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期以来,日本坚持参与关贸总协定和以后的世界贸易组织的多边谈判,不愿意参与地区优惠协定。但近年来日本开始改变政策,致力于与东亚国家建立自由贸易区。这一政策变化的原因主要有国际上被边缘化的压力,国内经济改革的期望,东亚政治战略考虑以及美国政策变化等。日本参与东亚自由贸易区的道路将极其困难,主要的阻力将来自于日本国内以及与东亚国家政治关系的困扰。  相似文献   

2.
媒体     
俄罗斯《专家》杂志中非关系改变地缘政治排序中国正在成为非洲国家主要的经贸伙伴,美国和欧洲将被挤出非洲。无论是苏联还是美国都不曾成功地在同一时间将非洲几乎所有国家领导人聚集在一个地方。尽管莫斯科和华盛顿为了影响非洲近十年来一直为此而努力,但是中国却成为最后的赢家,依靠的不是意识形态,而是发展贸易和投资。中非经贸发展将改变世界政治中的力量排序。中国进军非洲是无奈之  相似文献   

3.
美国与东亚国际体系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和东亚国际体系的变迁有着很密切的关系,美国是东亚国际体系变迁的重要推动力。美国和东亚关系的开启,在很大程度上是两种原先相互独立、性质不同的国际体系之间交往和冲突的过程。美国与东亚关系的发展,是东亚被逐渐纳入现代国际体系和美国塑造东亚地区国际体系的过程。东亚国际体系的变迁也对美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特别是冷战结束以后东亚地区多边主义的发展,有可能从根本上改变美国与东亚之间关系的性质。  相似文献   

4.
我院罗艳华副教授所著《东方人看人权——东亚国家人权观透析》一书已于1998年10月由新华出版社出版,全书共17万字。 《东方人看人权——东亚国家人权观透析》是我国为纪念《世界人权宣言》发表50周年而出版的《世界人权丛书》六部著作中的一部,是一部专门研究东亚发展中国家人权观的著作。其主要内容:(1)分析了冷战后国际人权斗争的新特点及其原因,特别强调人权斗争的重点已转向东亚地区;(2)系统地研究和归纳了东亚国家人权观的基本内容及其  相似文献   

5.
刘建平 《南风窗》2011,(20):42+44+46+50
战后东亚秩序的再帝国化原因在于东亚国家的政治错误和外交失败,解构美帝国秩序的新东亚想象有待于东亚国家的文化主体性重建和民主政治能力成长,日本摆脱美帝国工具主义需要中国在价值观和国家能力两个方面获得日本不亚于对美国的尊敬。  相似文献   

6.
黄河  Senko Mikhail 《国际展望》2012,(4):49-60,133,139
国家风险指在对外投资、贷款和贸易活动中外国资产在东道国所面临的危险程度,其源于因国别政治或经济形势变化而导致的外国暴露价值的变化。目前俄罗斯有5451.5亿美元外债,已超过了外汇储备。由于受美国次贷危机、俄格冲突及国际油价下跌等多种因素影响,俄罗斯金融市场强烈震荡,债务问题开始凸显。本文将综合采用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方法对俄罗斯的国家风险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相当多的学者认为,经济的增长能够为政治民主创造条件。然而,很多亚洲国家的发展经验表明,经济改革并不一定会导致向政治改革的过渡。与那种认为亚洲为了实现经济和政治的双重进步就必须接纳新的价值观的看法不同,亚洲领导人宣称,亚洲的价值观不同于西方的价值观。本文重新审视了亚洲的经济与民主之间的关系,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建立在三个相互关联和重叠、但又彼此不同的概念(文明、社会资本和公民社会)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8.
中菲经济战     
梅新育 《南风窗》2012,(12):72-74
作为一对经贸往来绝对规模不小的贸易伙伴,中国和菲律宾围绕黄岩岛和南海其它岛屿、海域主权的争端迟早必然会蔓延到经贸领域,事实上这已经浮出水面。政治争端倘若蔓延成为经贸争端,乃至贸易制裁,对双方影响如何?作为一对经贸往来绝对规模不小的贸易伙伴,中国和菲律宾围绕黄岩岛和南海其它岛屿、海域主权的争端迟早必然会蔓延到经贸领域,事实上这已经浮出水面。  相似文献   

9.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历史上爆发了上千次国家间战争,我们根据现有的历史文献和考古材料建立了国家间战争数据库。通过对春秋战国时期国家间战争的统计分析研究发现:血缘关系在短期内有助于国家之间的和平与友好关系,但从长期来看则会出现相反的情况;国家间战争与同文同种的关系或观念之间并不存在必然联系或因果关系。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表明,多极体系比两极体系更有利于和平。  相似文献   

10.
分离促使国家和国际体系适时进行系统地自我更新。民族主权与族群冲突、国家建设与政权崩溃、民主化与政治失序、全球化与国际干预是国家发生分离的四种路径和表现。它们分别从社会原生要素间的政治关系、政治系统内外部权力的结构和关系、政治社会与垄断权力开放竞争和参与的关系、国际体系的结构和性质与国家独立自主发展的关系,说明国家发生分离的四种动力来源,即"主权"要素改变、"政权"建设遇阻、"政治社会"关系不对称以及"超国家"外部介入。这四种动力统一存在于国家主权的"同质性""专断性""对称性"和"正义性"四种属性内。它们是主权国家在全球持续裂变和扩散的原因,也是当下国家发生分离的路径和动力从单一走向复合的提示。  相似文献   

