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环境公平观的缺失与环境犯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环境问题的加剧,环境犯罪日益增多,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都受到了严重的威胁。环境公平观的缺失是环境犯罪的伦理原因之一,环境价值观念、环境公平观念的调整是预防环境犯罪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2.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加剧,环境犯罪不断增多,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受到了严重威胁.在这种情况下,加强环境伦理教育、防治环境犯罪就显得尤为重要.环境伦理教育的内容包括正确的自然观教育、恰当的公正观教育、合理的利益观教育,其途径涉及到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环境刑罚辅助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刑罚是行为人承担环境犯罪刑事责任最主要的方式,然而,仅靠环境刑罚显然不能很好地达到制裁环境犯罪、救济环境权益的目的.因此,在判处环境犯罪人刑罚的同时适当考虑刑罚辅助措施,对于环境恢复和权益保障能够起到很好的调剂作用.环境刑罚辅助措施又称环境犯罪补充性处罚方法,是指对环境犯罪人所采取的刑罚之外的旨在恢复被犯罪行为破坏的环境,救济被犯罪行为减损的自然资源的非刑罚处置措施,包括教育性处罚措施、民事性处罚措施和行政性处罚措施三类.  相似文献   

4.
环境犯罪行刑是实现环境犯罪刑事判决的过程,环境刑法的保障作用需通过环境行刑体现出来的,可以对潜在的环境犯罪人起到震慑效果,起到特殊预防作用。尤其是在环境犯罪行刑领域,更应该重视对环境生态的恢复,从而起到警示环境守法的作用。所以应该对环境犯罪行刑的理念进行转变,实现行刑参与主体的多样化,以及变革环境犯罪行刑场所和对环境犯罪行刑中教育内容进行重构。  相似文献   

5.
我国现阶段环境犯罪的表现形式大致有污染型环境犯罪、破坏型环境犯罪、走私型环境犯罪、渎职型环境犯罪。遏制环境犯罪应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扩大财产刑在环境犯罪中的适用,扩展环境犯罪资格刑的内涵,增设罪名以扩大环境资源的刑法保护范围,重视适用非刑罚措施,特别是“责令恢复环境”这一非刑罚措施的适用,加大执法力度,杜绝地方保护主义和行政执法腐败。  相似文献   

6.
犯罪社会学     
犯罪社会学是社会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也是犯罪学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以犯罪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为对象,从犯罪社会学的基本假设出发,围绕人类社会行为的微观环境与宏观环境展开犯罪问题的研究。全书共分10章,主要分析了犯罪的社会学内涵,犯罪的社会根源,犯罪的社会原因,犯罪与家庭、学校、工作单位和社区等人的直接生活环境的关系,探讨了社会制度、  相似文献   

7.
在讨论犯罪现场再现时,人们往往仅注意犯罪行为的再现。但犯罪行为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犯罪环境有着特殊的联系,环境制约着犯罪行为人的犯罪行为,犯罪嫌疑人特别关注犯罪环境的状况,因此,从环境学与心理学视角研究犯罪现场与环境、犯罪行为与环境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国家本位环境犯罪治理模式已经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欲有效控制环境污染,就必须转变环境犯罪的治理模式。公众参与型犯罪治理模式在整合治理主体、保障提升非刑罚手段的治理效果以及推动治理的主动性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推动公众参与型环境犯罪治理模式的建设,应该培育公众参与环境犯罪治理的意识与热情,建立环境犯罪信息公开制度,完善环境刑事司法制度。  相似文献   

9.
环境犯罪是发生频率高、受害群体面广及危害后果覆盖地域空间广、持续时间长的一种犯罪,环境犯罪高发与被害过错的广泛普遍存在有着直接关系。环境犯罪被害呈现复杂性、累积性、广泛性、衍生性等特征;环境犯罪过错主要有:无知、贪欲、放任和纵容;诱发环境犯罪被害过错原因有社会因素,也有经济因素等。普及环保知识减少环境犯罪被害过错、加大环境犯罪打击力度是抑制环境犯罪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环境污染问题凸显,各地污染环境犯罪的案例层出不穷、数量大幅攀升.现行立法虽有进步,但其处罚的基本形态为实害犯、行为犯.这样的立法设置对于惩治污染环境犯罪的司法实践来说存在滞后性.为了更好地遏制并打击污染环境犯罪行为,应当在污染环境犯罪中增设危险犯.  相似文献   

1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又一重大突破,也是我们急需研究的重要课题。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成,是我国实现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的目标,也是社会主义发展的主要标志。自然生态环境是人类生息劳作的地球家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分析环境犯罪的概念状况和新特点,提出预防环境犯罪的对策,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事件的增加和公众环境意识的增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愈发显现.检察机关担负着国家的法律监督职能,在工作中应进一步统一执法思想,充分认识到严厉打击环境污染犯罪的重要性,增强保护环境、依法查处环境污染犯罪案件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切实加强协作配合,推动查处环境污染犯罪工作深入开展,力争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3.
近几十年很多国家在立法上均强化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在美国,实施环境犯罪的公司受到刑事侦查者最密切的注意;在环境犯罪研究领域,个案研究成为基本内容,理性选择理论则成为最重要的理论假设。  相似文献   

14.
西部是保障我国生态环境安全的要害地区,西部环境保护涉及整个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西部经济开发与环境犯罪预防之间存在诸多冲突,西部脆弱的环境受到环境犯罪的严重威胁。采取新的环境犯罪预防战略,建立和完善有效的环境犯罪预防机制是走出西部开发中环境犯罪预防困境的出路。  相似文献   

15.
环境犯罪的出现及其严重性引发人类对环境变化的思考,发展环境对人类的有利方面,防止、克服环境对人类的不利方面,已成为全世界关注的重要课题。环境犯罪的预防就是根据对环境犯罪原因的分析,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以有效控制、减少环境犯罪发生的社会活动。环境犯罪应当说是社会变迁过程中的综合病症之一,是多种条件和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其中主要的决定因素为经济诱因和社会现实因素。《刑法》对于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即刑罚,在种类选用上应突出自由刑和罚金刑的适用,不适用死刑。另外,还应当注重非刑罚措施的适用。  相似文献   

16.
环境犯罪,是在新形势下频发的一种犯罪形式,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关于该种犯罪,各国都在其法律中规定了打击方式和杜绝形式,我国也在1997年《刑法》第六章中规定了相关罪名。但是,这还不能完全适应科学发展观大背景下我国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的现实,这就需要从理论角度对完善环境刑事法规提供借鉴。目前,学者们对该类犯罪的范围、主体、责任等研究较多,但对其客体,即法益研究较少且成果不一,文章就此展开论述,并提出环境犯罪的法益为国家的生态安全权和公民的生态安全权,为完善环境刑事犯罪体系提供立法思路。  相似文献   

17.
科学发展观既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论,也是环境犯罪控制的指导思想。经分析,环境犯罪具有行政从属性、伦理可谴责性、利弊同体性和科技发展特性。源于环境犯罪的矛盾特征,运用科学发展观开展环境犯罪控制研究具有相当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8.
我国 1 997年刑法 ,在环境犯罪的立法体例、犯罪主体、定罪处罚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但这种立法模式还存在如立法模式构成、犯罪客观要件、处罚和可操作性以及与环境资源法中的刑法规范相协调等问题上的诸多不足。因此 ,应完善我国环境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