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黄元 《法制博览》2009,(21):55-55
盛宣怀(1844-1916)生活的年代,恰逢早期世博会在欧美各国举办。作为洋务运动干将、中国早期工业之父,盛宣怀紧紧把握时机,挤进了自1878年至1915年的历届世博会。但是积弱已久的大清国,在繁荣昌盛的西方列强面前,显得那么捉襟见肘、相形见绌。盛宣怀的无奈,他心中的酸辛、苦涩,是不言而喻的。  相似文献   

2.
贺航 《工会博览》2010,(10):32-33
生逢盛会,与有荣焉。自1851年首届伦敦万国工业博览会(即首届世博会)起,中国就与世博会有了亲密接触。中国精良的手工艺品和农产品登上世博会舞台,可谓时日久远了。  相似文献   

3.
吴迪 《南风窗》2011,(7):30-31
日本这次地震是千年罕见的巨灾,本是中国展现大国胸襟,打破西方对中国认识平面化样板化的有利时机,我们可以用比举办一次世博会少很多的财力物力达到我们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上海世博会作为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的注册类世博会,是中国发展和进步过程中的一件大事。在这个过程中,塑造让世界认同和向往的价值观,是一个尤为痛苦和艰难的历程。  相似文献   

5.
公共外交是国家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外交工作的重要开拓方向,上海世博会则是我国集中开展公共外交的重要舞台。中国通过举办世博会体现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展现了国家的软实力及自信和包容的大国智慧,表达了中国愿与世界各国、各地区共同发展,共享发展机遇,共创美好未来的真诚愿望。世博公共外交实践取得了积极成果,得到世界媒体的肯定与赞誉。世博会已经圆满闭幕,但中国公共外交事业方兴未艾,有必要对世博公共外交实践进行客观评估和总结。  相似文献   

6.
《南风窗》2010,(9):81-81
<正>整整一百年前,小说家陆士谔在他的幻想小说《新中国》中描写:主人公做了一个梦,一百年后,中国将举办万国博览会,地点在上海,会址在浦东陆家嘴一带,筹委会的人为了是在黄浦江上建大桥,还是在江下筑隧道争论不已,最后决定修越江隧道。在国家满目疮痍、民族危机严重的晚清末年,读这小说的多数人都会认为,这样的预言如同南柯一梦。  相似文献   

7.
数字     
《工会博览》2010,(10):4-4
“我们要全力以赴、精益求精、协调一致、善始善终做好上海世博会举办期间各项工作。坚持安全第一、服务至上。真正把上海世博会办成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会。”——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开幕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参观上海世博园部分展馆时强调。  相似文献   

8.
为期16天的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成功闭幕,中国实现了举办一届出色奥运会的庄严承诺,获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联想到年初以来围绕中国举办奥运的一系列困难和压力,不得不说此次成功地举办奥运会实属来之不易。在这段时间,中国外交经历了严峻的考验,但最终奥运成功举办,中国的国家形象有了进一步提升,这些都与中国外交付出的努力密不可分,可以说中国外交在无形的赛场上也收获了一枚沉甸甸的金牌。  相似文献   

9.
任人宰割的历史绝不能重演──纪念《马关条约》一百年和台湾光复五十年姜殿铭对中华民族来说,一百年前的四月十七日是一个刻骨铭心的日子。时光虽然已经过去了一百年,中国也再不是当年任人宰割的国家,但人们依然不会忘记那个耻辱的任人宰割、任人瓜分的日子。因为一个...  相似文献   

10.
尴尬中国     
恒禾 《法制博览》2010,(20):12-13
A 2009年,武汉举办了一次“中韩陶艺交流展”,韩国艺术家金光石想借这次展出的机会,搞一个“换宝”活动,大意是:用自己亲手制作的一百多个形态各异的陶碗,观众填写资料卡片后,可以用随身物品或与陶相关的物品交换格子里的碗。  相似文献   

11.
一座城市是否美好,取决于这座城市的市民享有什么样的生活。这不取决于它是否举办世博会,也不取决于它是否拥有迪士尼,而是要看政府是不是有限权力、社区能否实行居民自治、个人权利是否得到充分保障。  相似文献   

12.
本刊讯教培中心工会为丰富教职员工的文体生活,增进学校的凝聚力,日前举办职工拔河比赛,一百多名职工中  相似文献   

13.
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三十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的伟大目标是,到我们党成立一百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只要我们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一定能够胜利实现这一宏伟蓝图和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14.
从甲午战争到《马关条约》──日本强占台湾始末蒋为清一百年以前,中国发生了两件震撼民魂的事件——中日甲午战争和签订《马关条约》,一百年后的今天我们再来讨论这段历史是有现实意义的。在台湾,有一些人由于这段历史而对大陆抱有怨恨情绪,也有的人利用这段历史煽动...  相似文献   

15.
为纪念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我系政治学教研室于八二年十一月十六日举办了科学讨论会。会议邀请了系内外有关同志参加。会上,李景鹏、吴知论二同志报告了题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中国》的论文。该文分析了马克思逝世以来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特点和规律,着重分析了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的本质、特点及其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的地位。论文提出了不发达国家的社会主义运动必将比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先进等观点。在讨论中,大家对论文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认为文  相似文献   

16.
世博会要追求快乐的可持续性,成为中国确立幸福观、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转折点,不应过分追求表面的奢华。  相似文献   

17.
郭可  吴瑛 《国际展望》2011,(2):90-112
世博会已从最初的科技革命和工业成果的展示舞台,逐步扩展到文明和文化交流的平台,并为主办国和城市展示国家品牌和城市形象带来重大机遇。上海世博会作为中国整个公共外交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其本身就构成了中国公共外交的平台,也引起了国内外媒体的极大关注。文章从分析全球媒体对上海世博会的新闻报道入手,探讨上海世博会的国际舆情变化规律、传播方式和模式,并以此来进一步讨论其对我国公共外交的意义和价值以及启示,以推动未来中国舆情外交的探索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英国,到处都是“宫保鸡丁”:王宫、古堡、基督教、市政厅之谐音也。到处都是希腊式的圆柱、罗马式的.拱顶,到处都是红砖的房、石垒的街。在中国,一百年的房屋已经垂垂老矣,弥足珍贵,在英国,二百年的房屋,属于“年轻的老头”,成群结队;中国的古迹,大都埋在地下;英国的古董,大都立在地上。英国的街道,窄窄的、弯弯的,始终走不出中世纪的街巷。  相似文献   

19.
世博会的核心价值不局限于创造发明等物质成果,而更看重人与人之间的广泛接触和交流,更注重世博会的精神财富及其对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引领作用,这才是“一切始于世博会“的当代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20.
《法制博览》2011,(2):10-11
一个日本的小学教师给他的学生布置了这样一道历史题:“日本跟中国每一百年就打一次仗,19世纪打了日清战争(即甲午战争),20世纪打了一场日中战争(即抗日战争),21世纪如果跟中国开火,你认为大概是什么时候?可能的远因和近因在哪里?如果日本赢了,赢在什么地方?输了,又输在什么地方?分析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