11.
沙特阿拉伯和以色列改善关系是近年来中东地缘政治格局的显著变化,它既是两国应对中东地缘政治格局剧变的战略选择,也是两国政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遏制伊朗势力的扩张,加强双边经贸联系和助推区域经济合作,是沙以两国改善关系的主要战略目标。沙特和以色列"结盟"将加剧中东两大阵营的对立,扩大阿拉伯国家间的裂痕,并使巴以问题的解决向着有利于以色列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双边同盟体系制约下的东亚地区主义:困境与趋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洲金融危机以来,东亚地区主义快速发展,但近年来美国不断强化其主导的双边同盟体系制约了东亚认同意识的形成,解构着东亚地区主义的社会文化基础;阻碍地区共同目标的建立,影响着东亚地区主义发展的层次及其机制化水平;造成东亚权力结构的对立,加剧了东亚国家间的互不信任,由此导致东亚地区主义发展陷入困境。由于地区内部驱动力不足以及域外因素美国势力的强力介入,东亚地区主义在地缘范围上将从"东亚"加快向"亚太"转移,在结构上将从多层次竞争性多边机制加快整合为统一的地区制度模式,在形式上将从松散模式向具有约束力的制度化方向转变。  相似文献   

13.
资本主义多样性理论为重新阐释西方政治经济体中福利国家的发展和变革提供了全新的分析框架。不同于传统的"国家—市场"二元论中作为市场经济补偿机制的福利国家,多样性理论认为,福利制度作为资本主义政治经济体整个生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与其他制度互补的生成性特征。因此,观察福利国家的原因和发展应当从关系性和整体性的视角切入,分析制度之间的互动原因和机制。本文通过分析欧洲福利国家改革的动态,指出福利国家的改革驱动力和发展形式与资本主义经济增长和社会制度环境的变化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4.
联盟政治是当前国际安全领域的研究焦点,近年来国际关系研究者从联盟维持的动力、内部凝聚力、制度化程度、联盟内部管理等视角提供了许多新的见解,提升了联盟政治研究领域的理论化水平和现实相关性。在《比铁板一块更糟糕:亚洲的联盟政治与强制外交问题》一书中,柯庆生以联盟内部凝聚力为核心解释变量,探讨了联盟的内部关系对强制外交效果的影响,指出联盟内部缺乏团结和不协调会增加地区冲突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导致现有冲突的升级和延续。借助大量的原始档案和相关研究,作者利用冷战时期的中苏同盟与美国主导的东亚联盟之间的互动来验证这一有悖常识的论断。尽管该书的案例分析侧重于冷战初期,但是为我们审视冷战时期的东亚国际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该书的研究问题和理论解释对理解当今东亚地区的国家关系特别是中国与美国主导的联盟体系之间的互动也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虽然难以用定量分析方法来界定中拉关系的亲疏远近,但随着中拉政治、经贸、人文呈现出"全面开花"的特点,中拉关系的发展并非处于"困难"时期,而是处于194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以来的最佳时期。美国学者陈懋修认为,中国与拉美国家的关系正在从"比较轻松、比较容易的一段时期"进入"困难"时期。他之所以称前一段时期为"轻松"、"容易",是因为中拉贸易出现了"爆  相似文献   

16.
柯尔特.达赛尔(Kurt Dassel)研究了印尼军队与外交政策选择之间的关系。他认为,在制度不稳定的国家中,军队会更倾向于使用武力来维护自身的组织利益。因此,当军队不能对内使用武力的时候,就采取对外用武的政策。然而,这一假设并不符合印尼1945—1965年期间军队与对外冲突之间关系的经验事实。本文对印尼军队与对外冲突的关系提出了新的假设,并用案例加以证明。  相似文献   

17.
美国关于经济制裁的战略思考与对华禁运决策(1949-1953)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发挥经济制裁的对外安全和政治作用,向来是国家对外战略思考和决策的一个重要议题。对此,国际政治研究成果表明,出于政治目的的对外经济制裁具有特定的内涵、模式、动机和效果。特别在解决国际冲突时,对外经济制裁构成了一个介于采取军事行动和无所作为之间的替代选择。那么,这些理论性的假设能否在冷战国际关系中得以验证?为此,本文依据美国和英国的解密外交档案,以美国及西方国家对中国实施贸易禁运和经济制裁的战略思考与决策的起始阶段(1949—1953)为考察对象,试图分析对外经济制裁行为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一定国际体系中的国家意识对国际关系的基本特征具有基础性的影响。国家意识是国际体系建构的一种文化,在现代国家意识向后现代国家意识进化的过程中,国家集体的互动和博弈过程是必要的,单个国家对国家意识转换的能动作用有限。国家意识发展程度在全球不同地区存有差异,东亚国家意识总体上处于现代国家意识发展早期。因此,东亚国家间的互动和博弈是促进东亚国家意识进化、建构东亚整体安全未来的必要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与全球资本主义:冲突、合作与和平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冲突的浮现近年来,随着中国和美国、欧盟等世界主要经济体之间的贸易纠纷案例增多,中国越来越庞大的内部能源需求对世界市场的影响迅速扩大,中国和仍然在西方主导下的全球资本主义体系之间的冲突越来越明显。这种冲突不仅表现在经济学意义上的供应和需求方面,而且更为重要的也表现在地缘政治学意义上的中国和全球资本主义体系代言国家的战略利益的冲突上。一些西方观察家因此开始怀疑中国政府提出的“和平发展”或“和平崛起”国际战略。本文认为,尽管中国和全球资本主义之间在某些方面的冲突在所难免,但这些冲突并不都是负面消极的。要对冲…  相似文献   

20.
国际政治中的权利政治与中国国际政治学的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政治学,以认识、判断和研究国际社会舞台上演的国际政治戏剧为主要任务,是与国际政治的产生、发展和演变紧密相联的。国际政治,指的是行为主体间(主要是国家间)围绕权力、权利、利益相互作用形成的有机整体,是全球范围内战争与和平、冲突与合作、强权与主权、球权与人权、结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