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京地区大学生媒介接触情况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问题的提出及其社会背景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和成年早期,大众媒介在他们的社会化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传媒的教育,往往是潜移默化的。大众传媒及时、迅速、无孔不入的向大学生传递有关社会事件与社会变革的信息,提供社会角色模式、行为规范、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大众传媒是大学生社会化当仁不让的“第二课堂”。从上个世纪末到现在,专门针对青年与媒介接触情况的调查研究比较少,较有影响的调查是共青团上海市委的《“当代传媒与青年”抽样调查报告》[1],分析了不同青年对不同媒介的接触动机。而专门针对高校学生媒介接触的全面…  相似文献   

2.
郭淼  王立昊 《长白学刊》2022,(5):131-140
剧本杀作为新兴的线下娱乐游戏,其以剧本为核心的游戏叙事、具身互动和深度沉浸属性特征赋予玩家多元身份体验,补偿青年线下社交的不足,使其成为继大众媒介和网络游戏后青年社会化的新型施化者。剧本杀游戏的文字媒介和在场互动是数字化时代的逆向演进,对重建青年系统思维、缓解数字依赖有一定意义,但剧本杀对青年认知的虚拟形塑导致了青年社会化异化。剧本杀凶杀情节主导的游戏内容会在涵化作用下形成青年玩家对外部世界的认知偏向,青年借助游戏纾解身份焦虑的同时可能走向过度沉溺,影响现实身份建构。推动以剧本杀为代表的游戏对青年社会化向善,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强化对作品的审核与价值引导,运用技术强制干预线下游戏过度沉溺,引导青年玩家提升游戏素养,平衡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关系。  相似文献   

3.
蔡骐 《传承》2012,(17):58-58
对青少年粉丝而言,大众媒介及其偶像深刻影响着他们的社会化过程,但他们对媒介所传递的信息和所呈现的现实却经常缺乏辩证的认识和思考,针对青少年粉丝的媒介素养教育,需要通过学校、家庭、媒体以及其他社会力量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4.
媒介是加速个人和社会现代化的强大工具,农民工从媒介稀少的农村走向媒介繁多的城市,自身面临着由传统人格向现代人格转型的巨大困境。对农民工群体开展以“使用媒介”为重点的媒介素养教育,可以担当对其进行现代化启蒙的重任。在媒介素养教育实践中,可以依靠各大学中存在的学生志愿者组织或社会实践团体开展实验性行动,并通过农民工与乡村社会的天然联系发散影响,带动提高媒介的有效覆盖面和深度普及率,从而加快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5.
曹洵 《青年探索》2013,(5):51-56
“新媒介素养”是近年来媒介素养领域的前沿话题。从“新媒介素养”的概念及内容出发,在教育实施主体、教育设计与内容、教学方法等几方面综合介绍当前西方国家(主要是美国及部分欧洲国家)新媒介素养教育实施的情况,具体如下:集中对新媒介的考察和运用;立体化、全方位的渗透;分散零碎,尚无整体性的教学体系;实验意味强,教育实践与理论建构互相支持。为此建议我国推进新媒介素养教育应尽可能采取如下途径:以学校为主要阵地渗入课堂教学,培养社工等社会力量,培训师资,鼓励新媒介开发商参与,向家长普及新媒介素养知识等。  相似文献   

6.
20世纪30年代初期,英国学者开始倡导媒介素养教育,目的是为了反对传媒中的流行文化价值观念,训练青少年抗拒大众媒介中提供的“低水平的满足”。此后,媒介素质教育的理念和观点逐步发生转变,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德等国也先后将媒介素养教育设为全国或部分地区中小学的正规教育内容。世界各国在媒介素养教育实践中,摸索出不同的教学模式及经验。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三大模式。  相似文献   

7.
大众传媒对社会生活的全面深度介入,使我们进入了媒介社会,媒介素养成为媒介社会中公民的基本素养,而媒介素养的获得需要进行媒介教育。本文在对媒介社会与媒介素养教育进行论述的基础上,对国内外媒介素养教育发展的历程和现状进行了深入阐述。  相似文献   

8.
青年文化建设的意义与目标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年文化首先是青年的一种生存状态,主要是由青年的年龄地位与角色形成过程所决定的一套青年期反应、生活方式与心理行为习惯。从某种意义上说,青年文化是一种世界性的文化。在全球化和网络化高度发达的今天,青年文化的民族色彩在淡化,世界色彩在增强。青年文化建设是青年汲取先进社会文化、继续社会化的过程。它不是一时的权宜之计,而是一系列制度化的系统工程;不是一系列外在形式上热热闹闹的活动,而是一系列从内在价值上构建青年精神家园的复杂系统工程。青年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为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青年文化建设的具体目标为满足青年的文化需要、提高青年的人文素养、弘扬青年的主流文化和复兴伟大的华夏文明。  相似文献   

