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中国的书法艺术,是一门历史悠久的汉字书写艺术。可以说,离开了汉字,就没有了书法艺术。汉字是中国书法不可缺少的要素。换句话说,书法艺术之所以能够成为一种艺术形式,能够有筋有骨、有血有肉地呈现其独特的审美价值与生命意味,离不开这两者的相互滋养。追根溯源,书法之美与汉字之美的交织与融汇,从书法审美诞生之日起,就伴随着汉字的演化,在历史的长河里沉潜、流动,直至拓展、升华。  相似文献   

2.
汉字,从殷商甲骨到隋唐的楷书,走完了它字体演变的漫长道路。在这段时间里,书法艺术随同汉字的演变,也不断地发展,并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宝藏。但是,书法艺术的发展更有其独特的演变过程。我们现在所見到的北宋以前的书迹,多数为尺牍,诗卷、佛经、公文、刻石、墓志等很难看到以书法艺术创作本身为第一目的的作品。这时,没有所谓书法艺术与书写内容的关系问题,书法只是表现文字内容的手段,是为文字内容服务的。  相似文献   

3.
书法与书学     
<正> 书法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明珠。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深受人们喜爱。独特艺术书法,是中华民族独创的一种独特艺术,在世界上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为什么只有在中国才把文字的书写发展成为书法艺术?这是和我国独有的文字——汉字分不开的。汉字的特点是结体源于象形。世界上的文字开始都是象形文字,而后相继发展为拼音文字,字形简单,变化不  相似文献   

4.
文字是人类进行交流的工具,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一个标志。以象形符号发展的文字有古埃及文字、藓美尔文字、玛雅文字等,然而至今保留着象形书写痕迹的却只有中国汉字一种。中国汉字具有其象形性,从它的诞生之日起就存在着实用性与艺术性的双重关系,它为汉字进入纯艺术范畴奠定了先决条件。远在六千多年前,在半坡仰韶文化遗址的彩陶图案中就有了类似文字的符号出现。作为比较完备、系统的汉字的出现则是四千多年前的甲骨文字。甲  相似文献   

5.
正古人云,"书,心画也"。作为中国特有的文化瑰宝,书法不仅使书写、文字从一种媒体传播的实用层面上升到精神艺术层面,而且可以成为体解大道、觉悟心灵的巧妙载体。在诉诸心灵、感悟生命、趋近无我的根本层面,书法和佛法其实是殊途同归的。回顾中国书法的发展历史,从商周时期的甲骨文、金文,到秦篆汉隶,再到行、草、楷书的广泛流行,汉字书写逐渐从实用走向艺术,从物质走向精神,从共性走向个性。从书法的演进历史,可以看到中国人的生命主体性、精神的自觉性,在不断成熟和崛起。中国佛教两千年的历史恰恰伴  相似文献   

6.
王飞 《黄埔》2013,(3):95-96
中国书法,终究是一门线条的艺术。其书写对象是汉字,汉字本身就具备很强的思想性。这样就决定了书法能够,也必须反映书家的审美心理、审美情绪和审美境界。书法有着深远的艺术意境,其艺术意境和情与理、形与神、丰富的结字和生动的韵律相一致,其表现形式与书写内容完美的统一是至关重要的。陈继鸣的书法作品就有着一种内敛,看上去有着道家学派的那种玄远、超脱之美,其表现形式是  相似文献   

