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1年11月20日,美国高盛证券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吉姆·奥尼尔(Jim O’Neill)发表了一份全球经济调查报告《建立更好的全球经济之砖》(Building Better Global Economic,BRICs),称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为四个新兴经济发展引擎,并对这四国的经济发展前景进行了深入分析,首次提出了“金砖四国”的概念。  相似文献   

2.
2003年10月,美国高盛投资公司发表了一份在国际上引起很大反响的研究报告,题为《BRICs之梦:通往2050年之路》。报告预测了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等四个发展中大国的发展前景,认为四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将持续到2050年左右,其经济总量2025年能达到美、日、德、英、法、意等"G6"集团的一半;2045年将超过"G6"集团。姑不论这一预测是否准确,仅就该报告所揭示的"BRICs现象"就值得学界认真加以探讨。该报告反映了什么?又意味着什么?如何看待四国的发展及其相互关系?带着这些问题,本期我们邀请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的六位专家举行对谈,期望能引起您的高度重视,并思考就这一现象作出更进一步的经济政治学解释。  相似文献   

3.
2004年发展中国家形势出现了引人注目的一些特点,单边主义在发展中地区不断碰壁,大国围绕反恐、反贫和石油等问题加强了对发展中地区的拉拢和争夺,与此同时以巴俄印中(BRICs,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四国简称)为代表的发展中新兴大国迅速崛起,中国在发展中地区的影响快速上升。所有这些都反映了当前发展中国家总体崛起的势头和国际局势的变化,并将对未来世界地缘政治格局产生重要影响。一、巴俄印中新兴发展中大国迅速崛起2003年12月,世界著名的投资银行高盛公司在其网站发表题为《与巴俄印中共梦:通往2050之路》的报告后,巴俄印中立即成…  相似文献   

4.
论新兴大国的崛起与现有大国的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中国、巴西、印度、俄罗斯(简称BRICs)为代表的新兴大国的崛起是当代世界的一 个重大政治现象,将对现有世界政治格局和经济格局产生重要影响。现有大国和力量中 心将其或视为挑战或视为机遇,采取不同的应对战略。  相似文献   

5.
2008年以来,国际经济环境异常复杂,美国次贷危机发酵恶化,美元大幅波动,粮油价格疯涨骤降,通货膨胀窜高,股市直线下挫,全球经济危机四伏,不确定性明显上升。近期,美国“两房”被政府接管,雷曼兄弟破产、美林公司被并购,摩根士丹利和高盛公司转型,华尔街金融风暴席卷全球,使欧洲深陷金融危机,一些新兴市场严重遭殃,我国外部经济环境异常复杂。然而,我国发展机遇仍在,经济基本面依然较好,发展总体态势不变。  相似文献   

6.
一 从以房利美、房地美的破产为标志的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到贝尔斯登、美林、雷曼兄弟、美国国际集团等国际金融大亨们相继倒下和高盛、摩根士丹利的被迫转型,美国陷入了“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之中。华尔街金融风暴正在向世界蔓延,给各国的金融、经济蒙上阴影,对实体经济的冲击和经济衰退的迹象令全球不安。  相似文献   

7.
一、区域经济发展回顾与展望在全球经济蓬勃发展的态势推动下 ,本地区的经济也在复苏。预计2004年的全球产量将增加5个百分点 ,全球贸易总额(包括商品与服务)将增加8.8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04)。中国经济迅猛发展推动了全球经济的增长 ,同时美国、日本和欧盟的经济复苏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预计2004年东南亚的GDP的增长率将达到6.2 % ,整个东南亚的GDP将增长7.3 %(亚洲发展银行2004)。区域经济之所以蓬勃发展 ,主要是因为主要经济体(即美国和日本)工业生产增加 ,中国的经济发展使得需求持续上升 ,以及信息通讯技术产业(简称IT产业)好转…  相似文献   

8.
美国高盛集团与布什政府存在着特殊的互动关系,在塑造布什政府对华战略思维、主导其对华经济议题和程序方面发挥着特殊作用;高盛集团的各种经济报告和文章,有助于营造有关中国经济发展前景、投资趋势等方面的对华舆论氛围.高盛在中国金融市场开放过程中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包括通过介入中国金融领域教学和企业管理,将"美式"金融理念渗透到中国;在积极参与中国金融市场开放的某些活动的同时促进中国金融市场进一步开放;将中国企业推向国际金融市场,等等.不过,高盛的活动在有助于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可能给中国经济带来意想不到的问题.如何充分发挥高盛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抑制不利因素,是我们应该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目前,如果说俄罗斯的经济改革有成绩的话,那就是私有化计划取得了进展.俄罗斯的私有化计划历经一场场激烈争论,冲破重重阻力,跌跌撞撞地终于1994年6月30日结束了其第一阶段,即证券私有化阶段.俄罗斯私有化计划的第一阶段是通过兑现私有化证券加速大规模出售国有财产的阶段.根据俄罗斯制订的私有化方案,其私有化主要采取商店、生活服务、公共饮食和小型生产企业拍卖形式私有化(即“小私有化”),定价成交;大中型企业则先转为股份公司,然后向私人出售股份实现私有化.俄罗斯从1992年10月1日开始向全国每个公民发放了一张面值1万卢布(当时合20美元)的无记名私有化证券,居民可以用领到的私有化证券购买企业的股票.俄罗斯从1992年12月开始拍卖企业,私有化证券使用到1994年6月末.  相似文献   

