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当行政机关与行政相对人发生争议时,相对人经常会优先地选择信访、调解途径解决争议,其次才是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行政复议制度具有受案范围宽泛、处理争议高效便捷、决定便于执行、申请不收费等诸多特征,具有其他制度无法比拟的优势。应当充分发挥其在化解行政争议中的主渠道作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良好的法治环境。文章深入分析了行政复议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根源,提出了充分发挥行政复议在化解行政争议中的主渠道作用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詹静 《唯实》2004,(12):52-54
一、行政公益诉讼的内涵及特征由于我国在立法初期,没有考虑到公益诉讼制度,致使整个诉讼法律体系中难以找到可以付诸实践的法律依据,直到目前,我国关于行政公益诉讼的概念学术界尚无定论。笔者试对行政公益诉讼概念作出如下界定:行政公益诉讼是指当行政机关或其他公权性机构的违法行政行为或不作为对公共利益造成侵害或有侵害之虞时,在法律赋予了诉权的情况下,非直接利害关系人为维护公共利益而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制度。和一般行政诉讼相比,行政公益诉讼有如下特征:(1)原告的特殊性。行政公益诉讼是由同被诉行政行为无法律上的利害关系的…  相似文献   

3.
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小议娄爱华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起因是相同的,都是由行政争议引起,其目的都是解决行政争议,维护公民、法人及其他社会组织的合法权益。因此在很多方面,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相同、相近、相联系,两者有着不可分割的依存关系,复议与诉讼都是解决争议...  相似文献   

4.
行政诉讼是解决行政争议的最后一种手段,也是行政相对人运用法律来对抗行政机关的最有效的途径,然而目前我国行政诉讼制度存在着种种的问题,阻碍了司法的公正与独立,没有能很好的达到保障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的效果。目前我国尝试通过司法体制改革来改变这一现状,但是也遇到种种困难与挑战,难以找到突破口。行政法院制度起源于法国,并且为大多数大陆法系国家所效仿,为这些国家行的政法制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根据依法治国、行政法治原则的需要,在我国设立行政法院制度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在讨论设立行政法院制度的意义和可行性的同时,具体的行政法院体系设计、审级与管辖制度、人事财政经费制度以及怎样切实有效地推行行政法院制度等问题也应当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5.
行政诉讼制度是在民主宪政下,司法机关对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司法监督,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不受违法行政行为侵害的法律监督制度,是行政相对人获得法律救济的基本途径,也是行政法保障公民权利的最后一道屏障。但是,我国行政诉讼法律制度起步较晚,1989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尽管建构了我国行政诉讼法律制度的基本框架,但由于当时在制定行政诉讼法时,还缺乏行政审判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佟珊  王伟 《实践》2006,(2):33-33
第七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标志着我国相对完善的行政诉讼制度基本建立,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相分离。《行政诉讼法》的实施不仅保护了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而且强有力地推动了我国行政法制化的进程。然而,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和民主  相似文献   

7.
府际权限争议指国家行政机关之间因行政职权的积极行使或消极不行使而与其他行政机关之间发生的法律争议。当代中国,府际权限争议具有争议主体多元性、争议事项宽泛化、争议表现公开化、争议危害社会化、争议原因利益化、争议内容法律化等现实特征。当代中国,府际权限争议的产生原因是复杂的,立法缺陷是其产生的最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8.
行政法学理论界一般认为行政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具有合理性,然而通过分析附带民事诉讼本身特点并对行政附带民事诉讼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进行比较研究,可以发现行政附带民事诉讼与诉讼效益原则和判决确定性原则相悖,若一定要在行政诉讼中附带民事诉讼必将造成不利影响并削弱行政诉讼制度的存在价值,故而,行政诉讼不应附带民事诉讼。  相似文献   

9.
《世纪桥》2015,(10)
科学合理的行政复议制度既可以督促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又能及时有效的保护救济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解决行政纠纷比行政诉讼更加快速和专业,对我国法治社会的建设具有重大意义,然而,我国的行政复议制度在实践中却越来越暴露出其各种缺陷,不利于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的维护,我们应及时的调整完善行政复议制度,使行政复议制度能更加高效的解决行政争议。  相似文献   

10.
刘丽 《共产党人》2008,(14):37-38
法治社会之中,司法对政府行为拥有最终的审查权。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会因被管理者的不服而被以诉讼方式提交司法进行审查即引发行政诉讼。我国于1989年按照世界众多国家普遍的做法建立了行政诉讼制度。现实社会生活中,行政机关会因其具体行政行为不当或违法造成被管理对象的财产权益和人身权益的损害而招致诉讼。如行政机关具体行政行为确实不当或违法,  相似文献   