7.
汉字是指中国人发明的符合六书规范的可以记言记事表情达意的方块文字。文字的发明适应了君王的社会治理,弥补了君王仅"以言语为约束"或"结绳而治"的不足。文字一产生就成为君王治理的重要工具,专设史官以文字记录君王言行成为政权法制的重要内容。从仓颉文字的推广可知君王对文字规范的重视,而文字更有助于规范其他方面的社会制度。文字的分化会造成朝廷统治的障碍,统一文字是秦朝廷集权统治的重要措施。文字的统一促进和强化了法制建设,而法制的发展和强化又促进了文字的进化。汉字由小篆变为隶书有利于法制的进一步推进,隶书演变为楷书和草书,则只有楷书能适应法制的需要。唐代科考对楷书的制度性要求为中国法制文件的汉字书写确立了字体标准。中华法系有其特殊的内涵,中华法系的特殊内涵与汉字的特殊性质应该具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孙昕光 《青年论坛》2013,(5):125-131
汉字文化是在汉字的使用、传播、交流过程中产生的独特文化形式,其特征主要体现在汉字文化的意蕴美、音韵美和书法美三方面.汉字文化的发展历经兴盛、衰落、复兴三个时期.历史发展的事实充分证明“汉字落后论”、“汉字取消论”的荒谬,同时也说明文字的发展有其自身规律,它与特定国家或地区的社会整体发展、尤其是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相适应.从根本上说,汉字文化的一度衰落是由国力衰弱、经济落后等特定历史背景所决定的,汉字文化的复兴也是东亚经济特别是中国经济迅速崛起的必然结果.随着汉字文化的再度复兴,汉字的差异构成汉字文化圈各国间交流传播的障碍,正在成为汉字文化发展中不可回避而亟待解决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理想途径是汉字文化圈各国通力合作,走汉字共通化的道路,从而在汉字字体、汉字字形、汉字编码等方面实现统一和规范化.  相似文献   

9.
陈虹 《求索》2015,(1):183-187
汉字的书写深受器物载体的影响,其美学风貌的表现大致可以分为五个方面:陶片甲骨上的书写,青铜碑碣上的书写,简牍绢帛上的书写,纸张上的书写和计算机书写。陶片甲骨上的文字稚拙古朴;青铜碑碣上的文字圆润凝重;简牍与帛书上的文字舒展流畅;纸张上的挥毫泼墨使汉字的书写成为了一门艺术;而数字化时代计算机"书写"的出现,更是让书写者可以任意挥洒个人的情感和意趣。  相似文献   

10.
古人说书法是写字方法,是一种用毛笔书写汉字的艺术。既有艺术价值,又有实用价值。古人也说过,书法当随时代,各种书体应运而生,书法名家大家,与时俱进,各领风骚,在历史的长河中如璀璨群星,列于河汉。当今时代,科技发展迅猛,知识爆炸,中国书法艺术又该如何定位,如何发挥作用,发挥什么作用?我以为,书法不仅是中国的国宝,也是世界之宝,宇宙之瑰宝。书法博大精深,应该叫宇宙书法。众所周知,大凡民族的,同时  相似文献   

11.
钟联合  陈继芳 《台声》2010,(11):58-63
<正>历时一个月的首届"两岸汉字艺术节"在大陆举办的系列活动,于10月15日在北京落下帷幕。这次活动通过5场风格迥异的主题展览——"追忆·汉字:典藏文明之光"、"雅尚·汉字:翰墨千秋书法"、"意韵·汉字:汉字艺术印象"、"乐活·汉字:汉字创意生活"、"感知·汉字:发现之美",以及众多的系列推广活动——"领秀·汉字:汉字的创意服装秀"、"开卷·汉字:高校汉字艺术讲座"、"问道·汉字:两岸书法艺术论坛"等,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向社会公众展示了汉字的魅力,既呈现了汉字文化历史的厚重感,也呈现了汉字多姿多彩的当代时尚元素,  相似文献   

12.
《台声》2016,(20)
正中国书法艺术是中国文化的传统基石,自秦统一文字以来,到三国、魏晋时期,直至如今,可谓一脉相承。其中,5种基本字体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皆已发展成熟,有了丰富的书法理论。而历代各具特色书法名家亦是蜂拥辈出,使得书法艺术蓬勃发展、传承不息,成为光辉灿烂的艺术文化创作中的重要一环。在台湾,也有一位将文字用心画出独特生命力的书法家。他秉持"自  相似文献   

