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80年前,长征途中的红军突破重围,跨越人迹罕至的老山界,获得了宝贵的休整。80年后,一支由当代广西杂志社、南宁学院等单位组成的调研组,以重走长征路、寻访革命遗址的独特方式,梳理那段峥嵘岁月留下的珍贵印记,将英雄们鲜为人知的故事传承和弘扬。《当代广西》第16期《英雄火种,我们该怎么薪火相传?》一文正是这次活动的鲜活纪录。  相似文献   

2.
正"缅怀革命先辈,最好的做法就是继承他们的革命精神并将之发扬光大。"12月4日,在纪念中央红军长征翻越老山界80周年之际,当代广西杂志社一行4人和资源县有关领导及工作人员组成的调研组,深入到位于老山界脚下的资源县两水苗族乡塘洞村等地,开展重走红军路、寻访红军遗迹、缅怀革命先辈等系列纪念活动,为继承和发扬红军长征精神,开展红色旅游文化建设,展开实地调研。  相似文献   

3.
塘洞竹话     
凡夫唐 《当代广西》2006,(20):59-59
没读过陆定一的名篇《老山界》的人恐怕也会听说过,老山界,是越城岭的主脉,主峰猫儿山海拔2142米,被誉为华南第一峰。1934年冬,红一方面军突破湘江天险向西挺进,老山界是长征以来翻越的第一座高山。人们一定忘不了文中描绘的这样一个镜头——红军队伍日夜兼程,夜行军的红军战士手举火把,在“之”字型蜿蜒陡峭  相似文献   

4.
陈雄章  ;李庭华 《传承》2014,(9):28-30
在纪念红军长征过桂北80周年之际,来自当代广西杂志社、广西师范大学、南宁学院、广西艺术学院、玉林师范学院、贺州学院、广西桂林地区林业学校等单位的15名史学工作者和从事教育服务工作的人员,自发重走桂北红军长征路,寻访革命遗址、红军无名烈士墓,慰问平凡的好人等,并对保护红军长征遗迹,开发红色文化资源,继承中国革命的光荣传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82年前,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取道今桂北全州、灌阳、兴安、资源等县,摆脱敌人围追堵截,顺利渡过湘江,翻越老山界,在八桂土地上书写了一首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如今,在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记者重新踏上这一片红色土地,仍清晰地感受到一种强烈的精神脉动——在长征精神的洗礼下,桂北人民在致富脱贫奔小康的"新长征"路上甩开步伐,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城乡巨变。  相似文献   

6.
今年是伟大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70年前,英勇的红军将士苦战穷山恶水,笑对饥寒交迫,克服党内错误干扰,冲破敌军重重封锁,胜利实现了军事上的转移和政治上的转变,挽救了党,挽救了革命,使中国从此走上光明的道路。从那时起,伟大的长征和长征所熔铸、锻造的长征精神,成为我们党先进性的真实写照,成为我们党革命精神的重要源头,教育和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了解长征、走近长征、认识长征、讴歌长征,继承和发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对于我们加强机关党的先进性建设、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推动机关事务工作的改革与发展有着…  相似文献   

7.
梁宝渭 《传承》2014,(12):4-8
湘江战役是长征路上的第一场大战役,更是长征路上最悲壮的战役。在红军长征经过广西的这段艰苦岁月,红军在广西灌阳、全州、兴安、资源、龙胜五县留下的光辉印记永远闪耀着历史的光芒。  相似文献   

8.
朱健 《今日浙江》2006,(20):32-37
长征是一部惊心动魄、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不仅为挽救党和红军、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更锤炼熔铸出伟大的长征精神,成为穿越时空的精神象征。在伟大的长征中,有很多浙江儿女。本刊约请省委党史研究室的有关专家整理、撰写了其中8位将士的故事。长征和新长征,是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的接力赛。纪念长征,是为了重温一种伟大的精神,获得一种现实力量,并作为前行的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9.
正长征精神薪火不熄。我们正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途上,长征精神的时代光辉,时刻昭示后人坚定理想信念,在新的长征路上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续写时代的光荣与梦想。长征是人间的奇迹,是英雄的史诗,是历史的丰碑;长征留给我们的巨大精神财富,穿越时空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后人。长征,留给我们一组不可思议的数字。细细研读这些枯燥的数字,方能理解什么叫勇往直前,何为坚韧不拔,感受来自80年前的震撼。中央红军长征行程2万5千里,途  相似文献   

10.
《传承》2015,(5)
<正>广西交通技师学院创建于1979年;2005年4月,经自治区劳动厅批准,在广西交通高级技工学校的基础上增设广西交通技师学院;2006年8月,经自治区编委批准增挂广西交通技师学院牌子,与广西交通高级技工学校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办学;2011年2月,自治区交通运输厅批准同意对外统一使用"广西交通技师学院"的校名。学院占地面积458亩,由邕武校区、长堽校区、伊岭校  相似文献   

