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2 毫秒
1.
在新世纪的外交实践过程中,中国外交逐步形成了包括新安全观、新发展观、新文明观在内的一些新做法和新思路,被称作中国的"新外交"。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中国的"新外交"在安全合作、经贸发展、国际秩序建设等方面得到了具体体现。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涉及大国博弈、地区合作、经济发展与文明对话等议程。在多边框架下循序渐进、稳步发展国家间的务实合作,坚持与世界其他力量的对话而非对抗,以中国的发展带动地区的繁荣,这些既是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目标也是中国"新外交"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中国外交的发展规律,历史、辩证地认识国情、世情,科学、理性地分析中国和世界的互动关系,形成了一系列反映不同时代特点、体现中国特色的外交思想和外交理论,其构成了中国共产党的外交理论体系。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外交建构了以内外一体的利益观、与时俱进的时代观和公正合理的国际体系观等为核心理念的总体思想,发展了以基本定位、战略主攻方向和善用机遇等为主要内涵的战略思维。中国外交坚持国家的社会主义属性、发展中国家地位和“结伴不结盟”的战略原则;在抓住和用好战略机遇期方面,中国共产党在国际关系和外交上形成和发展了“战略机遇论”。中国外交注重坚持基本原则和弹性灵活处理,维护核心利益和实现互谅互让,强调通盘考虑和主张分步实施外交目标;外交政策的国际对接注重原则对接、讨论对接、内涵对接。中国外交理论坚持实事求是和唯物史观,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后将继续在守正创新中不断发展,指引中国外交取得更大胜利,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在丰富的实践中形成新的理念和观念,并逐步整合成为系统的大国外交理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源于中国的优秀思想文化传统、马克思主义和优秀的国际外交思想理论。中国集世界文明大国、社会主义大国和发展中大国三位于一体,这代表了历史的继承、当代的创新和发展的方向。外交理论同国际社会密切相关,国家特色通过国际交流而更具世界意义,中国为此需要在增强理论自觉和自信、超越传统思维局限和确定国际交汇合作方向等方面作出更大的努力。展望未来,中国需要全面和辩证地处理好机遇和挑战、特色和共性、目标和能力这三对关系,从而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方面取得更大的进步。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内政外交进入了新时期。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和总体国家安全观在传承优秀中华文明和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在理论架构、问题导向、研究方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当前处于系统整合阶段。因此,在迎接党的十九大召开之际,我们更加需要提高实践和理论自觉,增强问题意识并善于提出和抓准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分析,提出解决思路;重视总结提炼,形成新的理念理论。中国当前的外交安全理论建设,在系统性方面,要加强外交和安全、外交和内政的衔接;在互动性方面,要加强外交思想、理论、战略和政策的整合;在国际性方面,要在体现中国特色、提升国际影响和世界意义上实现对立统一;在应用性方面,要提升外交安全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以此使相关理论在探索创新中更上一层楼。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新的国际环境,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外交思想,兼具"使命意识"、"时代精神"、"创新思维"和"战略意识"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得以形成,并对新形势下的中国外交提供了动力和行动指引,充分引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实践,促进新型外交格局的形成。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在坚持中国特色大国自信和维护自身主权、安全、发展权益的基础上,积极推动全球治理理念创新和实践创新,深化以发展全球伙伴关系为目标的全方位外交格局,确立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引领的对外开放新格局,并努力维护亚洲地区包括中国周边地区的稳定,帮助第三世界国家发展,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价值观以及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指引下,中国外交已经在诸多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相似文献   

6.
媒体外交:一种软权力的传播与扩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纸、电视、互联网三类媒体都极大地改变了人类历史、人们的生活和人际交往,媒体外交也在这一历史进程中横空出世,改变并影响着国家关系、国际政治和世界局势。在信息化时代,中国务必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积极发展媒体外交,而与此同时,又要谨慎管理媒体外交,有效限制其不利因素的扩散。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在对外交往领域积累了丰富的思想和实践资源,这是深化中国特色政党外交理论研究,丰富外交学理论,构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的重要学理源泉。中国共产党的世界观和外交价值观一以贯之,外交思想和原则具有高度稳定性、连续性和确定性。党的外交思想坚持人民性、独立性和时代性。独立自主是中国共产党外交思想体系的基石。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积极开展涉港国际斗争,坚决反对与遏制任何国家和外部势力干涉香港事务和中国内政。中国共产党的国际安全理论建设具有长期的思想准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先进的理论指导,坚持系统思维,构建大安全格局。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是中国特色国际秩序观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8.
民间外交注重通过民间交流增进人民之间的理解和信任,从而建立超越现实政治经济利益的人民友谊。这种基于人类文明共同理念的交往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广泛社会基础,为国家间关系和国际合作奠定了稳固基础。民间外交主体具有人民性和有限性的特征。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深入发展,全球民间外交出现了一些不同以往的新形式、新特点。伴随改革开放的持续推进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与世界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环境等各个领域的联系不断加深,中国社会各界也在国家对外交往活动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多元化与网络化日益成为中国民间外交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中国大外交:格局、利益和环境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60年的中国外交,在外交内涵与体系、国家利益的认知和国际环境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从小外交变为大外交,从政治军事利益为主变为拥有全球性广泛利益的利益体系,国际环境从被动、不利到逐步改善。  相似文献   

