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监督是治理的内在要素,在管党治党、治国理政中居于重要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从党内监督全覆盖破题,以党内监督全覆盖带动自我监督体系整体推进,通过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实现监察全覆盖,不断推进党和国家自我监督体系建设。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领导推进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建设的实践,可以得出一些基本经验:坚持“有形”与“有效”相统一,提升监督体系的效能;坚持纪法衔接贯通,提高监督全覆盖的质量;强化追责问责,构建自我监督的闭环系统;坚持自我监督与外部监督相结合,不断增强监督合力。新征程上,我们必须按照“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总要求,着力增强监督严肃性、协同性、有效性,推动形成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中国特色监督体系,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谋幸福。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非常重视对党内权力进行监督与制约。从中共五大第一次设立中央监察委员会,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强调加强制度建设,经过党的历次代表大会,从理论和实践层面不断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再到党的十九大明确要求构建党统一指挥、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97年来,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经历了曲折的历史发展。系统梳理发展历程,总结经验,才能在新时代更好地发挥监督体系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鲜明提出坚持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构建党统一指挥、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促进各类监督贯通协调,增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整体合力。强调以党内监督为主导,促进各类监督贯通协调;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必须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确保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幸福;等等。这是确保党长期执政、长治久安的深远谋划,也是我们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依靠自我革命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4.
近日,中央纪委办公厅与中央政法委办公厅、最高人民法院办公厅、最高人民检察院办公厅、公安部办公厅、国家安全部办公厅、司法部办公厅联合印发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进一步规范中央政法机关向纪检监察机关移送问题线索等工作。这是以党内监督为主导,推动各类监督贯通协调的新举措。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以党内监督为主导,推动各类监督有机贯通、相互协调”。这一要求对于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要从"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角度优化权力制约监督机制,这是完善"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权力运行机制的重大创新。在"人民主权"基础上形成的党的执政体制,塑造了中国权力运行的监督结构,进而决定了"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在党和国家建设中的重要角色。"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提出,是执政党对社会主义国家权力运行规律认识持续深化、理论逐渐丰富、不断推进制度创新的结果。"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内在逻辑是同步优化党的监督体系与国家监督体系,在充分发挥各自功能的基础上实现两者的高度协调、深度融合,在由"分散"到"统一"的权力监督变革中形成整体合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监督体系建设深入推进,进而催生贯通党和国家监督的监察体制改革,随之又带来国家监督体系的深度整合。国家监督体系主要由以人大监督为中心,以监察监督、检察监督、审计监督为支撑的国家机关监督体系构成。当前,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有四个着力点,即持续健全党内监督;全面强化人大监督;统筹协调国家机关监督;充分保障对监督者的监督。  相似文献   

6.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高度重视党内反腐制度建设,形成了由规范从政行为、制约和监督权力运行、惩处违法违纪行为、反腐败领导体制与工作机制等方面制度构成的党内反腐败制度体系。党内反腐制度建设的主要经验是,坚持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法规相衔接,坚持党内法规与党内规范性文件相配套,注重制定反腐败的基础性党内法规,注重制定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党内法规。  相似文献   

7.
正"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党长期执政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对权力的持续有效监督。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加强党内监督。加强党内监督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贯要求,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基础工程,是永葆党的肌体健康的生命之源,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监督是权力正确运行的根本保证。党的执政地位,又决定了党内监督在党和国家各种监督形式中是最基本的、第一位  相似文献   

8.
于红 《前线》2023,(1):49-52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找到了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压紧压实“两个责任”,构建严密完整的党内监督体系;精准对焦,健全党内监督运行机制;协同发力,构建各类监督贯通协调体制机制,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这一系列重大举措为新征程上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提供了基本遵循。  相似文献   

9.
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是我国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科学制度安排。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全面覆盖与权威高效的基本原则,着力提升监督合力与健全基层监督体系。优化党和国家监督体系需要不断推进党和国家监督的具体化,使监督更加便捷;不断创新党和国家监督形式和手段,使监督更加精准;不断做深做实基层巡察,使监督更加全面。  相似文献   

10.
刘诗林 《探索》2022,(2):64-76
巡视是新时代党内监督的战略性制度安排,也是党内监督和民主监督相结合的一种监督方式。党组织授权并鼓励巡视组在巡视过程中主动对接群众监督、媒体监督、政协监督等民主监督,吸纳民主监督资源、激发民主监督活力、增强民主监督效力,同时也突出和巩固了党内监督的主导地位。巡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遵循党内民主原则,是以党内民主带动、促进和保障人民民主,最终形成民主合力、提升民主实效的重要制度设计。在巡视场域中,能深度观察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成机制、价值取向、实践形态和显著优势,呈现出生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实践。作为自上而下党委监督与自下而上民主监督的有机结合,巡视凸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监督制度的人民民主本质。而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成熟形态,全过程人民民主展示了对党和国家监督制度建设的赋能效应与民主伟力,彰显了中国特色政党体制下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的相互促进和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1.
正党内监督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保证。党的执政地位,决定了党内监督在党和国家各种监督形式中是最基本的、第一位的。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源自党章、臻于实践,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推进标本兼治的重要制度成果,必将在党的历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  相似文献   