13.
樊和平 《中国发展》2011,11(6):72-77
书法通常被当作艺术。然而,如果将中国书法仅仅理解为一种艺术,那就曲解和委屈了书法,误读了它对于中国民族的深刻意义。在其他文明中,书法也许只是艺术,但在中国,它却是文化本身。书法、书法史,是中国人的文化基因图表,演绎着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和性格构造。书之"法"与人之"法"统一,赋予其"方不中矩,圆不副规"的"从心所欲不逾矩"的中国式自由意境;刚柔性格,进退智慧,演绎着"志在飞移"、"将奔未驰"的"无为而无不为"的人生大智慧,"书写"着儒道佛三位一体的极富弹性的安身立命的基地;真善美贯通,表达了"风骚之意"与"天地之心"的天作之合,沉默庄严地演奏着中国人高明悠远的灵魂协奏曲。  相似文献   

14.
书法、篆刻     
书法、篆刻高敬增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已有数千年悠久历史。它以毛笔、宣纸、墨汁为书写工具,以线条组合为表现手段,以汉字的涵义和书写者的思想感情、审美观点为表现内容。它是象征性与抽象性熔为一体的造型艺术。它深刻反映着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精神、优良传统、伦...  相似文献   

15.
"汉字直接表义说"把汉字看作不通过语言而可以直接表义的文字,是一种错误的言文关系观。这种言文关系观的错误不仅表现在它误解了文字表现语言的途径,认为文字只有表现语音才是表现语言的,而且它忽略了汉字书写与阅读过程中脱落的有声语言环节,还错误地把汉字的构形理据与超越时空的特点作为汉字直接表义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高慧 《友声》2006,(1):44-45
2005年7月15日至19日、7月21日至24日,对外友协与中国殷商文化学会、日本北枝篆会等单位分别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和河南博物院共同举办了“中国古文字起源———中日甲骨文书法展”。甲骨文,是指中国古代殷商时期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可识读的文字。甲骨文作为中国汉字的鼻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也是人类文化的瑰宝,在世界文化宝库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这次展览以甲骨文为主题,展出了中日两国古文字专家、学者、书法家模仿甲骨文字创作的书法、篆刻以及甲骨文考古挖掘图片等共计210…  相似文献   

17.
《黄埔》2016,(2)
正存在决定意识,书法随时代。先民在刀耕火种时代,结绳记事。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中华民族的祖先以仓颉为代表创造了汉文字,由汉文字又创造了书法艺术。有历史记载的三千年文字史、五千年文明史,使中华民族光耀人类史册。近现代,中国和世界的科技文化发展迅猛、知识爆炸。书法艺术是中国国宝,也是世界的独门艺术,人们以与时俱进的思维重新审视它,认识有了提升,觉得它不  相似文献   

18.
因"键盘依赖症"而导致的"提笔忘字"成了普遍现象,倘如此下去,国人的书写能力很容易退化,这是滋生"新文盲"的渊薮。对此我们应有一种文化忧患意识,用智慧和行动去激活文化遗产的生命力,通过强化汉字的艺术性书写、把书法列入中小学生必修课、加强习字与书法教育,让书法艺术深入人心,成为广大中国人的必备修养。  相似文献   

19.
印章与篆刻     
中国使用印章的历史,从考古所得的遗存看,可以上溯到3000多年前的商代,在春秋战国时代发展成熟。印章自出现,其字体就一直以篆书为主。历代入印的篆体有下列几种:甲骨文。清代以后,一些篆刻家吸取甲骨文入印,形成古拙而又具新意的印风。金文,又称钟鼎文。金文对书法篆刻的发展有很大影响,沉郁古朴的金石韵味是书法篆刻艺术追求的美学风范。籀文,又称大篆,籀文结字如金文。小篆,又称秦篆。小篆为篆刻艺术的主要书体。中国的文字经历了甲骨、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等几个书体演进阶段,印章肇始于篆书兴盛的时代,篆字成为印章的初始书体就是史…  相似文献   

20.
一代伟人毛泽东不但是叱咤风云的革命家,也是伟大的诗人和书法家。他以那笔走龙蛇、恣肆雄浑的书法艺术,给中国书法艺术园地注入了新的活力,将中国书法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提到了一个新高度。笔者认为毛泽东的书法艺术大致可分为以下发展阶段。一九二一年以前为第一阶段。这个时期毛泽东承受国学传统教育,打下了严谨而深厚的书法功底。他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