10.
时代观、安全观与秩序观——中国外交新理念的思想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在以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报告中系统论述了国际形势和中国的外交工作,另外还用一章的篇幅专门阐述了国际形势和对外工作。这些阐述和论述表明,通过过去十三年的外交实践,尤其是经历了过去五年国际形势的复杂变化,中国外交新理念的体系框架开始形成。以简单的话语表述,就是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为基点,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宗旨,以大国合作、睦邻友好、发展中国家团结为内容。其中,时代观、安全观和秩序观构成了正在形成的中国外交新理念的三个重要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1.
在这个灾难与动荡不断的风险世界中,灾难外交作为一种新兴的外交手段,丰富了外交理论与实践,改变了我们对传统国家安全、国家权力的认识,并考验着国家外交的信息调研能力、危机处理和外交应对的机制与方式。中国的灾难外交尚处于起步阶段,面临着不少困难,主要表现在:国家安全利益受到成胁、外交体制不完善、方法不多、沟通意识不强。中国应丰富外交手段,创新体制,拓展空间,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12.
朴钟锦 《国际政治研究》2012,(1):149-162,10
"诗赋外交"是指在外交场合"赋诗言志",即通过吟诗作赋,表达立场、传递信息的一种外交话语方式。它源于西周,盛于春秋,相承千载,贯穿古今,其间,"赋诗"方法、诗歌内容等许多方面都发生了变化,但以诗代言、赋诗明志的独特外交话语方式却始终没有消失。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诗赋外交至今发挥着独特的外交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3.
晚清湖湘文化中的外交思想——历史意义与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内忧外患的晚清年代,经世之风浓厚的湖湘文化催生了一大批以救时为己任的思想家和政治家,在外交思想与实践领域发挥了突出作用。他们的外交思想主要体现为三点:识势、循理、尚争。尚争是湖湘文化外交思想中的核心,意在努力维护与国计民生有关的重大利益。识势是尚争的前提,即识事之轻重,非一概都要去争。循理则是尚争的手段,强调事件本身的是非曲直,尤重国际公法与条约的作用。这三个方面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的外交思想体系。湖湘文化中的外交思想亦有其局限性,在当时外交实践中既取得过成功,也遭遇过失败。其中的经验教训对当代中国外交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韦进深  汪宁 《国际展望》2012,(2):79-92,135,136
哈萨克斯坦独立以后,对外政策的制定除了受到地缘政治、国家安全、经济因素的制约外,文化因素也直接影响着哈萨克斯坦对外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在为哈萨克斯坦对外政策提供外交资源和精神支柱的同时,文化因素也对哈萨克斯坦对外政策来了一些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5.
This article assesses the utility of diplomatic sanctions in U.S. counterterrorism efforts. Through an examina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use of diplomatic sanctions in Afghanistan and Sudan in the 1990s, the article argues that diplomatic disengagement runs the danger of being more costly than beneficial. The blowback from diplomatic disengagement in counterterrorism includes, but is not limited to, the loss of valuable intelligence, a diminished public diplomacy capability, and the potential radicalization of moderates in the target regime. The article also highlights some of the general benefits of diplomatic engagement with problematic regimes and closes with recommendations aimed at enhancing the role of diplomacy in both counterterrorism and non-proliferation foreign policies.  相似文献   

16.
吴泽林  钮维敢 《国际展望》2012,(3):59-71,140,141
当代美国外交实践有时采取国际法凌驾于国内法的做法,而有时把国内法凌驾于国际法之上,从而形成了外交实践的悖论。这个悖论涉及国际法与国内法关系问题上一元论两种学说的争论,反映了美国外交实践的矛盾性。但是一个国家在不同的时空中变换采用一元论的两种学说,形成法制体系隔空隔时的矛盾只是表面的问题,实质上美国无论采取国际法高于国内法的做法,还是采取国内法高于国际法的外交,都是为了特定时空内的美国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7.
Despite a dramatic reduction in fighting in Burma's ethnic states, militarization has increased as the regime seeks to extend its sovereignty and capitalize on economic opportunities. Rather than ensuring civilians' safety, militarization has exposed more civilians to human security threats, with serious consequences for families and communities. Abuses are likely to continue as long as the regime under-finances its army, disregards disciplinary problems, and receives diplomatic cover from its foreign economic partners. While civilians have sought to manage these threats as best they can, their degree of agency is, in most cases, highly constrained, and women have been particularly affected. Nevertheless, the development of community-based organizations which make use of porous borders to expose abuses and provide assistance to distressed communities constitutes an important, if limited,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In 1940 Mexico implemented a new revolutionary strategy in its fight against drug trafficking and addiction with a policy that legalized the sale of morphine to opiate addicts. While this approach to drug addiction was not entirely new or unique, it was strongly opposed by the United States, which responded by declaring an embargo on narcotic shipments to Mexico. As a result, Mexico was forced to abandon the plan just a few months after it was implemented. Often seen as a moment when Mexico might have gone in a different, less prohibitionist drug-policy direction, this episode has been overwhelmingly interpreted as an early and striking example of U.S. drug-control imperialism in Latin America. While such interpretations are not incorrect, they have missed an equally critical element of the story—a series of catastrophic diplomatic failures on the Mexican side which undermined various opportunities Mexico had to salvage the policy in some form. The episode thus stands in contrast to more well-known diplomatic challenges during the period in which Mexico’s diplomats have been lauded for outmaneuvering their U.S. and European counterpar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