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确认识转型期群体性事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进入了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根本性转变。其间社会矛盾凸现,由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处于多发、高发态势,成为影响我国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积极预防、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直接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直接关系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我们党执政能力、执政水平的重大考验,也成为各级党政机关和理论界亟待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正确认识群体性事件的涵义、特征、性质、类型、危害等基本问题,对于我们处理群体性事件、维护国家安定团结和社会和谐稳定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高飞  类延旭  杜娟 《法制博览》2015,(2):175-176
当前,面对我国群体性突发事件易发、多发、高发性的特点,如何开展有效的预防,以及当此类事件不可避免地发生后如何进行正确处理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其不利影响,成为各级党委政府普遍关注的问题。基于此,立足于政府管理的角度,就群体性突发事件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所应采取的预防与处置措施进行了梳理与探讨。  相似文献   

3.
“无组织化”:转型期群体性事件的主要风险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群体性事件是目前我国社会冲突的主要表现形式,而“组织化”的有无及其程度,是考察群体性事件的重要维度.“元组织化”的群体性事件除了具有转型期群体性事件所共有的“群体性”、“对抗性”、“无政治诉求”等共同特征外,还具有与其他类型群体性事件所不同的特征,集中表现在难以预防、难以控制、难以协商解决、直接面对政府、解决手段的单一性、容易产生越轨行为和暴力行为等方面,而这些特点集中反映了这类群体性事件的“无组织化”特征.“无组织化”正是当前群体性事件的普遍现象,是转型期群体性事件的最大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发展,民众环境权意识逐渐增强,但政府的决策机制、工作效率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加上环境事件本身危害的显著性与远性,导致了我国环境群体性事件频发。对这一问题的解决应当从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效率提高、建立健全与民众的沟通机制,最终提高政府公信力等途解决,同时民众也应当提高自身的素质。  相似文献   

5.
由于污染产业近年来向农村地区逐渐转移,我国发达省份农村环境群体性事件成为社会热点,并呈现频繁性、区域性、多元性、阶段性、组织性和反应性等特点。事件频发的原因主要在于地方政府环保履职失灵、民众缺乏合法维权途径以及政府冲突处理机制不完善。为有效预防与应对农村环境群体性事件,必须加强政府环保履职激励约束、疏通民众合法环保维权途径、健全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制度。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2011年典型群体性事件的学理性反思,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群体性事件在性质上颇具抗争政治特性,这直接映射出社会的急剧转型;事件的当前总体格局虽纷繁复杂,但其治理体系尚未健全,政府的治理能力非常有限,因而很多事件难以得到有效处置;"信任短缺"成为贯穿诸多事件全过程的重要变量。对2012年群体性事件的预测是,网络群体性事件仍将势不可挡,农村群体性事件仍将高位频发,城市社区业主维权的群体性事件将阶段性高发,房地产市场将出其不意地成为群体性事件高发的新领地。  相似文献   

7.
张懿 《工会博览》2009,(4):92-93
近几年来,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利益的多元化带来了利益的碰撞和深层矛盾的暴露,而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各种矛盾的爆发,我国的群体性事件的呈现出了许多新特点.新原因,群体事件的爆发对我国社会稳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为此我们要正确运用法律手段来有效化解群体性事件,促进社会稳定和谐。  相似文献   

8.
石勇 《南风窗》2012,(16):22-23
一些人常把群体性事件上纲为政治问题,动辄情绪化地把矛头指向制度,这完全无助于问题的解决,还可能激化矛盾。毕竟,对于有着实际利益诉求的普通民众来说,具体利益诉求的满足才是最重要的。认真审视群体性事件中的"非政治"因素,有助于政府作出科学的判断和处置。冲突或大或小的群体性事件成为中国社会挥之不去的焦虑。但它也在变化,因此,所带来的不确定性也在增加。按照一般的说法,群体性事件是中国转型过程中社会矛盾集中爆发时的一种社会后果。在性质上,它相当于  相似文献   

9.
陈统奎 《南风窗》2010,(26):40-43
所有的群体性事件在处理方面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协商对话。应对群体性事件,"了事"不仅指政府对民众利益的兑现,对民心的抚慰,还应指向"善治"。  相似文献   

