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晏华 《统一论坛》2004,(4):58-59
避暑山庄又名承德离宫或热河行宫,位于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北部武烈河西岸一带狭长的谷地上, 是清代皇帝夏天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距离北京230公里。它始建于1703年,历经清朝康熙(公元1662- 1723)、雍正(公元1723-1736)、乾隆(公元1736-1796)三代皇帝,耗时约90年建成。与北京紫禁城相比, 避暑山庄以朴素淡雅的山村野趣为  相似文献   

2.
六、海河岸边两行宫康熙与乾隆被称为有所作为的两个皇帝,经常走出宫阙,巡视地方,体察民情,当然也免不了劳民伤财。天津就为皇帝驻跸建造了两处行宫:一是望海楼行宫,一是柳墅行宫,都坐落在海河岸边。康熙皇帝多次巡幸天津。康熙二十年(1681)秋末,康熙巡幸畿甸,由南苑顺北运河直下天津,在三岔口乘船观赏了"二水交流下海  相似文献   

3.
重塑历史──记十三陵明皇蜡像宫李霞北京明皇蜡像宫。十三陵,因埋葬着13位明代(1368-1644年)的皇帝而得名。如今已成中外游人参观的旅游热点。然而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的旅游者,除领略了皇帝陵的气势以及陪葬物品的珍奇外,对这13位皇帝经营了200多年...  相似文献   

4.
绍言 《协商论坛》2008,(4):44-45
大禹死葬会稽后,即开始有了守禹陵、奉禹祀的活动,以后历时千年,承传不绝。祭禹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有多种形式:或宗室族祭,或皇帝御祭,或遣使特祭,或春秋例祭。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宋太祖颁诏保护禹陵,开始将祭禹正式列为国家常典。明清两朝的祭禹仪式和制度最为完备,典礼也最为隆重。明制规定,大凡皇帝登位.务必遣特使到绍兴告祭大禹陵。  相似文献   

5.
王丰 《台声》2005,(11):86-87
1994年,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以独特的风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避暑山庄又名承德离宫或热河行宫,位于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北部,是清代皇帝夏天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避暑山庄位于承德市中心区以北,武烈河西岸一带狭长的谷地上,距离北京230公里。它始建于1703年,历经清朝三代皇帝:康熙、雍正、乾隆,耗时约90年建成。与北京紫禁城相比,避暑山庄以朴素淡雅的山村野趣为格调,取自然山水之本色,吸收江南塞北之风光,成为中国现存占地最大的古代帝王宫苑。当年康熙皇帝在北巡途中,发现承德这片地方地势良好,气候宜人,…  相似文献   

6.
‘四時俱可喜,最佳新秋時’。在去年一個金風送爽的日子裏,我們出德勝門,沿着平坦宽阔的公路北行,作了一次十三陵之遊。十三陵坐落在北京城北四十公里的天壽山南麓,是目前我國保存較好、規模最大的帝王墓葬建築羣。它的東、北、西三面環山,南面是一個肥沃的小盆地,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城蜿蜒於陵區的北部,彎曲的溫榆河流經盆地的中央,氣勢雄偉,景色綺麗。無怪乎封建帝王將它視作‘風水佳境’、‘萬年福地’。明王朝(一三六八——一六四四年)有十三個皇帝的陵墓營建在這塊方圓四十公里的‘寶地’上。新中國成立以來,國家文物部門對陵地進行了大規模的整修,廣植松柏果樹,拓展遊覽公路,一九五八年在陵地的東南側還修建了一  相似文献   

7.
《人民政坛》2010,(3):39-39
<正>号称"军人国王"的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后来被德意志各邦君主拥立为德国皇帝,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爱戴。现在德国街头还有他骑着青铜战马的塑像。当年他在距离柏林不远的波茨坦修建了一座行宫,有一次这位皇帝登高远眺波茨坦  相似文献   

8.
《春秋》1998,(6)
北京市郊昌平县境内天寿山下,在一片苍松翠柏之间,掩映着一处处金碧辉煌的殿宇,这就是中外闻名的明代帝王陵墓——十三陵。其中明成祖永乐皇帝的长孙、宣宗皇帝朱瞻基的景陵就在其中,陪伴这位皇帝的是他最心爱的皇后——邹平人孝恭皇后孙氏。在皇后的故乡,邹平城外长白山下青山绿树丛中,也坐落着一处平民式的皇后墓,这是父老乡亲为她立的衣冠冢。五百多年的沧海桑田,为生活在北京皇宫深处的皇后蒙上了一层朦胧的面纱,抹去历史的尘埃,一位美丽善良、多谋善断的真实皇后便展现  相似文献   

9.
从北京城西直门往西,驱车七里许,上西三环北路,过苏州立交桥向东,可以发现一片红墙碧瓦、典雅肃穆、古色古香的建筑群落掩映在苍松翠柏之中。这就是日益受到海内外广泛注目的北京艺术博物馆。 北京艺术博物馆的前身是万寿寺,始建于明朝万历五年(公元1577年),历经清代康熙、乾隆、:光绪皇帝几次大规模翻建,最终形藏了集寺庙、行宫、园林为一体的  相似文献   

10.
《春秋》2001,(4)
在山东省临朐县境内有一座国家级森林公园——沂山,古称“海岱”、“海岳”,居五镇之首.是一座文化名山。历代许多帝王曾登封诏祭沂山。《史记》载,黄帝曾登封东泰山。舜肇州封山,定沂山为重镇。汉武帝亲临至此,令礼官祀之。隋、唐、宋、元、明、清,历代屡有增封,祀典不废。凡遇大典,如皇帝登封,或“天时不顺”、“地道欠宁”,皇帝亲临或派重臣到东镇沂山致祭,自汉武帝始,历代立御碑16幢。  相似文献   