10.
2014年,全球经济增长疲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谓之"平庸增长"(3.3%)。整体低迷之下,增长分化的态势尤为明显,实力消长悄然演变,预示世界经济格局正迎来新一轮重塑。全球经济在历经多年低位运行后,2014年增长  相似文献   

11.
20 0 3年 ,世界经济形势开始好转 ,美国和日本经济复苏步伐加快 ,欧元区形势依然低迷 ,亚洲发展中国家增长加快。全球股市强劲反弹 ,美元持续贬值 ,石油价格居高不下。世界经济倚重美国经济 ,美国经济依赖全球资本 ,加剧全球经济的失衡与风险。一、全球经济呈现前低后高增势2 0 0 3年世界经济增长呈现前低后高增势。年初 ,受伊拉克战争和SARS影响 ,世界经济开局不顺 ,复苏步伐蹒跚。下半年 ,因伊战速战速决以及SARS得到全面控制 ,形势开始明朗。(一)全球经济复苏步伐加快。据JP摩根公司统计 ,2 0 0 3年上半年全球经济只增长 2 % ,第三季…  相似文献   

12.
全球地下经济发展态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下经济由来已久。近 10年来 ,地下经济中的非法和犯罪势力以其独特的运作方式在一国乃至全球迅速扩张 ,其力量和影响力不断增长 ,给世界经济蒙上了一层阴影 ,并造成全球性威胁。遏制地下经济的发展 ,已成为整个国际社会的努力方向。全球地下经济的现状、特点及成因地下经济是当前世界范围内的一种普遍现象 ,被国际社会公认为“经济黑洞”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一份报告估计 ,1998年 ,全球地下经济规模约为 9万亿美元 ,占全球产出的2 3%。其中非洲地下经济的规模占国内生产总值 (GDP)的 43.9% ;中、南美洲占 38.9% ;亚洲占 35 % ;前苏联成…  相似文献   

13.
The BRICs cooperation mechanism,consisting of Brazil,Russia,India and China,has emerged against a backdrop of profound changes in the international pattern since the end of the Cold War.Although still ...  相似文献   

14.
正诞生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紧要的关头的二十国集团(G20)峰会机制,自创立之初就成为了引领全球经济危机治理的重要平台。时至今日,G20业已成为构建全球经济治理机制的重要平台。中国作为2016年G20主席国,在进一步创新和强化全球经济治理机制、全面提升G20全球治理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赋予了G20这一全球  相似文献   

15.
国外证券投资(Foreign Portfolio Investment,简称FPI)是指外国资本为了获取资本利得、利息或股息收益,以东道国的证券资产为投资对象的活动。本文通过研究FPI在越南证券市场的发展情况,分析越南政府对FPI实施的管理措施及FPI对越南经济和资本市场发展所带来的影响,提出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越南要在投资者准入、资金进出等方面加强对FPI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根据联合国贸发会今年1月公布的报告,2007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FDI)连续四年保持增长,达到1.5万亿美元并超过了2000年的最高水平。报告显示,中国排名虽稍有下降,但依然是发展中国家中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全球外国直接投资在保持快速增长的同时,其投资流向、政策与分配格局均呈现出新的特点,其前景受到世界经济放缓、  相似文献   

17.
一、外部经济环境的四大变化(一 )世界经济进入新一轮增长期。 2 0 0 0年 ,油价飚升、股市动荡、汇市不稳、利率上扬等不利因素 ,并未动摇世界经济的发展基础 ,全球GDP增长率仍创近 12年新高 ;国际商品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分别增长 10 %和 14% ,首次突破 6万亿美元和 1万亿美元。今后 5年 ,世界经济的总体运行态势继续看好 ,在增长的质量、速度和稳定性方面 ,将好于整个 90年代。具体表现为 :(1)国际范围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向高技术化、高信息化、高服务化方向转变 ,世界经济将迎来一个质的提升期 ,通胀和失业压力将有所缓解。(2 )全球经…  相似文献   

18.
正当前,世界经济正处于深度调整期,国际经济秩序也在变革之中。面对新形势,把握全球区域合作的新动向,分析东北亚区域合作的新挑战,对于探索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新途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全球区域经济合作的新动向据WTO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月31日,向WTO通报的区域贸易协定(RTA)已经由20世  相似文献   

19.
G20与国际秩序大变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20峰会仓促登场并匆忙机制化,直接导因是全球化背景下第一场金融危机与二战以来最严重的世界经济衰退,但深层根源在于近10余年来尤其是最近5年来世界经济发展态势、国际力量格局、各国发展模式、世界经济关系等方面的巨大变化.全球发展失衡只是这场危机的表象,上层建筑(全球治理机制)与经济基础(世界经济结构)脱节是这场危机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受全球金融海啸的冲击,2008年欧盟经济增长出现大幅减速,2009年前景仍不容乐观。欧盟当前的经济困境对其政治、社会等方面已经开始产生负面影响。一、经济形势(一)实体经济全面恶化。欧盟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欧盟经济衰退的程度比预计还要严重。2008年第四季度,欧元区经济缩水1.5%,全年经济增长0.7%,远低于2007年和2006年的2.7%和2.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