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免予起诉是检察机关对虽已构成犯罪,但依法不需要判处刑罚或应免除处罚的被告人作出的不将其提交审判机关审判的处理决定。由于法律没有规定宣布免诉决定的具体形式,所以检察机关宣布免诉决定的地点多种多样,对于免诉后被告人的悔改情况,更是一无所知。这种做法,不仅不利于被免诉人员认罪服法,接受改造,重新做人,而且往往使一些于部群众感到茫然,从而对检察机关执法的公正性产生怀疑。为此,笔者建议检察机关除了严格掌握免诉的法定条件外,还应该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公开宣布。根据实践,一般应到案发地或被免诉人员所在单位,召开一定规模的免诉会。有被  相似文献   

2.
重新故意犯罪应从重处罚被免诉人员董森林在司法实践中,经常会遇到被免予起诉的人员又故意重新犯罪的案件。笔者认为,对被免予起诉后又重新故意犯罪的人员应予以从重处罚。理由如下:1.对被免诉后又重新犯罪的人员从重处罚,符合我国的刑事立法精神。根据刑法第六十一...  相似文献   

3.
最近,我们对某市属区人民法院于1991年至1992年3月间判处的48名缓刑的监管情况进行了回访和调查.总的看是好的,制度健全,措施得力,主要经验是:(1)罪犯所在单位与公安派出所共管.这些单位有帮教小组、或者有专人进行管理,并建立“重点人员考察档案”,定期汇报思想、学习、工作、遵纪守法情况.单位定期向派出所写出书面报告,汇报被管教人的改造表现情况.派出所由片警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考察.(2)街道居委会和公安派出所共管.这类人员所在的街道居委会一般都有专人管理,外出要请假,回来要销假.派出所建有“重点人员档案”.由管区民警不定期进行考察:一是到居委会了解表现情况;二是由本人定期去派出所汇报表现情况.茹某因犯非法拘禁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因其父亲去世,他和母亲一起生活困难,街道居委会便帮助他办理了营业执照,摆小摊,目前表现较好.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第一,村治保小组和乡派出所共同管理的这一块的工作不落实,管教工作比较差.如没有汇报制度,只有请销假制  相似文献   

4.
免诉权是《刑事诉讼法》和《人民检察院组织法》赋予检察机关的一项职权。从“文革”之后恢复法制的第一部刑事诉讼程序法来看,免诉制度具有一定的过渡性和合理性。“两法”实施以来,检察机关运用这项制度打击犯罪,分化瓦解犯罪分子,缩短办案期限等方面都起过积极的作用。随着我国法制的逐步完善、法律规定的日臻严密,再去探究免诉这项制度,它的不科学性就显露出来了。从封建社会的“控审合一”到资本主义的“控审分离”,从“文革”期间的保卫部“一揽子”办案到公、检、法三机关分工负责制,这无疑是一个进步,而我国的免诉制度将一部分案件的实体评断权在某种程度上集于检察机关一身,形成“控审合一”,是不符合人类诉讼  相似文献   

5.
<正> 免予起诉制度在我国发端于1956年4月2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处理在押日本侵略中国战争中战争犯罪分子的决定》,确认于1979年7月1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这是我国特有的刑事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6.
姚远 《法学》2005,(4):87-90
所谓追偿权免诉 ,是指在债权人提起的保证合同纠纷案件中 ,法院判决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并明确其享有追偿权 ,保证人在承担保证责任后 ,便可直接依据判决向债务人追偿 ,即赋予保证人追偿权免于另行起诉而径直取得申请执行权的诉讼制度。确立该诉讼制度的目的是为了实现追偿权的非诉化 ,以减轻保证人的讼累、提高诉讼效益。然而 ,由于该制度对追偿权免诉所涉及的实体及程序方面的法律问题没有给予充分的考虑 ,导致司法实践中难以操作  相似文献   

7.
我国刑法对构成犯罪,可以或应当免诉的情况规定了十个法定条款。其中适用于盗窃罪的共有八个条款。即:1、在境外犯罪的(第7条);2、聋哑人或盲人犯罪的(第16条),3、预备犯(第19条);4、中止犯(第21条);5、从犯(第24条),6、胁从犯、被诱骗犯(第25条),7、自首犯(第63条);8、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第32条)。由于对上述条款的理解不同,因此,在司法实践中常出现一些免诉不当的情况,导致打击不力。  相似文献   

8.
2004年10月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草案)》(以下简称"治安处罚法")首次提请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实施了17年的《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将被修改成《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消息,在媒体上引起了热烈的议论。比较普遍的意见是,治安处罚法的规定既然增加了受罚行为,加大了处罚力度,为防止公权力与私权利间关系失衡,必须更加注重完善处罚程序,有效约束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的权力。  相似文献   

9.
1985年10月23日,厦门鹭海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鹭海公司)与厦门建设发展公司工贸经理部(以下简称经理部)签订了一份购销玫瑰茄合同,合同规定由鹭海公司向经理部提供玫瑰茄200吨,每吨单价6400元,总货款128万元。交货地点,需方指定的仓库。交货期限,1985年12月上旬至月底交货100吨,其余的于1986年3月份交完。付款方式:验货后,3天内承付货款,不得延期交货。在交货期内,如甲方无货或乙方拒收不付款,视为单方违约,按照经济合同法有关规定赔偿对方经济损失。合同签订以后,鹭海公司为落实货  相似文献   

