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一些国家在由非民主体制向民主体制转型的过程中,往往遭遇各种暴力与冲突。由于人的安全得不到保障,新政府的信誉与合法性因此受到质疑,从而损害了民主转型的前景。阿富汗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例子,特别是2009年的总统大选表明,恶劣的安全状况已经影响到民主的运作和信誉,这体现了一个困扰许多处于转型过程中的国家的困境:没有人的安全,就没有可靠的民主;转型中的发展中国家很容易在一种失序、动荡的过渡期中反复纠缠,民众的不安全与无效的政府成为一对相互催生的恶瘤。西方的武力干预容易推翻一个旧政权却很难塑造一个强有力的新政权,其造成的权力真空加剧了人的安全与民主转型之间的紧张。民主的价值不容否定,但民主应该在一个稳定的安全基础上去构建,无视人的安全去追求民主,可能反过来有损于真正的民主进程。人的安全视角表明:安全在价值序位上是高于民主的,也是民主生成的前提性条件;有一个能够保证人的安全的有效政府,是国家顺利实现民主转型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传统意义上,国际人道法是适用于战争或武装冲突的规则。随着非战争军事行动的日益增多,因其特征、形式与战争行为存在诸多相似性,导致其在实践中面临类似于战争的行为和后果。这就要求在非战争军事行动中要充分考虑到国际人道法的适用问题。基于此,本文探讨了在非战争军事行动中能否适用国际人道法,如何适用国际人道法以及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出现对国际人道法的发展和完善起到了怎样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战争、技术和国际人道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争技术的不断进步,改变了传统的作战理念和战争的方法、手段。从当今武器开发项目和总体趋势来看,再联系几场局部战争,技术这把双刃剑,在实现精确作战并使战争远离平民的同时,正时刻影响着对国际人道法的解释和适用。而由其导致的不对称战争,迫使弱势一方通过抵制国际人道法来谋求生存,致使法律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相似文献   

4.
实现"人道要求"是国际人道法的价值指向。战争遗留爆炸物严重危害了和平居民的生命与健康,而国际人道法的现存规则却是凤毛麟角,大量问题有待研究和解决。国际人道法的发展和完善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主要应从解决问题的预防性和补救性措施提出对策,包括对作战手段和方法的限制和禁止,警告义务和清除责任的明确,以及监督机制的构建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众多哲学家对人的理解大多停留在了抽象的水平上,忽视了人的实践活动及其所处的一定的社会关系,因而都把人理解成了抽象的人。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萌芽、发展到创立,乃至进一步发展,其对人的理解逐渐摆脱了抽象的方面,从自由自觉的劳动和人所处的社会关系方面规定了人的本质,实现了从抽象的人向现实的人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伊拉克战争是美国“民主输出”战略的一部分。战争虽然初步发展了伊拉克民主的法制条件,但阻碍了该国民主的物质条件,影响了民主的心理条件,破坏了民主的保护性条件。就美国本身所鲁达到的目标而言,伊拉克战争是失败的。  相似文献   

7.
“人的文学”作为一种文学观念,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背景下产生的,体现了五四文学的基本精神,是一个时代文学革命先觉者共同智慧的结晶。这一观念的基本内涵是反对禁欲主义,倡导一种“人间本位主义”。文学批评应有“时代观念。”对当时及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文提出“人的世界”命题,旨在揭示人类发展与创造的事实。实践中的人受实践的制约,又通过实践提升自己。“人就是人的世界”所蕴含和代表的对人和世界的关系的世界观方法论的变革,是通过”实践的批判”实现的。从人类发展进化的总过程来看,“走向人的世界”是总目标总方向。即象征着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迈进的理想与现实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一、引言 在过去的十年里,“军事事务变革”的观念引起了军事思想家们的注意,“不对称”已成为当前的流行用语。但是,不对称很难表示一种本质上新的行动模式,因为在战争的某些特性方面,  相似文献   

10.
伊拉克战争是新世纪爆发的第一场大规模局部战争,对现有战争法和国际法带来了诸多冲击和挑战。5月19日,西安政治学院国际战争法研究所召开了一次学术研讨会,就伊拉克战争中的战争法问题进行了多角度、多层面的研讨,现将主要观点摘编如下,供大家共同研究。  相似文献   

