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公平与正义”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属性和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制度的首要价值 早在18、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就从“公平”、“正义”、“平等”、“善”、“理性”等抽象的概念中形成了自己的社会主义价值追求,认为社会主义是公正、善的化身.马克思主义第一次把公平正义的实现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指明了社会不公正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的剥削制度,只有在对资本主义基本制度进行变革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社会的真正公平.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观指引着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把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作为自己追求的崇高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论断说明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就是公平与正义.  相似文献   

2.
陈红艳 《传承》2008,(18):32-33
和谐社会正义观应以公平正义为使命,其包括经济正义、法治正义、道德正义三方面。公平和正义是一种理念原则和道义要求,它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公平正义既是人类衡量美好社会的标准,也是人们评价政治文明的尺度,更是我们党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的核心理念和本质特征,是和谐社会正义观的基本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3.
公平正义:和谐社会正义观的使命与归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正义观应以公平正义为使命,其包括经济正义、法治正义、道德正义三方面.公平和正义是一种理念原则和道义要求,它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公平正义既是人类衡量美好社会的标准,也是人们评价政治文明的尺度,更是我们党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的核心理念和本质特征,是和谐社会正义观的基本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4.
田翠琴 《学习与实践》2007,(11):133-142
正义是社会的一种基本价值观念与准则。正义表现在正义理念、基本制度安排和具体政策制定三个层面。与此对应,正义研究也应该分为理念、制度和政策三个层面。正义与公平、平等,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三个概念。正义的核心是公平,公平、平等皆归属于正义。西方早期的正义理论有许多合理因素和借鉴价值,马克思则将正义观建立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形成了比较完整科学的正义理论。中国领导人对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论述与实践探索,初步构建了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时期公平正义建设的新内容与框架体系,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马克思主义的公平正义理论。  相似文献   

5.
公平正义自古以来就是人类追求的普遍价值,更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之一。但在社会主义社会产生以前,对于广大民众尤其是劳动群众来说,真正的、普遍的公平正义是不可能实现的。只有社会主义社会才能够有力地促进和保障真正的、普遍的公平正义。实现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重大任务。社会主义的公平正义要经历一个由低层次向高层次的逐渐发展过程。我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存在许多不公平、不合理现象。我们必须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放到更加突出的地位,尽最大努力不断促进和保障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6.
公平正义: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更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从一定意义上讲,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代名词。没有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就没有社会主义。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最核心的价值追求,是社会主义实践的价值目标,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准则。  相似文献   

7.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是人民法院裁决各种争纷的两大命脉。程序公正是公平正义理念的重要内容之一。实现程序公正以实现法治的价值追求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8.
王宜萍 《前沿》2010,(6):39-41
公平正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追求公平正义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美好理想,体现了我们党的价值取向。随着改革的深化,我国社会出现重大转型,一些不公正的新老社会问题不断呈现,甚至矛盾激化,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只有公平得以实现、正义得到伸张,才会有和谐可言。本文拟从维护公平正义的角度来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一些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9.
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基本内涵的五个方面。人民法院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必须坚持“公正与效率”主题不动摇,努力维护司法公正,坚决消除司法不公现象,以保障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其实它包涵五个方面的内容,即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其中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  相似文献   

11.
潘在清 《新东方》2007,(12):50-54
关于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问题,胡锦涛同志在2005年2月20日已提出来了。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又六次提到社会公平正义,说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那么,什么是社会公平正义?我们需要的是什么样的社会公平正义?为什么要强调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我们现在是否存在着不公平正义的现象?如何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这是我们应当弄清楚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辽宁人大》2006,(7):30-31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可以概括为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3.
许敬乔 《江苏政协》2010,(12):55-56
社会公正是衡量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尺度,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深厚基础。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从这段话可以看出,社会公平和正义被摆在了建设和谐社会的突出位置。为了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4.
言论10则     
《人民政坛》2013,(7):39-39
实现"中国梦",我们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必须坚定不移地沿着以追求公平正义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前进。丧失正义,将再次陷入普遍贫穷,就是老路;丧失公平,两极分化过分严重,就是邪路。——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教授边立新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内容,就是要实现"公平正义",而它的主要外在社会形式,就是民主法治。公正作为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念是针对资本主义事实上的不平等提出的新型价值目标,代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以人为本,实现人类的解放,使每个人都能够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最彻底的公平正义观。在公平正义的实现过程中,要把实现公平理解为社会主义的实质正义;要全面深化改革,突破传统观念和体制的束缚,创新体制和机制;要实现社会关系结构调整,让人民主体到位;要用法治作为实现公平正义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廉政是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腐败对社会和谐构成极大危害。为了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必须树立与构建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反腐倡廉观念,加大反腐倡廉工作的力度。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的观念维护和实现公平和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吴永文 《政策》2010,(8):4-7
公正廉洁执法是党中央提出的"三项重点工作"之一,是政法公安工作的根基和生命线。公正,就是公平、正义,它是人类在历史进程中形成的共同价值观,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内涵。温家宝总理在年初全国“两会”答记者问时指出,“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形象描述了公平正义对于人类社会的重要价值,也表达了党和政府坚定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政治理念。  相似文献   

18.
公正与正义之优先性辨析是一个二难问题。是以,务必以马克思主义价值范畴方法论予以厘清。马克思主义价值范畴方法论原则主要有实践的合目的性原则、规范性普遍性原则、价值范畴具体性原则等。基于以上三个原则的辨析证明,公正是优先于正义的价值范畴。坚持以公正为核心的公平正义,即公正是一阶价值范畴,公平正义是二阶价值范畴。厘清其区别,有利于我国在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中突出与公有制主体地位相适应的价值理念,有利于凸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同于一般市场经济体制的价值特色,有利于在法治国家建设中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规范法律制度设计与实践,有利于在正义的多面孔中认同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9.
研究公平问题首先要研究马克思主义公平观记者《: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同时又指出“: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这充分说明“,公平”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是不可或缺的。我们注意到,对公平的界定,国内外学界、理论界有许多不同观点。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李君如:和谐需要公平,公平才能和谐。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公平是个非常复杂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自古以来,公平一直是人类追求的一…  相似文献   

20.
徐风 《求索》2014,(12):96-100
柏拉图认为“正义即和谐”。和谐是柏拉图正义观的价值基础,也是柏拉图正义观所追求的终极目标。柏拉图正义观是一种整体性和谐的正义观,追求整体性和谐是柏拉图正义观的基本特征。虽然柏拉图的正义观有着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但对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仍有重大启示。公平正义应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题,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整体性和谐的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