10.
检察院对共同犯罪案件中有的被告人免诉不当,应如何处理?编辑同志:我们在审理一共同犯罪案件中,发现当地检察机关对个别被告人免诉不当,即根据有关规定,向当地检察院发出退回补充侦查决定书,并将案卷材料一并退回。当地检察机关认为法院不能制作决定书,而只能制作...  相似文献   

11.
免诉与劳教虽然法律性质并不相同,在适用上也不相互排斥,但是从实际效果看,免诉以后不宜再对被告人作劳教处理。理由是: 一、免予起诉是检察机关对不需要判处刑罚或免除刑罚的被告人适用的,属于对被告人的从宽处理,体现了党的“区别对待,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政策,能起到教育被告人,分化、瓦解犯罪分子的作用。如果对已由检察机关免予起诉的被告人再作严厉的行政处罚,则极易使免予起诉这一特殊的社会效果消失,不仅不利于体现免予起诉的从宽性质,相反还会使被告人心存疑惧,不利于被告人戴罪立功或投案自首,不利于对其它同案犯的教育和挽救。二、劳动教养虽然是行政处罚,但它却具有劳教时间长,劳动强度高的特点,往往一被劳教就是一至  相似文献   

12.
论坚持和完善免诉制度方运祥,季为民免予起诉是我国刑事诉讼中特有的一项制度,是在总结我国司法实践经验基础上建立、发展起来的。但随着我国刑事诉讼理论研究的深入和检察制度的发展,免诉制度暴露出某些缺陷和不足,以致理论界对免诉制度出现了两种尖锐对立的观点:一...  相似文献   

13.
免诉制存废之争焦点分析王克勤免予起诉是我国刑事诉讼中独创的一项制度。近年来,法学理论界围绕此项制度的存与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一项由司法实践的需要而产生,并在法律上已经获得确认的制度,经历了几十年的实践,竟然还受到怀疑挑战,废除之声由始至今日渐宏大,这...  相似文献   

14.
<正> 一公安机关裁决的行政处罚,概称治安管理处罚。对于这种处罚,如果当事人不服,通常是可以向上一级公安机关提出申诉的;但过去没有规定可以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近年来,在公安法规中明确规定“当事人对治安行政处罚不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涉诉非正常上访和越级上访人次居高不下、逐年增长,形成信访洪峰,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现象。关注上访人员心理,有针对性地减少和化解矛盾,是人民法院服务于和谐社会建设的题中之义,文中探讨了涉诉上访老户的几种心理现象,从历史和现实两个方面分析了上访人心理产生的主要原因,针对上访人的心理提出了做好矛盾的排查和化解工作、引导上访人走出上访误区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免诉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民检察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的法制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司法实践中,随着免诉工作的开展,产生了免诉决定程序制度、免诉申诉和复查制度、备案审查制度和免诉帮教、回访制度等等,使我国的免诉制度日臻完善,免诉制度的优越性越来越得到充分的体现。最近,我们对鞍山地区检察机关重建以来执行免诉制度的情况做了较为详细的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免  相似文献   

17.
取消免诉规定完善不起诉制度张泗汉免于起诉,是人民检察院对于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犯罪分子,定罪但不予起诉的一项制度。长期以来,这一制度对于及时了结轻微刑事案件,体现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刑事政策,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免诉制度由于它自...  相似文献   

18.
《法学》1991,(7)
(一)附带民事诉讼案件适用免诉,不符合我国附带民事诉讼制度。我国刑诉法第54条规定:附带民事诉讼应当同刑事案件一并审判,而检察机关在审理附带民事诉讼的刑事案件时,虽可以对其中的民事诉讼进行调解,但是,如果在调解不成、未能达成协议时,即作免诉处理,被害人仍可能向人民法院提起独立的民事诉讼。这样,法院单独立案显然有悖于刑诉法第54条的规定。(二)不能切实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检察机  相似文献   

19.
<正> 有关免诉制度存废的问题,报刊上继续展开了争论,现综述介绍如下: 《法制日报》1993年12月19日发表崔敏的《立法建议》;《免予起诉弊多利少,建议立法予以废除》。指出免诉制度存在诸多弊端:1.免诉造成了审判权的分割,它同审判权由法院统一行使的法制原则相违背;2.免诉是作为控诉方的人民检察院单方面的决定,它完全漠视和彻底剥夺了被告人的辩护权及在被定罪以后应当享有的上诉权;3.免诉使检察机关集侦查、起诉、审判三权于一身,违反了刑事诉讼中的制约原则;4.免诉常常引起有关机关互相扯皮。  相似文献   

20.
基本案情陈某,中共党员,某厅副处级干部。2000年9月至10月间,陈某连续三次用自己的工资卡在某银行透支5万元。2个月后,银行多次催要未果。根据陈某的工资收入情况,银行认为其难以偿还,便于2001年8月将此情况向陈某所在单位进行了通报。在组织调查中,陈某对资金去向避而不谈。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