11.
结合80年代以来发生的几场主要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战例,可以看出电子对抗的主要特征:电子对抗已经渗透到了军事的各个领域;主要目标是C3I系统;采取的手段是“软”、“硬”打击并举;电子对抗已几乎贯穿于战争的全过程,成为高技术局部战争中的重要作战手段。现代战场上,电子对抗斗争异常激烈,没有“电磁优势”、“钢铁优势”就难以维持,不掌握“制电磁权”,就谈不上什么制空权、制海权  相似文献   

12.
政府人行为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把经济人假设运用到政治市场领域 ,并提出政府人的行为理性问题 ,是新政治经济学的一个基本主张。本文在论述这一学理扩张历程的基础上 ,用政府人行为理性解释党政机关公务人员的行为与作风 ,为研究党风、政风问题提供一个新的基础性视角  相似文献   

13.
丹东独特的地理环境、经济利益和历史文化等因素,造成了中国东北地区经丹东偷渡韩国现象比较严重。偷渡者利用沿海渔船、集装箱、伪假证件、非法证件等进行偷渡。应通过发展经济、疏通正常出国渠道、加强对辖区内渔船民管理、加大对"蛇头"的打击力度、提高公安边防部队反偷渡工作能力等措施,防范和打击东北地区的偷渡行为,维护国家安全与稳定。  相似文献   

14.
人、个人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出发点.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中现实的人进行了历史唯物主义地多方面地深刻分析,对"个人的全面发展"思想进行了科学阐述.个人的全面发展是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形式,是马克思主义要达到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5.
人类对于自身的认识与把握,即关于人的哲学,既是哲学发展的内在逻辑,也是时代赋予历代哲学家的重大课题。马克思在建立自己理论体系的过程中,对人的本质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对人的本质的现实生成条件和具体生成过程进行了历史的探索与考察。  相似文献   

16.
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自古有之 ,我国始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天人之辩”就是一场关于如何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之争 ,在西方也有类似的讨论。但是 ,随着科学和知识的发展 ,人类中心主义在相当长的时间成为统治人们的精神枷锁 ,以至使人类走上了一条不能持续发展的道路。人们真正从理性上认识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是在全球性环境恶化和资源枯竭已经出现的今天。然而 ,要真正按照这种理性认识去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又受到种种因素的制约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还需要做出艰辛的努力。  相似文献   

17.
一人公司系指股东仅为一人,并由该股东持有公司的全部出资或所有股份的有限公司(包括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一人公司的产生并非偶然现象,而是有着深厚的现实基础。在我国,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为实行一人公司制度提供了政策支持;市场经济的发展为一人公司制度提供了物质基础;投资者的理性选择是建立一人公司制度的主观要求。所以,一人公司制度在我国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生活世界是以人和人的生活为中心的世界,生活世界的观念实质上是探讨优良和最幸福的生活的观念。作为以人的生活世界为基础的法律,通过法律中人之形象——“幸福人”的建构,可使法律的幸福价值彰显。“幸福人”的形象在法律上是一个总括性假设,是诸部门法的人之形象的诸多特性的集合呈现,宪政上的幸福是在否定性的宪政框架上,意欲通过立宪制度保障人追求幸福的权利。宪法上的幸福规定的抽象性极具丰富的概括性内涵,具有广阔的权利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9.
一人公司是我国新修订的公司法规定的新制度,自其诞生以来,便存在正反两方面的社会效应。其反面效应主要表现为一人股东对公司法人人格的滥用。一旦发生此种情形,就应否定一人公司的法人人格,将股东与公司视为一个整体,由股东与公司承担连带责任,这实际上是对有限责任的一种反向限制。  相似文献   

20.
自古以来中国与西方就一直存在着人治与法治之争。在理论上,古往今来的既有提倡人治的,又有提倡法治的,还有主张二者相结合的,这场论战直到现在也未形成定论;在实践上,在中西方都是实施人治的历史悠而久,实施法治的历史、法治的推行困难重重。目前的情况也只能说明人治与法治并存,并没有谁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在现有条件下,我们可以认为,相比人治或者法治,将人治和法治相结合似乎更为可行和合理。在当今的中国,我们要真正实现理想社会的目标,应当构建起一种符合我国国情和历史传统的治理模式———"以法治为本,重视德治,兼顾人治"———在努力实现以法治为治国之本的前提下,在充分发挥人的治国作用的同时,以法治和德治共同制约人治,以达到三者的和谐与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