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管子》中的社会福利思想主要体现在主张重视农业,减轻赋役,国营借贷,奖勤罚懒,扩大就业,救助老幼、鳏寡孤独和残疾者,防灾救灾等几个方面,说明先秦时期我国的社会福利思想已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管子》中的社会福利思想对后世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2.
阎应福 《中国减灾》1995,5(4):38-43,11
《管子》中的救灾思想探讨阎应福(山西财经学院)《管子》一书托名为春秋时代政治家管仲所作,实非一人一时之作。从救灾思想的角度来考察,《管子》中不少有关防灾、救灾问题的论述,值得我们进行分析、研究和总结。这对于今后的防灾、救灾工作有着重要的参考或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管子》托名管子,实为春秋战国时期齐稷下先生们的论文汇编,其中的法治思想不同于以"严刑峻法"著称的秦晋法家,也不同于作为"德主刑辅"的儒家法思想,具有齐法家的特点,近似于现代意义上的良法。《管子》中的法治信念、立法依据从人性出发,其目的是要达到民富国强、社会和谐有序;在强调法的至上性的同时,注重其他社会控制力量的运用;其法治的实施在为齐国取得了称雄诸侯的霸主功业的同时,国民没有遭受到严刑竣法的暴虐。  相似文献   

4.
从生态的角度解读《管子·牧民》,可以看到管子执政治国的理念是出于对自然的尊敬、对人的自然需求和人文需要的充分认识。在此基础上,管仲强调了执政者必须有执政之道,必须顺应四时而施政;强调建构强大的区域性人文生态系统是治国执政的天然职责;提出要以人性为基础,实行先进的生态执政策略。  相似文献   

5.
黄钊 《学习与实践》2010,(7):126-133
齐法家是战国时期活跃于齐地的一些继承和发展管仲思想而又奉行法治主张的那部分学者的总称。通过《管子》一书,可以看出,在政治方面,齐法家提出了“制国以为二十一乡”的社会编制思想等治国主张;在道德教育方面,齐法家吸取了春秋时期管仲的思想,既重视道德建设的经济基础问题,也主张把“礼”、“义”、“廉”、“耻”四大德目作为“国之四维”来看待。平心而论,齐法家的思想观念在今天仍有值得重视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王其和 《青年论坛》2010,(1):119-122
晚清学者俞樾在校释诸子的过程中非常重视《管子》。在其代表著作《诸子平议》中,《管子平议》占有6卷,330余条,解决了《管子》的许多疑难问题。但不可否认,《管子平议》中也存在诸多失误之处。文章从校勘和词义训释两方面对《管子平议》加以辨正,其中校勘方面9则,词义训释方面6则。  相似文献   

7.
杨卫华 《前进》2013,(4):27-27
八年前,话剧《立秋》唱响全国,誉满梨园,给山西带来了至高的荣誉。今天,话剧《立春》的推出,再次引起人们美好的期待。  相似文献   

8.
李友德 《求索》2010,(11):134-136
管子在重视人才、培养人才、选拔人才、任用人才、考核人才等诸多方面都有自己深刻而独特的见解,并在其政治实践中形成了完整、科学的人才思想理论。《管子》强调富国必须得人、用人和育人,认识到人才开发是决定国家成败的重要基础。从人才的培养、选拨、赏罚激励等方面详细分析人才开发的重要性,从而为现代企业的人才开发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管子》的人才学思想及其当代价值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彭书雄 《求索》2006,(2):122-124
齐国当年霸业的成功,主要得益于管仲推行的人才强国战略工程。为了实现“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战略目标,管子从人才的地位、培养、选拔、任用和考核等方面形成了系统的人才学思想。在我国当代实施人才强国过程中,重新解读《管子》的人才学思想,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明代中期川籍儒者周洪谟"居显位,有文名,而又深于经术",其《春秋》学思想主要散见于所著《疑辨录》中。周氏对《春秋》"经文文本"、"周正时月"以及"训经之传"进行了辨疑,所论多出新意。他一方面继承了传统的"常事不书"、"书以记异"等《春秋》书法观;另一方面也发挥了《春秋》"尊王"、"崇礼"、"奉天道为政"等经世大旨。  相似文献   