11.
李湘刚 《探索》2011,(3):89-92
中国行政审判制度问题表现为:法院的行政审判权威问题,审判独立重构及制度保障问题,行政诉讼执行难与司法地方化问题,司法行政化和法官官僚化问题。解决中国行政审判制度问题,必须进行行政审判制度改革,构建行政法院是改革的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12.
行政复议是对有争议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行政审查的制度,审查的重点应当围绕原行政机关认定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充分和适用法律是否止确进行.证据规则是行政复议的核心,行政复议程序应当围绕证据规则进行和展开.行政复议决定除少数情况外,有受司法审查的可能,一般不是终局裁定.行政复议是一类行政行为,具有行政性和全面审查性.行政复议制度的这些特点决定了行政复议证明责任与证明标准不同于行政程序和行政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3.
法治行政是行政法的价值所在,实现行政权配置和行使的正当性是行政法的根本目标,行政诉讼产生的动力因在于实现行政法的这种价值诉求。因此,行政诉讼本质上是对行政公权正当性的救济,而行政权的正当性,最终必须通过国家公权伦理关系加以说明。所以,讨论行政诉讼的目的不能离开宪政制度的政治伦理、行政法制和行政法律救济制度的具体性,行政诉讼的目的是这种具体公权价值制度化和法律化的认同。  相似文献   

14.
行政诉讼法的制定和实施意在严格要求行政机关必须依法行使行政职权,同时,赋予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享有一种民主权利,如果发生行政争议,可以选择一条法律渠道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通过司法程序裁决。因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就需要学习行政诉  相似文献   

15.
行政诉讼引入调解制度是构建和谐政府、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行政诉讼调解制度可以丰富当事人程序选择权、弥补判决的不足、实现行政管理中的共赢、化解信访压力,保持社会秩序稳定。和谐行政下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的构建,要以民事诉讼调解制度为蓝本,按照自身的特点,遵循自愿原则、合法原则、平等原则、有限调解原则。结合“调审合一”的调节模式,以此来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的行政诉讼领域,由于一直强调"公权力不可处分",所以对行政案件的处理一般禁止适用协调和解的方式,或者说行政案件适用协调和解缺乏相应的法律依据.但与此同时,在审判实践中却出现了大量行政案件的原、被告双方在法院默许乃至动员下通过"互相协调"的方式解决争议的状况,这又显然是同现行立法相矛盾的.为了切实解决立法和实践相脱节这一现实矛盾,正式确立行政案件的协调和解机制就显得十分必要了,这也正是目前完善我国行政诉讼制度的一项新命题.  相似文献   

17.
关于行政合同司法救济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合同的救济主要是对行政合同缔结、履行中产生纠纷的救济,其救济主要是针对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的救济。文章明确了行政合同行政诉讼救济的前提——行政合同案件可以而且应该纳入行政诉讼范畴,并对行政合同行政诉讼救济的范围作出清晰的界定。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行政合同诉讼救济制度的完善和创新。  相似文献   

18.
法治行政是行政法的价值所在,实现行政权配置和行使的正当性是行政法的根本目标,行政诉讼产生的动力因在于实现行政法的这种价值诉求。因此,行政诉讼本质上是对行政公权正当性的救济,而行政权的正当性,最终必须通过国家公权伦理关系加以说明。所以,讨论行政诉讼的目的不能离开宪政制度的政治伦理、行政法制和行政法律救济制度的具体性,行政诉讼的目的是这种具体公权价值制度化和法律化的认同。  相似文献   

19.
行政诉讼被告拒不履行生效的行政判决在现实中并不鲜见。要解决行政判决执行难,关键在于充分运用法律赋予的强制执行权,整合监督体系,创新执行措施,并将执行情况纳入法治政府建设考核指标体系,以期建构中国特色行政判决强制执行制度。  相似文献   

20.
行政诉讼是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其结果关系到它们的切身利益。然而,在我国当前的行政诉讼中,由于双方当事人的地位差别,“官民之争”诉讼中的“官”总是占据着优势,原告胜诉率并不高,行政诉讼解纷、监督和救济的作用并未完全凸显。若行政诉讼一味流于形式,行政裁判结果有失公允,势必会造成对行政相对人的二次伤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