12.
单汝波 《世纪桥》2020,(4):48-50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把全面从严治党制度作为党的领导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之中。深入学习和领会习近平同志关于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为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强化党内监督指明了方向。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监督的根本目的在于保证权力服务于人民;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加强党内监督的核心和关键;运用好民主集中制强化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巡视是加强党内监督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强化责任担当,落实党委(党组)的主体责任,推动党内监督真正落实到位。  相似文献   

13.
党内监督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工程。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内监督呈现出巩固"一个根本"、坚持"两个定位"、盯紧"三类对象"、优化"四大举措"、狠抓"五个主体"的逻辑理路。党内监督从重在治标转向标本兼治,从抓住关键少数转向全面覆盖,从运动治理转向抓早抓常,取得卓著成效。新时代,在政党治理现代化视阈下,党内监督要以公开为前提、民主为动力、法治为依托、合力为保障,加强制度执行力,优化提升监督效能,进一步推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现代化迈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4.
权力与责任是“一把手”权力结构的基本要素,监督是“一把手”权力规制的理论逻辑。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法规制度、监督方式、监督体系建设的“一把手”权力规制有效性不断增强,然而实践中“一把手”权力监督的观念意识、制度体系、监督内容与手段等方面仍有一些薄弱环节,其根源是一定程度的权责失衡所导致的权力运行失范。基于权责对等原则,加强“一把手”监督应坚持廉洁用权与责任追究相统一、正向激励与制度规约相结合、上级监督与同级监督相协同、党内监督与外部监督相联动、法治宣传与文化塑造相融合,着力建构完善的功能性权力制约模式,从而实现“一把手”权力规制的科学化、常态化和制度化。  相似文献   

15.
《实践》2021,(4)
正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以党内监督为主导,推动各种监督协调贯通,形成常态长效的监督合力",赵乐际同志要求"推进巡视巡察上下联动,充分发挥党内监督利剑和密切联系群众纽带作用",并对精准落实政治巡视要求、提高全覆盖质量、创新方式方法、履行整改责任、加强指导督导、形成监督合力等工作作出全面部署,为我们深化政治监督、推进上下联动、发挥监督效能提供了重要遵循和行动指南。党内监督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保障。加强党内监督深入融合,  相似文献   

16.
正建党百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党的制度建设,始终紧紧围绕"建设什么样的制度""怎样建设制度"等重大问题,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进行积极探索,推动党的组织法规制度、领导法规制度、自身建设法规制度、监督保障法规制度等日趋健全,逐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高效的党内法规制度实施体系、有力的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保障体系,实现了党依据党内法规制度管党治党能力和水平的不断提升。党的制度建设的百年探索取得了一系列历史性成就,积累了诸多宝贵经验,为新时代扎实有效推进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提供了重要指引,为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不断推动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7.
党内监督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内容。党内监督制度是党内监督有效开展的重要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总结党内监督历史经验,在全面从严治党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出台了以《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为标志的一系列党内监督制度,构建了科学有效的党内监督制度体系,推动党内监督工作取得重大成效,逐步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权力监督的新道路,为世界民主政治发展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党的十九大又进一步对党内监督建设进行系统总结和理论提升,阐明了党内监督制度建设的发展方向,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提供更加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8.
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在十九届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监督贯穿于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把完善权力运行和监督制约机制作为实施规划的基础性建设,构建全覆盖的责任制度和监督制度。”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使监督融入“十四五”建设之中,很重要的就是发挥监督效力,保证权力在正确轨道上运行。  相似文献   

19.
高翔  白建国 《共产党人》2012,(24):33-34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这一重要论述,表达了我们党强化监督的决心,深得民心。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是长期以来,我们党在工作实践中形成的几种主要监督形式。党内监督是主体、是主导,民主监督是基础、是民意,法律监督是关键、是保障,舆论监督是补充、是促进,几种监督相辅相成、互为补益,构成了我们党和国家对各级党政组织及其工作人员相对完善的监督体系。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中,要充分发挥各种监督主体的作用,形成监督合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相似文献   

20.
于学强 《探索》2020,(3):86-97
高度强化并充分发掘巡视制度的政治功能,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理论与实践创新中极具特色的方面。增强党内巡视制度研究的学理性,并且将党内巡视的制度优势及其治理效能的转化结合起来作深入分析,体现了巡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与创新。党内巡视作为党内监督的战略性制度安排,是最有权威、最有推动力、最有资源、最有成效的监督样态。但是,将党内巡视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面临着领导层意志的持续性、民众支持的边际性、上下联动的有效性、各类监督的系统性四重考验。推进党内巡视制度优势向治理效能转化,要坚定党的领导这一最大优势,即要坚持党的领导、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和强化党的领导执行力;要推进巡视巡察的上下联动,建立健全巡视巡察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完善巡视巡察的制度体系和组织保障;要借鉴人类共同的政治文明成果,在汲取中国古代巡视制度成果的同时,有选择地借鉴国外相关监督制度成果;要助力党规国法的同频共振,同步推进党内监督、党际监督和国家监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