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冯德军 《唯实》2010,(8):39-42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而“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则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基本理论前提。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有助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拓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的推动会不断实现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觉。  相似文献   

2.
钥锦涛的马克思主义观——基于学习观视野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富雄 《唯实》2011,(4):25-29
中国共产党的全部理论和全部实践归结起来就是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这一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胡锦涛的学习观也不例外。它内含着对“为什么学习马克思主义,怎样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探索和回答,不但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指导理念——科学发展观,而且确定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奋斗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明确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政治保障——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还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意识形态主题——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仅总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宝贵经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辩证法,还概括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由此形成了丰富的马克思主义观。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邓小平理论在科学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建设党、如何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4.
中国国情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践、创立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依据.这突出表现在能否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中国国情,直接关系到中国共产党能否成功解决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大局的四大基本问题,即"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从而真正做到走自己的路,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5.
在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胡锦涛总书记把中国共产党30年来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不断探索和回答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由三个重新概括为四个,即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三个问题的前面,冠以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这个新概括,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确立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确立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极端重要性。改革开放以来,党通过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在思想路线和党风学风上进行拨乱反正,确立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从而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创造了思想前提。  相似文献   

6.
王兵 《党史文苑》2013,(2):45-48
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相结合,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这个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篇章———邓小平理论,取得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邓小平在探索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对正确认识和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相结合,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这个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篇章——邓小平理论,取得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邓小平在探索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对正确认识和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聂运麟 《学习论坛》2010,26(7):5-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科学的理论体系,这是因为它正确地回答了我们时代提出的重大问题,具有不同于当代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体系,是一个开放和发展的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它由哲学基础、基本原理、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重要范畴等五个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理论层次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紧紧围绕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四大基本问题展开,从实践到理论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创造,深化和丰富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从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  相似文献   

9.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紧紧抓住"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这个马克思主义观的核心问题,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不断进行理论探索,深刻回答了党和国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马克思主义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马克思主义观,把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丰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紧紧围绕探索和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展开.用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化和丰富了时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历程向人们揭示了一条重要的历史经验:能否正确地认识和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不仅关系到马克思主义能否永葆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2.
毛胜 《求实》2011,(11)
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成功地开辟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指引全国各族人民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上阔步前进。邓小平在这一方面的历史性贡献,主要表现在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创造性探索和回答。  相似文献   

13.
所谓经验社会主义,是以实践经验为基本依据的社会主义。列宁的社会主义模式和邓小平提出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质是经验社会主义,他们又是以“实践马克思主义观”为指导的。列宁和邓小平的经验社会主义模式极大地发展、丰富和完善了科学社会主义,有利于我们进一步弄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30年来,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和全部实践,归结起来就是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30年的历史经验归结到一点,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已的路,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一论断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指明了方向。作为新建立的一级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肩负着特殊的历史使命: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承载着建设我国主导意识形态主渠道的重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自信"转向"他信"的重要载体;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要发挥自身优势,从丰富的社会实践中凝练理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决策参考和智库支持。完成这一历史使命,需要广大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齐心合力,共同应对挑战。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总结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吸收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理论成果,先后思维和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怎样领导这样的建设","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具体的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新时期继续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相似文献   

17.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把握历史方位是解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钥匙.要科学判断当代中国社会所处的历史方位,正确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全面坚持"四个基本",在实践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科学判断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所处的历史方位,正确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问题,推动理论创新,实现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科学判断当代中国共产党所处的历史方位,正确回答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赋予党的性质和宗旨以鲜明的时代内涵,不断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方位是同一的,即当代中国国情.只有立足当代中国实际,才能学习贯彻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提出,是三十年改革开放最重大成果之一。这个体系的主线就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只有紧紧抓住这个主线,才能深刻理解和正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理论层次上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架构可分为四个层面:基础理论、基本理论、具体理论、方针政策。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一个独立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并超出社会主义自身发展范围,为研究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19.
新时代系统总结和多维审思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有利于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规律及发展趋势,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动力支持.这些基本经验启示主要概括为:科学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起点;准确把握中国国情,认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方位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现实基础;建构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互动的有效机制,找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切入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路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眼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价值旨归.  相似文献   

20.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杨丹娜 《学习论坛》2009,25(10):16-20
由多个理论成果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题的确定要有一个基本原则,这就是要能涵盖多个理论成果的主要内容和实践问题,并贯穿开辟新路和创新理论的整个实践过程,既体现实践主题的一以贯之和理论上的一脉相承,又反映理论和实践的开放性、时代性、发展性特征.因此,应把"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贯穿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始终的重大历史课题,只有解答好这一课题,才能避免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大的挫折和失误,才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