11.
正红军长征过广西是整个长征史诗中的重要篇章,是红军与国民党军之间的一场殊死军事较量,也是无形的宣传力量斗争。红军长征过广西的宣传思想工作对于传播革命真理和党的政策,粉碎敌军的反共宣传,打破敌军防堵、抢渡湘江,助力红军过境广西乃至对长征胜利都有举足轻重之影响,对做好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2.
正悲壮的湘江战役后,湘桂边境依然乌云密布,杀机四伏……在前往湘西北与红二、红六军团会师的路上,敌人布下10多个师的重兵防守,突破湘江之后的中央红军面临更严峻的生死危机。中央红军何去何从?"油榨坪会议"作出"中峰转向"的决定,挥戈老山界。这也是红军长征历史上第一次改变行军路线。  相似文献   

13.
《传承》1994,(6)
灌阳县召开纪念红军长征过广西60周年座谈会今年是红军长征过广西60周年。为了缅怀革命先烈,继承和发扬红军的光荣传统和作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中共灌阳县委、县人民政府于11月25日召开了“纪念红军长征过广西60周年座谈会”。县四家班子的领导和有关单位的...  相似文献   

14.
长征被人们习惯地称为"二万五千里长征",实际上则是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南北各根据地向陕北根据地进行的战略大转移。在红军长征中,先后有红六军团和红一方面军(中央红军主力)两支队伍途经广西桂北地区。在一些党史军史书刊中,对红军长征与红军长征过广西的记述中有诸多误述,需要加以考析订正。红军长征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和深远的影响,红军过广西同样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与深远影响,长征的伟大胜利还有着十分丰富的历史经验与深刻的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15.
按照长征时的行政区划和习惯称谓,红军长征经过的省份是14个:江西、福建、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西康(原为四川一部分。1928年9月国民党中央全会决议西康特别区正式建为行省。1935年7月成立西康建省委员会。1939年正式  相似文献   

16.
《传承》2006,(10):9-9
8月27日,开国元勋子女活动组在胜利到达陕北后,在古城西安“万人见面会”上又一次掀起高潮。罗东进:长征,是一份十分丰富的革命文化遗产“把长征精神一代一代传下去!”67岁的罗东进说,“纵观长征的历史,可以清晰地看到我们中华民族拼搏奋进、百折不挠的优良品质。长征,是一份十分丰富的革命文化遗产,作为红军的后代,我们应该永远继承发扬下去。”周秉德:长征壮举震寰宇,红军传奇重千秋“长征壮举震寰宇,红军传奇重千秋。”70岁的周秉德说,以前,她也多次走访过伯父周恩来等先辈们战斗生活过的地方,每一次的感受都不一样,尤以这次感触最深最浓…  相似文献   

17.
王旭 《当代广西》2023,(5):9-10
<正>2021年4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视察广西,他在参观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时指出,红军将士视死如归、向死而生、一往无前、敢于压倒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压倒的崇高精神,永远值得我们铭记和发扬。红军将士在湘江战役中体现出的“勇于胜利、勇于突破、勇于牺牲”精神,是红军长征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留给广西的宝贵精神财富,必须用好这些红色资源。放眼整部长征史,经此一战我军最终突破封锁、  相似文献   

18.
《传承》2014,(11):F0003-F0003
正2014年11月25-26日,红军长征突破湘江战役80周年纪念活动在广西桂林市兴安县举行。本次活动的主题是"传承革命精神,共筑中国梦想",包括红军长征突破湘江战役80周年纪念大会、"永远跟党走"文艺演出、红军长征突破湘江80周年学术研讨暨电视剧《突围突围》看片会、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纪念馆开馆仪式、红军后代湘江祭英烈活动、重走红军长征路等活动。当年参加过长征的60多位老领导老红军后代代表,以及桂林2000多名社会各界  相似文献   

19.
《当代广西》2005,(19):F0002-F0002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的前身是创建于1965年的广西劳动大学,为适应广西经济建设和学院自身发展需要,先后改制为广西农学院热带作物分院(1977年),广西农垦职工大学(1982年)。1998年3月,经教育部和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成为广西首批独立改制的高职院校。  相似文献   

20.
正2019年10月12至13日,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侨务办公室、中国华侨华人研究所、广西民族大学、桂林旅游学院主办,广西华侨历史学会、桂林市归国华侨联合会、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协办,桂林旅游学院旅游管理学院、广西侨乡文化研究中心承办的"第四届海外华人与中国侨乡文化"学术研讨会在桂林旅游学院举行。来自海内外的5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此次会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