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是学生身心成长发育的关键期,但在这个重要时期,复杂多样的因素导致大学生不断成为“孤岛”一词的适用群体,他们中有的被迫成为“孤岛”,有的是无奈成为“孤岛”,更有甚者是自愿成为“孤岛”.这一现象的出现不但给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身心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也挑战着高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从而成为高校教育者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2.
十八届四中全会研究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的决定》和2014年10月14日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培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提出了现实要求.在将大学生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培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应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社会主义法治观,尝试借助新兴媒体指引学生科学分析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现状,创造性运用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参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进,东西方价值观念交流碰撞,如何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大学生,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成为摆在高校教育者面前的一大课题.本文结合高调查问卷,从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现实背景、当代中国大学生价值观的特点、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的问题及应遵循的原则等方面来探索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软实力”已成为就业的重要因素.本文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以重庆市各高校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旨在发现当代大学生“软实力”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对策,为当代大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适应社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要求高校培养的大学生不仅具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和现代科学技术知识,而且要具备良好的法律意识。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对此.我们务必要有充分的认识。一、充分认识进行法制教育的重要性现在和今后若干年高校培养出来的大学生是21世纪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备条战线的骨干,对国家的未来负有崇高的历史责任、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加强学校法制教育,增强大学生法制文明观和法制秩序观的重要性。(-)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需要。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  相似文献   

6.
文明,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的一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无不与文明这一概念紧紧相连。社会主义社会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人民群众成为国家主人,社会的文明程度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1997年仲夏,中央文明委部署在全国开展“讲文明、  相似文献   

7.
梁宇 《法制与社会》2011,(13):227-228
如何加强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切实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质,以适应依法治国、以德治国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阐述了高校法制教育存在的主要缺陷,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对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各种有效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校园的影响,学生思想变得更加复杂。高校共青团在新的形势下,首先必须抓好自身组织的建设,同时必须采取新的措施:用十七大精神教育当代大学生;进一步组织引导他们,让他们健康成长,早日成为祖国的栋梁;切实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9.
试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强调要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引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努力把大学生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0.
如果有人说他手上有藏宝图,一夜之间能使你成为百万富翁,你一定认为这是天方夜谭。然而,这荒诞的交易,在文明社会的今天却真真切切地发生了。江某高校的3位大四的学生,为了给自己毕业后创业积累资金,竟然用12万元巨款,从骗子手中买下这份藏宝图。随即,10名大学生卷入这起荒诞的诈骗案中,从而震惊中国教坛。近日,江西省南昌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这起诈骗案进行了判决。  相似文献   

11.
张本顺 《法制与社会》2013,(34):219-220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取向应侧重于爱国、道德与法律等三个维度.教师在教学中应着力培育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内化大学生的道德规范、养成大学生的法治精神,使其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担当者.  相似文献   

12.
1986年以来,我国高校先后开设了"两课"框架下诸多公共理论课,其中《法律基础》课成为大学生思想品德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对大学生进行法律基础理论教育,提高大学生法律素养,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法制观念,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提供帮助。因此,如何学习《法律基础》课程,如何教授《法律基础》课程也就成了普法教育中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3.
当代人才的必要素质之一就是具备基本的法律意识,大学生是未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骨干力量,因此培养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高校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缺失的分析,提出了通过改革法律教学模式、营造法律意识氛围和法律实践来培养高校大学生的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14.
苏东旭 《法制与社会》2012,(26):161-162
大学生“村官”制度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制度安排.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身份定位不明确、工作无法展开问题.随着相关法律制度的不断修改完善,大学生“村官”身份问题正朝着一个积极的方向发展,但理论与实践、具体实施与法律制度之间并不完全统一,“政府雇员”说①与“荣誉村民”说②的不适用,村官工作的不明确,让大学生“村官”制度的实施依旧举步维艰.因而明确其身份定位,才能使大学生“村官”有所作为,人尽其才.  相似文献   

15.
左媛  姚磊 《法制与社会》2013,(19):199-200
大学生是国家未来之栋梁,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关系到国家是否兴旺昌盛。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大学生思想法律问题却日益突出,道德素质下降,犯罪率不断上升。从"我爸是李刚"到药家鑫再到李天一,这一桩桩一件件大学生犯罪案件让人无比痛心疾首。大学生犯罪问题也暴露出高校法制教育环节的薄弱。如何提升大学生思想法律意识,预防大学生犯罪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面临的严峻的问题。本文将从高校法制教育入手分析,总结我国高校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对提升大学生法律素质提出自身见解。  相似文献   

16.
包淑薇 《法制与社会》2012,(10):221+227
大学生是实现祖国现代化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体,当前大学生道德现主流是向上的,但是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道德观教育影响重大,加强大学生道德观教育的思考,并结合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进行教育和引导,让其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道德现,是摆在当前高校教育者和全社会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7.
本刊对北京.上海一些高校大学生办假证现象进行调查;结果令人十分震惊。京城一些高校门口竟然成为假证贩卖“前台”;不少研究生认为办假证是“物超所值”,这个高学历群体成了假证的“拥戴者”。  相似文献   

18.
张仁瀞 《法制与社会》2011,(15):234-235
随着"90后"学生进入大学校园,他们身上非常显著的时代特征让许多老师都应接不暇。他们与"80后"大学生的差别显而易见,原有的学生管理模式和教育方法显然已不适应当代的"90后"大学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只有正确认识他们的行为特点,并有针对性地不断探索符合实际的教育规律和方法,才能做好新时期新阶段的大学生管理工作,切实帮助"90后"大学生成长成才,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收到实效。  相似文献   

19.
近日,由广东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主办,南方日报、广东电台协办的“广东文明论坛”在中山市孙中山纪念堂门前开幕。来自广东省内的专家学者、慈善机构、慈善家、受助者代表,围绕着论坛第一期主题“让慈善成为时尚”,以什么是慈善,为什么要让慈善成为一种事业和怎样让慈善成为时尚等展开了深入的讨论和交流。(《南方日报》1月14日)  相似文献   

20.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再次成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关键词之一,彰显出我省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江淮美好家园的决心,也让出席省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的人大代表备感振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