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如松 《前线》2013,(2):41-43
十八大报告的特色可用四个字来概括:民、生、和、信。一是“民”,民生、民主、民心的“民”;二是“生”,生态、生产、生活的“生”;三是“和”,和政、和谐、和平的“和”;四是“信”,信心、信念、信实的“信”,报告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的信念,  相似文献   

2.
李凌 《当代贵州》2008,(24):80-81
“绿”是生命、是活力、是旋律;“酒”是历史、是文化、是激情;“红”是传统、是奇迹、是灵魂。我们用“绿”谱曲,吟唱秀美山川;用“酒”填词,高歌神奇故土:用“红”作绸,舞动旅游发展。  相似文献   

3.
“法治”与“德治”犹“车之两轮”、“鸟之双翼”,“法治”与“德治”相结合是既定的治国方略,其根据有四人;一是人类历史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二是“法治”本身的局限性决定的;三是构成科学的治国方略;四是解决现实问题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4.
5年巡视得失考——巡视制度,尚方宝剑不出鞘之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盛 《廉政瞭望》2008,(11):8-12
它是悬在一把手头上的尚方宝剑,剑不出鞘却威力十足,高官倒台,激浊扬清;它是党内定期的“政治体检”,清理皮肤、祛污除垢,发现病灶,健全机能;它是上级党委的“眼”和“耳”“千里眼”察官态,观民情;“顺风耳”听官声,取民意,兴利除弊,振兴一方。  相似文献   

5.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这是多党合作的“十六字方针”。“长期共存”,是指共产党存在多久,民主党派就存在多久;“互相监督”,是指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相互进行监督,但由于共产党处在领导位置,主要是民主党派监督共产党;“肝胆相照”,是讲彼此信任、坦诚相见;“荣辱与共”,是讲共同的事业把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十六字方针”,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新型的社会主义政党关系,是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  相似文献   

6.
“改革”具有多重含义。第一层含义是“革命”,属于宏观层次的改革,是特定社会历史阶段发展的直接动力,根本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具有根本性、广泛性和深刻性;第二层含义是“改进”、“完善”、“改良”,属于中观层次的改革,主要指通过改变、改正错误或消除缺点来使体制机制变得更好,也就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第三层含义指“改造”、“改变”、“重组”、“重建”、“革新”等,属于微观层次的改革,针对的是具体的方针政策,旨在调动广大劳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坚持第一层次的改革,关键是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坚持第二层次的改革,要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深化第三层次的改革,要切忌瞎折腾。  相似文献   

7.
钱的忠告     
钱可以买到“房屋”,但买不到“家庭”;钱可以买到“药物”,但买不到“健康”;钱可以买到“美食”,但买不到“食欲”;钱可以买到“床铺”,但买不到“睡眠”;钱可以买到“美饰”,但买不到“美德”v钱可以买到“娱乐”,但买不到“愉快”;。钱可以买到“书籍”,但买不多11“智慧”;z钱可以买到“馅媚”,但买不到“尊敬”;钱可以买到“伙伴”,但买不到“友谊”;钱可以买到“权势”,但买不到“威望”;钱可以买到“顺从”,但买不到“忠诚”;钱可以买到“肉体”,但买不到“灵魂”;钱可以买到“虚名”,但买不到“实学”;钱…  相似文献   

8.
随着形势的发展,到党校参加培训学习的学员,年纪越来越小,知识面越来越宽,学习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同时也对我们党校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党校教师讲课时要注意以下五个点:一是抓好“切入点”,提高解决问题的针对性;二是抓好“创新点”,提高授课内容的吸引力;三是抓好“提问点”,提高学员的参与性;四是抓好“兴奋点”,提高课堂的趣味性;五是抓好“艺术点”,提高课堂效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9.
《党课》2013,(10):55-55
净化政治生态,先得找到政治生态受污染的根源,以便对症下药。当下的政治生态,应根治以下“常见病”:一是“不跑不送,原地不动”的潜规则;二是“拼搏不如拼爹”的特权现象;三是“能力不如关系”的关系学;  相似文献   

10.
龚维斌 《党课》2010,(20):74-76
“官油子”长袖善舞,精于作秀,拙于做事;“官油子”乐于谋人,短于谋事;“官油子”八面玲珑,左右逢源;“官油子”欺上瞒下,弄虚作假;“官油子”好大喜功,光说不做;“官油子”两面三刀,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官油子”神通广大,无功受禄,平步青云。  相似文献   

11.
推动山西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必须从我省实际出发,以解放思想为先导。可以说,解放思想是撬动山西转型跨越的杠杆。按照《关于制定山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需要启动思想解放的五大杠杆,为山西转型跨越提供强大撬力:第一根杠杆是突破“煤炭依赖”,做到“三个要从”;第二根杠杆是突破“政府依赖”,打破“下级政府对上级政府的依赖,企业对政府的依赖”;第三根杠杆是突破“内陆经济思维定势”,更正时“梯度推进理论”的片面理解;第四根杠杆是突破“计划经济模式”,解决“计划经济痕迹依然严重和市场运作能力相对较差”的问题;第五根杠杆是突破“守成求稳心态”,改变“求稳守成”、“持盈保泰”的治道方略。  相似文献   

