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李作化 《学理论》2012,(31):57-58
在电子政务高速发展的时代,现代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对政府管理的理念、政府治理的结构、政府程序和工作流程都产生了很大的冲击,电子政务流程再造对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实现电子政务流程再造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了政务流程再造的逻辑框架,分析了其必然性,并从六个方面提出了政务流程再造的构想。  相似文献   

2.
电子政务从初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过程也就是政府再造的过程,而政务流程再造是电子政务的关键,在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中影响电子政务流程再造存在五大因素,我国电子政务流程再造必须进行管理理念再造,工作流程的优化与再造,组织结构的优化与再造,提高公务员和公众的信息素质与技能,流程再造应当依法进行,建立完备的绩效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3.
流程再造不仅是20世纪中后期企业再造战略的重要内容,而且也被西方国家引入到政府管理中,成为新公共管理运动中"政府再造战略"的核心内容。近年来,我国部分地方政府在探索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实践中也开始将流程再造的理论与方法应用于政府过程管理,但在实践中也面临诸多困难与障碍,由此而引发了公共管理学界对政府服务流程再造问题的关注与探讨,尤其是对缘起于企业管理的流程再造,引入我国政府管理后能否适应新的行政生态环境,是否符合公共需要,是否具备可行性尚存疑虑。本文将以我国政府流程再造的行政生态环境分析为基础,对我国政府流程再造的公共需求与现实可行性进行基本的分析与阐释。  相似文献   

4.
电子政务悖论与政府管理变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电子政务工程绝不是简单的IT在政府中的应用,电子政务作为新技术,其实是政府经营系统的一部分,必须和经营系统的各部分相互协调才可以发挥其作用。政府再造是电子政务实施的理论依据。电子政务是借助信息技术来实现的政府再造,是新时期政府管理变革的一个良好的契机。我们应该在继承政府再造先进理论成果的基础上整合电子政务系统,防止信息悖论在电子政务中重演。电子政务败因和电子政务项目的复杂性有直接关系。复杂性可以从4个维度来描述:衔接、变革的幅度、人员、时间。这4个维度可以说是电子政务项目成功的关键成功因素。最后,给出了我国当前在电子政务建设中实现政府管理变革的出路。  相似文献   

5.
论电子政务发展与政府流程再造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发展电子政务,是一项强有力的政府流程再造措施。通过电子政务的实施,可以更好、更快地实现政府再造的主要目标,即政府职能和组织机构的优化,公众服务质量的提高,政府管理成本降低等。从而可以满足信息时代企业和公众要求政府提供公开、透明、方便、快捷、低成本服务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电子政务事关民主政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旸 《团结》2004,(5):29-30
中共十六大报告中提出:“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推行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这段话已经把我国推行电子政务的意义和目标说的非常清楚了。什么是电子政务?从技术层面看,是指政府机构在其管理和服务职能中运用计算机、网络通信等信息技术,实现日常办公、信息收发、公共管理等政府事务的数字化、网络化的一种现代行政管理模式。但是,电子政务对于公共管理的真正意义在于,它是实现政府组织机构和工作流程的重组优化,构成一个精简、高效、廉洁、公正的政府…  相似文献   

7.
赵颖萍 《侨园》2003,(4):33
在政府信息化过程中,出现最高的两个概念是“电子政务”与“电子政府”,二者总是相伴相拥,然而,二者又不能相互替代。电子政府,是现有的政府机构在开展电子政务的过程中,对现有的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进行优化重组之后所重新构造成的新的政府管理形态;而电子政务,则是从政府业务角度上讲的,是政府机构应用电子信息化和网络通讯手段,将管理与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在互联网上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突破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的限制,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和服务。  相似文献   

