高自我防卫的水平,掌握法律法规,规范执法行为,以保障执法行动中的自身安全。  相似文献   

3.
强化警察防卫意识之刍言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警察防卫意识欠缺,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敌情意识滞后;二是临战意识欠缺;三是法律意识模糊。强化警察的防卫意识,必须转变思维观念;增强临战意识;提高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4.
论警察防卫意识和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警察是一种特殊的职业 ,这种职业的特殊性 ,决定了警察在依法执行公务时 ,势必会与违法犯罪分子间形成自然的对抗 ,从而导致部分警察遭致暴力袭击而伤亡。要最大限度的减少和避免警察的伤亡 ,就必须加强警察防卫意识的培养。先期估计 ,从险料敌 ,熟悉并掌握警察使用武器和警械的法律规定 ,重视并加强临战控制 ,加强立法 ,进一步完善查缉活动的法律规定三个方面来提高警察的防卫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5.
徒手防卫与控制训练是警察院校公安专业和在职民警培训的必修科目,同时也是警务技能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基层民警大多数对徒手防卫与控制技能不是完全了解。民警自身的身体素质、单位领导的重视度都会影响民警徒手防卫与控制训练水平。通过转变对徒手防卫与控制训练影响因素的认识、加强警察的体能训练、加强实战案例分析来提高警察徒手防卫与控制训练水平。  相似文献   

6.
我国警察行使防卫权的主观标准方面尚不明确,权利行使面临着舆论质疑和制度约束的双重压力,主观上存在着危急情境难界定的困惑,进而导致客观上警察防卫难进行的现实问题。警察防卫权与正当防卫权有诸多相似之处,应当参考正当防卫理论中主观方面标准的防卫意识学说,在生命威胁原则大前提之下,采"防卫认识""防卫意志"的概然性标准重构警察防卫权行使的主观标准,保障警察防卫权的规范行使,保护人民警察自身及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7.
公安机关软实力主要表现为崇高的警察职业精神、良好的警察职业道德和精湛的警务技能.警察防卫与控制能力是公安机关软实力的主要构成部分,主要包括良好的防卫意识、适度的暴力行为和规范的法律行为.警察在防卫与控制能力运用中主要存在对抗技能储备缺乏、法律运用意识欠缺、心理特征不适等问题.要提高警察防卫与控制能力,则必须深化技能培训路径以提高警察防卫与控制能力储备,加强法律运用规范建设以提高警察能力运用的合法性与合理性,构建身心调适路径以促进民警身心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前,袭警事件时有发生,对警察自身安全构成了严峻威胁。导致警察伤亡的重要原因是警察自我防护意识差。因此,在强化领导者的自我防护意识培训的同时,还要加强警察的自我防护判断能力的训练、队组技战术动作配合训练和防护装备熟练操作训练。  相似文献   

9.
当前新形势下随着暴力型罪犯、带有黑社会性质的罪犯、邪教类罪犯的不断增加,狱内在押犯构成日益复杂,而作为执法者的监狱人民警察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罪犯袭击警察的事件时有发生,进一步加强警察的防卫意识和能力十分重要,本文就提高警察的防卫意识和能力提出一些粗略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警察防卫控制训练长期以来主要是通过“教师讲解示范一学生模仿练习”的形式进行教学训练,注重整齐划一、严格的组织纪律,学生的个性发展被压抑,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方法的培养及学生生理、心理和认知水平的发展。在警察防卫控制训练中引入元认知理论、快乐体育理论、终身体育理论,来指导学生的训练,让学生懂得学,也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学,在辛苦的警察防卫控制训练中找到快乐,从而为树立终身进行防卫控制训练打下基础,提高公安队伍的战斗力。  相似文献   

11.
人民警察自律意识修养,就是要在日常生活中,为警洁廉,责己从严,强化自我尊重 意识;强内固本,强化自我戒忌意识;反观自照,强化自我省视意识;正确取向,强化自我平抑意识。  相似文献   

12.
论民警意识     
民警意识有丰富的内涵和特点。强化民警意识,必须加强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提高,并注重思想建设、制制建设、警风建设。  相似文献   

13.
论警察个人战术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术训练从本质上讲就是对行动者(警察)的战术行为进行培养和塑造,使他们能够在思想上对战术活动有所认识,在意识上能够客观、全面地反映战术活动,在行动上能够掌握和运用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在知识上能够涵盖战术活动的基本规律和原理。因此,战术训练不单纯是让行动者(警察)学会几招几式,而在于对其进行全方位的培养。即战术行动训练、战术意识培养、战术知识积累和战术谋略思考能力。团队战术就是个人战术行为的特殊体现。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战术训练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个人战术行为的培养和塑造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警察的合法权益屡屡受到不法的侵害。表现为:暴力袭警现象不断增多;诬告、陷害频频发生;警察的生命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只有加强领导,把维护警察权益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完善警察权益的立法,建立维权组织,规范、完善警察的保护工作机制,建立公安机关内部督察正名制度,加强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增强公安的法制观念,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努力提高公安民警执法水平,开展“苦练基本功”活动,增强警察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才能使警察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15.
在执法过程中经常发生警察权益受侵害的情况,为了维护警察的合法权益,应进一步建立健全法律法规、设立专门的警察权益保障机构。同时,警察执法要配备非杀伤性的控制性警械,要增强自我维权意识。  相似文献   

16.
警体教学伤害事故的发生主要是卫生保健制度不健全、师生缺乏安全意识、学生准备活动不规范、场地器材存在 不安全隐患等原因所致。减少警体教学中不安全隐患或伤害事故的发生,就必须重视学生安全、卫生保健知识教育,加强 课前准备和课堂组织管理,科学合理安排运动量,加强学生自我保护和身心素质的训练,提高警体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7.
体能达标对进一步加强公安队伍建设,提高公安队伍战斗力具有重要意义.为达此目的,利用警衔晋升制度实行达标再训,是公安机关向素质要警力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8.
对公安民警心理行为训练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行为训练是提升民警心理素质、改善心理健康水平的训练方法,目前的心理训练在提高民警一般心理能力、团队合作、维护心理健康方面开展较好,至少发挥着缓解压力也掘潜能、学习合作、完善人格的积极作用。为了进一步发挥心理行为训练的作用,我们还应继续在心理行为训练的内容、组织形式、实施过程等方面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19.
依据警察实战手枪射击枪战特点,把警察实战射击场景归纳为"受训者主体动作"、"实战场景中介"、"目标客体"这三个决定着警察实战胜负的基本技术元素,以此为基础来定义三元组合训练模式的概念,确定三元组合训练模式的目标,分析三元组合训练模式的内容和实施。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部分警察在执法过程中盲目使用枪支或者不知道何时使用枪械的现象较为普遍,有些还造成了严重的后果。为了减少此类现象的发生,必须做好以下几项工作:立法机关应对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适当的修改、补充和完善;提高佩枪警察的录用条件,严格把关;公安机关应强化警察的职业意识和法律意识,规范警察使用以及管理武器的行为;借鉴美国警察的执法用枪理念;司法机关应客观、正确的看待警察使用武器的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