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一、"中国梦"的文化意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在全球崛起。然而,经济崛起的同时,中国文化的传播力与影响力还有待提升。中国主流媒体的国内传播力较强,但国际传播力较弱。根植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中国梦",不仅应体现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还应体现文化自信。中国需要积极进行文化资本与象征资本的积累和创新,通过经济崛起与文化创新共同提升中国新世纪大国地位。  相似文献   

2.
张志勇 《世纪桥》2020,(1):66-69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稳定繁荣发展,文化自信立足于当代中国发展现实,体现了从古至今的中华文明的价值关切,是一个民族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是社会发展精神动力的重要来源,坚持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事关发展荣枯。文化自信是根植民族文化传统的自信。是坚持中国现实发展道路的自信,是对中国未来发展前景的自信。本文基于文化自信的历史维度、现实维度和未来维度,从中探索新时代践行文化自信的具体路径,从而为坚定文化自信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3.
白静 《理论建设》2017,(5):76-79
文化囊括了人类创造出来所有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文化自信是基于文化主体、文化客体和文化主客体关系基础之上的深度自信,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一个国家崛起和发展的行动指南。增强文化自信,必须落实文化之"责",增强自觉的文化主体意识;坚守文化之"本",培育稳定的文化价值系统;延续文化之"根",搭建通达的文化传播媒介。  相似文献   

4.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本质上就是中华文化的复兴,而一个国家的崛起必先对其自身的文化有高度的认同和自信.文化自信是对自身优秀文化的肯定和信仰,体现了一个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丰厚历史文化底蕴的中国梦滋养着文化自信,而充分的文化自信是助推中国梦实现的必要条件.站在民族复兴的新起点上,正确认识文化自信和中国梦的关系,对于实现文化自强,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顺利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党课》2011,(24):27-34
文化体制改革攻坚,中国文化产业发生了什么?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如何齐头并进?政府、资本、文化资源的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如何萌生、如何发展、如何实现?中国的崛起不应当只是一个普通国家的崛起,而应当是一个文明国家的崛起。中国贡献给世界的不能只是商品,也应当有文化。只有在此基础上。中国的“和平崛起”才有可能开创一条新的大国崛起之路,带给全世界一个新的国际秩序。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将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相并列,从"三个自信"上升为"四个自信",把党对文化作用和文化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升到新境界,进一步开创了文化繁荣发展新局面,谱写了文化强国新篇章。习近平关于文化自信重要论述有着深刻的历史和现实依据,意蕴丰富,立意高远,对深刻认识和把握这个重大理论创新的精神实质,具有重要的思想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同时,要把握好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推进中华文化与外国文化的交融发展、实现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三个重大关系,才能更好增强文化自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相似文献   

7.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围绕传承、弘扬和创新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做出了一系列的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将坚定"文化自信"为继"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后的第四个自信,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成为其治国理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柱。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8.
《奋斗》2017,(13)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自信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理论,是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鲜明文化观,反映了我们党高度的文化自觉、坚定的文化自信和强烈的文化担当。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自信的重要思想,努力谱写文化自信的新篇章,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  相似文献   

9.
文化自信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系列重要论述的首要主题,凸显了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理论自信的文化底蕴。在新时代,我们要深刻理解文化自信的历史传统与时代品格,把握文化自信的实践逻辑,以文化自信进一步提升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精神内涵,以文化自信的精神力量面对前进中的一切困难和挑战,坚定不移地开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展现中国发展新的文化气象。  相似文献   

10.
近代先后崛起的大国无一例外地都是以开放的心态在借鉴和吸收中发展自己 我们要以文化大国的思维、文化强国的自信改造传统文化.吸收世界先进文化,建设中国现代文化  相似文献   

11.
近代先后崛起的大国无一例外地都是以开放的心态在借鉴和吸收中发展自己 我们要以文化大国的思维、文化强国的自信改造传统文化.吸收世界先进文化,建设中国现代文化  相似文献   

12.
文化自信体现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创造力和内生力量。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提出的一项重要时代任务。中华文化的优秀基因为我们坚定和增强文化自信提供了重要历史文化支撑;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先进文化、独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为我们坚定和增强文化自信提供了重要理论源泉和实践养分;交流互鉴、博采众长的文化建设方针原则和包容品质为我们坚定和增强文化自信提供了经验借鉴和世界共识;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战略地位和国际影响、实现中国梦的宏伟愿景为我们坚定和增强文化自信提供了强大底气和力量支撑;不断创新的理论品质和行动自觉为我们坚定和增强文化自信焕发出蓬勃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3.
文化自信体现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创造力和内生力量。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提出的一项重要时代任务。中华文化的优秀基因为我们坚定和增强文化自信提供了重要历史文化支撑;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先进文化、独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为我们坚定和增强文化自信提供了重要理论源泉和实践养分;交流互鉴、博采众长的文化建设方针原则和包容品质为我们坚定和增强文化自信提供了经验借鉴和世界共识;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战略地位和国际影响、实现中国梦的宏伟愿景为我们坚定和增强文化自信提供了强大底气和力量支撑;不断创新的理论品质和行动自觉为我们坚定和增强文化自信焕发出蓬勃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4.
<正>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一切国家和民族的崛起,都以文化创新和文明进步为先导和基础。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围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新的文化使命,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这一重要指示深刻阐明了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的战略任务和实践要求,具有很强的政治性、  相似文献   

15.
《世纪桥》2017,(12)
十九大报告提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并且进一步阐释,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可见,文化自信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有重要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是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精神力量。正确认识文化自信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要坚定文化自信,必须继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6.
李大钊对中华民族文化有着高度自信:从历史价值上肯定中国文化为世界文化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从现实地位上阐释中国文化应该在世界文化舞台上拥有一席之地,从未来发展方向上指明中国文化再次为世界文化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道路。李大钊的文化自信思想建立在对中西文化的理性认识基础之上,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7.
文化自信是一种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当前,学界关于文化自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文化自信的内涵、特点和意义,坚定文化自信的路径,文化自信的相关关系,习近平关于文化自信的重要论述。随着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对文化自信需要在研究方法、内容等方面继续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
正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这是对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作出的新的全面部署,为进一步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供了根本遵循。今天,从传承中华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化创新的视角,着力提升中小学教师优秀传统文化素养,更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和重要的时代价值。一、着力提升中小学教师优秀传统文化素养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9.
<正>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党的十九大报告在阐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时,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并且特别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将文化自信和文化繁荣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涵组成,对新时代文化发展提出了新使命和新要求。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赋予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新的使命。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  相似文献   

20.
陈慧 《世纪桥》2012,(19):83-84
在社会转型期间,文化越来越成为提高综合国力及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因素。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首先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社会转型对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出了要求,我们要通过具体的途径去实现这一目标,进而也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长发展奠定首要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