11.
在正统观上,苏轼认为孔子作《春秋》是以礼为本,将礼作为国家盛衰之根本,据礼而进行褒贬,从而依礼强调人伦纲常的重要性并阐发尊王的时代思想;在方法论上,因《春秋》将是非之情寓于其喜怒之间,所以苏轼用观其辞气所向的解经方式诠释孑L子之意,以期能更好地理解《春秋》;在历史观上,苏轼将《春秋》看做信史,认为其以历史事实为本,“具文直书而无隐讳之词”,对相关史实作出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12.
管子(约公元前725年—前645年)是春秋初期的大政治家。他在当时诸侯林立,大国争霸的复杂形势下,辅助齐桓公“八年之中,九合诸侯,如乐之和,无所不谐”(《左传·襄公十一年》)。究其原因,最主要的是由于他执行了一整套谋求和谐社会的战略。管子谋求和谐社会的战略,从执政理念来说  相似文献   

13.
马玉珍 《求索》2013,(6):73-75
《左传》由于述录了中国春秋时代的历史,自问世以来人们就围绕着其“传《春秋》”与“不传《春秋》”展开讨论,对《左传》的传播和研究也就围绕着是“野书”还是解经的经书展开:在争论与申述中不断推动学术研究的深入,拓宽了学术研究的领域,也使《左传》的性质在不断发生变化,但最终使这部反映春秋时期多方面生活的经典历史散文,在中国史学界和文学界奠定了双重身份的典范。  相似文献   

14.
15.
张尚英  ;舒大刚 《求索》2007,(7):199-203
宋代《春秋》学文献数量众多反映了宋代《春秋》学的繁荣及其在整个《春秋》学史上举足轻重的地位;种类分布则展现了宋代《春秋》学讲求会通,注重义理、疑古惑经以及开拓创新的时代特色;时间分布、地域分布则分别展示了宋代《春秋》学发展的阶段性、地域不平衡性,共同揭示了其与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6.
苏娜 《前沿》2015,(3):71-73
早在公元前六百余年的春秋时期,中国出现了管仲这样的一位经济管理学家,他的经济管理思想《管子》称得上是一部中国古代文化的珍稀瑰宝。从《管子》一书中可以归纳出一套我国最早的税收思想体系,它曾对中国古代社会的经济改革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当今管子的税收思想也同样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细致挖掘,并服务于当前的财税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7.
郭友亮 《求索》2007,(12):223-225
北宋庆历以来的疑古惑经思潮,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一场巨大的思想变革运动,它突破了传统经学对人们思想的禁锢和束缚,敢于对传统经典进行大胆怀疑和抨击。在宋儒疑古惑经过程中,《春秋》学受到了高度重视,他们把宋代的时代命运同《春秋》本身所具有的政治社会功能历史地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春秋》的经世作用,使其成为宋代的一门显学。  相似文献   

18.
李鲁烟 《春秋》2013,(5):33-33
2002年3月1日上午,春寒料峭。时任《春秋》杂志总编辑的我,在北京大学朗润园一所普通的公寓里,终于见到了仰慕已久的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界的泰斗、我们的山东老乡季羡林先生。  相似文献   

19.
袁刚  任玥 《人民论坛》2012,(2):142-144
《管子》一书既提出以法治国的具体方案,又重视道德教育的基础作用;既强调以君主为核心的政治体制,又主张以人为本,促进农工商业的均衡发展;既有雄奇的霸道之策,又坚持正义的王道理想;既避免了晋法家忽视道德人心的倾向,又补充了儒家缺乏实际政治经验的不足,在思想史上具有不可抹杀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0.
《春秋》褒善贬恶的发生,源于周人道德理性的觉醒。周公制礼作乐,继承并突破了殷人对天命鬼神的迷信,将"敬德"观念融入宗教性的礼乐之中,开启了礼乐的人文化、道德化发展路向。到了春秋时期,诸子百家纵横驰骋自我的主体意识与理性思维,孔子修《春秋》而褒善贬恶正是此理性精神的产物。《春秋》褒善贬恶所依据的礼乐伦常上承天道、下治人情,一方面将西周时期与王朝"天命"相联系的集体和外在的"德",转化为与天地万物内在秩序(天道)相联系的个人和内在的"德"(人道),更加彻底地祛除了礼乐之中的宗教性因素;另一方面以个人的自主思想"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确立了中国史学褒善贬恶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