12.
“中”是天下之本。王艮继承了传统的中庸思想,把中与和结合起来,把“和”看成是实现“中”的目的。他“以自然为宗”,认为顺其自然就是“中”;他强调积极用世,但又主张出处要当量,动静适宜才是“中”;他提出人欲合理的观念,但又讲私欲的危害,所以无私无妄才是“中”;他还强调“巧中”,认为只有“止于至善”,才能真正达到“中”的境界。  相似文献   

13.
担当,不在说,只在做。做得好,做得实,敞得到,才是担当,才是落实,才是执行;否则,就是花言巧语,就是“只说不练”,就是华而不实。一位伟人说:“一沓口号不如一次行动”;用行动落实,才是真落实;用豪言壮语落实,只能是“中看不中吃”的“嘴上功夫”。  相似文献   

14.
曹文君 《党史文苑》2008,(12):50-52
“和谐”是一个历史范畴的概念,“和谐社会”是全人类共同的追求。在中国历史上,“和谐”是思想家追求的理想信念;“和谐”是政治家追求的理想统治;“和谐”是老百姓追求的理想生活。因此,对“和谐”的追求在今天以及未来,都是一种必然。  相似文献   

15.
近日,听一位基层干部如是说:善于当“聪明”干部,才能做好工作。“聪”字的一旁足耳朵,要真诚倾听群众呼声;“聪”字的两点是眼睛,要把目光投向基层;“聪”字的口是嘴巴、要经常“问计于民”;“聪”字的下边是颗心,要一心为公、一心一意为群众办好事和实事。笔者不禁眼前一亮,耳目一新,以为“聪”字的有益启示,值得各级党员于部细心琢磨和思考。  相似文献   

16.
余丽丹 《当代贵州》2023,(18):30-31
<正>抬头望天,是赏心悦目的“贵州蓝”;放眼看山,是万物葱茏的“贵州绿”;低头看水,是满河涟漪的“贵州清”……今日之贵州,优良生态环境是最大的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抬头望天,是赏心悦目的“贵州蓝”;放眼看山,是万物葱茏的“贵州绿”;低头看水,是满河涟漪的“贵州清”……今日之贵州,优良生态环境是最大的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是个“官本位”的国家,最大特点是集权主义、全能主义政治,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集于官员一身,缺乏有效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政治权力不受约束,没有边界,任何人的生命、财产安全都无法得到保障;无规则、无程序政治泛滥,不择手段成为官员的真实信条;社会生态是官主民仆,“官老爷”、“父母官”、“主子”、“奴才”、“草民”思想严重。  相似文献   

18.
张玉杰 《奋斗》2006,(4):14-16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践没有止境,创新就没有止境”。这三句话是我国经济建设过程和企业发展过程实施创新工程的战略要求、指导方针和推进动力。“解放思想”是创新的武器;“实事求是”是创新的规则;“与时俱进”是创新的动力。实施创新工程需要深刻认识创新意义.主动把握创新方向,积极推进创新行动。突出自主创新,实现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吸收再创新。  相似文献   

19.
《道德经》第三十八章“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四句,应解读为“上德不德,是因其有德;下德不失德,是因其无德”。“德”字被用于同人事相关的场合,其通义为“心有所得”。是以“道”还是以“德”为伦理标准,这是“上德”与“下德”的分际所在。区分“上德”与“下德”是为“圣人之治”提供理论依据,其伦理意义在于倡导朴实之“德”,反对虚伪之“德”。“上德”之朴实,是因其一视同仁地善待一切人和物,是为公平之德;“下德”之虚伪,是因意有所偏,行有所弃,不能一视同仁地善待一切人和物,是为不公平之德。倡扬公平之德是老子伦理观之主要特色。能履行公平之德,方是“上善”。“上善”是“上德”在实践中的体现。“上善若水”是“上德”的实践原则,它要求:(1)像水之善利万物那样善待一切人;(2)像柔弱的水那样不与万物相争;(3)像善于居下的水那样谦卑。  相似文献   

20.
《道德经》第三十八章“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四句,应解读为“上德不德,是因其有德;下德不失德,是因其无德”。“德”字被用于同人事相关的场合,其通义为“心有所得”。是以“道”还是以“德”为伦理标准,这是“上德”与“下德”的分际所在。区分“上德”与“下德”是为“圣人之治”提供理论依据,其伦理意义在于倡导朴实之“德”,反对虚伪之“德”。“上德”之朴实,是因其一视同仁地善待一切人和物,是为公平之德;“下德”之虚伪,是因意有所偏,行有所弃,不能一视同仁地善待一切人和物,是为不公平之德。倡扬公平之德是老子伦理观之主要特色。能履行公平之德,方是“上善”。“上善”是“上德”在实践中的体现。“上善若水”是“上德”的实践原则,它要求:(1)像水之善利万物那样善待一切人;(2)像柔弱的水那样不与万物相争;(3)像善于居下的水那样谦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