11.
居庸关长城     
居庸关长城李霞1998年元旦,北京市昌平十三陵特区推出了一个新景点──居庸关长城。这是万里长城最负盛名的雄关之一,紧邻著名的八达岭长城。长城是中国古代一项防御建筑工程。早在约2000年前,各诸侯国为了互相防御,在地形险要的地方修筑长城。中国第一个皇帝...  相似文献   

12.
图文传真     
最近,笔者在报刊上读到了一篇题为“一座德国磨坊的故事”的短文,其大意是:威廉一世做了德国皇帝后,修建了一座行宫。有一次他登上行宫远胡,发现附近有一座磨坊挡住了视线.于是便派人与磨坊主协商,希望能高价买下这座磨坊:但是,无论如何做丁作.磨坊主就是不同意卖掉。威廉一世一怒之下就派人把磨坊拆了。第二天,磨坊主一纸诉状把皇帝告上了法庭,法庭居然受理了,判决威廉一世立即重建一座磨坊,并赔偿损失费。威廉一世拿到判决书后只好遵照执行。后来,这座磨坊就成为德国司法独立和审判公正的象征?  相似文献   

13.
北京的故宫博物院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明永乐十八年(一四二○年)基本建成。到一九一一年清王朝灭亡为止的四百九十一年内,曾有过二十四位皇帝在此行使过最高统治权。  相似文献   

14.
转瞬六十载,又逢甲申年。1944年3月,重庆《新华日报》发表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文章说的是,明末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纪律严明,在人民的拥戴支持下,屡蹶屡起,经过16年的艰苦战斗,于1644年攻占北京城,建立大顺王朝。明帝崇祯(朱由检)自缢于煤山(今北京景山)。进城后,李自成及其部属,居功自傲,贪图安逸,从将领到士兵,恣意掳掠勒索,劫夺金钱美女,军纪败坏,民怨沸腾。一支能征善战的大军,占领北京43天即被腐化侵蚀,变成了毫无战斗力的乌合之众。吴三桂勾引清军一到,大顺王朝顷刻之间灰飞烟灭。这一历史悲剧引起了有识之士的思考。郭沫若由此写下《甲申三百年祭》。文中写道:"自然,假如从整个的运动历史来看,经历了十  相似文献   

15.
缤纷世界     
正去年全国打掉上百个文物犯罪团伙国家文物局督察司司长陈培军介绍,2017年接报各类安全案件或事故401起,对北京十三陵思陵、河南千佛洞石窟、山西原起寺、河北汉中山王陵、山东牟国故城遗址等一批重大文物被盗案件,公安机关均进行了立案侦办和严厉打击。以A级通缉令两次公开通缉20名重大文物犯罪在逃人员,已到案17名。各地公安机关打掉上百个文物犯罪团伙,抓获近千名犯罪嫌疑人,缴获上万件涉  相似文献   

16.
刘国平 《北京观察》2002,(11):12-13
北京中山堂地处天安门西侧,中山公园内,原名社稷坛"拜殿",始建于明永乐十九年(公元1421年),该大殿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休息或遇风雨行礼的地方.  相似文献   

17.
1959年和1960年,各民主党派中央和全国工商联,分两次在北京召开了中央全会或中央工作会议。规模之大,时间之长,都是少有的。一次是民主建国会和工商联(当时称为“两会”)召开的全国会议。从1959年12月开始,1960年元月结束,跨了两个年头,长达一个多月。另一次是民革、民盟、民进、农工、致公、九三学社等6个民主党派,同时分别在北京召开的中央  相似文献   

18.
在封建社会里,皇帝是地主阶级的总头子,他直接占有大量土地。据史料记载,宋朝皇帝独占的土地有600万亩。明朝弘治二年(公元1489年),单是北京的皇庄就有5处,占地12万8千亩;1505年,武宗即位后一个月,新立皇庄7处,后又增到20余处,37万5千亩;以后又扩大到300余处,仅北京附近的皇庄就占地2,000余万亩。明朝皇帝占有的官地大约等于全国耕地的七分之一。皇帝常把大量土地赏赐给皇族、勋戚和官  相似文献   

19.
钓鱼台国宾馆是中国知名度最高的 宾馆之一,而钓鱼台大酒店作为钓鱼台国宾馆的重要组成部分,则直接为来访的国宾提供服务。 钓鱼台大酒店的由来 钓鱼台位于北京城西,因金代章宗皇帝曾于此筑台垂钓而得名。元初因宰相廉希宪在这里修建“万柳堂”而成为盛极一时的游览胜地。明朝永乐之后,这里成为达官贵族的别墅。到了清朝,乾隆更是把这里定为行宫,修建了养源斋、清露堂、望海楼等,并亲笔题诗立匾。数百年来,这座园林随着封建王朝的兴衰时荒时葺。新中国成立以后,为专门接待来华访问的外国贵宾,1959年于此营建了国宾馆。 钓鱼台…  相似文献   

20.
状元是中国的特产,为中国科举制度诸多名词中最为耀目的一个。科举制度选状元肇基于隋,确立于唐,完备于宋。从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科举考试开始,至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最后一次科考,凡1282年间历朝历代共选拔文状元654名,武状元185名(有姓名记载的)。选拔状元有严格的程序,最后都由皇帝阅批(只阅批主考官送上的前10名);但也有一些属于“走后门”,或阴差阳错,或被皇帝“照顾”而侥幸当上状元的,在历史上留下许多趣闻。当然,就是这样的状元,除个别情况外,成绩一般也都位列前3名,应该说都有真才实学。从本期开始,我们将向读者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