8.
我国政府信息化建设与发展前景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化程度的高低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政府部门作为国家经济活动的参与者和管理者,其管理水平和服务功能的强化和发展将对社会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建立电子网络政府,推动电子政务的发展,促进政府信息化的实施既是政府管理改革与创新的基本方向,更是带动国民经济与社会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根本力量。信息化的发展,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将是政府治理改革的强大推动力,对改进政府组织,重组公共管理,提高政府管理水平等方面产生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9.
政府改革必须进行政府流程再造。政府流程再造借鉴了企业业务流程再造的经验,借助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将面向公众需求服务的各项工作整合起来,不断提高政府绩效,从而使传统的职能导向型政府转变为流程导向型政府。政府流程再造是一个持续改革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遵循满足民众需求、系统优化和以人为本的原则。中国政府流程再造不能彻底抛弃原有流程重新设计,而应该立足于中国国情,运用识别策略、推进策略和评估策略,对现有流程进行优化和完善,这是一种对现有流程的某个片段、环节进行改造的渐进性优化模式。  相似文献   

10.
社区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和实施社会管理的基本单元.当前的社区公共管理体制是我国传统行政体制在微观领域的延续,具有相应的两大特点与四大问题.流程再造是社区公共管理改革的基本途径,社区公共管理流程再造的目标是:行政管理与自治管理分开;政府"掌舵"与民间"划桨"分开;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有机结合.社区流程再造应遵循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简化流程、提高效能,整合人员、组建团队,构建平台、共享信息四个原则.  相似文献   

11.
服务型政府是对政府职能的重新审视和定位,其实质是贯彻"以人为本"理念的制度架构。不仅有新公共管理所关注的如何从组织技术和管理手段等操作层面上改进公共服务效率的问题,更涉及到政府与公民关系的宪政民主主义的重构,涉及到公共行政的理念转变与制度创新。以新公共服务为代表的民主治理理论突破了新公共管理"管理主义"思维的窠臼,指出了一条通过政府与社会、公民关系的民主化治理模式的重构,推进公共行政改革,为服务型政府建设指明了正确的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12.
危机事件中的政府形象和政府危机公关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9.11”事件标志着政府危机时代的到来。危机对于政府的形象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政府在危机中的一举一动都会受到公众的审视,对政府自身的形象产生巨大的影响,导致政府形象产生“挤出效应”。从而,政府危机公关应运而生。危机事件的特点和政府公共职能的特性决定了政府危机公关的特征。政府危机公关是建立在法律、技术、管理和社会4个支持平台上,在危机的预备期、冲击期、恢复期3个阶段从信息、行为、心理3个方面全面展开危机公关。  相似文献   

13.
刘杰  张建锋  张祺 《公共管理学报》2012,9(4):21-28,123
深入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存在多方面难题.本文从政府运行的视角,分析了政府运行对信息公开存在多种天然的内在抵触力量,本文称之为逆动力.这种逆动力包括三个维度,一是政府运行对外部约束的抵触,包括对行政过程受制和网络舆情多变两个方面的抵触;二是政府运行内部惯性的顽固保持,包括管理的非精细化和保持黑箱惯性两个方面;三是政府和社会信息通道的接口尚不匹配,即内外有别和保密问题.因此,推进信息公开,要更多地深入政府运行的内部深处,更多地思考其行动逻辑.  相似文献   

14.
Many critics have suggested that worldwide efforts to reinvent government could also weaken democratic control over public institutions, but few have considered how attempts to implement the "new paradigm" in public management might affect a widely used instrument for promoting accountability: freedom of information law (FOI). FOI laws give citizens and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the right of access to government information. However, recent Canadian experience shows that reinvention can weaken FOI laws in three ways. First, attempts to reduce "nonessential" spending may cause delays in handling FOI requests and weaken mechanisms for ensuring compliance. Second, governmental functions may be transferred to private contractors and not-for-profit organizations that are not required to comply with FOI laws. Third, governments' attempts to sell information and increase FOI fees may create new economic barriers to openness. Thus, restructuring provides an opportunity for political executives, public servants, and some well-organized business interests to weaken oversight mechanisms and increase their own autonomy within the policy process.  相似文献   