9.
以“艳照门”事件为例,对穗港两地部分中学进行调查,从教育时间、动机、内容、形式、效果、教育者六个方面建立媒介素养教育比较体系,比较两地在该事件中媒介素养教育的差异。与香港相比,广州中学普遍欠缺媒介素养教育的意识和有效教育机制,因而教育形式、内容比较单一,并暴露出师资缺乏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张雪梅  阎国华 《前沿》2010,(7):194-197
媒体在人们多元化信息渠道中正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但受公共性和商业性的双重影响,当前的媒体信息可信度频受质疑,开展媒介素养教育提高公民对媒体辨析、解读和利用的能力十分必要。外语教育作为当前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双重性质,也具备科学素质及人文素质教育双重功能。通过外语教育培养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无论对学生媒介素养还是学生外语学习都有积极地作用。  相似文献   

11.
"微文化"是基于微博而诞生的一种新兴的媒介文化,是媒介文化新的创造方式和延伸体。青年长期受"微文化"传播的影响,会导致其价值取向多元化,价值判断功利化,价值选择模糊化。因此,应当在"微文化"中增添"红色元素",加强"微文化"传播的监管,开展校园"微文化"建设,加强青年媒介素养教育,以引导青年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促进青年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2.
青少年的媒介素养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媒介素养教育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建设性地享用大众传播资源的教育,通过这种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媒介批评能力,使其能够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参与社会发展。媒介素养教育的前提是了解媒介内容的特点、青少年受众的特点和媒介影响受众的过程。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媒介素养教育的必要性、内容设计和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13.
在丹麦大学教育从“超世”、“精英式”走向平等与民主的改革进程中 ,丹麦青年学生成为一股积极的、有相当分量的影响力量。青年学生需求与政府干预的互动 ,使丹麦的大学教育在“民众性”和“代表管理制”的轨道上良性运作。  相似文献   

14.
推进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媒介素养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崭新领域,是一项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的创新工程.本文在对媒介素养教育解读的基础上,阐述了媒介素养教育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领域的必要性,以及开展适应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媒介素养教育的措施和途径.  相似文献   

15.
领导干部的媒介素养是指领导干部通过掌握与媒介交往的技巧,提升自己的领导艺术和领导水平的能力。新时期领导干部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是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的需要、正确有效引导舆论的需要、打造阳光政府的需要以及推进全民媒介素质教育的需要。对领导干部媒介素养的要求,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具体表现。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媒介素养,要从改变官员作风、建立健全新闻发布制度、加强培训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6.
陈雯  何雨 《青年探索》2012,(4):72-78
青年的价值与角色在伴随全球化与信息化的现代步伐而日益彰显的同时,社会问题青年化与青年问题泛滥化的双重尴尬困境也在社会转型时期尤为突出。在此前提下,我们从社会化与抗逆力的双重社会学视角分析青年问题频发的根源,探讨青年形象、力量与责任重塑的思路。遵循社会化的基本理论视角,文章首先侧重分析家庭问题复杂激增、代际关系变革转型、教育改革弊端以及大众传媒发达泛滥等主要领域对青年价值迷失、行为沉溺产生的不同程度的影响。进而得出如下结论:社会若要承担拯救青年、重塑青年的责任,青年若要肩负自强不息的历史使命,必须着手建构由内在保护因素与外在保护因素共同组成的青年抗逆力。因此,政府树立威信、企业承担责任、教育维护良知、法律坚守秩序、媒介宣传正义公平以及社会工作“科学助人”的普及、预防与补救则是青年培养与塑造的重要源泉。  相似文献   

17.
《思想工作》2007,(11):27-27
王琪在《北方论丛》2007年第4期撰文指出,媒介文化的媚俗倾向遭到社会各界的讨伐。减少媒介文化的负面影响,提升媒介素养是非常重要的。媒介素养包括“媒介人”与受众两方面的素养构成.但更重要的则在于媒介自身。为达到提升媒介文化品位之目的.应从精神守望、媒介自觉、正视多层次大众文化需求等方面做出努力。只有提升媒介素养.才能达到提升媒介文化之目的。就传播形式而言.娱乐是媒介文化的一大优势。而面临社会转型.娱乐与思索孰重孰轻?是一个不需要深入解答的问题。社会多元化、文化多元化昭示了不同的需求.而满足这些需求应首先兼顾多元化、多样化。  相似文献   

18.
公民素养是社会群体精神面貌与价值理念的综合表现,是维系社会发展意识层面的关键组件。青年大学生是国家公民的优质群体,也是社会发展的接班人与生力军,尤其需要强化锻炼其优秀公民素养的培养塑造。高等院校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阵地,对于青年大学生美育的培植、智力的提高、道德品质的塑造都肩负着重大的责任。加强青年大学生优秀公民素养教育已经成为高等院校教育工作的重点,同时也是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论媒介素养教育的必要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信息时代 ,大众媒介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一方面促进了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同时在媒介的使用过程也出现了许多问题 ,引发了许多负面影响 ,导致受众在信息面前“迷航”。本文通过对媒介的负面效应、媒介管理使用上的不足以及受众媒介素养现状等方面的分析 ,指出加强媒介素养教育的必要性 ,以充分发挥大众媒介的积极作用 ,促进大众传媒业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微博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挑战与应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博”如今已成为青年了解社会、认知世界的获取外部信息的媒介之一,这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成了极大的挑战.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电子信息技术变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主动驾驭“微博”,运用“微博”平台了解青年群体的思想动态,积极、正确地引导青年认知社会,使微博成为青年群体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沟通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