10.
伊薇 《法制博览》2014,(1):139+78
环境问题由来已久,由环境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也越来越多的引起各界关注,本文从行为方式的角度将环境群体性事件分为暴力型和非暴力型两类进行分析,通过对两类事件各自特征的比较分析,试图找到环境群体性事件的有效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我国群体性事件的总体数量在下降。但与此同时,单个群体性事件的规模及其社会影响却在不断增强。"瓮安事件"、"感城事件"都强烈地撼动着这个社会的神经。而太多重大群体性事件也让2009年成了名副其实的"维稳年"。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和社会矛盾突显期,由于相关方特别是各个利益群体之间的不对称博弈,近年来陆续发生多起群体性聚众扰秩序事件。当前,群体性事件政治敏感度强、舆论关注度高,司法机关的执法办案活动又日益受到社会舆论和网络媒体的高度关注,迫切需要结合司法实践研究群体性街头扰序犯罪应当如何以统一的尺度和规则进行定罪量刑,统一法律适用,依法打击群体性街头扰序犯罪。  相似文献   

13.
网络群体性事件是指某些群体为了实现某一目的,利用网络大规模发布、传播某一方面信息.制造舆论、发泄不满或发表评论,以达到轰动效应或实现某种诉求.网络群体性事件已经对执政党的执政能力、执政水平提出了新的挑战.研究网络群体性事件,对于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构建和谐社会、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都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群体性事件网络舆论的引导和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时代,网络舆情的特点使其对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影响既有负面效应,也有正面的功能。为了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政府应加强学习,提高网络舆情驾驭能力;加强引导,巩固和发展积极向上的主流舆论;加强监管,及时掌握舆情动态;加强阵地建设,净化规范网络空间;加强教育,创建网上文明家园,积极做好网络舆情的引导和控制。  相似文献   

15.
骆文野 《法制博览》2023,(29):151-153
当前,我国在处理群体性事件方面,已经建立起了一套比较完备的应急管理系统。然而,面对新的社会治安形势,以及群体性事件所呈现出的新特征,公安机关的处置难度增加,现场驾驭能力减弱。因此,本课题拟深入探讨“合成作战”的内涵,总结其在处理群体性事件过程中所遇到的难点,并探讨“合成作战”模式在处理群发性事件过程中的优势,以期能够提升公安部门对群体性事件的前期预警、中期控制和后期安抚的能力,为各地公安部门在处理群体性事件时采用“合成作战”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职工没有罢工权就没有尊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建嵘 《南风窗》2010,(13):36-38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所发生的罢工全都是经济罢工,主要解决的是劳资关系中的利益争议。我们要把罢工这样的集体诉求行动同"群体性事件"剥离开。从长远来看,罢工作为一种维权活动,并不影响社会稳定,反而为社会稳定提供有效的保障。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群体性事件进入高发期。其中农民群体性事件占相当大的比重。群体性事件的高发引起了学术界的"群体性事件研究热"。不少政治学、社会学的博士论文,也都在这一领域选题。《社会转型期中国农民群体性事件研究》是宋维强的博士论文。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运用,人们参与舆论的话语权得到很好的行使,越来越多的公民参与到公共事务的解决中来,他们在互联网这个开放的平台上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与看法。互联网技术提高了公民参与公共事件处理的热情,同时也加强了公民与政府组织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但是由于互联网平台的隐蔽性和技术特性,使得网络群体性事件频繁发生,造成了社会秩序的混乱,给广大公民原本平静的生活增添了忧虑和不安。本文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概念、出现的原因以及预防对策做了简单介绍和分析。  相似文献   

19.
当下我国地方政府信息建设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如何解决好大数据时代的信息公开建设问题,不仅影响到政府的建设和改革,还直接关系到能否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建设。转变思想观念、完善法律制度、加强电子政务建设以及提升数据信息处理能力则成为地方政府在大数据时代完善信息公开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社会泄愤事件与管治困境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社会泄愤事件是目前中国社会群体性事件中的一种特殊类型,其在参加者、发生机制及行动逻辑等方面都不同于维权事件和有组织犯罪。产生社会泄愤事件的主要原因是社会不满群体的存在及政府管治困境。因此,解决中国政府的管治危机需要切实保障公民的基本权益、合理建立社会利益的博弈机制、重构中国社会的核心价值并在实现司法制衡的基础上提高国家管治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