15.
The domains of the public and private are different. Analysis of management which obscures their distinctive characteristics will miss the significance of each domain. This paper seeks to analyse the values, institutional conditions and management tasks which are unique to the public domain. It is argued that the distinctive challenge for the public domain derives from the duality of publicness: the need to enable citizens in their plurality to express their contribution to the life of the community and out of that plurality, to enable a process of collective choice and the government of action in the public interest to take place.  相似文献   

16.
包国宪  王学军 《公共管理学报》2012,(2):89-97,126,127
政府绩效管理兴起二十多年来,已由西方国家应对财政和信任危机、提高行政效率的工具拓展为各国政府改革和创新的重要内容,新公共管理的实践价值和理论优势在其中都得到了充分体现。但其理论缺陷和实践中的困惑,特别是在公共价值方面的冲突使学术界的探索从未停止过。本文通过对中国、美国、日本等国的实践案例考察,从制度变迁和公共行政学术史两个层面的质性研究,提出了以公共价值为基础的政府绩效治理理论体系框架。文章首先从"公共性"、"合作生产"和"可持续"三个方面对新公共管理背景下的政府绩效管理进行了反思,认为公共价值对政府绩效合法性具有本质的规定性。其次,初步论证了以公共价值为基础的政府绩效治理的两个基本命题——政府绩效是一种社会建构、产出即绩效;认为只有来源于社会的政府绩效才能获得合法性基础,也只有根植于社会的政府绩效才能产生其可持续提升的需要,这是政府绩效管理的根本动力;而在政府绩效价值建构基础上的科学管理,才能保证政府产出与社会需求的高度一致,充分体现科学管理的价值。再次,从这两个基本命题出发,以价值管理和管理科学理论为基础,构建起了以公共价值为基础的政府绩效治理模型,并对模型中政府绩效的价值建构、组织管理和协同领导系统等主要内容进行了阐述。最后,从模型如何"落地"、政府绩效管理的价值分析和研究拓展等方面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提高政府绩效始终是公共管理的目标之一。绩效评价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工具和手段,由于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兴起而被引入到政府管理当中,并且成为政府再造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举措。近年来,西方学者对此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政府绩效评价的方法、政府绩效评价的内外部环境及政府绩效评价的效应等方面,此外还出现了一些新的研究视角。公共部门借鉴了私人部门的绩效评价方法,但这也使它面临着某种质疑和批判。政府绩效评价的内外部环境,对政府的绩效水平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对其进行研究,可以促进政府绩效评价的实施和执行,最终提高政府绩效评价的效应。主要从以上各个方面,对西方绩效评价研究的最新文献进行回顾与梳理,以期对我国政府绩效评价的理论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This account of recent developments in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olicies of Canada's federal government describes how the government, acting as a “model user” of IT, contributes to the effectiveness of strategies designed to achieve policy goals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an information society. Government initiatives have applie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re-engineering processes and procedures, which result in greatly improved performance, both of internal “housekeeping” operations, and service delivery to the public. In devising these and similar initiatives, it is necessary to select technologies that are appropriate to local capabilities, rather than adopting “technology-driven” approaches to problem solving. (© 1997 by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9.
传统行政管理组织的不透明性、严格的等级制度等,造成了一系列的政府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建立一种新型的政府,即"开放型政府"。开放型政府是一个信息输入与输出的循环体,公众参与即输入的过程,信息公开则是输出的过程,而"开放"就是由一个输入和输出构成的不断互动的环路。建设开放型政府是全球化和知识产业化的必然要求,是民主的必然要求,是世界各国政府建设的必然趋势,它对中国意义更加重要。目前开放型政府建设还存在诸如信息公开不足、公众参与不够等问题,因此,要加强开放型政府建设应该从这两方面入手:通过转变观念、加强立法等促进信息公开;从扩大基层民主、拓宽公民参与渠道等推动公众参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